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为了能更好的控制藏药催汤丸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特征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品无干扰,重现性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可作为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常用藏药材生等的基原及用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查阅历代藏医药文献及汉译本著作,对藏药生等的名称、基原、产地及功能主治等进行本草考证;发现生等最早记载于《四部医典》。经本草考证,12世纪前古籍文献中未见生等的优劣之分,12世纪起以品种和颜色分为赞旦生等、吉尔巴生等和松生等;搜集文献发现,其基原品种涉及无患子科、鼠李科、三尖杉科、豆科、苏木科、红豆杉科等6个科的16种植物;结合历代藏医文献及汉译本著作,判断上品藏药生等可能为产于印度、缅甸、非洲以及中国广东、云南、浙江、广西、台湾等地生长的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f.)Willd.的干燥茎枝。其他属地方习用药,多基原藏药生等以赞旦生等、吉尔巴生等、松生等入药使用是权衡生态资源和藏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属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由于藏药特色资源日益匮乏,今后此类现象会更加明显,应加强开展藏药传统药性、现代化学及药理药效研究,确定最佳用药植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体外还原力和抗氧化评价方法研究藏药松生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方法: 将松生等用70% 乙醇浸泡、提取、浓缩所得浸膏依次用石油醚,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正丁醇、乙醇进行萃取,各组分都配制成适当稀释倍数的溶液, 通过普鲁士蓝法、Fenton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分别测定各组分的还原力,·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抗氧化的活性,并计算各组分的IC50结果: 3种抗氧化实验表明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部分都具有明显抗氧化的作用。其中用DPPH法测得的IC50分别是乙酸乙酯0.060 5 g·L-1,正丁醇0.076 3 g·L-1,乙醇0.083 3 g·L-1结论: 提取物清除率与样品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浓度大于1.0 g·L-1时其还原能力几乎接近于维生素(VC),清除能力接近甚至超过60%。其中在大极性溶液层还原力和抗氧化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以喜马拉雅紫茉莉对照药材,β-谷甾醇及胡萝卜苷为对照品,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影响薄层色谱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考察,筛选出最佳的薄层色谱条件,并对不同批次的药材进行鉴别。结果:筛选出了该药材最佳的薄层色谱条件,分别为硅胶G薄层板、提取溶剂(甲醇)、显色剂(5%硫酸乙醇溶液)、提取方式(甲醇超声提取)、提取时间(30 min)、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5∶2∶1))及点样量(6 μL)。结论:该方法分离度高,重复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藏药普尔那的生药鉴定和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定性鉴别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两种方法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法对药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通过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确定藏药普尔那原植物的基本性状及纤维、花粉、导管、腺毛、棕色块等的显微特征,不同产地普尔那的性状略有不同,建立的生药鉴定方法简便易操作。含量测定实验发现,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产地普尔那中芦丁、绿原酸的含量不同,产自那曲市比如县的含量相对较高,结果呈海拔越高含量越高的趋势。同一产地不同药用部位的普尔那中绿原酸含量略有差别,即地上部分的含量高于根部,与传统藏医药中普尔那入药部位应为地上部分的理论相符。结论:藏药普尔那的现代生药鉴定方法可为其生药鉴定、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尔那成分含量的方法简单易操作,方便可靠。截至目前,对于该药材的道地产地、物质基础、质量标准及药效机制尚不明确,应按照我国传统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策略,结合藏医学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藏医药的继承发展与传统藏药材的“正本清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藏药“生等”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从藏药“生等”,即鼠李科猫乳属植物西藏猫乳Rhamnellagilgitica的干燥心材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黄酮体化合物,分别是墨沙酮(maesopsin,Ⅰ),香橙素(aromadendrin,Ⅱ),柚皮素(naringenin,Ⅲ),山柰酚(kaempferol,Ⅳ),懈皮素(quercetin,Ⅴ),花旗松素(taxifolin,Ⅵ),顺-4,6,4’-三羟基异噢[(z)-4,6,4’-trihydroxyaurone,Ⅶ],4,6,4’-三羟基异噢(4,6,4’-trihydroxyisoaurone,Ⅷ),山柰酚-7-O-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7-O-β-D-glucoside,Ⅸ).其中化合物Ⅰ为主要成分,得率0.41%;化合物Ⅷ为首次从天然界获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藏药风毛菊的质量标准。方法:按2010 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相关要求,采用生药鉴别、检查项、TLC 法及HPLC 法进行研究。结果:藏药风毛菊显微鉴别特征明显。测得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平均值分别为10.46%、9.45%、1.33%、21.17%。TLC 法鉴别特征明显,分离度好。HPLC 法定量分析中,茵芋苷、东莨菪苷、伞形花内酯线性范围分别为0.185 0~5.551 2 μg(r = 1.000 0)、0.060 54~1.816 2 μg(r = 0.999 9)、0.032 51~0.975 2 μg(r = 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6%(RSD =0.41%)、100.26%(RSD = 0.77%)、102.22%(RSD = 0.87%)。结论:该标准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藏药风毛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紫贝胶囊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浙贝母和五味子进行鉴别;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五味子、紫河车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5-TC-C18(2)(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05%二乙胺(65∶35),流速1.0 m L·min-1,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气体压力:25psi;漂移管温度:60℃;喷雾器:冷却)。结果:显微鉴别可以鉴别出浙贝母和五味子;薄层鉴别能够明显鉴别出五味子、紫河车。贝母素甲0.582 2~5.240 2μg(r=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53%(RSD=2.09%)、贝母素乙在0.400 8~3.607 2μg(r=0.999 7)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65%(RSD=2.12%)。结论: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能更好的控制紫贝胶囊的质量,可作为本制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苦瓜降糖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鉴定法、薄层色谱法对苦瓜降糖颗粒中的苦瓜、葛根和黄芪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显微鉴别鉴定出苦瓜 ,薄层色谱鉴定出苦瓜、葛根和黄芪。结论 方法可靠 ,对样品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藏药圆柏属植物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运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对藏药圆柏属药材进行鉴定。结果:不同基源的藏药圆柏在形态学、显微鉴定学、TLC图谱中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该方法可以作为藏药圆柏属植物的鉴定和提高相关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藏药复方“吉尼德协”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的小檗皮、诃子、余甘子和姜黄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方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TLC鉴别特征明显,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在0.05-0.45 mg·mL-1范围内,盐酸小檗碱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0 679X–130.5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良好,能有效控制藏药复方“吉尼德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安儿宁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建立制剂中胆酸及猪去氧胆酸、甘草、岩白菜素的定性鉴别方法及乌头碱的限量检查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样品中乌头碱总碱及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样品中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测定中乌头总生物碱在0.099 9~0.4995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1%(n=9);岩白菜素进样量在0.132 4~1.05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0%(n=9)。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专属性强,可作为安儿宁颗粒的质量方法控制。  相似文献   

13.
藏药熏倒牛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熏倒牛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对熏倒牛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熏倒牛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48∶52),检测波长350 nm.结果 药材显微结构中导管、腺毛及非腺毛较多,还可见纤维束散在或成束分布,存在花粉粒,叶表皮细胞中可见气孔等结构.药材平均含水量为9.80%,木犀草素平均含量为0.745 mg/g.结论 本试验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 可用于熏倒牛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如意珍宝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对如意珍宝片中的乳香、降香、木香、丁香采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如意珍宝片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胡椒碱的含量。结果:该制剂的TLC斑点清晰,阴性样品无干扰;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1~0.1 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72397x+28.857,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65%,RSD为1.86%(n=6);胡椒碱在0.005~0.163 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56094x+33.384,r=1),平均回收率为100.51%,RSD为1.67%(n=6)。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且专属性高,可有效控制如意珍宝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细叶亚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TLC)对细叶亚菊进行定性分析;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方法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检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叶亚菊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结果 确定了细叶亚菊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TLC鉴别显示,供试品(细叶亚菊药材)与对照品(绿原酸、异绿原酸A)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3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8.55%-13.07%、6.81%-12.68%、1.11%-3.53%、8.41%-11.64%;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72%-0.440%、0.283%-1.324%(n=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可为细叶亚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暂规定细叶亚菊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8.0%,绿原酸不得少于0.2%,异绿原酸A不得少于0.6%。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藏药六味能消散质量标准。方法:对寒水石、碱花进行理化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没食子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阴性对照无干扰;没食子酸在0.058~0.5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RSD=0.67%(n=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藏药六味能消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蒙药绿松石的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不同产地绿松石,共10批。观察绿松石样品和粉末的性状并进行理化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绿松石样品中水分、浸出物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绿松石样品铜元素含量。结果 绿松石为不规则、周围带有黑石的块状物,表面蓝绿色,体重,质硬脆,难砸碎,断面呈贝壳状,蜡样光泽,粉末呈灰绿色,无臭,味淡;理化鉴别结果显示,呈铜盐反应;10批次样品中水分含量为0.41%-3.94%(SD=1.37%),浸出物含量为0.21%-0.81%(SD=0.21%),铜元素含量为3.03%-4.63%(SD=0.63%)。结论 初步拟定绿松石中水分含量不得超多5.0%、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0.10%,铜元素含量应为2.60%-4.84%,制定的标准可用于蒙药材绿松石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完善畲药"小香勾"的质量标准。方法:运用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小香勾的粉末显微特征、指标性成分(补骨脂素)进行鉴别和测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小香勾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小香勾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补骨脂素的线性范围为0.645 6~21.52μg·m L-1(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5%(n=6,RSD=1.13%)。14批小香勾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补骨脂素的含量为0.02~1.07 mg·g-1,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为7.1%~10.4%、3.4%~6.7%和9.3%~12.0%。结论:研究所得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小香勾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蒙药胃舒安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大黄、栀子、荜茇等3味药进行定性鉴别;HPLC对制剂中的大黄有效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酚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黄素平均回收率97.22%,RSD=0.33%;大黄酚平均回收率97.53%,RSD:0.77%(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行、重现性好、结果满意、能准确监控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