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李庆海教授治疗胸痹(气虚痰瘀互结型)的经验。胸痹属中医本虚标实之证,且多虚实夹杂,证型以气虚痰瘀互结多见,应辨证施治,贯彻痰瘀同治的治则,重用黄芪以益气固本、祛痰化瘀。  相似文献   

2.
总结郭振球教授论治冠心病的经验。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郭老认为胸痹、心痛属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痰浊、肝风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证候特点多为气虚、血瘀、痰浊、肝风相交为患,临床应从肝论治以降压熄风,同时祛痰降脂、活血化瘀、补虚复脉并用治疗。  相似文献   

3.
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陈宝贵教授认为,大动脉炎归属于中医的"血痹病"范畴,病机多属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又复感风、寒、湿、热等邪气,渐致脉络闭阻不通。临床以风寒客络、气虚络瘀、阴虚阳亢、湿热毒盛证为多见,常多种病邪兼夹为病,治疗中应当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4.
胸痹在现代医学中主要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张艳教授从事心脑血管临床工作30余年,认为胸痹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于气虚、阴虚,标实主要为血瘀,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胸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文主要总结张艳教授治疗胸痹临床经验,以期为中医治疗胸痹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老年高血压病为本虚标实,气血失和。病变在肝,病源在肾,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中期多见阴虚阳亢,后期又多为阴阳两虚,并兼夹风、火、痰、瘀等症。本病若失于调治,可发为气血逆乱之中风,也可因肝脾肾虚,心脉痹阻,气血瘀滞,夹痰浊阻塞胸阳发为胸痹心悸等。治疗宜从肝脾...  相似文献   

6.
肥胖探源     
肥胖的形成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多由嗜食肥甘厚腻所致,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胃气虚为主,兼可及肾,以痰湿为标,夹食滞、血瘀.故治疗以补气行气,涤痰开郁为主,兼以清郁热、消食滞、疏脾气、补肾元.  相似文献   

7.
论益气温阳法施治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机多为气虚阳微、血瘀阴盛,而以本虚标实为主,症候常见胸闷气短、心痛心悸等.笔者在临床中以补益心气、温通心阳为主治疗本病,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以正虚为主,兼夹邪实。正虚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邪实为外感、痰热、水气、湿浊、湿热、瘀血、风动、风燥。指出:并发症大多是透析无法解决的。可通过中药灌肠、中药洗浴、中药外敷及针灸等多途径治疗。  相似文献   

9.
邓铁涛运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邓老认为冠心病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正虚(心气虚和心阴虚)是本病的内因,痰与瘀是本病继发因素。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冠心病病机的四个主要环节。一般的冠心病以气虚(阳虚)而兼痰浊者为多见,当疾病到了中后期,或心肌梗塞的患者,则以心阳(阴)虚兼血瘀或兼痰瘀为多见。在本病的治疗上,邓老强调心脾相关理论,临床上运用调脾护心、补气除痰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何建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在冠心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门诊学习多年,今将所得总结如下。1共性病机和治法用药冠心病在中医学属"胸痹""真心痛"等范畴,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多,标实主要有气滞、血瘀、痰浊、寒凝,其中痰瘀互结最为多见。何教授认为其共性病机是"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并始终贯穿于疾病  相似文献   

11.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无脉症"、"胸痹"、"心悸"等范畴,为老年人常见病.顾老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气虚、心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大多数患者同时夹痰、或痰瘀互结.应采用标本兼治原则,分两个类型进行治疗.对于心肾阳虚,心气不足,兼有痰瘀互结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运用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的治法,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参附细辛桂枝汤、温阳回脉汤加减;对于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夹痰夹瘀的房室传导阻滞和窦缓等疾病,运用温阳育阴、益气活血的治法,四逆汤、生脉散温阳育阴益气活血汤加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咳组与喘组肺纤维化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规律。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咳组与喘组患者的四诊信息,比较两组患者的病位和病性证候要素特点。结果:两组病位主要在肺脾肾,咳组病位多累及于肝,喘组病位多累及于心。在病性证素分布中,两组虚实分布不同。在虚性证素中,两组都以气虚为主,其次是阴虚、阳虚。在实性证素中,咳组兼夹实证较多,以火热、痰湿、血瘀多见,喘组实证以兼夹血瘀多见。结论:肺纤维化总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火热、痰湿为主。咳组的病机特点与肺痹类似,喘组的病机特点与肺痿类似。  相似文献   

13.
试述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疾,本虚多属气虚,而标实则为痰瘀交结为患。由于气虚不运,气不行则血亦瘀滞,或因心阳不运,则脾阳不振,痰浊内生,痰瘀阻痹心脉发为胸痹。  相似文献   

14.
张连勇  魏新军 《河北中医》2005,27(10):798-798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近几年对其病机的认识越来越倾向于本虚标实,本虚多表现为心气虚,标实多见于血瘀、寒凝、痰浊。治疗以益气为主,佐以温通活血。2001~2002年,我们自拟补气心通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障碍,心肌缺血缺氧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临床表现为胸部闷痛,遇劳而发,兼见气短心悸,疲乏无力,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多数学者认为其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脏器(心肝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中有气滞、血瘀、痰浊、寒凝[1].因此临床治疗各有偏重,现就近6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心,与肾、脾、肝、肺等关系密切,呈现本虚标实之特征。本虚责之于气、血、阴、阳,本虚又以气虚最为突出,标实则以血瘀为主。笔者结合临床经验,按中医之辨证治疗该病,取得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心悸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心悸(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创立了调脾护心法治疗心悸,认为心悸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正虚(心气虚和心阴虚)是本病的内因,痰与瘀是本病继发因素。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心悸病机的四个主要环节。一般来说心悸以气虚(阳虚)而兼痰浊者为多见,当疾病到了中后期,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则以心阳(阴)虚兼血瘀或兼痰瘀为多见。治疗上,强调以心脾相关、痰瘀相关理论作指导,临床上运用调脾护心、补气除痰法治疗心悸,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中中医心系疾病临床证候的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用中医心系问诊量表采集临床问诊信息,参考相应的证候辨证标准,对量表进行判读,分析证候分布特征。结果:共采集有效中医心系病例3021例,本虚证素心气虚1677例,占55.51%,心阳虚603例,占19.96%,心阴虚699例,占23.14%;标实证素痰浊1121,占37.11%,血瘀1624例,占53.76%。其中本虚标实兼见者有2057例,占68.10%;仅见体虚者517例,占17.11%;仅见标实者447例,占14.80%。在脏腑兼证中,与肾、脾相兼多见。结论:心血管疾病中中医心系疾病证候以本虚标实多见,其中本虚以气虚、阳虚、阴虚多见;标实以痰浊、瘀血、气滞多见。  相似文献   

19.
杨勇  陈新宇 《光明中医》2013,28(4):666-668
概述陈新宇教授温阳益气强心、利水消肿法治疗心悸(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其认为心悸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正虚(心气虚和心阳虚)是本病的内因,痰与瘀是本病继发因素。气虚、阳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心悸病机的四个主要环节。一般来说心悸以气虚(阳虚)而兼痰浊者为多见,当疾病到了中后期,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则以心阳(阴)虚兼血瘀或兼痰瘀为多见。治疗上,强调以心脾相关、心肾相关、痰瘀相关理论作指导,临床上运用温阳益气强心、利水消肿法治疗心悸,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浅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心绞痛多发于中老年人,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多因外来寒邪侵袭,或情志所伤,或内有所伤致心系脉络瘀阻有关,以胸部闷痛阵作,甚则胸痛彻背,或兼短气、喘息不得卧的病症。病位在心,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气虚、心阳不足、阴血亏虚;标实为血瘀、痰浊、寒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