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哀伤辅导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武汉市一线护士的哀伤辅导现状,为制定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225名一线护士应用基本情况问卷、哀伤辅导态度和技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214份,回收有效率为95.1%。护士的哀伤辅导态度得分为(32.80±9.41)分,处于中等水平,哀伤辅导其他技能、沟通交流能力、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接触丧亲家属频次是哀伤辅导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哀伤辅导技能得分为(19.24±4.10)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哀伤辅导、接触丧亲家属频次、哀伤辅导培训、学历是哀伤辅导技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武汉市一线护士对丧亲家属的哀伤辅导工作存在一定不足,建议成立护理哀伤辅导小组,建立长效、健全的培训架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武汉市5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定点医院临床医师的哀伤辅导现况,为医院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基本资料问卷、哀伤辅导态度和技能量表对223名COVID-19定点医院的临床医师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208份,回收有效率93.3%。COVID-19定点医院临床医师的哀伤辅导技能得分为(19.35±4.75)分,居中等偏下水平,其中专业职责和角色、接触丧亲家属频次是医师哀伤辅导技能的影响因素(P<0.01);而临床医师的哀伤辅导态度得分为(33.21±9.23)分,居中等水平,其中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沟通交流能力、哀伤辅导其他技能是医师哀伤辅导态度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武汉市COVID-19定点医院临床医师哀伤辅导的技能及态度均有待改善,建议医院成立哀伤辅导委员会,建立完善的哀伤辅导体系,构建长效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3.
徐奇  姚志珍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2):2690-2695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组织创新气氛状况,分析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对全科医生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方法 于2016年9—10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首先根据城区、郊区、城乡结合区域分层,按照约1∶1∶1的比例,从上海市浦东新区4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10所;然后整群纳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全部在岗注册的全科医生,共计38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全科医生基本情况调查表、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变革型领导量表、心理授权量表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组织创新气氛、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水平。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5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3.4%。结果 355例全科医生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得分为(3.82±0.57)分,其中团队协力、上级支持维度得分较高,分别为(4.13±0.66)、(4.00±0.74)分,资源保障、激励机制的维度得分较低,分别为(3.14±0.88)、(2.89±0.60)分。变革型领导量表得分为(5.61±0.89)分;心理授权量表得分为(3.92±0.69)分。变革型领导量表得分、心理授权量表得分与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得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除资源保障维度得分外,变革型领导量表得分、心理授权量表得分与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各维度(团队协力、上级支持、领导躬行、组织促进、自主工作、激励机制)得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量表得分是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组织创新气氛处于中等水平,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与组织创新气氛呈线性正相关。管理者应以加强变革型领导和心理授权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变革型领导行为作用,提升全科医生心理授权水平,营造组织创新气氛,从而高效高质地推进社区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4.
背景 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深化,社区未分化疾病逐渐被重视,且被认为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不亚于慢性病管理,但目前国内关于全科医生对于未分化疾病诊疗情况的调查性或评价性研究相对少见。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对社区常见未分化疾病认知度和诊疗能力自我评价现况,并尝试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优化社区常见未分化疾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城区和郊区的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20例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问卷了解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的认知度及诊疗能力自我评价情况。未分化疾病认知度及诊疗能力水平由被调查者依据Likert 5级量表评分自评。采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诊疗能力水平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回收率为88.4%。158例(55.8%)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定义和概念完全不了解或仅听说过但不太了解。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概念及定义、未分化疾病国内外研究进展、未分化疾病相关书籍及指南认知度更高(P<0.05)。被调查全科医生自评的未分化疾病常规诊疗能力平均得分为(3.32±0.567)分、未分化疾病急危重症急救处理能力平均得分为(3.42±0.677)分、未分化疾病转诊能力平均得分为(3.38±0.654)分。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历、职称、工作所在区域是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常规诊疗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急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所在区域是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患者转诊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的认知度及诊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提高全科医生在未分化疾病各方面诊疗能力的影响较大。因此各方应给予社区未分化疾病更多的重视,并通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在未分化疾病诊疗中为全科医生提供更有效的临床循证依据和辅助支持,使其在未分化疾病诊疗中进一步发挥出全科诊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文版延长哀伤障碍问卷(prolonged grief disorder questionnaire ,PG‐13)在中国地震丧亲者中使用的信效度,从而为地震丧亲者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 ,PGD)的快速诊断和筛查奠定基础。方法翻译、修订、回译英文版PG‐13,形成中文版,并对366名“5·12”地震丧亲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信效度。结果中文版PG‐13总问卷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alidity index ,CVI)为0.92;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4.817%,项目因子负荷值为0.453~0.831;效标关联效度为0.739;中文版PG‐13总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52;总问卷Guttman分半系数为0.753;重测信度系数为0.820。结论中文版PG‐1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地震丧亲者PGD的快速诊断工具,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背景 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尤为重要。目的 探讨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医患沟通技能水平的现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北京社区卫生服务网推荐的77家国家级及北京市市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中选取60家,再采用偶遇抽样法从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5名门诊医生,共300名为调查对象。调查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进行,测评人员随患者及其家属进入诊室,采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SEGUE量表)通过现场观察打分的方式,对其进行医患沟通能力测评。结果 300名全科医生SEGUE量表总得分为6~22分,平均得分(16.0±6.3)分;准备阶段得分(3.9±1.9)分;信息收集阶段得分(6.4±2.1)分;信息给予阶段得分(3.0±1.7)分;理解患者得分(2.7±1.5)分;结束问诊阶段得分(1.8±0.4)分。全科医生与同期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医生SEGUE量表得分比较,全科医生在准备阶段得分高于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在准备阶段得分高于三级甲等医院专家组门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在准备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结束问诊阶段得分及SEGUE量表总分高于三级甲等医院普通组门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三级甲等医院医生SEGUE量表总分均低于美国通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北京市全科医生的临床沟通技能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仅准备阶段评分高于同期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医生,但与国际同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7.
刘钢  赵京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218-1221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情况,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各随机抽取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抽中的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机构内部所有的非中医类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4-07-16至2014-08-16,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两种,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防保人员的基本情况、中医素养、中医药培训需求。结果 非中医全科医生中医素养指数为(67.74±13.55)分,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中医药政策认知、中医临床知识认知、中医药基础理论认知4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9.09±22.61)、(46.18±35.31)、(95.92±10.80)、(72.95±27.25)分。不同学历、是否参加"北京市全科医师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工作"的全科医生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中医防保人员中医素养指数为(50.09±23.07)分,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儿童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3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3.80±33.75)、(44.71±29.98)、(71.22±34.60)分。不同区县性质的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8%(1 060/1 198)的全科医生和78.1%(574/735)的防保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较低,对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应加强中医素养指数研究,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政策等宣传,注重中医药临床知识、中成药应用等方面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面对亲人丧亡的哀伤之情,人皆有之。但是这种哀伤状态或过程,有的人平复较快,有的人适应缓慢,还有的人难于从原有的“连结”(生者与丧者之间情感和行为的依附)中走出来,使得悲伤和哀悼的反应延迟、扩大,甚至酿成病态。故对哀伤者予以心理辅导,帮助其面对现实,尽.陕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则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背景 良好的自我管理是提高患者临床照护结局和治疗效果的最佳方式,对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社区层面冠心病的自我管理水平不容乐观,且针对其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6年4-6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电子健康档案内抽取冠心病患者248例。对纳入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HPLPⅡ)、冠心病知识和认知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以HPLPⅡ得分评价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行为,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患者HPLPⅡ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48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2%。患者的平均HPLPⅡ得分为(110.9±19.0)分,被评价为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差21例(8.9%)、一般172例(72.9%)、良好43例(18.2%)。患者的平均冠心病知识和认知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分别为(14.0±3.2)、(6.0±1.3)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造影次数、冠心病知识和认知问卷得分、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是患者HPLPⅡ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处于较低水平,已婚、无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造影次数少、冠心病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高的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2016年3—4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丰台区14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5家,把这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社区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社区护士一般情况,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MBI)调查社区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为97.8%。结果 北京市社区护士情感衰竭维度得分为(19.4±9.6)分,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为(9.5±6.5)分,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8.2±5.6)分。北京市社区护士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较美国M常模降低,去个性化维度得分较美国M常模升高(P<0.05)。北京市社区护士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较深圳市社区护士降低(P<0.05)。北京市社区护士去个性化维度得分较武汉市社区护士升高,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较武汉市社区护士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社区护士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与情感衰竭维度得分有回归关系;每周工作时间、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去个性化维度得分有回归关系;年龄、岗位工龄、每天与患者接触时间、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北京社区护士职业倦怠呈现中、重度水平,尤其体现在个人成就感下降方面。亟须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预防干预体系,改善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提高社区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甘仁榕  朱焱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1):3825-3829
背景 应诊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现阶段我国社区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不容乐观。目的 了解贵阳市社区全科医生应诊能力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4—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贵阳市六城区6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抽取36家,将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从事全科门诊的医生112名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观察法,依据自制评分表对全科医生接诊患者时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分,评分表从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连续性问题的管理、预防性照顾、改善就医遵医行为4个方面对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进行评价,4个方面得分范围分别为0~67、0~23、0~28、0~9分,总分0~127分。结果 112名全科医生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连续性问题的管理、预防性照顾、改善就医遵医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23.69±3.22)、(7.64±2.39)、(3.49±3.21)、(1.86±1.41)分,平均总得分为(35.65±7.29)分;4个方面能力水平处于好的人数占比分别为15.2%(17/112)、16.1%(18/112)、18.8%(21/112)、11.6%(13/112),总体评价为好的人数占比为19.6%(22/112)。结论 当前贵阳市社区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需要提升。应加强全科医生全科思维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应用健康档案、《接诊记录表》及各种生活压力量表,将门诊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有机整合,以提高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升全科医生诊疗能力的重要途径,其设计必须满足全科医生诊疗需求及适应不同全科医生技能水平。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成绩与培训需求的因素,为组织适合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0-12月参加上海市全科医生基层常见病诊疗知识在线继续教育培训的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培训成绩、培训内容需求评价、培训内容满意度与培训形式需求评价数据。分析全科医生培训成绩在连续培训时间、城郊区、不同职称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培训内容需求在城郊区、职称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培训内容满意度与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结果 完成培训的全科医生3 344例,培训平均成绩为(4.80±2.67)分。连续参加2018、2019年两年培训的全科医生在2019年的成绩〔(5.09±2.60)分〕高于只参加2019年培训的全科医生〔(4.15±2.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全科医生成绩〔(4.97±2.68)分〕高于城区全科医生〔(4.30±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职称全科医生成绩〔(3.77±2.73)分〕低于初级职称〔(4.82±2.65)分〕、中级职称〔(4.85±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全科医生对指导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自我健康管理技能与脑卒中家庭康复的技能方面的培训以及“急诊急救”“妇产科儿科”及“冠心病防治”方面的培训需求更高,而城区全科医生对“影像学与心电图”培训需求更高(P<0.05)。与无职称全科医生相比,初级职称全科医生对“影像学与心电图”方面的培训需求更高(P<0.008),中级职称全科医生对“急诊急救”培训需求更高(P<0.008);无职称全科医生对“营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培训需求高于初、中、高级职称全科医生(P<0.008)。全科医生对本次培训内容满意度为92.54%(844/912),培训内容满意度与培训成绩呈正相关(r=0.098,P<0.05),92.16%(762/1 198)希望接受“手机客户端线上培训。结论 比较而言,连续性定期性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效果更佳,城郊区、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培训内容需求存在差异。建议组织具有连续性、定期性计划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调整培训难度、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地区、职称全科医生的需求;选择熟悉基层卫生工作的师资科学制定适合基层工作需求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加强手机客户端这一便捷培训形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医教协同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保健质量的关键。沟通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核心能力之一,尽管我国开展了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但效果不佳。研究显示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可快速满足临床需要,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探讨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0月选取“华西医院-社区”医教协同体下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基地为调查地点,以其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2家的全部全科医生104名为调查对象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既往参加沟通技能培训、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和参与意愿、医患沟通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全科医生沟通技能培训需求内容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95.2%(99/104)的全科医生认为医患沟通重要和非常重要,66.3%(69/104)的全科医生既往参加过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在既往培训中接受过建立关系培训的人占比最多,为82.6%(57/69),接受过表达同理心培训的人占比最少,为29.0%(20/69)。全科医生均对沟通技能培训有需求,在培训需求方面共同决策需求占比最高,为71.8%(61/85);采集病史需求占比最低,为16.4%(17/10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培训需求内容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培训经历、沟通能力和医患关系满意度的影响(P<0.05)。基于全科医生视角影响医患沟通的医方因素中排名第一是“工作任务繁忙,没有时间精力”,其次是“缺乏沟通技巧,不会和患者有效沟通”。结论 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生对医患沟通重视,培训需求率高,参与意愿强烈。既往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存在差异,持续动态评估培训需求是保证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其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全科医生素质、稳定全科医生队伍及提高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1 0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和工作满意度。采用宋奎勐修订的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工作满意度测量,包括物质满意度、关系满意度、成长满意度和整体满意度4个维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36份(98.67%)西部地区全科医生问卷被视为有效。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总均分为(37.39±7.35)分,654例(63.13%)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总分较高(≥36分)。其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物质满意度平均分为(11.86±2.71)分,关系满意度平均分为(13.18±2.52)分,成长满意度平均分为(9.17±2.37)分,整体满意度平均分为(3.18±0.7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历、任职方式、加班情况及收入水平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任职方式、加班情况及收入水平是西部地区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任职方式、加班情况及收入水平是其影响因素。因此,建议改善薪酬结构,适当减少工作任务量,有效缓解全科医生工作压力,推行“去编制化”政策,激发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焦洁  王宏保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9):1144-1150
背景 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全科医生扮演的角色有临床医生、教育者、沟通者、守门人、管理者、组织协调者。我国的全科医学起步较晚,关于全科医生的研究不多。目的 对上海市嘉定区的全科医生开展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和工作投入方面的调查研究,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住高质量人才提供帮助,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7月,以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全科医生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教育背景、是否参加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称、从事全科年限〕。采用明尼苏达职业满意度短式量表(外部满意度分量表、内部满意度分量表)调查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问卷(PCQ)(自我效能、乐观、坚韧、希望)评价心理资本,工作投入评价使用工作投入量表(UWES)(活力、奉献、专注),分析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几个维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9%。全科医生明尼苏达职业满意度短式量表总分为(71.54±12.60)分;心理资本问卷总分为(106.63±18.05)分,平均分为(4.44±0.75)分(满分6分);工作投入量表总分为(61.37±11.94)分,平均分为(3.61±0.70)分(满分5分)。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与心理资本、工作投入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满意度和心理资本均对活力、奉献、专注有影响(P<0.05)。结论 上海市嘉定区全科医生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与心理资本、工作投入各维度有相关性,且内部满意度和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各维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何琳  田慧  王岚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20-4325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国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单位,需要社区医护人员具备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目的 调查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了解其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问卷,于2018年11-12月对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4名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专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态度、知识综合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50份(94.6%)。天津市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总分为(187.89±37.23)分,其中5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专业实践能力(64.52±14.53)分,人际交往能力(34.74±6.86)分,职业态度(34.45±6.41)分,知识综合能力(27.08±6.22)分,专业发展能力(27.11±6.39)分,均处于中下等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健康管理的了解程度是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处于中下等水平,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通过组织系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健康管理知识,从而增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事件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目前,社区心脏康复开展较少,且社区全科医生为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提供的睡眠指导、心理疏导、运动风险信息等仍不充分。目的 调查社区全科医生对SCAD社区心脏康复的认知情况,旨在为开展社区心脏康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西城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坛、广外、展览路、陶然亭、德胜)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全科医生212例进行问卷调查。由课题组自行研制问卷,内容包括社区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对SCAD社区心脏康复的看法与态度、SCAD心脏康复基本知识与实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11-26至2020-12-31通过微信或纸质二维码向参与调查的社区全科医生进行推送。调查对象通过手机/电脑“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式完成调研。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后,建立数据库,对社区全科医生SCAD社区心脏康复认知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社区全科医生为SCAD患者提供社区心脏康复服务的意愿及对SCAD心脏康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社区全科医生为SCAD患者提供心脏康复服务意愿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1%。190例(91.3%)社区全科医生认为SCAD患者需要进行社区心脏康复;188例(90.4%)认为SCAD患者进行社区心脏康复是安全的;154例(74.0%)愿意为SCAD患者提供社区心脏康复。参加过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相关培训、认为SCAD患者需要进行社区心脏康复及认为SCAD患者进行社区心脏康复是安全的社区全科医生更愿意为SCAD患者提供社区心脏康复服务(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参加过冠心病心脏康复相关培训〔OR(95%CI)=0.193(0.063,0.591),P<0.05〕和是否认为SCAD患者需要进行社区心脏康复〔OR(95%CI)=0.092(0.021,0.401),P<0.05〕是影响社区全科医生为SCAD患者提供社区心脏康复服务意愿的因素。社区全科医生SCAD心脏康复知识测评平均得分为(70.12±9.54)分,及格率为86.5%(180/208)。不同职称的社区全科医生SCAD心脏康复知识测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社区全科医生对“心脏康复基本概念”“干预对象筛选”“健康教育”“随访”“心理和睡眠管理”5个方面知识点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4.2%(196/208)、90.4%(188/208)、98.6%(205/208)、92.8%(193/208)、98.1%(204/208),对“心血管综合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冠心病危险分层”“运动处方制定”4个方面知识点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1.9%(4/208)、1.9%(4/208)、3.4%(7/208)、1.4%(3/208)。仅有21例(10.1%)社区全科医生对6 min步行试验表示“了解并经常进行试验”。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全科医生普遍认为为SCAD患者提供社区心脏康复服务是必要、可行的,且对参与SCAD社区心脏康复工作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但对SCAD社区心脏康复重点知识的知晓率仍然偏低。今后需多方联动,提升社区全科医生心脏康复认知、技能水平,方能保障SCAD社区心脏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到社区医院首诊,这就对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全科医生对于血脂异常的认知程度及处理策略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居民血脂异常的控制水平。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全科医生对调脂药物合理应用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分层抽样法从北京市城六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440例全科医生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医生的基本信息及血脂异常合理用药遴选题目,其中药物遴选题目包括9个条目,满分为7分。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31份(98.0%)。9个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条目总平均得分为(3.72±1.49)分。不同性别、最高学历所学专业、参加血脂异常相关培训次数、每天接诊人数、接诊患者中血脂异常比例的全科医生血脂异常合理用药的药物遴选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血脂异常相关培训次数、接诊患者中血脂异常比例是全科医生血脂异常合理用药的药物遴选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城区全科医生血脂异常合理用药知识得分较低,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血脂异常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全科医生的血脂异常合理用药能力,从而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更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