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转变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基石。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家庭医生发挥自身能动性的重要保证因素,但是目前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医疗保险补偿方式的转变,对其行为的影响尚缺乏相关理论分析。目的 以医生代理理论为支撑,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方法 以医生代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家庭医生在不同医保支付方式下,尤其是按项目付费和按人头付费并存的情况下医生行为分析模型。结果 按项目付费时,道德风险不可避免,医生没有任何动机来抑制患者因道德风险而产生的额外需求;按人头付费后家庭医生的总利润会提高,但是从患者健康中得到的效用值会下降;推行总额预付的前提是设计合理的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否则家庭医生就会有选择患者的动机。中国家庭医生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按项目付费方式的医疗收入和按人头签约得到的服务费,提高签约服务费占收入比例可以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但是由于收入中占较大比例的是按项目付费获得的收入,收入的增加不一定能够对患者的质量提供正向影响。结论 中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的支付方式应该逐步转变为按人头付费,目前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占收入比例的方式,激励家庭医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
背景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然而,尽管在各种政策指导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和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居民的签约率仍不到30%,家庭医生的服务利用率仍较低。明确社区居民的签约决策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对提高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进一步优化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对社区居民签约决策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为进一步优化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8-05-04至2018-05-25,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签约和未签约居民共201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签约倾向及签约服务利用情况。对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居民的签约倾向、签约服务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无序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有序分类变量或定量变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退休/离休居民更多地选择签约并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没有签约经历的居民相比,有过签约经历的居民更有意愿与家庭医生签约,且更多地选择签约并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签约倾向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呈正相关(P<0.05);签约服务利用情况与年龄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呈正相关(P<0.05),与个人月收入呈负相关(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优先从注重家庭医生能力提升、维护家庭医生形象、做好家庭医生及签约服务内容宣传工作、保障对社区就诊居民的服务质量、丰富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等方面做出改进;此外,家庭医生签约人群覆盖范围有待向年轻、在职、高收入群体扩展。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医生代理理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效果研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方海课题组对签约服务中的供方(家庭医生)进行了深入研究.家庭医生团队由全科医师、护士和公卫人员等组成,各方各有侧重与专业分工.家庭医生为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是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核心,承担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的主...  相似文献   

4.
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将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与门诊预约就诊服务相结合,签约就诊、定向分诊、预约复诊、协调转诊,促使医生与签约患者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从而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总结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约就诊模式的经验,并对服务模式的效果加以讨论,以期为在中国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按照随机原则,在九龙镇27条自然村中,随机抽取已签约1年以上的慢性病居民200名.将签约前作为对照组;签约后作为试验组.用问卷调查方法,统计200名慢性病居民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下的健康状况的变化、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各大社区卫生中心的应用和推广,为社区居民在看病难等问题上提供了便捷性,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全科医生团队(家庭医生工作室)签约服务模式在积极探索和尝试的阶段取得显著成效.这种模式引起了国内很多研究学者...  相似文献   

7.
当前,北京市郊区(京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保障与规范,对中国乡村的特点和乡村医生的作用关注不足,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和相互作用认识也不够清晰,体现出以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团队为核心、采用“村落承包式”签约方式和通过定时的简单体检和健康讲座来进行健康管理等特点,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效果欠佳。应推进北京市基本医疗卫生立法进程,为京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法律依据,将达到一定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合理界定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务人员在签约服务中的职能,建立京郊紧密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背景 重庆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2011年开始,2016年全面推开,政府通过完善制度、保障经费和人员、规范服务形式和内容等措施来促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化、规范化、优质化,但目前关于重庆市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和签约现状的研究仍比较缺乏。目的 了解重庆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和签约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8年3—5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重庆市北碚、彭水、巴南、永川、梁平、合川、沙坪坝、秀山、黔江、垫江、大足、开州12个区(县)的2 40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情况。共发放问卷2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34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58%。结果 2 342例居民中有2 153例(91.93%)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总体需求。2 342例居民中已签约的有1 358例(57.98%),未签约的有984例(42.02%)。不同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业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非常需要”排序前5位的条目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及时诊治(43.42%,1 017/2 342)、孕妇/儿童/老年人体格检查与健康评估(34.93%,818/2 342)、定期体格检查/健康评估(33.69%,789/2 342)、家庭医生出诊(32.96%,772/2 342)、已经确诊的慢性病管理(32.45%,260/2 342)。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以往就医/签约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情况不同的居民签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较大,但签约率较低,需求最大的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及时诊治。居民健康状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以往就医/签约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都会影响居民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包,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9.
汪道琼  白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0):1243-1247
背景 老年人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但是由于家庭医生数量不足、老年人健康意识不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重视服务数量等,出现了“签而不约”的现象。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社区老年人与签约家庭医生黏合度的效果。方法 2018年4-10月,成立品管圈“家医圈”,确定主题为“提高老年人与签约家庭医生的黏合度”,按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实施各项活动。通过电话调查活动前后100名签约老年人在电话咨询、门诊就诊、住院、健康体检、上门服务方面接受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情况,以接受过任一服务老年人在所有老年人中的占比来反映老年人与签约家庭医生的黏合度。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老年人与签约家庭医生黏合度(67.0%)明显高于活动前(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标率为87.2%,进步率为49.2%。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社区老年人与签约家庭医生的黏合度,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和利用率,促进社区老年人与家庭医生之间的关系,为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管理的效果,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方法 立足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管理体系,重点考察家庭医生制度对于该管理体系的影响.按照人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第一组为签约家庭医生组,第二组为非签约家庭医生组.社区医院的医生对社区内入选签约家庭医生研究组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干预护理管理.对所有患者定时进行血压测量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调查,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血压值及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比较结果具有可比性.两组比较结果显示,签约家庭医生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较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明显(P<0.05).签约家庭医生组的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方面均较优于非签约家庭医生组(P<0.05).结论 家庭医生制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治疗和预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要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同激励因素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影响不同。目的 比较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激励因素现状、满意度及激励因素偏好,为进一步细化完善家庭医生团队激励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7-9月在厦门市、杭州市余杭区、上海市长宁区、北京市西城区和房山区共选择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所有在岗的家庭医生团队人员676人(包括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工作环境基本特征、激励机制及激励因素偏好情况。对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及激励因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676份,有效回收率为96.6%。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月收入、总收入中家庭医生专项资金占比和签约服务费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高于从事护理和公共卫生工作者(P<0.016 7)。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收入与家庭医生工作价值匹配程度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者认为收入与工作价值匹配的比例高于从事护理工作者(P<0.016 7)。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福利待遇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不同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参加阶段性进修培训、相关专业课程培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参与阶段性进修培训者占比高于从事护理与公共卫生工作者(P<0.016 7);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过去1年参加相关专业课程培训者占比高于从事护理工作者(P<0.016 7)。不同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过去3年职务提升与职称提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绝大多数都认为个人收入和福利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这一比例在家庭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成员中分别是95.6%(387/405)、95.7%(180/188)和98.8%(82/83);培训机会、社会认可和尊重、职称晋升机会排在第2位、第3位和第4位;但对家庭医生来说单位管理制度是排名第5的激励因素,对护士来说工作量是排名第5的激励因素,对公共卫生人员来说排名第5的则是工作条件。结论 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激励机制现状存在较大差异,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收入、福利待遇与培训学习情况优于从事护理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且不同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激励因素的偏好有所不同。应当继续优化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薪酬结构,提升家庭医生团队的收入及签约服务费,完善经济激励措施;加强基层培训学习力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医疗卫生人员权益,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过程中,签约服务费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激励,这种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会影响家庭医生的诊疗行为。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的实施对家庭医生诊疗行为,包括服务数量、平均服务时间及接诊患者费用的影响,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7-9月在厦门市、杭州市余杭区、上海市长宁区、北京市西城区和房山区共选择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所有在岗的家庭医生进行普查,共调查家庭医生420人。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工作环境基本特征、激励机制及家庭医生签约相关的认知和行为。运用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405份,有效回收率为96.4%。对应分析结果显示,签约服务费占比 10%~20%的家庭医生组与占比<10%组相比,每日转诊数减少0.84人(P=0.01),接诊患者的月总费用增加32%(P=0.01),次均费用增加13%(P=0.02)。签约服务费占比>20%~30%的家庭医生组与占比<10%组相比,平均接诊时间减少1.96 min(P=0.01),接诊患者的月总费用增加36%(P=0.02)。签约服务费占比>30%的家庭医生组与占比<10%组相比,每日接诊数增加14.68人(P<0.01),平均接诊时间减少2.66 min(P<0.01),接诊患者的月总费用增加53%(P<0.01),次均费用增加22%(P=0.01)。结论 提高签约服务费占收入比例可以提高家庭医生的每日接诊人数,减少每日转诊人数,有利于提升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患者下沉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签约服务费占比的提高会减少家庭医生的平均接诊时间,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过程中,要平衡好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的关系;要继续推进构建家庭医生作为患者医疗费用“守门人”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曹海涛  刘登  潘毅慧  祝友元  赵影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04-1805,1808
家庭医生制服务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信息化是提高健康服务效率、克服家庭医生数量少、缓解居民"看病难"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支撑。本文立足于闸北区现有资源,展望家庭医生制服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提出健康管理平台的未来设想,形成一个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的、动态的、互动的系统,其中涉及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建立、云计算的应用、系统决策管理功能等。最后对健康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未来进行大胆构想,主要涉及人工智能和数字模拟医院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就医需求、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政策执行过程中履约质量不高、居民认可度不高、家庭医生工作积极性偏低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优化和保障家庭医生政策的实施成为基层改革的焦点问题。目的 探讨我国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消除路径,以期为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检索自2016年以来,由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有关家庭医生的政策文件,并以“家庭医生”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等数据库,剔除重复、无关等文献,最终纳入合格文献1 393篇。同时以2015-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及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作为定量资料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冲突理论,从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的模糊性、政策参与主体间的冲突性、政策执行中的支配性因素等方面,对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困境进行分析。结果 家庭医生政策的模糊性逐步降低,政策参与主体间的冲突性仍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政府的愿景规划与居民的就医模式存在差距、上下级医院存在利益协同困境、家庭医生对政策认可度不高。同时,政策执行过程由象征性执行向政治性执行转变,支配性因素也由联盟强度转变为权力。结论 家庭医生政策执行情况未达到预期效果,政策目标地区差异性较低、基层服务能力不强、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不健全、法律保障缺失和资源配置不充足等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应从调整政策目标和手段、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间的利益分配和分工协作机制、改善居民签约服务获得感、完善政策的法律保障、调节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等角度破除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景日泽  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131-3138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动分级诊疗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供需角度阐述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政策建议。目前需方研究多集中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知晓率、签约(续签)率和意愿、满意度等方面;供方研究多集中于签约服务主体(家庭医生团队构成)、激励机制、培养和教育、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评估多基于需方角度。对此本文认为从供方研究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证研究缺乏,完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和团队构成、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培养和教育等举措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从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医疗行业监察的强化、医事责任的增大、医疗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就为什么要改变医师的诊疗行为、采用什么策略改变医师的诊疗行为、如何使这些策略更加有效、病人自身在改善医疗质量中所起的作用、病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其中含有许多关于医学教育和医疗质量提高的经典论述,对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如何汲取国外先进经验指导实际工作,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R Mulhausen  J McGee 《JAMA》1989,261(13):1930-1934
To model a base level of physician demand in a managed health care system, we examined in 1983 the ratios by specialty of full-time equivalent physicians to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members in seven large, closed-panel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 each with more than 100,000 members. The medical director of each plan was surveyed by mailed questionnaire and telephone interview to determine the plan's number of full-time equivalent physicians by specialty and members served. Out-of-plan physicians contracted by the group were included within the specialty distribution wherever possible. We compared our findings (4779.4 full-time equivalent physicians serving 4,297,790 members) with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and others' projections of physician need and supply. Based on this model and unknowns that might affect utilization,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at least 111 physicians per 100,000 population would be necessary in a system that emphasized reduced utilization of services and that more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would be needed than the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predicted would b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8.
Erectile dysfunction affects many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 34% prevalence is estimated among male family practice patients. It is associated with a loss of self-image, self-confidence, and even chronic anger. Several risk factors increases the risk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Prevalence is increased by 20-40%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hypertension, and those over 65 years old. While erectile dysfunction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as an important health problem, misconceptions remain as to the need for clinician-initiated discussion regarding the issue.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of patients at three health clinics in a predominately rural area was conducted. Subjects (n=102) were those at risk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who had undergone a complete physical exam between October 1995 and December 1996. All physician encounters were examined for documentation of physician inquiry about erectile dysfunction. A survey of physician perceptions on initiating discussions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was also conducted. Physician-initiated discussion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was documented in 17%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18%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30% of patients > 65 years. The physician survey (11 respondents) showed 27% reported asking all male patients about erectile dysfunction at routine physical, while 45% reported asking 80% of their male patients. A `lack of time'' or belief that the `patient will initiate discussions'' was cited by several practitioners as reasons why inquiries were not initiated. All physicians in the study agreed that sexual func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overall health. They either overestimated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asked about erectile dysfunction or they had not documented results consistently.  相似文献   

19.
背景 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推广,作为居民“全方位、全过程健康服务”的提供主体,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也将实现从“守门人”到“健康管理者”再到“健康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其工作感知对签约服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签约后的工作感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完善签约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4-10月,结合典型抽样和分层抽样法对贵州省、青海省、安徽省、广东省、福建省和江苏省共1 042例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签约服务的感知情况,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态度、个人收入、工作负担等。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工作感知情况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地区、岗位和职称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工作感知差异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个人收入与工作负担的相关性。结果 1 042例调查对象中,85.93%(873/1 016)的成员感知签约后服务内容有所增加;86.86%(879/1 012)的成员感知签约后服务方式有所区别,其中,71.44%(628/879)的成员表示签约后增加了上门服务,32.99%(290/879)的成员表示签约后单次诊疗服务时间更长,93.97%(826/879)的成员表示签约后增加了随访服务;40.77%(413/1 013)的成员感知签约后自身服务态度更好;58.61%(599/1 022)的成员感知签约后个人收入增加;81.94%(835/1 019)的成员感知签约后工作负担加重;91.09%(930/1 021)的成员表示愿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94.62%(967/1 022)的成员感知所在团队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开展,94.72%(968/1 022)的成员感知团队模式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收入与工作负担呈正相关(rs=0.121,P<0.01)。不同地区团队成员对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个人收入和工作负担变化的感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团队成员对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态度、个人收入变化的感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成员对个人收入和工作负担变化的感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感知相比传统诊疗服务,签约服务的服务内容更加综合化,服务方式更加个性化;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签约服务的组织状态及服务价值的感知较好,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的意愿程度普遍较高;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感知签约后个人收入与工作负担相匹配,不同地区、岗位、职称的成员对个人收入变化的感知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