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肥胖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肥胖的多种综合治疗方法中,中医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其多从痰湿辨证入手,但作用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许多研究不仅发现痰湿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还揭示了免疫机制在肥胖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概述痰湿型肥胖的外周及肠道免疫机制,发现痰湿型肥胖者脂肪组织中I型免疫相关细胞增多,随其分泌的促炎因子增多表现为慢性低度炎症,肠道免疫机制则与肠道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及菌群的调节失调相关。并进一步探讨化痰祛湿中药治疗肥胖的潜在机制,为从痰湿论治肥胖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少弱精子症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多样,目前临床上仍有部分少弱精子症的病因未明,称为特发性少弱精子症。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少弱精子症发病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中医学认为“肾精亏虚”为少弱精子症的核心病机,临床上采用补肾益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肾精”与肠道菌群具有相似性,在少弱精子症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紊乱与中医“肾精亏虚”病机有共通之处,且补肾益精类中药可调节肠道菌群紊乱,这或许是补肾益精法有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机制之一。基于此,该文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中医补肾益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症的慢性难治性炎症性肠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诊断水平的提高,UC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不断升高。UC的发病机制与肠黏膜免疫功能异常、肠道菌群紊乱、胆汁酸分泌异常等密切相关。UC患者存在胆汁酸分泌异常及肠道菌群失调。查阅大量文献发现胆汁酸分泌异常抑制免疫功能、影响信号转导、破坏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紊乱,在炎症的发生发展、免疫稳态及应激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胆汁酸间接或直接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功能,同时在肠道菌群的修饰下又可产生次级胆汁酸,并经过肠肝循环进入肝脏,故胆汁酸-肠道菌群轴之间复杂的对话机制与U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研究,发现情志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脾胃虚弱为致病之本,肝郁脾虚是UC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胆汁酸异常分泌是中医肝郁的微观体现,肠道菌群紊乱为脾虚的生物学基础,并且在UC发病过程中,胆汁酸-肠道菌群轴失衡与中医的肝郁脾病机相契合。从胆汁酸-肠道菌群轴角度探讨UC肝郁脾虚病机的生物学内涵,更好地阐释UC肝郁脾虚发病机制的科学性,对于研究UC肝郁脾虚的病机实质及代表组方防治...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由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慢性炎性疾病,通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呈慢性、复发性或进行性炎症的病理表现,主要表现为肠道免疫反应和正常肠道菌群的改变,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病两种形式。目前关于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面也依然存在很多难点。众所周知,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优势菌群、条件致病菌及病原菌三种类型,与人体正常机能的发挥关系密切,而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肠腔内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已被公认为机体最重要的屏障之一,这两者可以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来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态。该文将围绕肠道菌群、肠道免疫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来探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10)
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成为治疗PCOS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中医学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病机为脾肾亏虚、痰湿阻滞,多从脾肾论治,补肾健脾类中药可促进益生菌增殖,抑制有害菌过度繁殖,起到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的作用,这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从脾肾论治提供了依据。此文就三者之间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从脾肾论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医学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心病可及小肠,小肠病亦可反作用于心,而心主神明是心的重要功能。若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受损,会有碍于心主司神志活动的发挥。现代医学发现肠道菌群与认知功能的联系紧密,这与中医学“心与小肠相表里”相吻合。糖尿病认知障碍(DCI)在中医学里属于消渴呆病范畴。中医学认为,脾胃失衡是消渴呆病的始动因子,脾虚痰浊闭阻是消渴呆病的病理物质产物,临床有健脾醒脑法指导该病。以往项目证实肠道菌群紊乱是中医学脾胃失衡的现代病理基础,提示恢复脾胃功能以调整肠道微生物稳态有助于消渴呆病的防治。近年来DCI发病率上升迅速,发病机制复杂未明,增加了治疗难度,故寻找新的靶标不容忽视。目前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紊乱互为因果关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基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认知障碍均有复杂联系,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关键。立足于既往的科研基础,逐层分析,发现肠道菌群既能影响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合成,又参与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血糖上升等糖尿病与认知障碍的共同发病环节,具有典型的靶标作用。梳理肠道菌群与DCI的关联,以期为治疗建立新的靶点和方向,并深挖中医药调控脾胃治疗消渴呆病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激增,其病情极易反复,甚至导致癌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研究发现其发病与情志因素有重要关联,从病机本质着手,通过调畅情志可协调整体阴阳,起到治疗作用。最新研究显示情志致病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提示中医从情志致病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从平衡肠道菌群方面做探讨。文章以情志致病的理论基础、临床基础、实验研究等方面为出发点,探讨其在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机制,以期为临床诊疗扩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特点,并可触及条索样结节。由于其难以自愈、易反复,故常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常常伴随疼痛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燥湿、消肿止痛等功效,临床上常采用中药治疗术后并发症,而且效果显著,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现代研究发现,中药对肠道菌群的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又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术后的主要病机为湿热下注。湿热证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常用清热利湿药来调节肠道菌群。推断清热利湿药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控制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而发挥其治疗肛瘘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文章从肠道菌群出发,阐述清热利湿药与肛瘘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期望为中医药治疗肛瘘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免疫炎症反应是其关键环节,湿瘀互结是EMs的重要病机,免疫炎性微环境是湿瘀状态的体现,脾病是湿瘀状态发生的基础,肠道菌群的稳态与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故在中医学“脾病,脉道不利”的理论指导下,探讨肠道菌群及炎性微环境与EMs的关系,将有助于从“肠道菌群-湿瘀互结”的新视角阐明EMs的发病机制。故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重新建立内稳态,可成为预防和治疗EMs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其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医脾胃和肠道菌群不仅有着理论的相似点,从脾论治能调整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恢复正常的免疫应答,由此可见二者在功能上的相通之处。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从脾论治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oils from Zingiber officinale(ginger) and Curcuma longa(turmeric) on acute ethanol-induced fatty liver in male Wistar rats.METHODS: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activity and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f the oils were evaluated ex vivo.Rats were pretreated for 28 d with standard drug(Livolin Forte) and oils from Z.officinale and C.longa before they were exposed to 45%ethanol(4.8 g/kg)to induce acute fatty liver.Hist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and the degree of protection was measured by using biochemical parameters such as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ies.Serum triglyceride(TG) level,total cholesterol(TC) level and the effects of both oils on reduced gluthatione(GSH),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superoxide dismutase(SOD) and hepatic malondialdehyde(MDA) levels were estimated.RESULTS:Oils from Z.officinale and C.longa at a dose of 200 mg/kg showed hepatoprotection by decreasing the activities of serum enzymes,serum TG,serum TC and hepatic MDA,while they significantly restored the level of GSH as well as GST and SOD activities.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rats tissues was related to the obtained results.CONCLUSION:From the results 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oils from Z.officinale and C.longa(200 mg/kg) exhibited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in acute ethanol-induced fatty liver and Z.officinale oil was identified to have better effects than C.longa oil.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这一肝脏代谢性疾病常见之于临床,其中包括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及营养失调性脂肪肝[1]。因此,加强其防治,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认为,毒邪在脂肪肝的发病、进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应加强毒邪对其致病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查二苯乙烯苷对脂肪肝家鸭模型肝脂的干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脂肪肝家鸭模型,以二苯乙烯苷进行干预,考查家鸭体重、肝指数、肝脂、脂蛋白脂肪酶(LPL)、肝脂酶(HL)、肝脏病理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苯乙烯苷具有降低脂肪肝家鸭模型体重、肝指数、肝脏TG、TC,升高肝脏LPL、HL活性,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的作用。不同剂量二苯乙烯苷干预脂肪肝效果有所差异,在剂量为13~52mg范围内随剂量递增,效果渐佳。结论:二苯乙烯苷具有抗脂肪肝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肝脏LPL、HL活性,调节脂代谢,保护肝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利肝祛脂胶囊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组加服利肝祛脂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和肝脏B超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和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肝祛脂胶囊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脂消煎剂治疗脂肪肝药效学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加白酒灌胃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 ,以东宝肝泰作对照 ,观察肝脂消煎剂对脂肪肝大鼠血浆cAMP及肝微粒体后上清(sup)DTD、LPO的影响。结果 :肝脂消煎剂能提高脂肪肝大鼠血浆cAMP含量 ,降低肝脏sup中LPO含量 ,提高DTD活性 ,降低血清、肝脏TC及肝功能酶活性 ,均明显优于东宝肝泰 (P <0 0 5 )。其中降低血清、肝脏TC方面尤为突出 (P <0 0 1)。同时病理结果显示 ,肝脂消煎剂在改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方面明显优于东宝肝泰 (P <0 0 1)。结论 :肝脂消煎剂具有良好的降血脂、抗肝脂、防治脂肪性肝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Liver protecting, lipid level lowering and HDL-cholesterol enhancing activities of a lyophilized extract of Sempervivum tectorum L. were examined in experimental hyperlipidaemia, in the pathomechanism of steatotic liver of rats. Diffuse hepatocellular degeneration caused by a fat rich diet was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with this extract.  相似文献   

17.
复方马钱子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方马钱子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石玉山,杜秀兰,张鸣鹤,张宏,严碧玉,罗仁,刘毅,郭庆虹,高虹,李力,李恒敏,王秀琴,吴晓青复方马钱子片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研制的中药三类新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该药在完成临床前药理、...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CT表现及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脂肝乐胶囊治疗痰湿瘀阻型脂肪肝疗产机理。运用脂肝乐胶囊治疗痰湿瘀阻型脂肪肝患者146例,并与用东宝肝泰片治疗的47例作对照,实验研究观察两药对乙硫氨酸所致脂肪肝模型及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影响。治疗组在减轻或去除症状,改变B超回声,降脂,降酶,改善血液流变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去脂软肝丸(QZRG)对实验性脂肪肝模型肝脂的影响。方法:采用乙硫氨酸及高脂饲料造成脂肪肝模型。取肝组织匀浆,测其TC、TG。结果:去脂软肝丸可降低乙硫氨酸及高脂饲料至脂肪肝模型动物的肝脂水平,并对停饲高脂饲料后的肝脂仍有降低作用。结论:该制剂可能与促进载脂蛋白的合成,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及促进肝脂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0.
降脂颗粒防治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降脂颗粒对大鼠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标准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乙醇灌胃、CCl4菜籽油溶液注射 ,联合建立复合脂肪肝动物模型[1] 。随机分为 10组 ,A1,A2 为空白对照组 ,B1,B2 为模型对照组 ,C ,D为降脂颗粒大、小剂量预防组 ,E为东宝肝泰预防组 ,F、G为降脂颗粒大、小剂量治疗组 ,H为东宝肝泰治疗组 ,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处理 ,A1,B1,C ,D ,E组于实验第 16天 ,A2 ,B2 ,F ,G ,H组于实验第 4 6天处死动物 ,取血及肝组织做肝功能、血脂、肝脏内脂质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①C ,D组与B1组比较 ,F ,G组与B2 组比较 ,各项肝功、血脂指标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有改善 (P均 <0 .0 1)。②C ,D组与E组比较 ,F ,G组与H组比较 ,各项肝功、血脂指标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降脂颗粒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 ,尤以高剂量预防及治疗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