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对比和联合应用酒石酸托特罗辛和坦索罗辛缓解下尿路症状的疗效。方法筛选符合人组标准的患者分别联合应用酒石酸托特罗定和盐酸坦索罗辛6周,监测IPSS评分(包括总分、梗阻症状评分和刺激症状评分)、排尿日记(尿频次数、尿急发作次数、尿失禁次数、夜尿次数),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联合用药能明显改善IPSS的总评分、尿急和夜尿增多的症状。酒石酸托特罗定对减少尿频次数、降低IPSS评分中的刺激症状更为有效。结论酒石酸托特罗定和盐酸坦索罗辛联合应用对刺激症状为主的LUTS患者能产生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应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联合M受体阻滞剂索利拉新与单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对改善下尿路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门诊108例前列腺增生有顽固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分别使用坦索罗辛(tamsulosin)和坦索罗辛配伍索利那新(solifenacin)治疗,进行对比观察。随机分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拉新组55例(坦索罗辛0.2mg,1次/日,索利拉新5mg,1次/日),坦索罗辛组53例(坦索罗辛0.2mg,1次/日),均口服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储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最大尿流率(Qmax)检测,评价两者对LUTS的治疗效果。结果坦索罗辛组IPSS、QOL评分分别由治疗前17.21±4.10、4.68±0.70,下降至15.82±5.50、4.50±0.70;Qmax由治疗前12.30±6.10ml/s,增加至14.20±8.51ml/s,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坦索罗辛联合索利拉新组IPSS,QOL评分分别由治疗前18.43±5.11、4.55±0.92,下降至13.56±5.61、3.84±0.90,Qmax由治疗前11.40±6.90ml/s,增加至16.60±8.30ml/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1)。联合用药组在同单纯使用坦索罗辛一样,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与严重合并症。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拉新治疗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特别是单一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以明显改善下尿路症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背景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问题,目前西医多以手术及口服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而临床应用毫针针刺治疗BPH疗效显著,但缺乏循证依据。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疗法治疗BPH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针刺疗法治疗BP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为针刺疗法,配合或不配合对照组所用药物;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10-01。由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1 5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最大尿流率(Qmax)高于对照组〔OR=3.21,95%CI(2.25,4.57),P<0.000 01;MD=2.48,95%CI(1.26,3.70),P<0.000 01〕;试验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PV)、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低于对照组〔MD=-2.39,95%CI(-3.84,-0.94),P=0.001;MD=-10.59,95%CI(-15.20,-5.98),P<0.000 01;MD=-3.50,95%CI(-5.07,-1.93),P<0.000 1;MD=-0.68,95%CI(-0.99,-0.37),P<0.000 1〕。单纯针刺疗法治疗BPH的临床有效率、Qmax高于常规西药治疗〔OR=3.53,95%CI(2.20,5.68),P<0.000 01;MD=2.75,95%CI(1.62,3.88),P<0.000 01〕;单纯针刺疗法治疗BPH的PVR、PV、QOL低于常规西药治疗〔MD=-9.41,95%CI(-15.87,-2.94),P=0.004;MD=-2.99,95%CI(-4.86,-1.12),P=0.002;MD=-0.74,95%CI(-1.33,-0.15),P=0.01〕。针刺疗法+常规西药治疗BPH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西药治疗〔OR=2.84,95%CI(1.67,4.82),P=0.000 1〕;针刺疗法+常规西药治疗BPH的IPSS、PVR、PV、QOL低于常规西药治疗〔MD=-2.88,95%CI(-3.43,-2.32),P<0.000 01;MD=-12.25,95%CI(-16.92,-7.57),P<0.000 01;MD=-4.41,95%CI(-8.03,-0.79),P=0.02;MD=-0.59,95%CI(-1.03,-0.15),P=0.008〕。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IPSS、Qmax、PVR、PV、QOL 5个结局指标分别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改变效应模型对合并结果影响不明显。对临床有效率、IPSS、Qmax、PVR、QOL的RCT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有效率的漏斗图双侧基本对称;IPSS、Qmax、PVR、QOL的漏斗图较为分散,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 基于当前临床证据,针刺疗法治疗BPH的临床有效率和Qmax高于对照组,IPSS、PVR、PV、QOL低于对照组。因IPSS、Qmax、PVR、QOL的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偏倚,本研究的结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30-133
目的 探讨清淋方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97例,根据其用药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46,坦索罗辛)与联合组(n=51,坦索罗辛+清淋方),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记录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症状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储尿期症状评分(USPSS)、排尿期症状评分(VSS),评价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疗后联合组最大尿流量多于常规组,且膀胱痉挛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各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IPSS、OABSS、USPSS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与单用坦索罗辛相比,清淋方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对比单用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并发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有效性,为临床上BPH并发的难治性LUTS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循证检索英文数据库如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以及中文数据库如CNKI、CBM、万方数据库等,手工检索国内相关杂志。提取数据,运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一共筛选出10项研究,共968例病例,经过基线检验,治疗前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对比坦索罗辛单药治疗BPH所致的LUTS能更好的降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评分(OAB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但在残余尿量(PVR)和最大尿流率(QMAX)方面,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BPH并发的LUTS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要优于坦索罗辛单药方案,并且不会增加排尿困难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程红刚 《河北医学》2014,(8):1246-1249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和IP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非那雄胺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和前列腺体积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PSS评分为(9.47±5.08)分,膀胱残余尿量为(32.38±12.42)mL,对照组的IPSS评分为(13.16±3.52)分,膀胱残余尿量为(33.59±10.47)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最大尿流率为(13.86±4.68)mL/s,对照组的最大尿流率为(11.02±3.86)mL/s,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P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晋继忠  刘润  张文华  杨淼 《中外医疗》2012,31(2):119-119
目的了解坦索罗辛对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并发症的抑制效果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9例TURP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术前3d及术后2周接受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不接受此方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以及治疗纽和对照组之间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IPS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IPSS评分降低明显,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坦索罗辛可显著降低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IPSS评分,减轻LUTS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线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4月1日期间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CP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局指标进行GRADE质量分级。结果 共纳入10篇RCT,涉及1013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用坦索罗辛,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CP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RR=1.23,95%CI(1.16~1.30),P<0.000 01],降低NIH-CPSI评分[MD=-5.09,95%CI(-6.84~-3.34),P<0.000 01],降低NIH-CPSI疼痛症状评分[MD=-3.17,95%CI(-4.12~-2.23),P<0.000 01]、NIH-CPSI排尿症状评分[MD=-...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对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LUTS)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男性患者,α1受体阻滞剂和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PDE-5i)联合治疗相比于单药治疗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5月我院门诊年龄>50岁、主诉LUTS合并ED的患者共35名。随机分为三组,坦索罗辛单药治疗组(n=12)、西地那非单药治疗组(n=11)、坦索罗辛和西地那非联合治疗组(n=12),共治疗12周。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有无改善。结果:坦索罗辛组、西地那非组、联合治疗组的IPSS和IIEF分别改善了50.3%和11.2%、10.1%和49.7%、61.2%和58.9%。三组治疗前后的IPSS和IIEF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的IPSS和IIEF改善最明显。结论:对于LUTS合并ED的部分患者,α1受体阻滞剂和PDE-5抑制剂的联合治疗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钠栓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夜尿增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明显夜尿增多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单服坦索罗辛(0.2mg,每天1次),联合治疗组使用双氯芬酸钠栓(25mg,每天1次,睡前1h塞人直肠内)和坦索罗辛(0.2mg,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评估内容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估(QOL)及夜尿次数,并登记不良事件,每2周评估1次。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IPSS评分和QO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对于夜尿状况,只有联合治疗组有明显疗效(P〈0.05)。两组比较,联合治疗组IPSS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减少夜尿次数和改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前列腺患者夜尿增多。较单用坦索罗辛更为有效,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李玲  杨明  李雪峰  刘福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1):1400-1405
背景 雷芬那辛是第一个仅需一天给药一次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维持治疗的抗毒蕈碱类药物,国内尚未见其治疗COPD的系统评价。目的 系统评价雷芬那辛治疗COPD的疗效与安全性,为COPD的药物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Trials.gov等数据库,收集雷芬那辛相关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5月。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收集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记录第一作者、发表时间、NCT编号、国家地区、干预措施、样本例数、性别、年龄、种族、疗程、疗效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谷值(trough 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峰值(peak FEV1)、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应答率〕及安全性指标(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疗效和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合计样本量2 175例,文献质量总体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雷芬那辛组改善trough FEV1效果优于安慰剂组〔MD=146.78,95%CI(133.52,160.05),P<0.000 01〕,peak FEV1〔MD=129.50,95%CI(115.69,143.31),P<0.000 01〕、SGRQ应答率低于安慰剂组〔OR=1.60,95%CI(1.29,1.98),P<0.000 1〕。雷芬那辛组严重不良反应〔OR=0.93,95%CI(0.44,1.94),P=0.84〕、上呼吸道感染〔OR=1.42,95%CI(0.72,2.82),P=0.31〕、头痛〔OR=0.88,95%CI(0.49,1.58),P=0.66〕、咳嗽〔OR=1.06,95%CI(0.62,1.82),P=0.82〕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雷芬那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OR=0.54,95%CI(0.33,0.87),P=0.01〕。结论 雷芬那辛治疗COPD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舒通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8),对照组单独使用坦索罗辛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坦索罗辛缓释片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为(11.2±2.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8)分(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舒通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进展性IgA肾病(IgAN)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然而,目前关于进展性IgAN的诸多治疗方案存在不良反应大、长期治疗收益不明显等特点。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案,对进展性IgAN的治疗至关重要。目的 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N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网数据库中关于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03-31。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和GeMTC 0.14.3统计软件对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N的总有效率、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8个RCTs研究,包括3 034例患者,包含10种干预方案:激素(Pred)、霉酚酸酯(MMF)联合Pred、环磷酰胺(CTX)联合Pred、来氟米特(LEF)联合Pred、环孢素(CsA)联合Pred、中药疗法(TCM)联合免疫抑制剂(ISD)、单用TCM、单用MMF、单用LEF及支持治疗。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TCM联合ISD优于单用TCM治疗〔RR=2.27,95%CI(1.14,4.65)〕、LEF联合Pred〔RR=2.14,95%CI(1.05,4.45)〕、CTX联合Pred〔RR=3.92,95%CI(2.06,7.37)〕、单用Pred〔RR=3.57,95%CI(2.11,6.32)〕、单用LEF〔RR=5.88,95%CI(1.03,37.17)〕及支持治疗〔RR=6.25,95%CI(2.86,13.82)〕;CsA联合Pred〔RR=3.73,95%CI(1.54,9.10)〕及MMF联合Pred〔RR=2.37,95%CI(1.33,4.44)〕优于CTX联合Pred,CsA联合Pred〔RR=3.37,95%CI(1.52,8.13)〕及MMF联合Pred〔RR=2.13,95%CI(1.24,4.13)〕优于单用Pred(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MMF联合Pred〔RR=0.21,95%CI(0.09,0.49)〕、LEF联合Pred〔RR=0.16,95%CI(0.08,0.34)〕、TCM联合ISD〔RR=0.31,95%CI(0.13,0.72)〕、单用TCM〔RR=0.05,95%CI(0.01,0.22)〕、单用Pred〔RR=0.37,95%CI(0.18,0.73)〕及支持治疗〔RR=0.24,95%CI(0.06,0.87)〕均低于CTX联合Pred,LEF联合Pred低于CsA联合Pred〔RR=0.28,95%CI(0.09,0.90)〕(P<0.05)。(3)24 h尿蛋白定量:MMF联合Pred优于CTX联合Pred〔MD=0.55,95%CI(0.25,0.85)〕、LEF联合Pred〔MD=0.53,95%CI(0.10,0.97)〕、支持治疗〔MD=0.72,95%CI(0.24,1.20)〕、单用TCM〔MD=0.66,95%CI(0.16,1.15)〕、单用MMF〔MD=0.62,95%CI(0.02,1.22)〕,TCM联合ISD优于CTX联合Pred〔MD=0.42,95%CI(0.09,0.75)〕、LEF联合Pred〔MD=0.40,95%CI(0.03,0.79)〕、单用Pred〔MD=0.41,95%CI(0.15,0.67)〕、单用TCM〔MD=0.53,95%CI(0.08,0.98)〕及支持治疗〔MD=0.59,95%CI(0.19,0.99)〕,CsA联合Pred优于CTX联合Pred〔MD=0.55,95%CI(0.04,1.06)〕、单用Pred〔MD=0.53,95%CI(0.07,1.01)〕及支持治疗〔MD=0.71,95%CI(0.11,1.32)〕(P<0.05)。(4)肌酐水平:TCM联合ISD优于LEF联合Pred〔MD=19.69,95%CI(0.68,39.49)〕及单用Pred〔MD=14.50,95%CI(1.49,28.04)〕,MMF联合Pred优于单用MMF〔MD=45.66,95%CI(0.40,91.16)〕(P<0.05)。结论 MMF联合Pred、TCM联合ISD、LEF联合Pred方案治疗进展性IgAN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入选的150例BPH患者,观察等待1个月后口服非那雄胺5mg加坦索罗辛0.2mg,非那雄胺用药时间2年以上,坦索罗辛用药3个月以上,观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的改变。结果118例完成实验者用药3个月后各指标明显改善,2年后与治疗前比较,前列腺体积缩小14.4%(P〈0.01)。最大尿流率增加4.33ml/s(P〈0.01)、IPSS减少9.6分(P〈0.01),残余尿量下降27ml(P〈0.01)。有不良反应者27例(22.9%),主要为低血压、头晕、阳痿等,2例因低血压暂停坦索罗辛外,其余症状较轻不需停药。治疗前后各项血液生化、肝肾功能、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联合用药有缩小和稳定前列腺体积、改善症状作用,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糖尿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因素。尽管研究证实很多药物可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延缓肾病进展,但是其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内皮素拮抗剂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新的尝试,逐渐受到关注。目的 评估内皮素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会议记录和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获得内皮素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根据Cochrane手册提供的方法,由两人独立提取数据、进行数据评估,出现分歧时由第三人评估决定。应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尿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纳入6篇RCT,共2 0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皮素拮抗剂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标准均数差(SMD)=-0.66,95%CI(-0.76,-0.56),P<0.000 01〕,但是不能降低患者全因死亡率〔风险比(RR)=1.49,95%CI(0.81,2.76),P=0.20〕。尽管内皮素拮抗剂和安慰剂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RR=1.06,95%CI(0.99,1.13),P=0.08〕,但是内皮素拮抗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RR=1.34,95%CI(1.12,1.61),P=0.001〕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RR=1.45,95%CI(1.07,1.97),P=0.02〕高于安慰剂。内皮素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收缩压〔均数差(MD)=-3.88,95%CI(-5.36,-2.40),P=0.000 1〕、舒张压〔MD=-2.65,95%CI(-4.30,-1.01),P=0.002〕、血红蛋白水平〔MD=-0.69,95%CI(-0.87,-0.51),P=0.000 1〕低于安慰剂。结论 内皮素拮抗剂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但是需要大样本RCT证实内皮素拮抗剂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目前临床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一线药物,但作用有限;炎性反应在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药免疫抑制剂可能会成为DN的辅助治疗药物。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全面评估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ACEI/ARB治疗早中期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筛选关于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ACEI/ARB(试验组)与ACEI/ARB(对照组)治疗早中期DN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05-05。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治疗前后血肌酐下降水平、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水平、治疗前后血白蛋白改善水平、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水平、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3篇,包含1 8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下降水平〔均数差(MD)=-6.06,95%CI(-10.89,-1.22)〕、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水平〔MD=-0.70,95%CI(-0.87,-0.53)〕、治疗前后血白蛋白改善水平〔MD=2.83,95%CI(1.66,4.01)〕、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水平〔MD=-0.42,95%CI(-0.76,-0.08)〕、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值比(OR)=1.87,95%CI(1.26,2.77)〕、总有效率〔OR=3.05,95%CI(1.87,4.97)〕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1,95%CI(-0.65,1.66),P=0.39〕。结论 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ACEI/ARB可有效改善早中期DN患者肾功能及血白蛋白水平,提高总有效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白细胞计数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布地奈德(BUD)与全身性激素(SCS)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BUD(试验组)与SCS(对照组)治疗AECOPD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7月。提取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COPD 评估测试(CAT)问卷评分、不良反应资料。结果 纳入1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差值比较,治疗疗程非7天亚组与7天亚组均无统计学意义〔MD=-0.03,95%CI(-0.11,0.05),P=0.45;MD=-0.01,95%CI(-0.06,0.03),P=0.61〕。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差值比较,治疗疗程非7天亚组与7天亚组均无统计学意义〔MD=-0.80,95%CI(-2.62,1.02),P=0.39;MD=-0.21,95%CI(-1.44,1.03),P=0.74〕。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差值比较,治疗疗程非7天亚组与7天亚组均有统计学意义〔MD=-2.12,95%CI(-4.14,-0.10),P=0.04;MD=-1.06,95%CI(-1.85,-0.26),P=0.01〕。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值比较,治疗疗程非7天亚组与7天亚组均无统计学意义〔MD=-0.44,95%CI(-1.13,0.26),P=0.22;MD=0.00,95%CI(-0.58,0.57),P=0.99〕。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2,95%CI(-0.18,0.13),P=0.76〕。两组治疗前后CAT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4,95%CI(-0.23,0.92),P=0.24〕。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胃部不适和口干;试验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口腔、咽部及胃部不适。结论 BUD和SCS均可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减轻呼吸困难和降低CAT评分,两者疗效差异不明显,BUD不良反应较SCS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比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PD)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OVID、Elsevi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2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会议论文及未发表的灰色文献等。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关于阿卡波糖(试验组)对比二甲双胍(对照组)治疗PD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纳入文献的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PD控制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18个符合标准的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糖尿病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危险度(RR)=0.60,95%CI(0.36,1.00),P=0.05〕|试验组PD控制率优于对照组〔RR=1.18,95%CI(1.07,1.30),P=0.001〕|对照组FPG水平低于试验组 〔均数差(MD)=-0.05,95%CI(-0.10,0.00),P=0.03〕|试验组2 hPG水平低于对照组 〔MD=0.51,95%CI(0.23,0.78),P=0.000 3〕|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2,95%CI(-1.04,0.40),P=0.39〕|两组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4,95%CI(-0.16,0.07),P=0.45〕|对照组TG水平低于试验组 〔MD=-0.25,95%CI(-0.48,-0.02),P=0.04〕|对照组SBP和DBP低于试验组 〔SBP:MD=-0.95,95%CI(-1.81,-0.09),P=0.03|DBP:MD=-0.97,95%CI(-1.30,-0.64),P<0.000 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8,95%CI(0.41,1.12),P=0.13〕。结论 虽然二甲双胍降低FPG、TG及血压的效果优于阿卡波糖,但阿卡波糖在有效控制PD患者2 hPG的同时,能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生率,阻止PD向糖尿病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及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17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92例,单纯前列腺增生80例,两组均予非那雄胺5 mg/d、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3个月,代谢综合征患者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适度运动。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癌特异性标志物(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QOL评分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尿流率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前列腺体积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而IPSS评分、平均尿流率、残余尿、PSA治疗前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用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提示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改善及PSA下降的水平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疗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P=0.064)。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前列腺增生患者的QOL评分,降低了最大尿流率水平;非那雄胺、坦索罗辛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疗效较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代谢综合征影响着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及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17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92例,单纯前列腺增生80例,两组均予非那雄胺5 mg/d、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3个月,代谢综合征患者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适度运动。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癌特异性标志物(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QOL评分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尿流率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前列腺体积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而IPSS评分、平均尿流率、残余尿、PSA治疗前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用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提示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改善及PSA下降的水平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疗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P=0.064)。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前列腺增生患者的QOL评分,降低了最大尿流率水平;非那雄胺、坦索罗辛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疗效较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代谢综合征影响着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