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非湖北地区民众的心理应激、焦虑、抑郁情绪和失眠状况。方法 2020年2月5—19日期间,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对全国民众进行疫情前后心理及睡眠问卷调查,非湖北地区受试者纳入本研究。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9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分别用于评估COVID-19事件相关的应激反应和疫情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和失眠严重程度。结果疫情发生后,在纳入的3 134例受试者中,15.5%(487例)存在COVID-19相关的应激反应,24.9%(779例)存在焦虑症状,28.7%(899例)存在抑郁症状,30.9%(968例)存在失眠症状,检出比例均较疫情前增加(均P<0.01)。受试者对COVID-19疫情的应激反应是疫情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失眠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疫情下,普通民众中出现疫情相关应激反应,焦虑、抑郁情绪和失眠发生率增加且严重程度加重,应激反应与情绪及失眠加重密切相关,需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和睡眠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诊疗期间心理特征及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确诊COVID-19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干预措施及效果。结果18例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0例,发生率为55.6%;个别患者出现过激行为。及时采用焦虑评价量表(SAS)、抑郁评价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指导、健康教育、改进医患沟通及应激预案),结果显示患者情绪状况明显好转,主动配合后续治疗,康复信心增强。第5、10天直至出院时心理状态均好于心理干预前,综合治疗效果有所提升。结论COVID-19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主要表现为失眠浅睡、多疑焦虑等,但经过临床心理干预后均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已被证实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很常见。为帮助临床医师合理诊治COVID-19相关心血管问题,共识组建议:(1)对于因COVID-19住院或伴有心脏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常规检测心肌肌钙蛋白,以评估心肌损伤,判断有无心脏并发症;非心脏原因所致心肌损伤的患者预后较差;(2)COVID-19相关急性心肌炎较为罕见,对怀疑心肌炎的患者应根据危险分层进行诊治;(3)COVID-19可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所有感染者应更加严格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接受规范的心血管疾病一级或二级预防;(4)COVID-19后3个月时有持续心脏相关症状或新发相关症状,且至少持续2个月,但心血管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可考虑为“COVID-19后状态”,此类患者应以康复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重点医院医护人员心理韧性对知觉压力和失眠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失眠严重程度问卷(ISI)、知觉压力量表(PSS-10)和心理韧性量表简版(CD-RISC-10),测量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护工作人员650人的失眠、知觉压力、心理韧性情况,将变量标准化后进行调节作用分析。结果:医护人员有26.19%的个体达到轻度失眠水平,有9.92%的个体达到中度失眠水平,而有1.98%的个体表现出严重失眠症状。护士、低年收入个体失眠状况更重。知觉压力与失眠症状显著正相关(r=0.40,P<0.001),心理韧性与失眠症状显著负相关(r=-0.12,P=0.005),心理韧性可调节知觉压力与失眠的关系(B=-0.08,SE=0.04,t=-2.00,P=0.046,95%CI:-0.16~0.00)。结论: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重点医院医护人员群体中,心理韧性对知觉压力和失眠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前防疫中,政策应持续关注医护人员的失眠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报道2例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近3年随访观察情况,了解对患者免疫系统的长期影响。2例患者年龄在81~82岁,均为男性,分别于2020年1月29日和2020年2月10日因发热住院治疗,均经SARS-CoV-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呈阳性,最终被诊断为COVID-19。均经抗感染、止咳、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且连续2次SARS-CoV-2 PCR阴性,予办理出院。后因患者反复发热再次就诊,伴有不同程度的风湿性疾病相关症状,相关检查提示存在自身抗体阳性及脏器受累。1例患者在COVID-19康复后出现反复发热、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和皮下结节等症状,随后被确诊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另1例患者在COVID-19康复后出现反复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症状,随后被确诊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后续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提示病情稳定,但因患者自行停药后又迅速复发,再次予糖...  相似文献   

6.
金秀芬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1,(24):3066-3066,3080
目的:探讨心理援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3例。康复组:在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援助;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人院时,住院1个月、3个月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组患者的抑郁得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康复护理可使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减轻,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援助则作用更加明显。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有助于患者心理功能改善,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金秀芬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4):3066+3080
目的:探讨心理援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3例。康复组:在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援助;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住院1个月、3个月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组患者的抑郁得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康复护理可使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减轻,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援助则作用更加明显。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有助于患者心理功能改善,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矿难后2个月和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调查矿难后2个月及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清单(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调查104名矿难幸存者PTSD的发生率.选取48名幸存者(包括24名重性PTSD患者及24名非PTSD对照)进行详细症状、心理评估.结果:矿难后2个月,PTSD的发生率为50%.重性PTSD患者和非PTSD对照在PTSD症状分析、焦虑抑郁、个性及记忆功能方面有显著差别.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状态焦虑、矿难后恢复上班情况、Beck抑郁问卷(BDI)总分、神经质、矿难发生时所在位置、井下工龄进入回归方程.矿难后10个月,符合PTSD诊断标准的占30.6%;与矿难后2个月相比,PTSD患者在PTSD症状、焦虑症状及短时记忆方面有明显改善,抑郁症状无显著差别;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状态焦虑改善、矿难后恢复上班情况、积极应对、情感平衡、井下工龄是PTSD症状减轻的因素.结论:矿难后PTSD的发病率高、症状严重,对幸存矿工的心理影响很大,需要及时干预与治疗.状态焦虑、矿难后恢复上班晚、抑郁、神经质、矿难发生时所在位置危险度高、井下工龄短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应时是PTSD恢复的积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经历一个或多个创伤事件后出现的一种以闯入性创伤情感记忆、高警觉性和回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除了上述临床表现外,睡眠障碍也是PTSD的核心症状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失眠、夜间梦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及周期性肢体运动四方面探讨PTSD相关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现状。失眠是PTSD发生发展的有效预测因素,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是PTSD患者失眠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夜间梦魇是PTSD的核心症状之一,哌唑嗪及意象排演治疗是治疗创伤后梦魇的有效方法。PTSD患者中OSA共病率超过40%。初步研究表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共病者PTSD症状。对PTSD患者进行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应注重首先评估PTSD患者是否罹患失眠、OSA等睡眠障碍,再进一步明确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邱祖红  王为群  范标 《四川医学》2010,31(9):1405-1406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随访,观察定期门诊随访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出院后按医嘱服药,不定期回院随访;随访组为出院后不仅按医嘱服药,还定期门诊随访,出院后最初半个月1次,3个月后1个月1次,根据需要调整医嘱。所有患者在出院后1、6个月,1年填写心理健康水平定量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随访组患者SCL-90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组患者强迫、焦虑、抑郁、恐惧心理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出院后呈动态改变。结论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影响,可以改善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目前,国际与国内Ⅱ期门诊心脏康复的参与率偏低,国外研究显示以家庭为基础的心脏康复临床获益等同于医院门诊心脏康复,且可靠安全,但居家心脏康复在我国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院内+居家续贯式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心内科住院且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院内+居家续贯式心脏康复模式干预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3个月后的体质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吸烟情况。并根据出院前6 min步行试验结果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细分为6 min步行距离≥400 m组和<400 m组,进一步比较两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结果 两组入院时血压、TC、LDL-C、LVEF、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前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TC、LDL-C、BMI低于干预前,6 min步行距离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TC、BMI低于干预前,6 min步行距离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TC、LDL-C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LDL-C、BMI及6 min步行距离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后戒烟率为70.6%(24/34),对照组戒烟率为39.4%(13/33),两组戒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6 min步行距离≥400 m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时、干预后3个月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均较出院时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min步行距离<400 m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均较出院时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居家续贯式心脏康复模式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后患者控制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吸烟、BMI)、改变行为方式、改善日常体力活动能力(尤其对于6 min步行距离<400 m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病毒感染流行时新兵住院期间所出现的心理状况,并探讨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感染腺病毒新兵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查,同时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新兵SCL-90各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0.01),并有5个因子(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2)入院时新兵SCL-90各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出院时新兵SCL-90得分(P<0.05或<0.01),并有4个因子(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显著高于出院时新兵SCL-90得分( P<0.05)。经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出院时新兵SCL-90各因子分都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兵在感染腺病毒后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有关,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症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睡眠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既往研究提示欺凌可能是睡眠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初中生校园欺凌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初中生睡眠质量与校园欺凌经历的相关性。方法 2020-03-18至04-18选取三亚市公立学校在读的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参与本次调研的9所公立学校分布在三亚市三个主要常住人口聚集区:天涯区5所、吉阳区3所、崖州区1所。以电子问卷方式调查三亚市初中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失眠严重指数(ISI)量表评分、临床失眠诊断、既往被欺凌经历及其造成的困扰或伤害程度等信息,根据有无被欺凌经历分为有欺凌组和无欺凌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被欺凌经历与睡眠状况之间的关联。结果 发放问卷3 050份,共回收2 727份问卷,最终合格问卷2 167份,有效应答率为79.5%。初中生报告有被欺凌经历者125例(有欺凌组),无被欺凌经历者2 042例(无欺凌组)。两组年龄、性别、年级、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同学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女同学,初二、初三学生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初一学生,有焦虑、抑郁者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无焦虑、抑郁者(P<0.05)。两组PSQI量表总分、睡眠质量差比例、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睡眠紊乱累加问题、使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ISI量表总分、失眠症状比例、医生诊断失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评因校园欺凌造成的困扰或伤害的程度与PSQI量表总分(rs=0.166,P<0.001)、ISI量表总分(rs=0.151,P<0.001)呈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BMI、年级、民族、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住校、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后,被欺凌经历与睡眠质量差(OR=3.54,P<0.001)及主观睡眠质量(OR=3.47,P<0.001)、入睡时间(OR=2.28,P<0.001)、睡眠时长(OR=1.88,P<0.001)、睡眠紊乱累加问题(OR=2.93,P<0.001)、使用睡眠药物(OR=10.49,P<0.001)、日间功能障碍(OR=4.31,P<0.001)、失眠症状(OR=4.95,P<0.001)及医生诊断失眠(OR=2.76,P<0.001)均相关。在模型1中协变量的基础上,增加焦虑、抑郁作为协变量后,被欺凌经历与睡眠质量差(OR=2.45,P=0.001)及主观睡眠质量(OR=2.71,P<0.001)、入睡时间(OR=1.92,P=0.002)、睡眠时长(OR=1.59,P=0.025)、睡眠紊乱累加问题(OR=2.27,P<0.001)、使用睡眠药物(OR=4.75,P=0.039)、日间功能障碍(OR=3.19,P<0.001)、失眠症状(OR=3.18,P<0.001)均相关。结论 被欺凌经历可能是初中生睡眠质量差和失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季燕  丁静  丁兰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7):863-868
背景 慢性失眠作为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有较大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社区层面的有效管理起着重要作用。目的 评价基层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对慢性失眠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18年1-6月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已签约家庭医生的慢性失眠患者中,以便利抽样法抽取420例。采用单盲、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平均分配并干预随访6个月,排除因疾病等自身原因无法完成本研究和失访者,最终纳入对照组203例,干预组178例。干预组进行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对照组进行“医-护-防”团队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级、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PSQI等级、PHQ-9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等级、PHQ-9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后PSQI等级、PHQ-9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和干预后PSQI等级、PHQ-9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闭环路径管理能够提高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抑郁发生率,在今后社区服务模式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临床亚型提示不同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不同OSA临床亚型在初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性,但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关研究。目的 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探索OSA患者中存在的临床亚型,分析不同临床亚型诊断夜(首次CPAP治疗前)睡眠特征和对首次CPAP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唐都医院睡眠中心进行首次CPAP治疗的491例OS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2种临床症状(入睡困难、多醒、早醒、打鼾、憋气、突然憋醒、梦魇、梦话、尿床、睡眠中肢体抽动、晨起头痛、头昏、焦虑、情绪低落、思维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不清、反应迟钝、工作能力减退、心悸、疲劳乏力、白日嗜睡)纳入潜在类别分析模型。比较不同临床亚型症状分布特点、诊断夜的睡眠特征以及首次CPAP治疗反应的差异性。结果 临床亚型数目为4时,模型拟合最佳,分为类别1 “呼吸中断伴白日嗜睡组”143例(29.1%),类别2 “症状轻微组”189例(38.5%),类别3 “日间功能严重受损组”64例(13.0%)和类别4 “合并失眠组”95例(19.3%)。类别2 “症状轻微组”年龄更小,男性比例更高,而类别4 “合并失眠组”正好相反。不同临床亚型除外憋气症状,其余临床症状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亚型OSA患者诊断夜的睡眠潜伏期(SL)、N1%、N2%、N3%、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总睡眠时期的比例(RE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亚型OSA患者接受首次CPAP治疗后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N1%、N2%、N3%、REM%、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氧饱和度下降指数(ODI)、血氧饱和度(SpO2)<90%的时间、最低SpO2(LSpO2)、整夜平均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可以将OSA的临床症状分为4种临床亚型,且4种临床亚型首次CPAP治疗反应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些发现强调了识别一系列OSA临床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睡眠障碍会对抗抑郁治疗产生负面影响,捏脊法作为中医推拿手法能有效提高睡眠质量,艾司西酞普兰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尚未见捏脊法与其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报道。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捏脊法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障碍科病房住院的11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及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捏脊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方法与干预时间对HAMD评分及PSQI评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及干预时间对HAMD评分及PSQI评分主效应均显著(P<0.05)。两组治疗2、4、8周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4、8周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2周后,两组治疗8周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2、4、8周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捏脊法可有效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淋巴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金慧  李子洋  刘伟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2):4034-4038
背景 抑郁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精神疾病之一,如何有效地预防与控制老年人抑郁症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主要通过心理量表测评老年人的抑郁情况,但对老年抑郁患者进行画树测验(TDT)的定量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索TDT在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筛查中的应用情况,为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筛查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10-01至2019-06-15江苏省镇江市江滨新村社区老年人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老年人抑郁量表(GDS-15)评分情况分为正常组(97例),轻度抑郁组(53例),中、重度抑郁组(10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慢性病史及文娱活动等)、GDS-15、TDT(定性指标包括整棵树涂抹、树冠下垂、树干涂抹、树干底部封闭、树基涂抹等,定量指标包括整棵树高度与宽度、树冠高度与宽度、树干高度与宽度、占用面积等)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评价。绘制TDT中占用面积诊断抑郁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DT对抑郁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社区老年人文化程度、居住情况、文娱活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社区老年人整棵树涂抹、树冠下垂、树干涂抹、树干底部封闭、树基涂抹、树干高度和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社区老年人整棵树高度和宽度、树冠高度和宽度、占用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抑郁组及中、重度抑郁组的整棵树高度和宽度、树冠高度和宽度、占用面积均小于正常组(P<0.05)。TDT中占用面积诊断抑郁症的最佳截断值为40 S,此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3%、81.7%,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结论 TDT诊断抑郁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其在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筛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文  于风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4,(17):113-115,1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实施系统护理措施后对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治疗的13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对照组(n=67)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68)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SCL-90总分、平均分及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项目得分均明显较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QLQ-c30量表整体生活质量、功能领域中的躯体功能及角色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维度中疲乏、疼痛、失眠及食欲丧失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后可以使心理及情感状态得到改变.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卫生工作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于2010年发文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从2015年起至今已有数届订单定向医学生完成了本科学业,其在疫情防控中的工作情况值得关注。目的 调查订单定向毕业生和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分析订单定向毕业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订单定向医学生队列研究”项目,本次随访调查于2020年9月采用电子问卷形式开展,有效随访我国中西部4所医学院校2015-2019届共1 631例订单定向毕业生和1 009例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基本工作情况、疫情期间工作情况等。结果 在调查期间处于工作状态的毕业生中,订单定向毕业生的疫情防控工作参与率高于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70.18%(1 113/1 586)比51.58%(293/568),P<0.05〕。订单定向毕业生中,男性参与率高于女性(P<0.05),2015-2016届参与率高于2017-2019届(P<0.05),已婚者参与率高于未婚/离异/其他婚姻状况者(P<0.05)。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订单定向毕业生中,参与较多的服务类别为健康宣传与教育〔88.59%(986/1 113)〕、社区防疫与管理〔85.62%(953/1 113)〕、核酸检测与筛查〔67.30%(749/1 113)〕,面临的常见挑战为缺少防护设备〔77.72%(865/1 113)〕、工作量和/或工作压力太大〔41.87%(466/1 113)〕、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37.56%(418/1 113)〕,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的日常临床工作量、日常公共卫生工作量增多的人员占比分别为57.50%(640/1 113)和62.26%(693/1 113)。结论 订单定向毕业生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承担了多项重要工作,对全国的疫情防控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同时存在着防护设备不足、工作压力过大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改善基层卫生设施,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的防护与支持。  相似文献   

20.
黄柳  张希  蔡春凤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188-3193
背景 睡眠障碍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而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失眠受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焦虑敏感性是焦虑影响失眠的重要桥梁,其与内感觉障碍也有重要联系。目前针对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关系的研究较少。了解更多有关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可能会为这些领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目的 调查成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之间的关系,分析失眠症状的预测因素,为实施失眠症状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2019年10-12月在某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70例成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内感觉意识问卷(IAQ)、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ASI-3)、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4.1%。78.8%(126/160)的参与者经历失眠,其中,轻度失眠者63例(50.0%),中度失眠者53例(42.1%),严重失眠者10例(7.9%)。1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IAQ评分为(55.39±11.58)分,ASI-3评分为(34.76±16.35)分,ISI评分为(12.36±6.38)分。不同性别、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患者I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两两呈线性正相关(r=0.406~0.55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性别、疾病类型,焦虑敏感性(b=0.216,P<0.001)与内感觉意识(b=0.224,P<0.001)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两者共同解释失眠症状总方差的46.3%。结论 内感觉意识和焦虑敏感性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状的重要预测指标。使用多模式的身心综合行为干预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