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手术治疗中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因腰椎滑脱症行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62例,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的235例纳入退变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227例纳入峡部裂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14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后椎弓根螺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程度。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14个月的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组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0级318钉,Ⅰ级124钉,Ⅱ级28钉,峡部裂组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0级116钉,Ⅰ级244钉,Ⅱ级94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050,P<0.001)。结论 两种不同类型的腰椎滑脱均发生了一定数量螺钉侵袭近端关节突关节的病例,但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术后螺钉侵扰关节突的概率和程度均明显高于退变性滑脱组病人,明显影响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
王燕  李秋玲  熊永丹  罗政 《骨科》2023,14(6):566-56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Delta内镜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Delta内镜腰椎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病人120例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护理的病人纳入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病人纳入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3、6和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Barthel指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末次VAS评分、Barthel指数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Barthel指数、ODI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退行性病变病人行Delta内镜腰椎融合术的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术后功能恢复,使病人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TESSYS)与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0例采用BEIS技术治疗(BEIS组),200例采用TESSYS治疗(TESSYS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 d、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采用Nakai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术中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TESSYS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EI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E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VAS评分、ODI逐渐下降;TESSYS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低于BE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疗效优良率为93.50%,BEIS组疗效优良率为8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能有效缓解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疗效优于BEIS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窥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UBE-LIF)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2021年1月—2021年8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1例,其中23例采用UBE-LIF治疗(UBE-LIF组),28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 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1 d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程度和功能状态;末次随访时观察融合情况并计算融合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12个月。UBE-LIF组较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术后CK水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UBE-LIF组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低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各时间点2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UBE-LIF组(87.0%)和MIS-TLIF组(92.9%)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UBE-LIF和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短期临床疗效相似,表明UBE-LIF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MIS-TLIF同样有效。然而,较长的手术时间可能是当前UBE技术的局限性,随着技术的进步,UBE技术可能成为腰椎融合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一正中入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单一正中入路MIS-TLIF(modified MIS-TLIF组,n=53)和TLIF(TLIF组,n=53)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皮肤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modified 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皮肤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6、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显著改善,且modified MIS-TLIF组术后1、6、12个月ODI优于TIL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相对于TLIF,单一正中入路MIS-TLIF可减少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相较于传统MIS-TLIF,该技术减压空间充分,学习难度低。因此,单一正中入路MIS-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方式,可作为MIS-TLIF的一种替选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高速  陆慧  唐瑜 《脊柱外科杂志》2022,20(6):379-384
目的 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单节段LDH患者89例,其中46例采用UBE技术治疗(UBE组),43例采用FD治疗(FD组)。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和术后3 d检测空腹静脉血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21±2.18)个月。UBE组手术时间较FD组长,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较FD组短,术后3 d Hb及HCT水平较F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低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1周腿痛VAS评分低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2组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UBE组疗效优良率为93.48%,FD组为8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2%,FD组为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UBE技术或FD治疗单节段LDH均能获得满意疗效,UBE较FD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夏进先  祝茂松  龚俊  潘海棠 《骨科》2022,13(5):458-460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腰椎间隙感染病人24例,随机分为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各12例,采用不同入路方式行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TLIF),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野显露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结果 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相关并发症。Wiltse入路组的术野显露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均显著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结论 与常规后正中入路比较,Wiltse入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术后病人疼痛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单节段融合联合邻近节段Coflex动态稳定系统(Topping-off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双节段腰椎退行性变(上位节段中度退行性变并中度椎管狭窄且无不稳定,下位节段严重退行性变)患者41例,采用Topping-off手术治疗19例(topping-off组),采用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22例(P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腰椎功能;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腰椎手术节段活动度(ROM)。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 48个月。Topping-off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ODI及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opping-off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椎手术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LIF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椎手术节段ROM较术前显著减小,且小于topping-of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Topping-of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术后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长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相比双节段PLIF,Topping-off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更好地保护术后患者腰椎屈伸活动功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胸腰椎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阻滞所需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术后镇痛情况,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首次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按压时间、PCI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以及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结束时(T2)、气管拔管时(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观察组睁眼时间多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低于对照组,首次PCIA按压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T1、T2、T3时间点的SBP、DBP、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腰椎手术有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提升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在宜兴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UBE技术治疗(UBE组),其余30例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FD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5.0±1.4)个月。UB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且UBE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优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UBE组疗效优良率为96.7%,FD组为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FD组发生硬膜囊撕裂2例,感染1例,椎间不稳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传统FD相比,UBE技术治疗LDH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腰腿痛程度更低,腰椎功能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吊复位法给予伤椎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59~76(69.74±4.50)岁;骨折椎体节段T10 2例,T11 7例,T12 19例,L114例,L2 5例;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61~78(71.02±3.58)岁;骨折椎体节段:T10 3例,T11 8例,T1217例,L1 12例,L2 5例。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0(8.45±1.73)个月。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对照组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9.82±2.55)°,低于对照组(15.87±4.60)°(P<0.05),伤椎前缘高度观察组(21.29±3.65) mm,高于对照组(17.16±2.91) mm(P<0.05)。观察组VAS术前(7.32±1.05)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56±1.18)、(1.83±0.67)、(1.27±0.34)分,ODI评分术前(40.12±14.69)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3.76±10.19)、(20.15±6.39)、(13.45±3.46)分。对照组VAS术前(7.11±5.26)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82±0.68)、(1.94±0.88)、(1.36±0.52)分,ODI评分术前(41.38±10.23)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5.13±14.22)、(20.61±5.82)、(14.55±5.27)分。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术后两组VAS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8月,华侨大学附属德化医院采用PVP治疗OVCF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组),30例采用传统局部麻醉(局部麻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中、术后1 d、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ODI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OVCF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并未增加风险、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且可有效缓解患者术中、术后早期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的不同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疼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8例(165椎)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组和综合组),每组46例, 均采用PKP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钙剂配合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 加用鲑鱼降钙素肌注治疗;综合组在治疗组方案基础上, 督促患者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分别在术前, 术后3 d、2周, 1、6、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BMD检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其中对照组38例(45椎)、治疗组36例(44椎)、综合组40例(49椎)获得完整随访, 各组患者的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 各组术后不同时期的VAS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和综合组在术后3 d 、2周、1个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而各组间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12个月,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综合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综合组的ODI评分呈持续下降(P<0.01);术后12个月, 各组患者的BMD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升高(P<0.01),其中综合组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PKP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术后系统使用降钙素联合钙剂、活性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PKP术后的短期疗效, 而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提高PKP的长期疗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遇呈祥  王忠平  邱渝江  姜光财  舒华  傅杰 《骨科》2015,6(4):196-200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避免手术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采用经椎弓根入路双侧PVP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45例,按病变部位分为胸椎组,腰椎组和合并胸腰椎骨折组,分别于术后3 d、术后1年随访患者,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评价指标,应用SAS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VAS和ODI评分的差异。结果45例骨质疏松型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后3 d、1年VAS评分分别降低了(5.87±1.00)分、(4.25±1.28)分,ODI评分分别下降了(54.97±4.92)分、(41.47±5.88)分,术后3 d、1年胸椎组、腰椎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PVP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神经损坏、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PVP是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PVP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胸椎、腰椎骨折疗效相当。 PVP新型材料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的操作、把握好推注骨水泥量和速度是目前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合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7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为外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采用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男5例,女27例,年龄63~91(77.59±8.75)岁;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双边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男7例,女38例,年龄60~88(74.89±7.37)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麻醉药用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的弥散优良率,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6个月椎体高度,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证实为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率、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VAS、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患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VAS、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穿刺PVP治疗,穿刺方便简单,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较少,骨水泥分布满意、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度矫正较好,功能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后凸畸形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其对后凸畸形的矫正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00例OVCF患者及采用PKP治疗的90例OVCF患者临床资...  相似文献   

17.
谭兵  范斌  杨启远  冯敬  雷超  冯伟  罗潇  李英博 《中国骨伤》2021,34(8):710-71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单侧椎弓根外途径精准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a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a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实施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68例,男20例,女48例,年龄为56~90(73.5±8.0)岁,双节段40例,3节段28例,共168个椎体,均采用DSA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外途径精准穿刺行PVP或PKP。椎体分布:T_1-T_629椎,T_6-T_(12)89椎,L_1-L_550椎。术中观察穿刺针针尖达到椎体中线的比率,术后记录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和椎体中间高度,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对疼痛和腰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68例椎体骨折均穿刺成功,术中透视穿刺针尖均达到椎体中线,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良好,左右对称分布。手术时间为35~60(41.6±3.2) min,无穿刺并发症。骨水泥每椎注射量3~5(3.6±0.5) ml。骨水泥渗漏8例,渗漏率11.76%。68例患者随访时间12~27(14.3±3.5)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间高度明显恢复(P0.05)。结论:DSA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外途径精准穿刺行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功能,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端磊  杨光川  汤伟忠  郑军 《中国骨伤》2018,31(4):328-33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存在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176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单侧PVP手术治疗,其中37例患者存在裂隙样变,7例符合排除标准被剔除,最终观察对象为30例。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60~93(77.73±9.33)岁;骨密度-2.3~-4.1(-3.16±0.48)SD。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1年的VAS和ODI评分进行分析,并观察术前、术后3 d、3个月的椎体压缩百分比,评价PVP对于椎体内存在裂隙样变的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功能及椎体高度恢复及维持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且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1 d、3个月、1年的VAS评分分别为2.93±0.83、2.07±0.58、1.57±0.68,均较术前的7.00±1.41明显缓解(P0.01);术后1 d、3个月、1年的ODI评分分别为36.2±4.1、22.9±6.7、18.8±5.9,较术前的40.5±3.9有明显改善(P0.01)。患者术后3 d、3个月的椎体高度百分比分别为(79.26±8.57)%、(77.68±8.96)%,较术前的(72.00±12.14)%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对于存在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收治的63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采用手法复位结合PVP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PKP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以及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VH、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对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PVP与PKP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法复位结合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压缩性骨折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给予PVP治疗,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5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改变情况和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和I型前胶原肽(CTX)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CTX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BGP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上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有助于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骨密度和骨代谢,降低VAS与OD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