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辛伐他汀对照组、PH模型组和辛伐他汀干预PH组,每组8只.PH模型组和辛伐他汀干预PH组大鼠皮下注射野百合碱80μg/g;2个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辛伐他汀干预PH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大鼠自注射野百合碱或生理盐水当日开始以辛伐他汀2μg/g每日1次灌胃,连续21 d.实验第21天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取肺组织观察肺小动脉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记录炎性评分,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小动脉壁面积/管面积比值和管壁厚/管外径比值,评价肺血管重构的严重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肺组织匀桨自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 PH模型组、辛伐他汀干预PH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mPAP分别为(34±9)、(23 ±7)、(20 ±4)mm as(1mm Hg=0.133 kPa);肺小动脉周围炎性评分为(3.40±0.65)、(2.19±0.81)、(0.82 ±0.01)分;肺小动脉壁面积管面积比值为(0.560 ±0.086)、(0.442 ±0.061)、(0.408 ±0.049),管壁厚/管外径比值为(0.368±0.055)、(0.325 ±0.045)、(0.302 ±01035);肺组织匀浆中IL-6为(765±179)、(264±127)、(59±26)pg/ml,TNF-α为(447 ±86)、(179±91)、(38±11)pg/ml,MCP-1为(4428±757)、(697±211)、(32 ±7)pg/ml.辛伐他汀干预PH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PH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延缓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PH形成和肺血管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辛伐他汀抑制肺小动脉周围炎症和肺组织前炎性因子IL-6、TNF-α及MCP-1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大鼠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吻合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分为分流组、结扎组和假手术组(n=15)。12 周后检查大鼠一般状态;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情况、心排量及分流通畅情况;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室收缩压,抽血气分析计算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 右心室肥厚指数;肺组织HE染色及弹力纤维EVG染色。统计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验分析。结果 各组体重增加未见明显差异,吻合通畅率84.6%。分流组大鼠心脏明显增大,与假手术组、结扎组相比心排量明显增加[(309.8±33.1)mL/min·kg比(245.6±31.9)mL/min·kg,(240.8±30.9)mL/min·kg相比,P<0.05];分流组Qp/Qs 为2.16±0.38,右心室收缩压增加至(35.8±4.9)mmHg。分流组右心室肥厚指数0.3263±0.0342,比其它两组增加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分流组肺动脉中膜厚度明显增加[(22.3±1.7)% 比(10.6±1.7)%, P<0.05]。结论 大鼠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吻合法可以建立良好的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揭示血管新型收缩肽--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 UⅡ)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的病理生理作用,探讨低氧对肺组织各种细胞成分UⅡ基因表达、合成和释放的影响.方法 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观察UⅡ在不同低氧时间点大鼠肺组织各种细胞中的分布及变化.结果 UⅡ在肺组织多种细胞中广泛分布.低氧后,UⅡ在肺组织各种细胞中表达增强.低氧10 d和20 d最明显.结论 低氧可以促使肺组织中多种细胞合成、分泌UⅡ.低氧也促进肺组织UⅡ的释放.UⅡ参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组织中活化态C激酶1受体(RACKⅠ)和骨形成蛋白受体Ⅱ(BMPRⅡ)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一次性皮下注射10g/L野百合碱(50mg/kg),对照组仅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周后,分别测量两组大鼠平均右心室压力(mRVP)和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RACKⅠ和BMPRⅡ的表达。结果实验组mRVP、mPAP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t=39.73、46.34,P<0.05),RACKⅠ和BMPRⅡ在PAH大鼠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16.09、22.21,P<0.05)。结论 RACKⅠ和BMPRⅡ在PAH大鼠肺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转染对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手术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套管连接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组采用气管吸入法转染重组腺病毒AdCMVeNOS,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eNOS蛋白表达,采用比色法测定肺组织eNOS活性,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平均压(mRVP)、平均颈动脉压(mCAP)、右心肥厚指数(RVHI),采用HE染色观察肺动脉形态学改变,计算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WT%).结果 实验组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全层血管壁内棕黄色颗粒,eNOs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eNOS表达的阳性细胞介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手术组和对照组的eNOS活性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的e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较假手术组亦明显升高(P<0.05).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的mRVP、mPAP、RVHI和WT%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mRVP、mPAP、RVHI和WT%均显著降低(P<0.05);手术组与对照组各值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eNOS基因转染能够上调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eNOS表达及其活性,延缓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和肺血管的重塑. 相似文献
6.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皮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自分泌的内皮素(ET)是否介导了吸烟对ASMC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家兔ASMC上加入香烟烟雾提取物(CISE)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用H-TdR掺入法及放射免疫方法观察CSE对ASMC的增殖作用,及对ET-1释放的影响。用3H-TdR掺入实验,观察低浓度(5%)CSE对ASMC增殖的影响及与ET的关系。结果10%和30%CSE对ASMC呈现明显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存活率降低,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和细胞LDH漏出随时间进行性增加。5%CSE呈时间依赖地刺激ASMC释放ET-1并促进ASMC(3H-TdR)掺入(较对照组增加59.9%,P<0.01)。内皮素A受体(ETA受体)拮抗剂JKC-301呈浓度依赖地抑制5%CSE促ASMC增殖作用。结论吸烟可以刺激ASMC释放ET-1且通过ETA受体介导ASMC增殖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转录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利用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埃,药右心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MMP-3mRNA表达水平以及比色法测定主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实验第21d肺动脉压力已明显升高,以第28d为最高,而大鼠肺组织MMP-3mRNA表达水平以第7d最高,第14、21、28d依次逐渐下调,第21d已接近正常水平,而主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第14d异常降低,以后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MMP-3早期转录水平升高可能与肺血管基底膜降解有关,参与对肺血管重建的触发作用,实验后期转录水平下调可能是导致细胞外基质积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参与实验全过程的Wistar大鼠共12只(6个对子)。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以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血浆NO含量,并对大鼠肺组织标本进行显微结构观测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30)kPavs(2.06±0.14)kPa,P<0.05],其血浆NO间接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5±1.2)μmol·L-1vs(4.8±0.4)μmol·L-1,P<0.05]。光镜下,低氧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和相对中膜面积(RMA)明显增加[肺中等肌型动脉RMT:(9.94±0.30)%vs(7.70±0.41)%;肺中等肌型动脉RMA:(18.87±0.54)%vs(14.76±0.75)%;肺小肌型动脉RMT:(15.15±0.21)%vs(10.12±0.60)%;肺小肌型动脉RMA:[(27.99±0.88)%vs(19.23±1.05)%,P均<0.01]。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实用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左肺叶切除复合皮下注射野百合碱(MCT)的方法.动物切除左肺后1周皮下注射MCT,注射后第1,2,3,4周分别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平均右室压(mPRV)后取其右肺、心脏,计算:(1)肺中型(外径50~150 μm)和小型(15~50 μm)肌型动脉的相对中膜厚度(RMT);(2)有完整内外两层弹力层的肌型动脉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3)心脏称右室和左室加室间隔的质量,计算比值RV/(LV S).对照组仅行假手术,1周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左肺切除复合MCT注射后4周mPAP明显增高[(48.19±3.33)vs(17.2110±1.26)mmHg,P<0.001],右心室肥厚明显[(0.93±0.02)vs(0.27±0.01),P<0.001];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增强,RMT明显增加[中型(30.38±1.29)%vs(7.98±0.48)%;小型(25.06±0.99)%vs(6.18±0.42)%,P<0.01],肺血管密度明显减少[(3.68±0.13)vs(7.65±0.25)个/mm2,P<0.01].结论 本方法建立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是可行且实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比较50和60 mg·kg-1MCT两种剂量诱导不同变化。方法: 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50 mg·kg-1MCT组(n=30)、60 mg·kg-1MCT组(n=30)。腹腔注射M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2周及4周后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RV/(LV+S)重量比值,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地衣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50 mg·kg-1组和60 mg·kg-1组各10只记录大鼠自然死亡天数。结果:大鼠经过MCT诱导后,50 mg·kg-1组2周和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RVSP增高[(36.6±5.1)mmHg,(39.1±7.0)mmHg 和 (26.1±3.8)mmHg,P<0.01];RV/(LV+VS)重量比增加[(0.289 4±0.021 7),(0.409 4±0.125 6)和(0.247 3±0.019 3),P<0.01]。60 mg·kg-1组2周和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RVSP升高[(33.8±5.5)mmHg,(46.6±12.6)mmHg和(26.1±3.8)mmHg,P<0.01];RV/(LV+VS)重量比增加[(0.308 2±0.058 4),(0.417 5±0.103 7)和(0.247 3±0.019 3),P<0.01],但两个剂量组之间在2周和4周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4周时50 mg·kg-1和60 mg·kg-1MCT组肺小动脉中膜增厚,厚度百分比分别为(21.3±1.9)%和(23.4±2.3)%,高于对照组的(11.3±1.2)%(P<0.01)。60 mg·kg-1MCT组大鼠47 d死亡50%,63 d全部死亡;而50 mg·kg-1诱导后47 d未见死亡,63 d死亡30%。结论: 50和60 mg·kg-1野百合碱均可诱导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病理变化未见明显不同,但前者较后者有较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基于7.0T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观察肺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PAH)大鼠肺动脉径线和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用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采用低氧建立PAH大鼠模型。于未缺氧时(基线)及缺氧后第1、2、3、4、5周利用MR(Bruker BioSpec 7.0T)进行心脏成像,分别测量主肺动脉(main pulmonary artery,MPA)、右肺动脉(right pulmonary artery,RPA)、左肺动脉(left pulmonary artery,LPA)直径,并计算其与同层面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AA)直径之比(MPA/AA;RPA/AA;LPA/AA);四腔心位右室舒张末期最大径线(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maximum diameter,dRVmax)与左室舒张末期最大径线(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maximum diameter,dLVmax)之比(dRVmax/dLVmax),右室舒张末容积 (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RVEDV), 右室收缩末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RVESV),进而计算右室射血分数 (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每只大鼠均行右心导管术获取右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ANOVA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上述各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参数与RVSP的相关性。结果:造模后第1周大鼠RVSP即较基线升高(29.92±1.94mmHg vs. 41.55±3.14 mmHg,P<0.01),后每周均逐步升高(P<0.01这里统计方法用的什么?ANOVA,获得总的p值,然后是否又继续比较了每周之间的差异?hostoc?),MPA、dRVmax/dLVmax及RVESV、RVEDV逐渐增大(P<0.01),RVEF在缺氧第2周显著降低(P<0.01)。MPA/AA、dRVmax/dLVmax、RVEF与RVSP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0.573,r=0.700,r=-0.760,P<0.01)。结论:7.0T CMR可敏感地观察到PAH大鼠病程进展中肺动脉及右心形态功能的改变,为研究PAH的演变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检测正常对照组及缺氧1、2、3周组大鼠血浆NO水平,并给缺氧2周组大鼠注入左旋精氨酸及NG-硝基-左旋精氨酸,观察其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肺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NO水平在缺氧1、2、3周时分别为5±2.67μmol/L、2.1±0.41μmol/L和0.5±0.16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73±1.83μmol/L(P<0.05)。缺氧2周组注入左旋精氨酸(100mg/kg)后可减轻肺动脉高压,但联合左旋精氨酸+NG-硝基左旋精氨酸则不能使之减轻。病理检查显示缺氧2周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左旋精氨酸可减轻该现象,而NG-硝基-左旋精氨酸则使之加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缺氧可使NO合成减少,升高肺动脉压;左旋精氨酸能减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而NG-硝基-左旋精氨酸则拮抗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果糖饲料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大鼠模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建立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特点。方法 用 6周龄的雄性SD大鼠。将大鼠分为 2组 ,正常组对照组 (n =35 )以碳水化合物 6 0 %、脂肪 11%、蛋白质 2 9%的普通标准饲料喂养 ;高果糖餐组 (n=35 )则改以果糖 6 6 %、脂肪 12 %、蛋白质 2 2 %的高果糖饲料喂养。用尾部测量法测定收缩期血压 (SBP) ;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 (euglycemichyperinsulinemicglucoseclamp ,GC)技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4周后两组体重、血压、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 ;8周后 ,除以上差异外 ,高果糖餐组TG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升高 ,FFA、FINS也有TG一样的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而糖耐量试验、每天平均饲料摄入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高果糖餐喂养的SD大鼠 ,具有典型的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特点 ,是研究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丙烯醛吸入损伤对大鼠气道脑源性神经营养素(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丙烯醛雾化吸入造成成年雄性健康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损伤模型,损伤后不同时间点(1周、3周和6周各11只)取气管上皮,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为对照(1、3、6周各11只)。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检测BDNF蛋白和mRNA的定位分布,RT-PCR检测气道BDNF mRNA不同时程的表达变化。结果 气管上皮和平滑肌可见BDNF阳性细胞,胞浆染色。RT-PCR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丙烯醛吸入1周气管中BDNF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随后逐渐回落,到第3周回到对照组水平,持续至第6周(P均>0.05)。结论 丙烯醛吸入致大鼠气道损伤过程中,气管上皮和平滑肌BDNF表达早期明显上调,提示BDNF参与了气道损伤过程中神经源性炎性反应调控。 相似文献
15.
薛辉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4):60-6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致左心室肥厚患者所引起的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8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测定,计算QTd、左室重量指数(LVMI)等指标;以42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组QTd明显高于高血压左心室正常组(P<0.01);而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Q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引起QT离散度(QTd)增大,QTd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一种预测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参考指标,以便为该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慢性缺氧大鼠近,远端肺动脉内皮结构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旨在探讨慢性减压缺氧 (5000m)进程中,不同肺动脉节段(近、远端)内皮结构的变化及其对肺动脉压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缺氧时间延长,近、远端肺动脉内皮皆存在由水肿米性,到代偿适应性增生的动态变化。与此相应的乙酰胆碱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亦由缺氧早期受抑至趋回复至对照水平。提示,在上述缺氧过程中,肺动脉内皮可能存在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EDRF)由释放减少到有所恢复的动态过程,这似可视为氛 相似文献
17.
常压缺氧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SD大鼠吸入10%氧气,每天8h,发现缺氧1、2、3周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从对照驵的2.18±0.33kPa分别上升到4.06±0.86kPa,4.21±0.83kPa,4.29±0.89kPa(P均<0.005)。组织学检查缺氧1周时肺血管结构改变不明显,至2周时则见血管壁明显增厚,右心室的重量增加与缺氧时间呈正比。结果表明间断常压缺氧2周能形成较为理想的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时大鼠肺内内皮素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其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确定ET-1在肺内的分布,用放免法测定ET-1浓度.结果:ET-1阳性反应部位主要位于内皮细胞,而在内皮与平滑肌连接处浓度更高.缺氧2小时,ET-1浓度无明显变化,缺氧24小时后,ET-1水平呈升高趋势,并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维持在较高水平.缺氧3周大鼠血浆ET-1浓度与平均肺动脉压呈正相关,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匀浆中ET-1水平也明显升高.上述结果表明,慢性缺氧可引起大鼠血浆和肺组织匀浆中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低氧直接刺激了肺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皮素的产生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野百合碱(crotaline)诱导慢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及探讨肺动脉高压形成机理.方法:24只SD大鼠一次性皮下注射crotaline 50 mg/kg体重,建立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crotaline对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肺部的病理改变,并分析病变之间以及它们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注射crotaline可使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诱导肺动脉平滑肌明显增生,导致肺动脉血管壁的重建和右心室肥厚.结论:肺动脉血管壁的重建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