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T1-mapping和分段读出DWI(RESOLVE-DWI)在腮腺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169例腮腺常见肿瘤患者的T1-mapping及分段读出DWI资料。其中,多形性腺瘤85例,Warthin瘤32例,恶性肿瘤52例。测量并比较三组肿瘤的T1及ADC值,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1、ADC及二者联合(T1+ADC)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的AUC的差异。结果:三组肿瘤的T1值和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形性腺瘤的T1值及ADC值最高;恶性肿瘤次之,Warthin瘤最低。T1和ADC鉴别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Warthin瘤与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914和0.997、0.664和0.869、0.835和0.695,Delong检验显示2个参数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ADC鉴别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的AUC均显著高于T1(1.000 vs. 0.914、0.873 vs. 0.664,P均<0.001);T1+ADC鉴别Warthin瘤与恶性肿瘤的AUC显著高于T1(0.895 vs. 0.835,P<0.001)和ADC(0.895 vs. 0.695,P<0.001)。结论:T1-mapping和RESOLVE-DWI有助于鉴别诊断腮腺常见肿瘤,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腮腺肿瘤的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腮腺的MR成像方法和正常腮腺的MR解剖,并对MR成像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几种常见腮腺肿瘤的MR表现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2017年3月-2020年1月因腮腺肿物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平扫及ASL扫描,测量ASL序列图像上肿瘤组织的肿瘤血流量(TBF),并将计算出的标准化肿瘤血流量(nTBF)与病理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3.0T磁共振腮腺肿瘤平扫序列影像、扩散加权序列影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影像的特征,提高对腮腺肿瘤的磁共振影像诊断率,为临床对腮腺肿瘤定性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6年-2022年的40例腮腺肿瘤患者的3.0T磁共振相关影像表现,并结合肿瘤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40例腮腺肿瘤患者病例的年龄范围为21~75岁,平均年龄为52岁。40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占37例,其中包括多形性腺瘤24例,腺淋巴管瘤13例;恶性肿瘤3例,包括恶性粘液表皮样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良恶性腮腺肿瘤在3.0T磁共振影像表现具有明显差异,腮腺肿瘤在DWI序列及动态增强序列上表现也有各自特点。结论 3.0T磁共振作为腮腺肿瘤诊断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可以清晰、准确的显示腮腺肿瘤病变形态及病变范围,并能显示腮腺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从而判断腮腺肿瘤多周围是否伴有侵犯。常规平扫序列结合动态增强序列及DWI序列,对腮腺肿瘤诊断具有明显意义,且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提供充足影像依据,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熟练学习掌握腮腺肿瘤疾病的相关磁共振影像诊断,提高腮腺肿瘤的认知率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段读出扩散峰度成像(RESOLVE-DKI)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7例腮腺肿瘤患者资料,其中良性肿瘤114例,恶性肿瘤43例,并进一步分为多形性腺瘤(n=69)、Warthin瘤(n=29)和恶性肿瘤3组。治疗前均行常规MRI扫描及RESOLVE-DKI检查。测量肿瘤的平均扩散峰度(MK)值、平均扩散系数(MD)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比较组间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K、MD及ADC值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腮腺良性肿瘤的MK值低于恶性肿瘤,MD值和ADC值高于恶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与恶性肿瘤组间及两两比较MK、MD及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MK值、MD值和ADC值鉴别诊断腮腺良性与恶性肿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1、0.661和0.677。MK值、MD值和ADC值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99和0.997。MK值、MD值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3例腮腺肿瘤患者DCE-MRI资料,其中良性肿瘤89例,恶性肿瘤44例,并进一步分为多形性腺瘤(n=59)、Warthin瘤(n=16)、基底细胞腺瘤(n=9)和恶性肿瘤4组。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DCE-MRI参数值(Ktrans、Kep、Ve及其相对值rKtrans、rKep、rVe)。结果 腮腺肿瘤各组之间TIC差异显著(均P<0.05)。TIC鉴别诊断腮腺良性与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667、0.756、0.800和0.729。多形性腺瘤的Ktrans、Kep及rKep最低,Ve及rVe最高;Warthin瘤的Ktrans  相似文献   

7.
腮腺肿瘤的CT及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0例腮腺肿瘤的CT及MRI的表现。结果:90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74例(82.2%),恶性肿瘤16例(17.8%)。在CT/MRI上,良性肿瘤大部分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的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信号均匀;而恶性肿瘤,大部分位于腮腺深叶或跨叶,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信号不均匀,侵犯周围组织并伴淋巴结转移。结论:CT和MRI检查均能对腮腺肿瘤进行有效定位,并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分辨力,能清晰的显示腮腺肿瘤本身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对于腮腺肿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目前检查、诊断腮腺肿瘤理想的手段。随着MR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包括弥散加权成像、MR波谱分析、MR腮腺导管成像、三维高分辨力成像等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术前评估、鉴别诊断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MRI新的成像技术在腮腺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MRI征象,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腮腺BCA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女性多见,平均年龄52岁,临床病程较长,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33例34个病灶,25个位于腮腺浅叶,7个位于深叶,2个跨深浅叶;类圆形或椭圆形26个,分叶状或不规则状8个;28个病灶直径≤3 cm,6个3 cm;2个部分边缘欠清,32个边缘清晰,其中24个可见低信号包膜,7个边缘清晰,但包膜未显示,1个于T_1WI上周围见薄层高信号环;肿块实性部分大部分呈稍等T_1稍长T_2信号。增强扫描21例中(22个病灶),18个呈明显持续强化,4个呈中度持续强化,4个见短T_1长T_2出血及液平,14个见未强化囊变区,其中4个为较大囊,10个为微囊或裂隙状。2个见壁结节。结论:腮腺BC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但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及其定量指标对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良性37例、恶性10例)术前均行磁共振DKI检查,获得肿瘤的定量参数Kmean、Krad和Kax值,比较各项参数在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中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腮腺良性肿瘤(包括腺淋巴瘤)的Kmean、Krad和Kax值均低于腮腺恶性肿瘤,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包括腺淋巴瘤的腮腺良性肿瘤的Kmean、Krad和Kax值均低于腮腺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混合瘤的Kmean、Krad和Kax值均明显低于腮腺恶性肿瘤及腺淋巴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腺淋巴瘤的Kmean、Krad和Kax值高于腮腺恶性肿瘤,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ean、Krad和Kax值对于鉴别腮腺混合瘤与恶性肿瘤、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DKI定量参数有助于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对鉴别腮腺间隙和咽旁间隙肿瘤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CT或MR轴面影像上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对区别腮腺间隙与咽旁间隙肿瘤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腮腺或咽旁间隙肿瘤4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根据肿瘤与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的关系确认肿瘤的起源间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27例腮腺间隙肿瘤皆位于二腹肌后腹浅面,二腹肌后腹内移;18例咽旁间隙肿瘤都位于二腹肌后腹深面,二腹肌后腹外推。结论 根据肿瘤病灶与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的关系可区别腮腺间隙与咽旁间隙肿瘤的起源间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 T 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显示腮腺良性肿瘤及其与腮腺内面神经和腮腺导管关系的价值.方法 对2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8通道头部线圈行3T常规MR序列T_1 WI、T_2 WI及3D-FIESTA序列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腮腺良性肿瘤与腮腺内面神经和腮腺导管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不同类型的腮腺良性肿瘤3 T MRI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22例腮腺肿瘤在T_1WI主显示为低信号,在T_2WI上为高信号,其显示结果分别为21、22例;3D-FIESTA序列上则根据腮腺肿瘤类型的不同表现为低信号(10例)或高信号(12例)为主.腮腺内面神经主要分支在T_1WI、T_2WI及3D-FIESTA序列图像均显示为线样低信号结构,T_1、T_2WI对面神经主干的显示分别为16、18例;而3D-FIESTA对面神经主干、颞面支、颈面支的显示分别为22、21、22例.腮腺导管及其主要分支在T_1WI上呈线条低信号,T_2WI及3D-FIESTA序列图像显示为条状高信号结构,其显示分别为14、20、22例.与手术结果相对照,腮腺内面神经主干的显示结果为22例;腮腺主导管20例与3D-FIESTA序列的显示情况相一致,另2例因肿瘤推压移位,手术解剖未发现.结论 3 T MR 3D-FIESTA序列可以正确显示腮腺内面神经和腮腺导管及其与腮腺肿瘤的关系,对腮腺肿瘤手术计划的制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常规MRI联合DWI在腮腺常见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DWI对腮腺常见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2例腮腺肿瘤的MRI图像,根据其DWI图行ADC图重建,测量肿瘤的ADC值。按发病率将62例病例分成3组: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31例,全部单发;腺淋巴瘤19例,9例单发,10例多发,共30个病灶;恶性肿瘤12例,3例淋巴瘤多发,其余均为单发,共18个病灶。比较分析3种肿瘤的ADC值。结果: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多发生于腮腺浅叶(43个,70.5%),肿瘤边界多清楚,体积一般较恶性肿瘤小;恶性肿瘤位于深叶者8个(44.4%),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83.3%)。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平均ADC值均高于腺淋巴瘤(P=0.000、0.002),且多形性腺瘤平均ADC值高于恶性肿瘤(P=0.001)。结论:腮腺肿瘤的常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联合DWI能为腮腺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0 T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半定量分析对腮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4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个腮腺肿块的所有MRI平扫及DCE-MRI资料,分析每个肿块内感兴趣区(ROI)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特点,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个肿块中,8个恶性肿瘤及3个感染性病变曲线类型均为C型(平稳型,上升后处于平稳状态);7个混合瘤、1个基底细胞腺瘤、2个神经源性肿瘤、1个囊肿曲线类型均为A型(持续上升型);40个腺淋巴瘤中有32例曲线类型为B型(廓清型,上升后快速廓清),8例为C型;1例嗜酸细胞腺瘤亦为B型.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与感染性病变的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病变与感染性病变曲线类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与腺淋巴瘤、恶性肿瘤与混合瘤、腺淋巴瘤与混合瘤的廓清率(W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CE-MRI半定量分析有助于腮腺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MRI在评价腮腺肿瘤的定位、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腮腺原发性肿瘤的CT、MRI表现,其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4例。结果:10例均表现为腮腺内或腮腺区肿块,良性肿瘤形惠规则,密度(信号)较均匀,边界清楚;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信号)欠均匀,边界模糊不清:结论:CT、MRI扫描对腮腺肿瘤定位敏感,对其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MRI高分辨率DWI表观扩散系数(ADC)的直方图分析对腮腺常见三类肿瘤(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腮腺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69例腮腺常见肿瘤,其中多形性腺瘤36例,Warthin瘤14例,腮腺恶性肿瘤19例。利用Mazda软件于肿瘤最大层面ADC图像上勾画瘤体兴趣区,进行直方图分析并提取出12个参数(面积、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第1百分位数、第10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第99百分位数)。对三组肿瘤的各直方图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特征,并利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通过直方图分析得到的12个参数中,有9个参数在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两组间,有8个参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第10百分位数和均值诊断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1、0.909。在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两组间,亦有8个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第10百分位数和第50百分位数诊断效能较高,AUC分别为0.841、0.832。但在Warthin瘤与恶性肿瘤两组间,仅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DC的直方图分析有助于腮腺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可提供更多量化信息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RI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加行SE/EPI序列DWI扫描,分析其MRI及DWI征象。结果:17例共21个瘤灶,其中单侧单发13例,单侧多发2例(共4个瘤灶),双侧单发2例;17个瘤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方,4个位于腮腺深叶;20个瘤灶呈圆形或卵圆形,1个呈不规则、分叶状;20个瘤灶边缘清楚,1个边缘模糊。17个直径20mm的瘤灶MRI呈长T2或稍长T2信号,信号混杂,囊变区T2信号更高,T1WI以等或稍长信号为主,其中4个瘤灶伴短T1出血信号;4个直径20mm瘤灶信号较为均匀,呈稍长T2、稍长T1信号。9例单发患者加行DWI,4个瘤灶呈明显高信号,5个呈等低信号。21个瘤灶均不同程度强化,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其中2个呈包膜样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不难作出诊断,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27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3例中多形性腺瘤9例,腺淋巴瘤8例(12个病灶),囊性淋巴管瘤3例,血管瘤、基底细胞腺瘤和脂肪瘤各1例。肿瘤大部分形态较规则,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9例多形性腺瘤中7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深叶;于T_1WI上呈等信号,T_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有较明显强化。8例腺淋巴瘤在T_1WI上呈稍低信号,T_2WI上呈等低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3例囊性淋巴管瘤均呈多房囊性病灶,形态不规则。1例血管瘤信号不均匀,呈明显长T_1、长T_2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病变强化明显,并可见异常增粗的血管结构。1例基底细胞腺瘤,来源于腮腺深叶,T_1WI呈欠均匀等低信号,T_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1例脂肪瘤在T_1WI及T_2WI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本组病例MRI定位和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7%和82.6%。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