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体病相关理论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而由此推断,其在老年人衰弱的发生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2月从济南市随机选取6个社区、10个行政村的1 130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医体质量表(CCM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睡眠质量及中医体质类型与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关联强度和交互作用。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91份,有效回收率为96.5%。1 091例老年人中无睡眠障碍905例(83.0%),存在睡眠障碍186例(17.0%);中医体质:平和质448例(41.1%),偏颇体质643例(58.9%);衰弱373例(34.2%),非衰弱718例(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OR=2.718,95%CI(1.891,3.905)〕、偏颇体质〔OR=4.782,95%CI(3.410,6.704)〕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相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且为偏颇体质的老年人发生衰弱的风险为无睡眠障碍且为平和质老年人的12.960倍〔95%CI(8.207,20.465)〕,超额危险度(RERI)=6.101〔95%CI(0.579,11.623)〕,归因比(AP)=0.471〔95%CI(0.181,0.761)〕,交互作用指数(S)=2.041〔95%CI(1.092,3.817)〕,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人发生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存在睡眠障碍与偏颇体质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且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人发生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冯青青  边萌  杜毓锋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4):3032-3038
背景 衰弱是健康与失能之间一种动态可逆的状态,与老年人不良结局密切相关,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早期识别衰弱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显得尤其重要。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社区老年人衰弱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协助下从太原市经济水平居中的社区中抽取6个社区并随机选取6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由培训合格的专业医师在各居委会协助下直接入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老年综合征相关评估量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阿森斯失眠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人衰弱情况调查表(FRAIL)。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有效回收率为85.5%。513例社区老年人中无衰弱431例(84.0%)、衰弱前期63例(12.3%)、衰弱19例(3.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吞咽功能、合并慢性病数目、营养状态、认知功能、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病数目〔OR=1.455,95%CI(1.071,1.974)〕、认知功能〔OR=0.915,95%CI(0.855,0.979)〕、抑郁状态〔OR=2.563,95%CI(1.185,5.540)〕、日常生活能力〔功能下降:OR=2.487,95%CI(1.310,4.721);功能明显障碍:OR=11.485,95%CI(4.424,29.815)〕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并慢性病数目、认知功能、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可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 久坐与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衰弱有关,但其关联机制尚不明确,而中医体质学说可为此提供新的理论来源。目的 探讨老年人偏颇体质在久坐行为与认知衰弱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2月从济南市随机选取6个社区、10个行政村的1 130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短卷(评估久坐行为)、中医体质量表(CCMQ)(测定中医体质类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评估衰弱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若研究对象同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衰弱症状则将其判定为认知衰弱。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久坐行为、偏颇体质与认知衰弱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91份,有效回收率为96.55%。1 091例老年人中有久坐行为358例(32.8%),无久坐行为733例(67.2%);平和质448例(41.1%),偏颇体质643例(58.9%);认知衰弱89例(8.2%),非认知衰弱1 002例(91.8%)。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至少患1种慢性病情况、久坐行为、中医体质类型老年人认知衰弱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久坐行为〔是:OR=1.914,95%CI(1.193,3.072)〕和中医体质类型〔偏颇体质:OR=6.501,95%CI(3.035,13.923)〕是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久坐行为〔是:OR=1.463,95%CI(1.111,1.927)〕是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因素(P<0.05)。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偏颇体质在久坐行为与认知衰弱间存在中介效应(Z=2.323,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1.22%。结论 久坐行为不仅能够直接影响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发生情况,还可能通过偏颇体质间接对其产生作用,今后应进一步凸显“辨体、调体”在认知衰弱预防与干预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背景 衰弱作为机体脆弱的综合表现,是衰老的主要问题。睡眠障碍影响着50%的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影响越严重。但目前衰弱与睡眠问题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探索衰弱与睡眠障碍的关联,以期为老年人衰弱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6年4—6月选取如皋长寿和衰老研究中1 792例老年人的睡眠和衰弱数据。收集老年人基线资料、睡眠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以PSQI量表得分>10分为有睡眠障碍,≤10分为睡眠正常〕、衰弱情况〔采用实验室衰弱指数(FI-LAB)评价,以FI-LAB<0.1为非衰弱,0.1~0.2为轻微衰弱,>0.2~0.3为轻度衰弱,>0.3~0.4为中度衰弱,>0.4为重度衰弱〕。结果 不同性别老年人BMI、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报健康情况、PSQI量表得分、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情况老年人性别、吸烟情况、自报健康情况、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调整了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报健康情况时,女性老年人FI-LAB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1.238,95%CI(1.020,1.503),P<0.05〕,男性老年人FI-LAB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0.621,95%CI(0.432,0.894),P<0.05〕,女性老年人重度衰弱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3.755,95%CI(1.188,11.868),P<0.05〕,男性老年人衰弱情况与睡眠情况无关联〔OR=0.291,95%CI(0.030,2.836),P>0.05〕。结论 女性老年人衰弱与睡眠障碍有关联,睡眠障碍高风险女性老年人衰弱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衰弱的关系,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6—12月,采用电话联系招募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系统中年龄≥65岁的老年人1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老年人临床资料,包括受教育年限、吸烟、饮酒、患病及用药情况;采用微营养评定量表(MNA-SF)评价老年人营养状态;应用加拿大健康与老化研究临床衰弱量表(CFS)进行衰弱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老年人认知情况,将老年人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06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62例)。结果 两组年龄、受教育年限、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检出率、多重用药比例及营养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衰弱检出率〔37.1%(23/62)〕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17.0%(18/10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校正年龄、受教育年限、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多重用药、营养状态后,衰弱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3.519,95%CI(1.394,8.886),P<0.05〕。结论 认知功能障碍的社区老年人衰弱患病率升高,衰弱是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睡眠障碍作为常见问题之一,危害着老年人群的健康。 目的 系统评估中国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 方法 2021-05-31至2021-06-16,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和PsycINFO数据库,搜集关于中国老年人睡眠障碍情况的研究,检索不限起始时间,截止日期为2021-05-31。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推荐的11条标准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91篇研究,纳入研究的总样本量为81 354例,其中有睡眠障碍者32 8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的睡眠障碍患病率为46.0%〔95%CI(41.7%,50.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睡眠障碍患病率分别为40.0%〔95%CI(30.9%,49.2%)〕、49.4%〔95%CI(42.8%,55.9%)〕;年龄60~70、>70~80、>80岁组睡眠障碍患病率分别为35.1%〔95%CI(28.8%,41.4%)〕、46.1%〔95%CI(33.8%,58.4%)〕、44.4%〔95%CI(32.7%,56.2%)〕;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睡眠障碍患病率分别为41.5%〔95%CI(32.8%,50.2%)〕、44.0%〔95%CI(36.4%,51.7%)〕;受教育程度是初中及以下和高中及以上的睡眠障碍患病率分别为46.3%〔95%CI(37.6%,55.1%)〕、37.9%〔95%CI(26.7%,49.1%)〕。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态、患慢性病情况是我国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我国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较高,应重视老年人睡眠障碍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降低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背景 老年胃癌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可能导致不同维度的衰弱发生,形成不同的衰弱亚型,其术前各衰弱亚型对术后不良结局的影响有待探讨。 目的 探究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各衰弱亚型对不良结局(总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低下及失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10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外科404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Tilburg衰弱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总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通过电话随访收集生活质量和失能信息。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胃癌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衰弱亚型对老年胃癌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 结果 404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衰弱分为8个衰弱亚型:仅生理衰弱77例(19.1%)、仅心理衰弱78例(19.3%)、仅社会衰弱23例(5.7%)、生理与心理衰弱63例(15.6%)、生理与社会衰弱13例(3.2%)、心理与社会衰弱16例(4.0%)、多维衰弱(生理、心理与社会衰弱)15例(3.7%)、非衰弱119例(29.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老年胃癌患者总并发症的影响因素〔OR=1.063,95%CI(1.021,1.106),P=0.003〕;药物服用史〔OR=1.549,95%CI(1.016,2.362),P=0.042〕、手术方式〔OR=2.103,95%CI(1.191,3.712),P=0.010〕为老年胃癌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OR=4.611,95%CI(1.079,19.706),P=0.039〕、居住地为城市〔OR=1.614,95%CI(1.009,2.582),P=0.046〕、合并慢性病数量≥2种〔OR=1.694,95%CI(1.038,2.766),P=0.035〕为老年胃癌患者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居住地为城市〔OR=0.601,95%CI(0.390,0.926),P=0.021〕、药物服用史〔OR=1.663,95%CI(1.082,2.558),P=0.020〕、胃癌TNM分期Ⅲ期及以上〔OR=1.659,95%CI(1.017,2.706),P=0.043〕为老年胃癌患者失能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因素后,术前多维衰弱〔OR=5.344,95%CI(1.715,16.656),P=0.004〕为老年胃癌患者总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调整药物服用史、手术方式因素后,术前仅生理衰弱〔OR=2.048,95%CI(1.078,3.891),P=0.029〕、仅心理衰弱〔OR=2.077,95%CI(1.103,3.913),P=0.024〕、多维衰弱〔OR=8.321,95%CI(2.400,28.848),P<0.001〕为老年胃癌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调整婚姻状况、居住地为城市、合并慢性病数量≥2种因素后,术前仅心理衰弱〔OR=2.620,95%CI(1.267,5.418),P=0.009〕、心理与社会衰弱〔OR=11.122,95%CI(3.253,38.028),P<0.001〕、多维衰弱〔OR=11.579,95%CI(2.835,47.302),P<0.001〕为老年胃癌患者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老年胃癌患者的术前衰弱状况,将多维衰弱量表整合至术前临床评估中,并高度重视术前被评估为仅生理衰弱、仅心理衰弱、心理与社会衰弱及多维衰弱的患者,针对老年胃癌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预康复干预措施,以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不断深化,农村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全社会关注。目的 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为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从北京大学组织的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项目中选取60岁及以上的农村户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n=3 068)。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简化版得分判定研究对象抑郁症状情况。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影响抑郁症状的项目并进行排序,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因素。结果 随机森林算法结果显示:15个指标中重要性排序前6位的变量分别是自评总体健康、午休时长、生活满意度、夜间睡眠时长、受教育程度、婚姻满意度。3 068例农村地区老年人CES-D简化版得分为(9.9±6.9)分;无抑郁症状1 679例(54.7%),有抑郁症状1 389例(4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OR=1.710,95%CI(1.422,2.057)〕、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OR=0.663,95%CI(0.507,0.866)〕、夜间睡眠时长〔6~8 h:OR=0.506,95%CI(0.425,0.601);>8 h:OR=0.435,95%CI(0.324,0.580)〕、代际情感支持〔较多:OR=1.297,95%CI(1.077,1.562)〕、生活满意度〔不满意:OR=5.179,95%CI(3.814,7.133)〕、婚姻满意度〔不满意:OR=3.181,95%CI(2.264,4.526);无配偶:OR=1.243,95%CI(1.004,1.538)〕、自评总体健康〔一般:OR=1.512,95%CI(1.199,1.915);不好:OR=3.918,95%CI(3.056,5.043)〕、慢性病〔有:OR=1.232,95%CI(1.041,1.457)〕、童年健康状况〔一般:OR=1.349,95%CI(1.107,1.644)〕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依据本研究数据,有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情况不容乐观,且性别、受教育程度、夜间睡眠时长、代际情感支持、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自评总体健康、慢性病、童年健康状况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针对高危人群从不同维度、有重点地进行防控,以推动我国健康老龄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 衰弱在肿瘤患者中高发,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然而,目前关于肿瘤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肿瘤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为后期肿瘤患者衰弱干预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全面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数据库中关于肿瘤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由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7.0和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9篇横断面研究,2篇队列研究,包括2 898例肿瘤患者,其中衰弱患者1 025例,涉及影响因素12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衰弱发生率为34%〔95%CI(23%,45%)〕,其中肺癌患者衰弱发生率为31%〔95%CI(25%,36%)〕,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衰弱发生率为42%〔95%CI(26%,59%)〕,其他类型肿瘤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2%〔95%CI(9%,16%)〕。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16,95%CI(1.05,1.27)〕、合并其他疾病〔OR=1.46,95%CI(1.28,1.67)〕、体质指数(BMI)高〔OR=1.13,95%CI(1.05,1.21)〕、营养状况差〔OR=2.77,95%CI(1.27,6.06)〕、症状群评分高〔OR=1.07,95%CI(1.04,1.09)〕、合并抑郁〔OR=1.27,95%CI(1.12,1.44)〕是肿瘤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而文化程度高〔OR=0.78,95%CI(0.68,0.90)〕、白蛋白≥35 g/L〔OR=0.33,95%CI(0.12,0.90)〕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OR=0.50,95%CI(0.42,0.59)〕是其保护因素(P<0.05)。采用Egger's检验对11篇文献衰弱发生率的发表偏倚进行检验并绘制漏斗图,经Egger's检验(t=-4.12,P=0.003),纳入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 结论 现有Meta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合并其他疾病、BMI、白蛋白、营养状况、症状群、抑郁、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肿瘤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临床需要关注高龄、文化程度低、合并其他疾病、BMI高、白蛋白<35 g/L,营养状况差、伴有症状群、合并抑郁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的肿瘤患者,进而预防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可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在全世界高发,还与多种胃外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但目前H.pylori感染与衰弱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H.pylori感染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心内科住院治疗、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20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根据胃黏膜活检结果评估H.pylori感染情况。采用FRAIL量表对患者进行衰弱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H.pylori感染对衰弱的影响。结果 根据FRAIL量表,47例(22.8%)评估为衰弱,159例(77.2%)评估为非衰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09,95%CI(1.136,1.508)〕,文化程度为小学〔OR=0.107,95%CI(0.026,0.442)〕、初中〔OR=0.127,95%CI(0.028,0.574)〕、高中〔OR=0.013,95%CI(0.000,0.424)〕,白细胞计数〔OR=4.260,95%CI(1.202,15.097)〕,淋巴细胞百分比〔OR=0.793,95%CI(0.676,0.930)〕,中性粒细胞计数〔OR=0.139,95%CI(0.021,0.907)〕,果糖胺〔OR=13.099,95%CI(2.136,80.337)〕,多重用药〔OR=5.679,95%CI(1.486,21.709)〕,跌倒/坠床危险评分〔OR=1.788,95%CI(1.236,2.586)〕,H.pylori感染〔OR=2.912,95%CI(1.036,8.181)〕为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将衰弱患者根据H.pylori感染情况进一步分组,其中H.pylori阳性患者26例(55.3%),H.pylori阴性患者21例(44.7%)。H.pylori阳性患者与H.pylori阴性患者单核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H.pylori感染可能是导致其衰弱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在加强衰弱评估的同时,也应重视H.pylori感染带来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依  李贝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6):3281-3287
背景 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而且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虽然许多研究描述了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流行情况,但目前尚缺乏利用大样本分析老年人抑郁症状变化趋势的研究。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9-10月,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选取年龄在60岁及以上且关键变量值〔抑郁情况、个体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个体行为(吸烟、饮酒、睡眠时长)、社会支持(婚姻状况)、社会经济(户口类型、工作状态)、其他社会结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完整的调查对象,筛选出其2011、2013、2015年的截面数据,其中2011年6 609份,2013年7 158份,2015年8 231份;根据截面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匹配,得到2011、2013、2015年3期记录完整的追踪数据11 055份,构成n=3 685,T=3的平衡短面板数据集。根据截面数据及追踪数据测算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变动情况,采用面板二值选择模型的随机效应Logit模型探究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截面数据中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1.6%(2 747/6 609)、32.6%(2 333/7 158)、35.5%(2 919/8 231),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PC=-3.890,P=0.557);面板数据中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8.4%(1 414/3 685)、30.2%(1 114/3 685)、35.3%(1 301 /3 685),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PC=-2.080,P=0.776)。随机效应Logit模型结果显示,男性〔OR=0.463,95%CI(0.377,0.569)〕、有配偶〔 OR=0.659,95%CI(0.549,0.792)〕、受教育程度高〔 OR=0.756,95%CI(0.661,0.867)〕、有养老保险〔 OR=0.862,95%CI(0.767,0.969)〕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自评健康差〔OR= 2.564,95%CI(2.276,2.890)〕、吸烟〔 OR=1.249,95%CI(1.032,1.513)〕、睡眠时长不正常〔OR=2.069,95%CI(1.838,2.332)〕、农业户口〔OR=2.047,95%CI(1.658,2.529)〕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大对女性、自评健康差、有吸烟行为、睡眠时长不正常、无配偶、受教育程度低、农村户口、无养老保险等人群的心理健康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障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但是,目前快速筛查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手段相对有限。目的 调查影响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建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Landeiman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Risk score法构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并检测其预测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 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0%。2 090例抑郁症患者中,142例(6.79%)出现自杀行为。经常吸烟、重度饮酒、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既往因抑郁症住院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正在用抗抑郁药物、有其他内外科疾病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OR=4.308,95%CI(3.547,5.232)〕、伴焦虑症状〔OR=2.329,95%CI(1.201,4.518)〕、伴精神病性症状〔OR=2.492,95%CI(1.448,4.287)〕、伴自杀意念〔OR=4.044,95%CI(2.305,7.096)〕、SAS标准分高〔OR=1.036,95%CI(1.003,1.071)〕均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OR=0.110,95%CI(0.057,0.212)〕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为:Risk score=40.56×既往抑郁发作次数+23.50×伴焦虑症状+25.36×伴精神病性症+38.81×伴自杀意念-61.2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1.00×SAS标准分。按照Risk score预测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20〔95%CI(0.907,0.931)〕,Youden指数最大时为0.7,截断值为193.23分,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SAS标准分高均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之下,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机构养老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报道,很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营养不合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目的 通过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科医师营养教育及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7家养老机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老年人抑郁量表(GD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258例老年人中,存在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老年人共计75例(29.1%)。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的老年人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2.349(1.070,5.156)〕、BMI〔OR(95%CI)=0.092(0.036,0.23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95%CI)=0.208(0.083,0.522)〕、日常活动能力〔OR(95%CI)=10.214(3.099,33.669)〕、患病种数〔OR(95%CI)=2.682(1.248,5.763)〕及精神状态〔OR(95%CI)=4.822(2.005,11.600)〕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地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健康威胁,高龄、低BMI、抑郁、合并多种疾病、日常活动能力低下及无医保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老年人加强个性化营养教育和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我国医养结合发展中屡遇瓶颈,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老年人多阶段、多层次、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是影响机构发展及其服务实现的“源头性”问题,精准把握并分析其需求现状,是健康合理发展医养结合、改善供需错位状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保障。目的 调查泸州市社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及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泸州市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老年人65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养结合相关情况调查表、衰弱综合评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以Andersen行为模型为基础,将调查内容中关于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别纳入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性因素,构建3个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预测概率及拟合优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27份,有效回收率为96.5%。627例老年人中,340例(54.2%)对医养结合有所了解,416例(66.3%)表示有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模型Ⅱ和模型Ⅲ的-2对数似然值(-2LL)均小于模型Ⅰ,Cox&Snell R2、Nagelkerke R2均大于模型Ⅰ;模型Ⅲ的-2LL小于模型Ⅱ,Cox&Snell R2、Nagelkerke R2均大于模型Ⅱ,表明模型Ⅲ对样本的拟合程度最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92,95%CI(1.118,2.560)〕、子女数〔OR=0.571,95%CI(0.407,0.800)〕、就医方便度〔OR=2.931,95%CI(2.117,4.058)〕、社会支持度〔OR=0.455,95%CI(0.326,0.635)〕、慢性病患病情况〔OR=1.999,95%CI(1.343,2.975)〕、医养结合认知水平〔OR=1.719,95%CI(1.222,2.418)〕、衰弱程度〔OR=2.495,95%CI(1.666,3.736)〕、抑郁程度〔OR=1.914,95%CI(1.296,2.827)〕是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泸州市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知晓、需求水平较高,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政府、企业及后续研究者在今后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影响因素加以分类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仍需先行试点,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15.
高昶  高然  张丽丽  刘宁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2561-2566
目的 分析健身活动、社会交往和用脑习惯对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7月,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首次发病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6例为调查对象。患者发病后3个月,由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身活动参与情况(剧烈健身活动、中等强度健身活动、轻度休闲健身活动)、社会交往情况(与子女、朋友交流次数)和用脑习惯(阅读、下棋)〕、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病变部位〔脑卒中位置(左/右、前/后)、脑卒中部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916份,回收有效问卷764份,有效回收率为83.4%。764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抑郁症状70例(9.2%),无抑郁症状694例(90.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休闲健身活动〔OR=0.451,95%CI(0.253,0.805)〕、与朋友交流次数〔OR=0.176,95%CI(0.103,0.301)〕、脑卒中位置(前/后)〔OR=2.359,95%CI(1.510,3.562)〕、NIHSS评分〔OR=1.817,95%CI(1.166,3.358)〕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休闲健身活动〔OR=0.503,95%CI(0.277,0.915)〕、与朋友交流次数〔OR=0.189,95%CI(0.110,0.326)〕、脑卒中位置(前/后)〔OR=2.487,95%CI(1.497,4.134)〕、NIHSS评分〔OR=1.901,95%CI(1.154,3.130)〕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参加轻度休闲健身活动、多与朋友交流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而脑卒中位置位于前部及NIHSS评分≥5分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用脑习惯与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我国老年人的高血压和认知功能障碍患病形势不容乐观,且高血压会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因此探讨防治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并在社区进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 探讨休闲身体活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于2020年8—12月,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在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慢性病管理的≥65岁高血压患者770例。采用问卷调查,获取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休闲身体活动情况(包括6项认知活动和11项体育活动)、认知功能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测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休闲身体活动得分对MMSE各维度得分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7项休闲身体活动每周参与频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结果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为39.4%(303/770)。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程、休闲身体活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OR(95%CI)=1.02(1.01,1.03)〕、休闲身体活动得分〔OR(95%CI)=0.98(0.96,0.99)〕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休闲身体活动得分是MMSE中注意力与计算力维度得分〔b(95%CI)=0.02(0.01,0.03)〕、语言能力维度得分〔b(95%CI)=0.02(0.01,0.03)〕的影响因素。将休闲身体活动方式细化分类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参与写作〔OR(95%CI)=0.34(0.12,0.95)〕、每日参与棋牌游戏〔OR(95%CI)=0.21(0.06,0.72)〕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偶尔/从不参与该项活动者。 结论 休闲身体活动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护性因素,主要影响认知功能的注意力与计算力、语言能力两个维度。每日参与写作、每日参与棋牌游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尚晓峰  张莹  李虹  王苏  冉秀荣  王潭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0):3834-3838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卒中后抑郁(PSD)作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意义的预测指标。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与PSD的相关性,为早期临床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发生情况〕、临床资料〔疾病共存(共存疾病≥5种)情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TOAST分型〕。依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衰弱筛查量表(FRAIL)评分分为无衰弱组(n=85,FRAIL评分<3分)和衰弱组(n=33,FRAIL评分≥3分);依据患者发病后随访6~12个月时的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患者分为无PSD组(n=73,HAMD评分<7分)和PSD组(n=45,HAMD评分≥7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PSD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1,95%CI(1.055,1.211),P<0.001〕和入院时mRS评分〔OR=4.626,95%CI(2.027,10.561),P<0.001〕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60,95%CI(1.005,1.118),P=0.031〕、衰弱〔OR=2.855,95%CI(1.144,7.126),P=0.025〕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无衰弱组患者 25例(29.4%)发生PSD,衰弱组患者 20例(60.6%)发生PSD,衰弱组患者PSD发生率高于无衰弱组(P=0.002)。随着PSD程度的增加,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发生率无明显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衰弱情况与其发生PSD密切相关,及时对其进行衰弱评估可预测PS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衰弱是一种老年综合征,是衰老常见的负面后果,与认知障碍有明显共同特征,预防和减轻衰弱,可能减少认知障碍的发生。目的 探讨60岁以上住院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衰弱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情况。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60岁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制登记表,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月收入等人口学资料。使用衰弱筛查量表(FRAIL量表)评估衰弱情况,根据其衰弱情况分为: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衰弱组。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画钟试验(CDT),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FRAIL量表评分和人口学资料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衰弱情况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23例,其中无衰弱组52例(23.3%),衰弱前期组110例(49.3%),衰弱组61例(27.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039,95%CI(0.016,0.062)〕、文化程度〔β=-0.207,95%CI(-0.405,-0.008)〕是FRAIL量表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MMSE、CDT、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延迟回忆力、视空间评分均随衰弱程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 60岁以上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与年龄、文化程度关系密切,可导致总体认知功能障碍,以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延迟回忆、视空间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19.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会改变抑郁障碍临床表现,持续抑郁障碍整个病程,影响抑郁障碍患者疗效及预后,增加复发风险,但目前探讨抑郁障碍伴发OSAS影响因素的研究少有报道。目的 探讨伴发中重度OSAS和不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差异及伴发中重度OSA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心身疾病科住院的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由2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结构化访谈并推荐入组。采用自制问卷(参考以往临床研究文献编制)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病程、抑郁发作次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最近1个月内患者主观睡眠质量,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心肺耦合(CPC)睡眠质量评估系统采集睡眠参数〔睡眠总时间(TST)、熟睡时间、浅睡时间、REM睡眠时间、觉醒时间、初入熟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根据AHI将患者分为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AHI≥15次/h)和不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AHI<15次/h)。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量表评分与CPC睡眠质量评估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障碍患者102例(64.7%),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31例,不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71例。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患者的PSQI评分、HAMD-17总分及躯体焦虑化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绝望感评分、迟缓评分高于不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浅睡时间大于不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熟睡时间小于不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P<0.05)。TST与PSQI评分(r=-0.28)呈负相关(P<0.05),浅睡时间与PSQI评分(r=-0.71)、HAMD-17总分(r=-0.28)、自杀评分(r=-0.20)、绝望感评分(r=-0.23)、迟缓评分(r=-0.30)呈负相关(P<0.05),熟睡时间与PSQI评分(r=0.34)、HAMD-17总分(r=0.22)呈正相关(P<0.05),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时间与BMI(r=-0.24)呈负相关(P<0.05),与PSQI评分(r=0.30)、HAMD-17总分(r=0.21)、自杀评分(r=0.21)呈正相关(P<0.05),觉醒时间与PSQI评分(r=0.29)呈正相关(P<0.05),初入熟睡时间与躯体焦虑化评分(r=-0.21)呈负相关(P<0.05),睡眠效率与PSQI评分(r=-0.29)呈负相关(P<0.05),AHI与PSQI评分(r=0.48)、HAMD-17总分(r=0.38)、躯体焦虑化评分(r=0.24)、睡眠障碍评分(r=0.20)、绝望感评分(r=0.22)、迟缓评分(r=0.31)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QI评分〔OR=2.11,95%CI(1.23,3.63)〕、HAMD-17总分〔OR=1.45,95%CI(1.11,1.91)〕及浅睡时间〔OR=22.65,95%CI(3.75,136.68)〕是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浅睡时间长、熟睡时间短等睡眠异常,而PSQI评分、HAMD-17总分及浅睡时间是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必要对这部分抑郁障碍患者使用CPC睡眠质量评估系统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20.
熊益  蒋森  茹姗  雷晶  张小宁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6):3179-3183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其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颅脑MRI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26分,n=51)和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26分,n=45)。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患者MoCA视空间与执行力、命名能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延迟回忆能力、定向力、抽象思维能力维度评分均低于标准分(P<0.05),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维度评分与标准分差距较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190,95%CI(1.062,1.333)〕、脑血管狭窄〔OR=10.449,95%CI(1.696,64.389)〕、空腹血糖(FPG)>4.7 mmol/L〔OR=41.378,95%CI(2.801,611.35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OR=3.481,95%CI(1.120,10.822)〕、尿微量清蛋白升高〔OR=1.067,95%CI(1.009,1.128)〕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较长的受教育年限〔OR=0.505,95%CI(0.326,0.78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OR=0.020,95%CI(0.001,0.359)〕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前、后循环梗死均相关,脑血管狭窄及较高的血糖水平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常见危险因素,适当干预脑卒中后脑血管狭窄及高血糖水平将对改善认知功能障碍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