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背景 国际范围内许多国家建立了基于传染病的哨点监测,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健康司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目的 为了监测和防控秋冬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局部流行及可能发生的其他传染病,基于我国不同地区间的医疗水平及医疗资源差异,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设置标准。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专家,并设计两轮专家讨论法。参考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建设,设计第一轮专家讨论会(15人),会议时间为2020-06-30。在第一轮讨论提纲基础上,结合国家、各省市有关发热哨点诊室建设的政府政策文件,以及国内外有关哨点建设文献,设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设置指导原则讨论稿》,邀请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基层医疗专家进行第二轮专家讨论(29人),会议时间为2020-08-14。结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设置标准主要包括6个方面:设置原则、功能设置、诊室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路径及工作要求。二级指标包括:功能设置(日常功能、疫情期间功能要求)、诊室设置(房屋要求、设施设备配置及标志标识)、人员配备(医护、行政与工勤人员配置)、工作路径(预检、接诊、处置及健康宣教)、工作要求(接诊、防护、管理、培训、消毒、督导及保障)。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建设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体现,发热哨点诊室的功能应包括预检分诊、发热患者的接诊筛查、及时上报并协助安排转诊,同时可有效防止院内感染;发热哨点诊室的硬件与人员配置可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条件按不同级别配置。  相似文献   

2.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急应对,初期预检分诊管理混沌无序。如何精准预检分诊流程、正确安排患者就诊和转诊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目的 探索新冠肺炎医共体预检分诊管理模式。方法 于2020-01-25至2020-04-04,通过发挥具有五统一(统一目标、法人、信息平台、服务团队和薪酬方案)特征的医共体内1家三级医院牵头作用,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站点,对新冠肺炎预检分诊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统一预检分诊目标、统一和迭代预检分诊人员管理、统一和迭代预检分诊工作流程。结果 医共体内三级医院累计预检分诊173 841例,其中特殊发热门诊患者440例,普通发热门诊患者2 051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收治隔离区271例,确诊新冠肺炎并转诊患者4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站点累计预检分诊52 525例,其中特殊发热门诊患者25例,普通发热门诊患者122例。期间,医共体内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零漏检、交叉感染零发生。结论 医共体三统一预检分诊管理模式有效促进新冠肺炎预检分诊从混沌向有序转化,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瑞  姚能亮  陈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0):1155-1161
背景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能,是其充分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目的通过梳理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系统总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为各地开展具体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于2021年8月,浏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其下设委机关的官方网站,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防控""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主要检索词,采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将同时符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主题的政策文件按发布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并采用人工精读、分析和总结的方式,对其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共纳入34份政策文件。34份政策文件主要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等官方网站,发文单位主要为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等。政策文件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以下8个方面:病例早发现、早报告;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医院感染防控和个人防护;会同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和送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各地方应该在政策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切实发挥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稳步开展,各地都在探索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症状管控实践。但目前发热(哨点)诊室存在居民知晓率低、利用度不足、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考虑到建设投入、防护级别、人力资源等需求,以及发热患者就诊量呈明显季节性,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设应该既要考虑如何在重大疫情中发挥作用,又要维持诊室平时运行与后续发展。另外,调研发现,一些城市化地区的发热(哨点)诊室转出率约占1/3,而部分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发热就诊人群中绝大多数非新冠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能力现状,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能力提供借鉴。方法:对安徽省某市下辖的7个县(区)9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样本机构的人员配备情况、应急场所建设情况、应急组织和制度建设情况、开展应急培训演练情况等。结果:某市每万常住人口配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为12.50人。9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平均数为32.87人;卫生技术人员大多为大专及以下学历;48.42%的机构未配备公共卫生医师;90.53%的机构未设置发热门诊,仅有31.58%的机构设置了发热哨点诊室;69.47%的机构无针对原因不明发热患者转诊的制度;98.95%的机构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其中89.36%的机构对预案进行过修订;82.11%的机构参加过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培训和演练。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组织和制度建设情况相对良好,但人员配备有待加强,场所设施还不能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应急培训和演练尚须加强。  相似文献   

6.
背景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城中村暴发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关注。城中村内道路错综,人口密集且人员结构复杂、跨区域流动频繁,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挑战。目的城中村因其空间环境、人口结构特征、跨区域流动的特点且居民就医行为特点更容易发生传染病的区域性暴发,了解我国城中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特点及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在此类区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为应对常态化防控、社会面动态清零的基层防控工作及应对未来传染病发生的防控提供借鉴。方法通过舆情分析、文献检索、城中村基层疫情防控人员和疫情防控专家在线访谈等方法,总结城中村疫情发生及防控现状,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要漏洞。结果基于相关资料共提炼出6个关注点:(1)摸底排查量大面宽,是城中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没有严格闭环管理,病毒携带者未被及时管控,存在疫情传播扩散风险;(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感防控工作不到位,院感发生风险大;(4)属地管理原则在排查密切接触者环节存在漏洞,对于生活与工作场所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密切接触者,只排查其生活场所容易导致工作场所的次密切接触者可能存在被感染风险未被及时排查而扩散疫情;(5)超负荷工作成常态,凸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缺口大;(6)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居民麻痹大意,公共场所不戴口罩、人群聚集现象屡见不鲜,健康教育仍需深入并强调居民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者在城中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承担着社区健康管理、门诊诊疗、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新冠疫苗接种、隔离酒店驻守、联防联控等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增设发热哨点诊所,早发现早隔离,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征用出租屋满足隔离医学观察需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感防控,开通绿色救助通道,保障特殊群体就医,组织志愿者增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强调居民是保持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提高个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7.
任依  刘艳丽  马力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0):1183-1189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中起到“网底”的作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有利于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发热诊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及时上报”,从而控制疫情进展。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设,对其建设标准和职能有了初步的规定。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的最低标准应包括建设布局、硬件和软件配置三方面的内容,针对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社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人员培训与工作督导、建设便捷通畅的信息网络,规范建设发热哨点诊室并实施持续性运行管理,才能有效发挥发热哨点诊室的作用,使之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发挥重要的“网底”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已成为常态化,医院必须有规范的管理才能保证在疫情背景下顺利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护理人员的工作是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其是否规范和合理将直接影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能否有序进行。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归纳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应急护理人员工作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安徽省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状,为加强养老机构应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养老机构1 282家,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运用“问卷星”平台在线收集养老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状。 结果 参与调查的1 282个养老机构均实施封闭管理,均无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养老机构管理者对民政部《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简称《指南》)了解程度较好,不同地域、文化程度之间存在差异(P < 0.01);养老机构管理者战胜疫情信心较强,不同地域、年龄之间存在差异(P < 0.01);养老机构的物资供应/储备和防控行为受管理者《指南》了解程度和战胜疫情信心影响(P < 0.01)。 结论 安徽省养老机构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整体成效较好,但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养老机构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路径与机制研究还比较缺乏。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功能定位,并刻画其发挥作用的系统路径。方法 2020年2-3月以上海市W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采用邮件访谈、微信语音访谈与关键人物访谈搜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期间的主要措施,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定位,并通过绘制系统动力学流图刻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系统路径。结果 W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组建疫情管理团队、实施分诊筛查、落实应急响应、强化病房管理、开展线上医疗,其主要功能定位包括“守住基本”“承接上线”“对接社区”“左右协同”4个方面。系统动力学流图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系统主要由“执行路径”“应急路径”“协同路径”“基本医疗服务路径”4个子系统构成。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概括为“上下左右”的功能定位。守住基本、加强组织管理、强化团队建设与提升外部协同是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上海市在我国率先提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发热哨点诊室在防疫体系中承担着“网底”功能。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HPC)是新加坡成熟的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系统。目的 对比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与新加坡PHPC模式,探究双方在基层疫情防控方面的差异,并对完善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建设提出建议。方法 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远郊、城郊结合区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作为样本机构,通过对发热哨点诊室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开展两轮访谈,以及对样本机构开展现场调研,并辅以文献检索,获取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模式及应用资料。通过检索新加坡卫生部官网和数据库文献,获得新加坡PHPC模式及其应用资料。结果 新加坡PHPC模式诊所数量、密度高于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的设置标准要求高,但新加坡PHPC的准入“门槛”更高;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在就诊流程方面更具个性化;新加坡PHPC模式对防疫补贴、医护人员保障方面较为突出。结论 新加坡PHPC模式具有更长的筹建时间,由政府自上而下制定标准、准入批准、统筹布局,呈现出更高的同质性与缜密性,上海市发热哨点的建设起步较晚,呈现出更高的个性化与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暴露出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一些弱项和“短板”。为提升其传染病防控能力、充分发挥其哨点监测作用,亟须摸清现状,发现问题症结,提出改进建议。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于2020年5-7月对北京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问卷调查,对机构基本情况、科室设置情况、人员情况、基础设施情况、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情况、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利用国家疫情监测网络、2019年度北京市社区卫生工作统计资料汇编,对数据进行核对和补充。结果 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2家。其中,90家(26.32%)设有发热门诊,102家(29.82%)设有肠道门诊,54家(15.79%)同时设有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实际在岗28 809人,2 887人(10.02%)在公共卫生岗位工作,其中高级职称178人(6.17%)。159家(46.49%)机构可开展HIV检测,11家(3.22%)可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于29种常见传染病,140家(40.94%)机构无诊治能力,135家(39.47%)可诊治1~5种,29家(8.48%)可诊治>10种。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病防控体制机制、发热哨点诊室、诊疗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系列问题,应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弥补“短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情景模拟北京市分别作为疫情传播和暴发城市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流行程度,并分析北京市发热门诊医疗资源应对能力,为优化北京市重大疫情下医疗资源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广义SEIR(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moved)模型进行情景模拟,根据医疗资源、人口流动以及封禁措施等因素预测北京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情况,并应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计算北京市发热门诊的空间可及性现状。结果: 根据SEIR模型模拟得到低、中、高防控水平下北京市作为疫情传播城市单日最高感染人数分别为8 514、183和68例,作为疫情暴发城市单日最高感染人数分别为22 803、10 868和3 725例。北京市模拟为疫情传播城市时,在全市585个居民点中,低防控水平下有17个居民点(2.91%)发热门诊可及性好,41个居民点(7.01%)的发热门诊可及性较好, 56个居民点(9.57%)的发热门诊可及性一般,62个居民点(10.60%)的发热门诊可及性较差,409个居民点(69.91%)发热门诊可及性差;中防控水平下只有房山区西部、门头沟区西部、延庆区北部、怀柔区北部和密云区北部可及性较差;高防控水平下有559个居民点(95.56%)的发热门诊可及性好,24个居民点(4.10%)的发热门诊可及性较好, 2个居民点(0.34%)的发热门诊可及性一般,现有发热门诊可以满足需求。北京市模拟为疫情暴发城市时,低防控水平下仅1个居民点(0.17%)的发热门诊可及性好, 5个居民点(0.86%)的发热门诊可及性较好,10个居民点(1.71%)的发热门诊可及性一般,12个居民点(2.05%)的发热门诊可及性较差, 557个居民点(95.21%)的发热门诊可及性差;中防控和高防控下生态涵养区可及性均较差。结论: 北京市发热门诊资源分布不均。北京市模拟作为疫情传播城市时,高防控水平下可适当减少发热门诊开放数量以避免交叉感染;中等防控水平时开设的发热门诊基本能够满足北京市发热患者的接诊需求,但生态涵养区的发热门诊可及性存在不足,应优先考虑对生态涵养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建设;在防控水平为低时,生态涵养区发热门诊可及性较差,优先考虑生态涵养区发热门诊建设的同时可建立临时发热哨点,缓解门诊压力。北京市模拟作为疫情暴发城市且低防控时由于感染人数较多,需要升级防控水平减少人员流动来遏制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网底”,加强基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和疫情应对能力,对全国疫情控制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检索国家及各地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梳理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疫情平战结合时期基层卫生工作重点,以及今后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针对疫情的复杂形势,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重点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协助开展医疗救治服务、做好常规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医疗安全和院感防控、充分发挥好县域医共体作用五方面工作。同时,针对疫情应对和基层“短板”,提出今后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增强基层医务人员对重大疫情的预警灵敏性、报告及时性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工具等手段,持续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探索医防融合的有效模式;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群防群控机制,做好健康社区健康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沛  刘军军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154-3159
背景 近年来,多重慢病现象严重。探究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引导多重慢病患者有序就医,进而推动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目的 了解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8-11月,基于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数据,根据研究需要筛选出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成人样本(n=666),通过前倾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使能因素(户口性质、家庭成员数、年收入、医疗保险、照护人员、看病点满意度、看病点水平),需求因素(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情况、因病住院、两周不适)建立影响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被调查的666例多重慢病患者中,83例(12.5%)以诊所为一般就医机构,71例(10.7%)以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为一般就医机构,104例(15.6%)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为一般就医机构,58例(8.7%)以专科医院为一般就医机构,350例(52.6%)以综合医院为一般就医机构。不同年龄、户口性质、家庭成员数、年收入、医疗保险、看病点水平、因病住院情况的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倾因素中的年龄变量,使能因素中的户口性质变量、家庭成员数变量、年收入变量、医疗保险变量、看病点水平变量,需求因素中的因病住院变量是影响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P<0.05)。结论 应完善区域卫生规划,通过网格化划分服务范围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满足多重慢病患者就诊需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转变卫生服务提供模式,为多重慢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吸引多重慢病患者基层首诊;提高多重慢病患者的医疗保障力度,为低收入患者和重点人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加大宣传教育,使多重慢病患者树立科学就医观念以改变传统就医模式,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高危行为以及HIV、梅毒和HCV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结果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年共监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800人,就诊者中293人(36.63%)最近三个月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148人(18.50%)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4人(0.50%)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未发现注射毒品者。共发现HIV阳性7例(0.88%),梅毒阳性81例(10.13%)。结论浦东新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商业和临时性行为比较多,HIV感染较高,应加强性病门诊检测以及强化对门诊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009—2012年中山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和病毒型别,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病原学监测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将Iu就诊指数(ILI%=门、急诊Iu就诊人数/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100%)和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作为分析指标。结果2009年流感病毒较为活跃,出现2次ILI就诊高峰,第1次高峰由甲(A)型H3N2亚型所致,第2次高峰由新甲(A)型H1N1亚型所致;2009年甲流大流行之后,2010年流感流行的强度迅速降低,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上半年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甲(A)型H3N2亚型为主;2011—2012年新甲(A)型H1N1亚型、B型流感病毒和甲(A)型H3N2亚型交替流行,ILI就诊高峰均发生在春夏季;对全市4个监测年度各周的ILI%和病原学监测阳性率进行秩相关检验(r=0.701,P〈0.01),结果呈正相关;全市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1起,报告发病共计580例,平均罹患率为1.25%,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4个监测年度的优势毒株亚型之间呈交替变化的趋势并有一定的规律,ILI流行强度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上海市于2011年下发通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提出要求,目前尚缺乏针对双休日门诊开设和利用情况的研究。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门诊的开设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8—9月,对上海市全部共28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调查,包括2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9家分中心。由机构相应负责人根据机构在2018年1—6月开展双休日门诊情况填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双休日门诊的开设情况、门诊量、人力资源及加班补贴情况,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结果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休日门诊开设率为95.7%(270/282),其中周六上午的开设率最高〔95.0%(268/282)〕。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日均门诊量为81 98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3位的地区(青浦区448.50人次、闵行区445.75人次、浦东新区437.79人次)和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2位的地区(青浦区248.60人次、闵行区156.67人次)均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日均门诊量高于分中心(321.99人次比151.03人次)。仅在周六上午开设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平均日均门诊量为307人次,其他时间段的门诊量较低。在开设了双休日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4%(82/270)认为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双休日开诊需要,15.2%(41/270)发放了双休日加班补贴。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六上午的门诊开设率较高,且利用情况较好;双休日门诊利用情况,郊区优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于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不足。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机构合理分配双休日医疗资源,通过补充人员缓解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压力,并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双休日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