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依  李贝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6):3281-3287
背景 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而且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虽然许多研究描述了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流行情况,但目前尚缺乏利用大样本分析老年人抑郁症状变化趋势的研究。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9-10月,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选取年龄在60岁及以上且关键变量值〔抑郁情况、个体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个体行为(吸烟、饮酒、睡眠时长)、社会支持(婚姻状况)、社会经济(户口类型、工作状态)、其他社会结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完整的调查对象,筛选出其2011、2013、2015年的截面数据,其中2011年6 609份,2013年7 158份,2015年8 231份;根据截面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匹配,得到2011、2013、2015年3期记录完整的追踪数据11 055份,构成n=3 685,T=3的平衡短面板数据集。根据截面数据及追踪数据测算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变动情况,采用面板二值选择模型的随机效应Logit模型探究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截面数据中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1.6%(2 747/6 609)、32.6%(2 333/7 158)、35.5%(2 919/8 231),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PC=-3.890,P=0.557);面板数据中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8.4%(1 414/3 685)、30.2%(1 114/3 685)、35.3%(1 301 /3 685),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PC=-2.080,P=0.776)。随机效应Logit模型结果显示,男性〔OR=0.463,95%CI(0.377,0.569)〕、有配偶〔 OR=0.659,95%CI(0.549,0.792)〕、受教育程度高〔 OR=0.756,95%CI(0.661,0.867)〕、有养老保险〔 OR=0.862,95%CI(0.767,0.969)〕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自评健康差〔OR= 2.564,95%CI(2.276,2.890)〕、吸烟〔 OR=1.249,95%CI(1.032,1.513)〕、睡眠时长不正常〔OR=2.069,95%CI(1.838,2.332)〕、农业户口〔OR=2.047,95%CI(1.658,2.529)〕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大对女性、自评健康差、有吸烟行为、睡眠时长不正常、无配偶、受教育程度低、农村户口、无养老保险等人群的心理健康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障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老年视力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流行水平及危险因素,为降低视力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选择自报失明或半失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筛选得到有效样本1 462例,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得分评定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65±10)岁,抑郁症状率为45.6%,抑郁症状平均得分为(10±7)分。55~64岁年龄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75岁年龄组〔比值比(OR)=1.679,P<0.01〕;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男性(OR=1.310,P<0.05);城市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农村患者(OR=0.480,P<0.001);未患慢性病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患慢性病的患者(OR=0.534,P<0.001);自评总体健康好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自评差的患者(OR=0.324,P<0.001);无其他残疾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患有其他两种及以上残疾的患者(OR=0.570,P<0.01);睡眠时间较短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睡眠时间正常的患者(OR=1.570,P<0.01);自评记忆力好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自评差的患者(OR=0.380,P<0.001);生活极度满意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一点也不满意的患者(OR=0.126,P<0.001)。结论 中老年视力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其抑郁症状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城乡、是否患慢性病、自评总体健康、是否患有其他残疾、睡眠时长、自评记忆力、生活满意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我国农村和城镇地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项目中713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研究人群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估。通过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影响抑郁症状的重要变量,并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农村和城镇地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机森林算法结果显示:18个指标中重要性前10位的变量分别是收入、年龄、睡眠时长、生活满意度、健康满意度、午睡时长、躯体疼痛、婚姻满意度、子女满意度、空气满意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睡眠时长过短、生活满意度差、健康满意度差、子女满意度差以及躯体疼痛等因素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有关。结论 :41.65%的农村和城镇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症状,未来国家和政府应多关注农村和城镇地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4.
杨璐  宗占红  易莹莹 《中国全科医学》2023,(25):3091-3095+3111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与城市女性相比,农村女性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教育水平较低、居住条件较为落后,故更易患心理疾病,但其面临的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较低。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中老年女性的抑郁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于2021年5—7月,提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2018年随访数据,选取其中45岁及以上的农村户籍女性为研究对象(n=6 736)。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简化版得分判定农村中老年女性的抑郁症状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村中老年女性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的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健康行为、社会参与及医疗健康服务利用4个维度的因素)。结果 6 736例农村中老年女性的CES-D简化版得分为(20.0±6.9)分,42.46%(2 860/6 736)有抑郁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对自身健康满意[OR(95%CI)=0.402(0.356,0.453)]、睡眠时长≥6 h[OR(...  相似文献   

5.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老年人群的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认知衰弱作为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的危险因素,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但相关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 探究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及其交互作用与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2月从济南市抽取6个社区、10个行政村1 13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用于评估睡眠质量)、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用于评估抑郁症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用于评估认知功能)、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用于评估衰弱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如受试者同时存在认知障碍和衰弱,则将其判定为认知衰弱。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与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关联强度和交互作用。结果 共发放问卷1 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91份,有效回收率为96.6%。1 091例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186例(17.0%),无睡眠障碍905例(83.0%);抑郁症状180例(16.5%),无抑郁症状911例(83.5%);认知衰弱89例(8.2%),非认知衰弱1 002例(91.8%)。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每日久坐时间>5 h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OR=3.258,95%CI(1.999,5.309)〕、抑郁症状〔OR=2.816,95%CI(1.699,4.668)〕是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同时存在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风险为不存在睡眠障碍且不存在抑郁症状老年人的10.536倍〔95%CI(5.395,20.576)〕,超额危险度(RERI)=6.998〔95%CI(0.384,13.612)〕,归因比(AP)=0.664〔95%CI(0.405,0.924)〕,交互作用指数(S)=3.758〔95%CI(1.407,10.038)〕,即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对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睡眠障碍、抑郁症状是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且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对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冯青青  边萌  杜毓锋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4):3032-3038
背景 衰弱是健康与失能之间一种动态可逆的状态,与老年人不良结局密切相关,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早期识别衰弱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显得尤其重要。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社区老年人衰弱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协助下从太原市经济水平居中的社区中抽取6个社区并随机选取6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由培训合格的专业医师在各居委会协助下直接入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老年综合征相关评估量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阿森斯失眠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人衰弱情况调查表(FRAIL)。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有效回收率为85.5%。513例社区老年人中无衰弱431例(84.0%)、衰弱前期63例(12.3%)、衰弱19例(3.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吞咽功能、合并慢性病数目、营养状态、认知功能、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病数目〔OR=1.455,95%CI(1.071,1.974)〕、认知功能〔OR=0.915,95%CI(0.855,0.979)〕、抑郁状态〔OR=2.563,95%CI(1.185,5.540)〕、日常生活能力〔功能下降:OR=2.487,95%CI(1.310,4.721);功能明显障碍:OR=11.485,95%CI(4.424,29.815)〕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并慢性病数目、认知功能、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可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 一般出租车司机受工作时间长、精神高度紧张、饮食不规律、静坐时间长等影响,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相较于一般出租车司机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对于网约车司机慢性病等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目前尚未开展,网约车司机的健康状况也未引 起政府和行业的足够重视。因此,本研究从网约车司机的高血压患病状况入手,分析其健康影响因素,为改善网约车司机健康状况提出建议。目的 通过对网约车司机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为网约车司机的健康管理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2017年9—11月, 通过问卷星制作电子表格,向全国网约车司机账号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同一账号只能填写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学特征、工作特征、健康行为、高血压患病情况、健康意识与健康需求。结果 共回收问卷9 003份,有效问卷8 990份,回收有 效率为99.86%。8 990例研究对象中,高血压777例(8.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54岁〔OR=0.582,95%CI(0.408,0.829)〕和18~34岁〔OR=0.276,95%CI(0.188,0.407)〕,中部地区〔OR=1.523,95%CI(1.199,1.953)〕和东部地区〔OR=1.398,95%CI(1.140,1.716)〕,专职司机年数≥3年〔OR=1.218,95%CI(1.044,1.422)〕,开车时间段为白天和晚上、不固定〔OR=0.847,95%CI(0.718,0.999)〕,每天下车活动时长≥5 min〔OR=0.784,95%CI(0.670,0.917)〕,每天睡眠时长≥6 h〔OR=0.806,95%CI(0.681,0.954)〕,饮酒频率≥3 d/周〔OR=1.383,95%CI(1.112,1.719)〕、肥胖程度(过轻)〔OR=2.669,95%CI(1.799,3.961)〕和肥胖程度(肥胖)〔OR=3.153,95%CI(2.612,3.806)〕是网约车司机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P<0.05)。高血压组1年内做过健康体检比例、最近一次测血压时间为1个月内比例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从手机、电视、广播处获取健康知识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血压组,从互联网、其他方面获取健康知识所占比例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获取风险预 防、症状诊断、治疗效果、医院专科的知识所占比例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结论 需要加强对网约车司机的健康管理,尤其是年龄≥55岁、中东部地区、从事专职司机年数≥3年、白天或晚上开车时间段固定、没有下车活动习惯、每天睡眠时长<6 h、饮酒频率≥ 3 d/周、健康程度为偏瘦和肥胖的网约车司机是高血压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8.
背景 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就医延迟现象不容乐观,目前相关研究略显不足。目的 探讨辽宁省农村地区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于2010年8月—2012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辽宁省15家县级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者信息,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史、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血管重建史、慢性病自我治疗情况、症状发生时间(发病季节、发病时间段)、出发前往医院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医院的级别、患者转移情况、交通方式、迟疑就医的原因。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院前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为140(220)min。院前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有糖尿病史〔OR=2.368,95%CI(1.501,3.734)〕、慢性病自我治疗情况〔治疗一种慢性病:OR=0.596,95%CI(0.398,0.894)〕、发病时间段〔6:00~11:59:OR=0.314,95%CI(0.193,0.511);12:00~17:59:OR=0.458,95%CI(0.276,0.761)〕、出发前往医院时间〔6:00~11:59:OR=3.035,95%CI(1.876,4.908);12:00~17:59:OR=2.189,95%CI(1.326,3.612)〕、患者转移情况〔间接转移且采取措施:OR=4.015,95%CI(2.176,7.407);间接转移但未采取措施:OR=3.554,95%CI(1.793,7.044)〕、交通方式〔其他:OR=1.695,95%CI(1.004,2.861)〕、迟疑就医的原因〔路途遥远:OR=0.083,95%CI(0.058,0.119);贫穷:OR=0.352,95%CI(0.161,0.770);其他:OR=0.584,95%CI(0.393,0.868)〕(P<0.05)。结论 农村地区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较长,可能原因是其对AMI认识不足、就诊意识薄弱以及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建议加强农村地区急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并制定措施以改善相对落后的医疗状况。  相似文献   

9.
背景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慢性病发病风险上升,而睡眠障碍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健康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近年糖尿病病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 调查贵阳市中老年(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睡眠特征及糖尿病现患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6-10月,在贵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支持下,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选择贵阳市云岩区、乌当区、白云区、修文县四个区县进行入户调查,收集其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民族、吸烟状况、饮酒状况、运动频率、三餐规律饮食情况、生育史、绝经状况、高血压患病、体质量情况、中心性肥胖、午睡、午睡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质量等情况,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人群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2 758例40岁及以上中老年女性进行分析。其中,自我报告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150例,自我报告患病率为5.4%。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对较大,且非在婚、汉族、运动频率≥1 d/周、三餐规律饮食、已绝经、高血压患病、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午睡、夜间睡眠质量差所占比例高于非糖尿病人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626,95%CI(2.463,5.337),P<0.001〕、中心性肥胖〔OR=1.782,95%CI(1.111,2.858),P=0.017〕、午睡情况〔OR=1.727,95%CI(1.161,2.569),P=0.007〕、夜间睡眠质量差〔OR=1.682,95%CI(1.140,2.482),P=0.009〕是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糖尿病患病的相关因素。非高血压患者午睡〔OR=1.888,95%CI(1.038,3.435),P=0.037〕、夜间睡眠质量差〔OR=1.993,95%CI(1.115,3.563),P=0.020〕与糖尿病患病相关,而中心性肥胖者的午睡情况〔OR=1.588,95%CI(1.033,2.442),P=0.035〕也与糖尿病患病相关。超重或肥胖与夜间睡眠质量差〔OR=1.759,95%CI(1.098,2.820),P=0.019〕、中心性肥胖与午睡〔OR=1.186,95%CI(1.254,2.628),P=0.002〕两项交互项均与糖尿病患病相关。结论 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夜间睡眠质量差、午睡行为可能是其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肥胖可能在睡眠特征与糖尿病的关联中发挥修饰作用,糖尿病防制策略的完善应注意综合考虑睡眠障碍、肥胖、高血压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衰弱作为机体脆弱的综合表现,是衰老的主要问题。睡眠障碍影响着50%的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影响越严重。但目前衰弱与睡眠问题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探索衰弱与睡眠障碍的关联,以期为老年人衰弱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6年4—6月选取如皋长寿和衰老研究中1 792例老年人的睡眠和衰弱数据。收集老年人基线资料、睡眠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以PSQI量表得分>10分为有睡眠障碍,≤10分为睡眠正常〕、衰弱情况〔采用实验室衰弱指数(FI-LAB)评价,以FI-LAB<0.1为非衰弱,0.1~0.2为轻微衰弱,>0.2~0.3为轻度衰弱,>0.3~0.4为中度衰弱,>0.4为重度衰弱〕。结果 不同性别老年人BMI、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报健康情况、PSQI量表得分、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情况老年人性别、吸烟情况、自报健康情况、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调整了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报健康情况时,女性老年人FI-LAB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1.238,95%CI(1.020,1.503),P<0.05〕,男性老年人FI-LAB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0.621,95%CI(0.432,0.894),P<0.05〕,女性老年人重度衰弱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3.755,95%CI(1.188,11.868),P<0.05〕,男性老年人衰弱情况与睡眠情况无关联〔OR=0.291,95%CI(0.030,2.836),P>0.05〕。结论 女性老年人衰弱与睡眠障碍有关联,睡眠障碍高风险女性老年人衰弱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流动大国,且江西省为我国劳动力输出的主要省份之一。妇女是农村家庭的关键成员同时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慢性病患病情况常被忽视。目的 了解人口流动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妇女慢性病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西省27个行政村3 600户居民,2006-2014年,每两年进行一次一对一的入户问卷调查。共15 634名15岁及以上农村妇女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及人口学信息(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是否为劳动力、是否外出)纳入此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农村妇女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加权前农村妇女总人数为15 631名,其中常住妇女11 660名(74.60%);加权后妇女总人数为2 245 283名,其中常住妇女1 621 026名(72.20%)。加权后,妇女整体慢性病患病率为11.2%,其中常住妇女慢性病患病率为14.5%,高于外出妇女(2.8%)(χ2=428.035,P<0.01)。年份〔2008年:OR=0.778,95%CI(0.767,0.789);2010年:OR=1.569,95%CI(1.546,1.592);2012年:OR=0.820,95%CI(0.808,0.833);2014年:OR=0.818,95%CI(0.805,0.831)〕、年龄〔35~54岁:OR=5.425,95%CI(5.324,5.529);55~岁:OR=9.807,95%CI(9.609,10.009)〕、职业〔农民:OR=1.371,95%CI(1.353,1.388)〕、婚姻状况〔已婚同居:OR=1.424,95%CI(1.386,1.463);离婚或丧偶:OR=1.198,95%CI(1.163,1.235)〕、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OR=1.371,95%CI(1.353,1.388)〕、收入水平〔中等:OR=0.898,95%CI(50.888,0.908);高等:OR=0.899,95%CI(0.885,0.914)〕、是否为劳动力〔否:OR=1.618,95%CI(1.600,1.636)〕、是否外出〔否:OR=1.667,95%CI(1.637,1.697)〕为江西省农村妇女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江西省农村妇女慢性病患病率为11.2%,且常住妇女慢性病患病率较外出妇女更高。年份、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是否为劳动力、是否外出为江西省农村妇女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昶  高然  张丽丽  刘宁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2561-2566
目的 分析健身活动、社会交往和用脑习惯对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7月,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首次发病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6例为调查对象。患者发病后3个月,由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身活动参与情况(剧烈健身活动、中等强度健身活动、轻度休闲健身活动)、社会交往情况(与子女、朋友交流次数)和用脑习惯(阅读、下棋)〕、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病变部位〔脑卒中位置(左/右、前/后)、脑卒中部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916份,回收有效问卷764份,有效回收率为83.4%。764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抑郁症状70例(9.2%),无抑郁症状694例(90.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休闲健身活动〔OR=0.451,95%CI(0.253,0.805)〕、与朋友交流次数〔OR=0.176,95%CI(0.103,0.301)〕、脑卒中位置(前/后)〔OR=2.359,95%CI(1.510,3.562)〕、NIHSS评分〔OR=1.817,95%CI(1.166,3.358)〕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休闲健身活动〔OR=0.503,95%CI(0.277,0.915)〕、与朋友交流次数〔OR=0.189,95%CI(0.110,0.326)〕、脑卒中位置(前/后)〔OR=2.487,95%CI(1.497,4.134)〕、NIHSS评分〔OR=1.901,95%CI(1.154,3.130)〕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参加轻度休闲健身活动、多与朋友交流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而脑卒中位置位于前部及NIHSS评分≥5分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用脑习惯与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当前脑卒中已经是我国的首要致死病因,而抑郁是否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尚存争议,研究抑郁是否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很有必要性。目的 研究我国中老年人基线抑郁症状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3-12月,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3、2015年3年随访数据,从中选取12 645例≥45岁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生活习惯、健康状况、抑郁和随访期间脑卒中患病情况。根据有无抑郁状态分为无抑郁组和抑郁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011年基线抑郁状态与随访期间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基线时共有4 675例(36.97%)有抑郁症状,随访期内共有174例(1.38%)有脑卒中发作,其中无抑郁组97例(1.22%),抑郁组有77例(1.65%)。控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后,抑郁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OR(95%CI)=1.489(1.084,2.046),P=0.014〕;进一步调整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高血压、血脂异常后,抑郁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OR(95%CI)=1.444(1.009,2.065),P=0.044〕。调整所有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无/低抑郁风险相比,中、重度抑郁风险不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OR(95%CI)=1.374(0.938,2.011),OR(95%CI)=1.834(0.994,3.833),P>0.05〕。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关注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鼓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抑郁症状筛查,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精神障碍常与酒精使用障碍共病,但其影响因素报道不一,且住院患者共病报道较少,而临床医生常注重治疗单一精神障碍,而忽视共病的存在,容易导致漏诊。目的 调查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共病酒精使用障碍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10—17日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710例,根据是否共病酒精使用障碍分为共病组(171例)及非共病组(539例)。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为诊断工具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疾病诊断。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家庭关系、职业、病前性格、嗜酒家族史、诊断、风险评估(有无冲动、外走、自伤、自杀等行为)。结果 精神分裂症共病酒精使用障碍发生率为19.6%(59/301);抑郁症共病酒精使用障碍发生率为27.2%(44/162);双相情感障碍共病酒精使用障碍发生率为34.5%(51/148);其他精神障碍共病酒精使用障碍发生率为17.2%(17/99)。两组性别、家庭关系、职业、嗜酒家族史、诊断分布、冲动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7.57,95%CI(4.63,12.37)〕、家庭关系不和睦〔OR=2.35,95%CI(1.36,4.08)〕、待业〔OR=3.75,95%CI(1.98,7.10)〕、抑郁症〔OR=2.81,95%CI(1.40,5.63)〕及冲动〔OR=1.72,95%CI(1.12,2.65)〕是精神障碍患者共病酒精使用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精神障碍共病酒精使用障碍的比例较高,且男性、家庭关系不和睦、待业、抑郁症及冲动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河南省是老年人口大省,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目的 调查河南省老年人综合能力失能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民政行业标准制定的《老年人能力评估(MZ/T039-2013)》进行调查,其包含老年人基本信息表和老年人能力评估表。问卷要求现场填写,对于不能书写的老年人由调查员详细访谈后代为填写。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6 014份,回收有效问卷 5570份。5 570例老年人中2 760例(49.55%)老年人综合能力完好,2 810例(50.45%)老年人综合能力不同程度丧失,其中轻度失能老年人2 291例(41.14%),中度失能老年人340例(6.10%),重度失能老年人179例(3.21%)。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受损率为20.45%(1 139/5 570),精神状态受损率为35.89%(1 999/5 570),感知觉与沟通受损率为23.34%(1 300/5 570),社会参与受损率为19.48%(1 085/5 570)。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经济收入、残疾情况、痴呆情况、精神疾病情况、近30 d内发生意外事件情况老年人失能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0.115,95%CI(0.075,0.177);70~岁:OR=0.154,95%CI(0.101,0.236);80~岁:OR=0.323,95%CI(0.209,0.498)〕、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OR=2.911,95%CI(2.337,3.626);小学:OR=1.873,95%CI(1.519,2.310);初中:OR=1.545,95%CI(1.244,1.918)〕、居住情况〔独居:OR=0.521,95%CI(0.373,0.727);与配偶居住:OR=0.452,95%CI(0.338,0.604);与子女居住:OR=0.534,95%CI(0.396,0.719)〕、经济收入〔0~元/月:OR=2.306,95%CI(1.172,4.539);4 001~元/月:OR=2.939,95%CI(1.340,6.444)〕、残疾〔OR=0.257,95%CI(0.214,0.310)〕、痴呆〔OR=0.030,95%CI(0.022,0.041)〕、精神疾病〔OR=0.190,95%CI(0.126,0.286)〕、近30 d内发生意外事件〔OR=0.163,95%CI(0.134,0.198)〕是老年人失能等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河南省老年人失能率超过一半,其中轻度失能老年人比例最大,且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经济收入、残疾、痴呆、精神疾病、近30 d内发生意外事件是老年人失能等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高血压等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就诊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引导患者有序就医,改善生命健康质量。目的 利用安德森模型,探讨高血压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高血压患者积极有效地利用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8-10月,利用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中江苏地区高血压患者的调查数据,将调查对象中年龄≥15周岁、已确诊患有高血压的1 9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修正后的安德森模型为理论框架,探究情景特征、人群特征和健康行为对高血压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结果 高血压患者两周就诊率为18.69%(365/1 9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到达最近医疗机构花费时间〔6~10 min:OR=1.448,95%CI(1.045,2.005);≥11 min:OR=1.143,95%CI(0.814,1.606)〕、城乡分布〔OR=0.604,95%CI(0.449,0.813)〕、家庭人均年收入〔中等收入:OR=0.979,95%CI(0.674,1.421);高收入:OR=1.387,95%CI(1.049,1.832)〕、参保情况〔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OR=0.502,95%CI(0.200,1.26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OR=0.705,95%CI(0.529,0.938)〕、自感疾病严重程度〔一般:OR=0.469,95%CI(0.317,0.694);不严重:OR=0.519,95%CI(0.394,0.683)〕是高血压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情景特征(医疗机构花费时间)和人群特征(城乡分布、家庭人均年收入、参保情况、自感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血压患者就诊行为,建议相关部门继续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着重关注老年和低收入高血压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工作,增强高血压患者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