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监测组(CGMS组)和常规血糖监测组(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组)。CGMS组患者行3 d CGMS监测,SMBG组采用八点法测定血糖值,分别根据各自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患者均佩戴3 d CGMS。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CGMS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血清糖化清蛋白(GA)、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分别为(17.0±2.9)%、(7.5±3.2)mmol/L、(3.2±1.0)〕显著低于SMBG组〔分别为(18.5±4.1)%、(9.9±3.0)mmol/L、(5.6±2.1)〕。CGMS组调整治疗后GA、MBG、MAGE较治疗前〔分别为(21.8±5.0)%、(11.6±3.6)mmol/L和(5.5±1.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监测血糖调整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监测的患者;根据CGMS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明显改善,CGMS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曾庆艳 《包头医学》2007,31(4):234-23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随即选择在包头市北方重工医院就诊的94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对其血糖监测情况及有关糖尿病知识、健康信念和监测技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年龄未对血糖监测产生明显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老年患者血糖的监测有促进作用。结论:应强化老年患者血糖监测意识,提高其自我监测技能;扩大教育途径范围。倡导患者家庭成员教育,争取获得其家庭成员支持,以解决目前糖尿病监测管理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128-131
目的探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和饮食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2例,采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血糖检测仪。在筛选访视和第3个月随访时收集并完成患者相关资料采集。结果研究组血糖波动最大幅度、血糖漂移幅度均值及低血糖发生例次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随访时,研究组患者的TG、TC、HDL-C、L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可便捷、及时的监测血糖,提高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并通过血糖监控结果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和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控制和管理不佳会出现多系统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自我尿糖监测(SMUG)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监测病情、调控饮食、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SMUG的由来和发展演变过程,叙述了其效果和优势,归纳了其影响因素,总结了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文中指出SMUG作为一种古老的监测技术,因其无痛、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不失为一种适宜的技术;提出在我国基层经济欠发达地区或无法实现血糖监测的人群,应该正确认识SMUG的意义和价值,建议基层医务人员和政府部门要正确引导、支持和推广,同时应鼓励广大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更好地确定规范的监测方法、标准、应用注意事项等,让这种适宜技术发挥更大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 我国糖尿病人群多,血糖达标率低,患者血糖监测意识薄弱,且目前对血糖监测与血糖控制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强化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以期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合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社区糖尿病管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7-12月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随访的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监测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3个月按其意愿自己在家或者来本中心检测1次血糖,持续6个月;监测组患者每周来家庭医生工作室检测1次血糖,家庭医生需及时做好血糖记录,收集患者提供的饮食与运动记录资料,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持续6个月。分别记录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BMI、HDL-C、TC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FBG、2 hPBG、HbA1c、LDL-C、TG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BMI、HDL-C、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方法在FBG、2 hPBG、HbA1c、LDL-C、TG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BMI、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FBG、2 hPBG、HbA1c、LDL-C、HDL-C、TG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后6个月监测组FBG、2 hPBG、HbA1c、LDL-C、TG低于对照组(P<0.05)。监测组干预后6个月FBG、2 hPBG、HbA1c、LDL-C、TG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强化血糖监测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脂水平,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杜静  李华  臧宾宾 《中原医刊》2011,(12):20-22
目的评价不同血糖监测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组为试验组,应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为对照组。结果CGMS与SMBG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GMS能更好地反映T2DM患者血糖真实水平,有效提高T2DM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以问卷形式对12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遵医行为差、缺乏糖尿病的自我监测、自我护理知识技能、认知能力降低、缺乏家庭支持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 结论采取有效手段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其自我监测和护理知识技能是控制老年糖尿病血糖水平的有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期血糖监测对促使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益处。方法随机抽取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1管理年度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进行定期血糖监测,对照组按患者意愿测定血糖指标,通过12个月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上的差异,尤其是糖化血红蛋白改变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平均为(6.68±1.1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1±1.10)mmol/L(P<0.05);餐后血糖值平均为(11.09±1.9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7±2.10)mmol/L(P<0.05)。患者的血糖达到控制良好标准者占31.6%,明显高于对照组15.8%(P<0.05)。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为(6.60±0.87)%,明显低于对照组(7.22±1.03)%(P<0.05);HbA1c控制良好率为4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8%(P<0.05)。结论通过定期血糖监测可以使糖尿病患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血糖控制的生活方式,易于有效获得并维持特定的血糖目标。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人对自我血糖监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按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意愿与行为,明确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知信行现状,为今后提高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效果提供参考,以帮助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使血糖达标以及评价高血糖和高血糖并发症的危险。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患2型糖尿病老年人104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情况。结果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在自我血糖监测时缺乏相关基础知识,监测频率不规律,使用血糖仪的正确率低。结论通过对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情况的调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提出建议和措施,从而提升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及准确性,以达到提高患者有效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健康的一大严重问题,由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持续最佳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糖尿病心脑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和微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全因死亡率。然而,用于控制常规成年糖尿病人血糖的最佳方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却未必也能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目前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血糖控制方案尚存在很大争论。因此,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结合不同老年患者的个人情况制订个体化血糖控制方案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预期寿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根本原因。尽早规律、持续地监测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各类慢性并发症,是降低糖尿病不良后果的根本,也是社区糖尿病管理务必重视的内容。目的了解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状况,分析糖尿病患病及监测相关情况与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19年5—11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参与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的7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般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和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问卷(自我观测和专项筛查)的调查。结果785例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中,103例(13.1%)没有罹患任何慢性并发症,435例(55.4%)同时罹患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慢性并发症自我观测行为总均分为(2.58±0.86)分,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行为得分仅为(1.33±0.67)分;患者慢性并发症专项筛查行为总均分为(2.77±0.57)分,其中视网膜检查、周围神经病变检查、下肢血管病变检查行为得分分别为(1.88±0.99)、(1.46±0.84)、(1.47±0.84)分。614例(78.2%)患者在医生建议下进行专项筛查,主动定期筛查者仅有78例(9.9%);分别有139例(17.7%)和385例(49.0%)患者对自我观测异常和专项筛查结果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确诊时间、慢性并发症罹患情况、对自我观测异常情况的处理是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自我观测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糖尿病确诊时间、最近一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慢性并发症罹患情况、参加专项筛查的原因、对专项筛查结果的处理情况是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专项筛查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监测行为水平不高,且受患者糖尿病确诊时间、罹患慢性并发症情况、最近一次检测的HbA1c水平、参加专项筛查的原因及对监测结果的处理方式影响。在社区管理中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相关情况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患者主动、规律地对慢性并发症进行自我观测和专项筛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早诊断与早治疗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脂肪饮食1年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90例超重T2DM患者随机分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双胍类药物治疗组(A组)和低脂肪饮食+双胍类药物治疗组(B组),各45例。A组患者给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双胍类药物治疗;B组患者给予低脂肪饮食+双胍类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和血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HbA1c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明显下降及HbA1c的减少主要发生在治疗的前3个月,A组、B组体质量平均下降1.8kg/月和1.0kg/月,HbA1c均下降0.6%;但在1年里两组患者体质量减轻均为3.4kg。结论对于超重的T2DM患者,1年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及低脂肪饮食对HbA1c的影响类似,血压未受影响;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者体质量下降较低脂肪饮食者快,且较后者能显著提高HDL水平。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与血糖控制情况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勇妹  钟宁  高文娟  黄鹂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566-1568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情况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龙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患者管理库中抽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其血糖水平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的控制目标(空腹血糖3.9~7.2 mmol/L,随机血糖≥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52例)及血糖控制不良组(4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运动及饮食情况、服药情况及家庭功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功能是影响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因素(P<0.01)。家庭功能良好的患者(57例)中,饮食控制合理者19例(占33.3%);而在家庭功能中-重度障碍的患者(43例)中,饮食控制合理者仅4例(占9.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功能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在糖尿病的社区管理中,要理想地控制患者的血糖,达到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目的,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1型糖尿病(T1DM)患病率逐年增加,其自身免疫的特性易导致患者出现胰腺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缺乏症,进而使患者血糖不易达标。目的应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GMS)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为未来临床采取针对性降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85例T1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基线资料,测定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等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是否高于总体均值0.82 mmol/L将患者分为血糖波动高组与血糖波动低组,评估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总分及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DES-SF)总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G、UACR、平均血糖浓度(MEAN)、血糖标准差(SD)、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时间(TIR)、DES-SF得分和SDSCA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MEAN(β=-0.272,P=0.019)、SD(β=-0.300,P=0.009)、MAGE(β=-0.254,P=0.007)的影响因素;糖尿病病程是MEAN(β=0.466,P=0.029)的影响因素;HbA1c是MEAN(β=0.416,P<0.001)、SD(β=0.330,P=0.004)、TIR(β=-0.287,P=0.014)、MAGE(β=0.182,P<0.001)的影响因素;UACR是SD(β=0.264,P=0.040)、TIR(β=-0.350,P=0.006)、MAGE(β=0.236,P=0.009)的影响因素;SDSCA总分是MEAN(β=0.416,P<0.001)、SD(β=0.330,P=0.004)、TIR(β=-0.287,P=0.014)的影响因素;DES-SF总分是MEAN(β=-0.271,P=0.045)、TIR(β=0.865,P=0.016)的影响因素。结论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UACR、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自我管理潜能,临床应根据这些因素为患者制订个体化降糖策略,从而减少患者的血糖波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迅猛发展且呈年轻化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科学的管理方式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提出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是全新的管理模式,使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管理。目的 探讨MMC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40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70)和试验组(n=70)。对照组接受常规入院全面评估和常规出院个性化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即进入MMC进行随访管理。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SDSCA)量表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年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中途失访9例,最终纳入试验组66例、对照组65例。干预1年后,对照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依从性及SCSCA量表总分低于试验组(P<0.05)。时间因素、干预方式因素在FPG、2 hPG、HbA1c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因素、干预方式因素在FPG、2 hPG、HbA1c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1年后,试验组TG、LDL-C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年后,两组TC和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C管理模式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降低患者的FPG、2 hPG和HbA1c,改善患者TG、LDL-C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两种处方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化处方饮食与单一处方饮食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209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试验组(121例),试验组患者实行个体化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单一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FPG、FINS水平及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脂、FPG水平及HOMA-I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N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T2DM患者血清TG水平与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给予T2DM患者个体化处方饮食可降低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型糖尿病更甚。随着通信科技的发展,糖尿病防治已经慢慢走向线上医疗,近年来新提出的目视管理法就是借助通信技术实现的极佳线上医疗模式,能有效促进慢性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目的 评价目视健康管理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月于广东省2家三级甲等医院及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糖尿病健康管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目视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短版(CDES-SF)评分、糖尿病自我照顾量表(DSC)评分,及干预12周后自我血糖监测(SMBG)依从性。结果 最终对照组脱落5例、试验组脱落4例。干预前,两组HbA1c、TG、CDES-SF评分、D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患者SMBG依从性高于对照组,CDES-SF评分及D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HbA1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视健康管理法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进行SMBG的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者自我照顾,值得在糖尿病慢性病管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体化处方饮食与单一处方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21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实行个体化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单一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结果 营养干预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水平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处方饮食可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