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 慢性疼痛已成为患者最敏感和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疼痛而出现的恐动症会使患者对功能康复锻炼及日常活动产生恐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的 了解慢性腰痛患者的恐动症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17年11月—2018年3月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医院的脊柱外科门诊及病房≥18岁的慢性腰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社会人口学问卷、疼痛相关资料调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恐动症Tampa量表(TSK)(TSK评分≥38分为存在恐动症)、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慢性疼痛接受问卷(CPAQ-8)、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腰痛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255份,患者TSK评分为(46.2±10.2)分,其中≥38分118例(46.3%),<38分137例(53.7%);GSES评分为(2.3±0.5)分,SSRS评分为(30.1±5.8)分,CPAQ-8评分为21(15,29)分,焦虑评分为9.5(8.0,11.0)分,抑郁评分为8.0(6.0,12.0)分。TSK评分<38分和TSK评分≥38分者家庭人均月收入、疼痛程度得分、GSES评分、SSRS评分、CPAQ-8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OR=0.371,95%CI(0.185,0.744)〕、疼痛程度得分〔OR=1.413,95%CI(1.059,1.885)〕、SSRS评分〔OR=0.892,95%CI(0.823,0.968)〕、CPAQ-8评分〔OR=0.864,95%CI(0.804,0.928)〕、焦虑评分〔OR=1.177,95%CI(1.045,1.275)〕、抑郁评分〔OR=1.168,95%CI(1.071,1.275)〕是慢性腰痛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腰痛患者恐动症的发生率较高,恐动程度主要受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疼痛程度、社会支持水平、疼痛接受程度、焦虑和抑郁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建议治疗过程中评估并关注患者恐动程度,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引导患者减轻恐动程度,积极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2.
姚雪梅  李美艳  吴栋  肖辉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2):2804-2808
背景 肌肉减少症与睡眠障碍均在老年人群中高发。睡眠质量差可抑制干扰合成代谢激素,从而影响骨骼肌合成,但关于睡眠质量与老年肌肉减少症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与老年肌肉减少症之间的关系,为老年肌肉减少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前来乌鲁木齐市某体检中心体检的1 391例≥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睡眠质量)和体格检查(四肢骨骼肌质量、步速、握力)。睡眠质量的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肌肉减少症诊断参照肌肉减少症亚洲工作组诊断标准。睡眠质量对老年肌肉减少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1 391例被调查对象中,194例(13.9%)患有肌肉减少症;PSQI平均得分为(6.22±3.87)分,713例(51.3%)PSQI>5分,即睡眠质量较差。不同年龄、月收入、婚姻状况、饮酒情况老年人肌肉减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患者睡眠质量较差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减少症患者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障碍得分高于非肌肉减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SQI≤5分相比,PSQI>5分患肌肉减少症的风险较大〔OR(95%CI)=1.74(1.27,2.38)〕。按性别分层后,与PSQI≤5分相比,女性PSQI>5分患肌肉减少症的风险较大〔OR(95%CI)=2.17(1.37,3.43)〕,男性PSQI>5分与PSQI≤5分者患肌肉减少症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1.51(0.96,2.37)〕。结论 对于≥60老年女性而言,睡眠质量差是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背景 肌少症与增龄相关,表现为进行性的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不仅会引起疾病,还会导致高额的社会医疗支出。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探究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以利于肌少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方法 入选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慢性病患者(≥60岁)共236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慢性病、过去3个月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30)、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量表)评估患者抑郁、营养状况。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63例和非肌少症组17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营养不良及风险、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握力、步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2,95%CI(1.007,1.099)〕、BMI〔OR=0.885,95%CI(0.793,0.988)〕、骨质疏松症〔OR=2.217,95%CI(1.100,4.467)〕、Hb〔OR=0.936,95%CI(0.909,0.964)〕、TG/HDL-C比值〔OR=1.501,95%CI(1.074,2.099)〕与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肌少症有回归关系(P<0.05)。根据BMI四分位数分组,不同BMI分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MI 24.7~27.0 kg/㎡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低于BMI≤22.4 kg/㎡组(χ2=12.844,P<0.001)。根据TG/HDL-C比值四分位数分组,不同TG/HDL-C比值患者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骨质疏松症、Hb水平降低、TG/HDL-C比值升高与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相关;BMI与肌少症的发生呈U型相关。  相似文献   

4.
杨晨  何华娟  李建蒲  陈军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5):4381-4388
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肌少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将约有2亿肌少症患者。原发性高血压与肌少症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目前国内关于原发性高血压与肌少症相关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了解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明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肌少症的二级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5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肌少症诊断指标、实验室指标,采用简易营养评估量表(MNA-SF)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体质指数(BM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预测价值。 结果 107例患者中,肌少症组53例(49.5%),非肌少症组54例(50.5%)。体形消瘦者、体质量正常者、超重者、肥胖者肌少症检出率分别为83.3%(5/6)、64.2%(34/53)、30.0%(12/40)、25.0%(2/8),随着BMI等级增加,肌少症检出率降低(χ2趋势=15.027,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175,95%CI(0.059,0.518)〕、超重〔OR=0.039,95%CI(0.003,0.513)〕、肥胖〔OR=0.019,95%CI(0.001,0.459)〕、MNA-SF评分升高〔OR=0.832,95%CI(0.697,0.992)〕、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升高〔OR=0.914,95%CI(0.843,0.991)〕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保护因素(P<0.05),高龄〔OR=1.139,95%CI(1.073,1.209)〕、收缩压升高〔OR=1.038,95%CI(1.001,1.076)〕、舒张压升高〔OR=1.095,95%CI(1.035,1.159)〕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P<0.05)。BMI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0.656,0.843)〕,最佳截断值为22.0 kg/m2,灵敏度为52.8%,特异度为88.9%。 结论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肌少症患病率高。高龄、较高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女性、超重、肥胖、较高的维生素D、营养良好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BM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 衰弱在肿瘤患者中高发,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然而,目前关于肿瘤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肿瘤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为后期肿瘤患者衰弱干预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全面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数据库中关于肿瘤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由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7.0和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9篇横断面研究,2篇队列研究,包括2 898例肿瘤患者,其中衰弱患者1 025例,涉及影响因素12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衰弱发生率为34%〔95%CI(23%,45%)〕,其中肺癌患者衰弱发生率为31%〔95%CI(25%,36%)〕,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衰弱发生率为42%〔95%CI(26%,59%)〕,其他类型肿瘤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2%〔95%CI(9%,16%)〕。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16,95%CI(1.05,1.27)〕、合并其他疾病〔OR=1.46,95%CI(1.28,1.67)〕、体质指数(BMI)高〔OR=1.13,95%CI(1.05,1.21)〕、营养状况差〔OR=2.77,95%CI(1.27,6.06)〕、症状群评分高〔OR=1.07,95%CI(1.04,1.09)〕、合并抑郁〔OR=1.27,95%CI(1.12,1.44)〕是肿瘤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而文化程度高〔OR=0.78,95%CI(0.68,0.90)〕、白蛋白≥35 g/L〔OR=0.33,95%CI(0.12,0.90)〕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OR=0.50,95%CI(0.42,0.59)〕是其保护因素(P<0.05)。采用Egger's检验对11篇文献衰弱发生率的发表偏倚进行检验并绘制漏斗图,经Egger's检验(t=-4.12,P=0.003),纳入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 结论 现有Meta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合并其他疾病、BMI、白蛋白、营养状况、症状群、抑郁、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肿瘤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临床需要关注高龄、文化程度低、合并其他疾病、BMI高、白蛋白<35 g/L,营养状况差、伴有症状群、合并抑郁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的肿瘤患者,进而预防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肺癌患者姑息治疗中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至2010年在河北省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的198例姑息治疗的肺癌患者(肺癌组)进行调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核心问卷量表(QLQ-C30),分析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选择同期1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得分情况。结果肺癌组SDS得分为(39.24±8.64)分,SAS得分为(36.44±7.61)分;对照组SDS得分为(26.53±9.43)分,SAS得分为(31.42±7.54)分,肺癌组SDS和SA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量表(QL)得分为(59.54±12.45)分,属于较差范畴。肺癌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与整体QL和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6和r=-0.39,P<0.05),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30,P<0.05);且肺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与整体QL和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5、r=-0.38和r=-0.36、r=-0.38,P<0.05),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28、r=0.27,P<0.05)。抑郁和焦虑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r=0.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抑郁(β=-1.87,OR=0.15)、焦虑(β=-1.36,OR=0.26)和整体负面情绪(β=-2.35,OR=0.10)对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结论姑息治疗的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多角度改善其负性情绪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昶  高然  张丽丽  刘宁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2561-2566
目的 分析健身活动、社会交往和用脑习惯对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7月,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首次发病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6例为调查对象。患者发病后3个月,由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身活动参与情况(剧烈健身活动、中等强度健身活动、轻度休闲健身活动)、社会交往情况(与子女、朋友交流次数)和用脑习惯(阅读、下棋)〕、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病变部位〔脑卒中位置(左/右、前/后)、脑卒中部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916份,回收有效问卷764份,有效回收率为83.4%。764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抑郁症状70例(9.2%),无抑郁症状694例(90.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休闲健身活动〔OR=0.451,95%CI(0.253,0.805)〕、与朋友交流次数〔OR=0.176,95%CI(0.103,0.301)〕、脑卒中位置(前/后)〔OR=2.359,95%CI(1.510,3.562)〕、NIHSS评分〔OR=1.817,95%CI(1.166,3.358)〕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休闲健身活动〔OR=0.503,95%CI(0.277,0.915)〕、与朋友交流次数〔OR=0.189,95%CI(0.110,0.326)〕、脑卒中位置(前/后)〔OR=2.487,95%CI(1.497,4.134)〕、NIHSS评分〔OR=1.901,95%CI(1.154,3.130)〕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参加轻度休闲健身活动、多与朋友交流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而脑卒中位置位于前部及NIHSS评分≥5分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用脑习惯与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慧  杨薇  魏丹  周紫娟  邹海欧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1):2651-2660
背景 认知障碍(CI)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早识别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尚无相关系统综述。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ESRD患者CI的影响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有关我国ESRD患者CI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0月。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并根据各数据库特点进行调整。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满足2002年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K/DOQI)标准慢性肾脏疾病(CKD)5期的ESRD患者,或已经接受腹膜透析(PD)或者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且为中国人群。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使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44篇文献,包括42 172例患者。纳入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均为高质量研究,横断面研究质量均在中等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OR=1.17,95%CI(1.13,1.22),P<0.001〕、透析龄长〔OR=1.02,95%CI(1.00,1.03),P=0.008〕、高血压〔OR=2.02,95%CI(1.06,3.86),P=0.032〕、脑卒中〔OR=1.93,95%CI(1.33,2.80),P=0.001〕、糖尿病〔OR=1.99,95%CI(1.62,2.44),P<0.001〕、Charlson合并症指数高〔OR=5.28,95%CI(1.48,18.82),P=0.010〕、抑郁〔OR=2.46,95%CI(1.61,3.77),P<0.001〕、高甲状旁腺激素(PTH)〔OR=1.02,95%CI(1.00,1.04),P=0.034〕、高C反应蛋白(CRP)〔OR=1.20,95%CI(1.01,1.42),P=0.040〕、高同型半胱氨酸(Hcy)〔OR=3.34,95%CI(2.06,5.42),P<0.001〕均是我国ESRD患者CI的危险因素。男性〔OR=0.55,95%CI(0.37,0.82),P=0.003〕、教育程度高〔OR=0.45,95%CI(0.37,0.55),P<0.001〕、高血红蛋白(Hb)〔OR=0.91,95%CI(0.86,0.95),P<0.001〕、高血清白蛋白(ALB)〔OR=0.77,95%CI(0.63,0.94),P=0.009〕、高血清肌酐(Cr)〔OR=0.997,95%CI(0.995,0.999),P=0.003〕均是我国ESRD患者CI的保护因素。 结论 当前证据证明,年龄高、透析龄长、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Charlson合并症指数高、抑郁、高PTH、高CRP、高Hcy是ESRD患者CI的危险因素,男性、教育程度高、高Hb、高ALB、高Cr是ESRD患者CI的保护因素。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背景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但是,目前快速筛查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手段相对有限。目的 调查影响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建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Landeiman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Risk score法构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并检测其预测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 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0%。2 090例抑郁症患者中,142例(6.79%)出现自杀行为。经常吸烟、重度饮酒、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既往因抑郁症住院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正在用抗抑郁药物、有其他内外科疾病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OR=4.308,95%CI(3.547,5.232)〕、伴焦虑症状〔OR=2.329,95%CI(1.201,4.518)〕、伴精神病性症状〔OR=2.492,95%CI(1.448,4.287)〕、伴自杀意念〔OR=4.044,95%CI(2.305,7.096)〕、SAS标准分高〔OR=1.036,95%CI(1.003,1.071)〕均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OR=0.110,95%CI(0.057,0.212)〕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为:Risk score=40.56×既往抑郁发作次数+23.50×伴焦虑症状+25.36×伴精神病性症+38.81×伴自杀意念-61.2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1.00×SAS标准分。按照Risk score预测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20〔95%CI(0.907,0.931)〕,Youden指数最大时为0.7,截断值为193.23分,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SAS标准分高均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  相似文献   

10.
背景 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因素复杂,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至关重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筛查和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外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sycINFO、Scopus)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关于产后PTSD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同时采取滚雪球的方式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使用美国卫生保健和研究机构(AHRQ)评价标准评价横断面研究质量,使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队列研究质量,由2名研究人员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阅读和数据、资料提取。采用Stata 16.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6篇为横断面研究,6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均为中高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不良心理(焦虑、抑郁)〔OR=10.73,95%CI(4.91,23.45)〕、妊娠期并发症〔OR=4.80,95%CI(1.91,12.03)〕、创伤性分娩体验〔OR=3.57,95%CI(2.20,5.80)〕、剖宫产〔OR=3.46,95%CI(2.82,4.24)〕、紧急剖宫产〔OR=3.05,95%CI(2.11,4.41)〕、器械分娩〔OR=2.47,95%CI(1.65,3.69)〕心理一致感水平低〔OR=2.27,95%CI(1.64,4.51)〕、硬膜外麻醉〔OR=1.55,95%CI(1.19,2.02)〕是产后PTSD的危险因素(P<0.05);分娩满意度〔OR=0.30,95%CI(0.21,0.44)〕、早期母婴皮肤接触〔OR=0.20,95%CI(0.16,0.25)〕、社会支持〔OR=0.13,95%CI(0.03,0.48)〕是产后PTSD的保护因素(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除紧急剖宫产外,其他因素均提示分析结果可靠,且无发表偏倚。结论 产后PTSD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妊娠期不良心理(焦虑、抑郁)、妊娠期并发症、创伤性分娩体验、剖宫产、器械分娩、心理一致感水平低、硬膜外麻醉更易引发产后PTSD。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坦索罗辛与他达拉非(TAD)已广泛用于治疗下尿路症状(LUTS)和勃起功能障碍(ED),但联合方案治疗男性LUTS合并ED的疗效与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目的 系统评价TAD联合坦索罗辛与TAD单药治疗男性LUTS合并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维普网,查找关于TAD联合坦索罗辛与TAD单药治疗男性LUTS合并ED疗效比较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02-29。提取第一作者姓名、发表年份、国家、研究类型、样本量、研究对象的年龄及体质指数、干预措施、药物剂量、随访时间、结局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总评分、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以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头痛、肌痛、背痛、眩晕、鼻咽炎、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因发生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率〕等信息,并采用RevMan 5.3.0软件对数据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篇文献(均为高质量文献),共包括776例患者,其中联合治疗组394例,TAD组3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降低IPSS总评分〔MD=-2.67,95%CI(-3.82,-1.50),P<0.001〕、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MD=-0.55,95%CI(-0.85,-0.26),P=0.000 2〕、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MD=-0.97,95%CI(-1.43,-0.51),P<0.001〕、生活质量评分〔MD=-0.37,95%CI(-0.51,-0.23),P<0.001〕,改善最大尿流率方面〔MD=1.45,95%CI(0.90,1.99),P<0.000 01〕优于TAD组。两组残余尿量〔MD=-4.22,95%CI(-12.82,4.39),P=0.34〕、IIEF-5评分〔MD=0.44,95%CI(-0.23,1.11),P=0.1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1.43,95%CI(0.98,2.08),P=0.06〕、头痛发生率〔OR=1.34,95%CI(0.66,2.72),P=0.42〕、肌痛发生率〔OR=1.56,95%CI(0.64,3.82),P=0.33〕、背痛发生率〔OR=1.45,95%CI(0.40,5.22),P=0.57〕、眩晕发生率〔OR=1.14,95%CI(0.27,4.76),P=0.86〕、鼻咽炎发生率〔OR=0.47,95%CI(0.10,2.21),P=0.34〕、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OR=3.81,95%CI(0.44,32.97),P=0.22〕、因发生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率〔OR=1.44,95%CI(0.88,2.35),P=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TAD单药相比,TAD联合坦索罗辛在改善患者LUTS方面的疗效更明显,但两者在改善ED和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同时存在LUTS合并ED的男性患者,可推荐使用TAD联合坦索罗辛方案。受纳入研究数量的限制,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这些发现。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肥胖症已经成为全球流行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临床实践证据表明减重代谢手术(MBS)可以有效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MBS术后并非所有患者可取得很好的减重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目的 系统评价MBS对肥胖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CINAHL、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检索MBS(MBS组)及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对肥胖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351例体质指数(BMI)≥27.5 kg/m2伴或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MBS组患者生理健康评分〔加权标准差(WMD)=19.98,95%CI(11.64,28.31),P<0.000 01〕及其中的生理功能〔WMD=42.20,95%CI(15.37,69.03),P=0.002〕、生理职能〔WMD=27.67,95%CI(16.97,38.37),P<0.000 01〕、躯体疼痛〔WMD=42.94,95%CI(16.60,69.29),P=0.001〕、一般健康状况评分〔WMD=39.52,95%CI(26.60,52.45),P<0.000 01〕高于非手术治疗组;MBS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WMD=13.89,95%CI(9.09,18.68),P<0.000 01〕及其中的活力〔WMD=23.54,95%CI(17.76,29.31),P<0.000 01〕、社会功能评分〔WMD=55.97,95%CI(45.53,66.42),P<0.000 01〕高于非手术治疗组;MBS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非手术治疗组〔标准化均数差(SMD)=1.35,95%CI(0.80,1.90),P<0.000 01〕。结论 MB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肥胖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没有改善,仍需要通过开展大样本、高质量、长期的RCT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预后与营养状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预后营养指数(PNI)纳入肿瘤的预后研究中,并通过PNI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目的 探讨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45例胃癌肺转移患者的住院病历及检测报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灶、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肺转移类型、肺转移时间、化疗情况、肿瘤直径、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胸腔积液发生情况、脉管癌栓发生情况、原发灶手术情况和术前1周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并计算PNI。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分析PNI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PNI预测胃癌肺转移患者生存结局的最佳截断值为46.1〔依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NI值组(n=114)和高PNI值组(n=131)〕,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2.123,95%CI(1.201,3.752)〕、T分期高〔OR=2.104,95%CI(1.336,3.313)〕、N分期高〔OR=1.876,95%CI(1.286,2.735)〕、肿瘤直径>5 cm〔OR=1.839,95%CI(1.054,3.208)〕是导致胃癌肺转移患者PNI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胃癌肺转移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15.1%、4.3%。低PNI值组3年生存率为1.0%,低于高PNI值组的11.6%(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HR=1.414,95%CI(1.059,1.887)〕、肺转移类型〔HR=1.647,95%CI(1.213,2.237)〕、化疗〔HR=0.740,95%CI(0.559,0.981)〕、原发灶手术〔HR=0.649,95%CI(0.475,0.886)〕、PNI〔HR=0.733,95%CI(0.550,0.978)〕为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胃癌肺转移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进行预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55。结论 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利于临床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个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不断深化,农村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全社会关注。目的 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为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从北京大学组织的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项目中选取60岁及以上的农村户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n=3 068)。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简化版得分判定研究对象抑郁症状情况。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影响抑郁症状的项目并进行排序,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因素。结果 随机森林算法结果显示:15个指标中重要性排序前6位的变量分别是自评总体健康、午休时长、生活满意度、夜间睡眠时长、受教育程度、婚姻满意度。3 068例农村地区老年人CES-D简化版得分为(9.9±6.9)分;无抑郁症状1 679例(54.7%),有抑郁症状1 389例(4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OR=1.710,95%CI(1.422,2.057)〕、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OR=0.663,95%CI(0.507,0.866)〕、夜间睡眠时长〔6~8 h:OR=0.506,95%CI(0.425,0.601);>8 h:OR=0.435,95%CI(0.324,0.580)〕、代际情感支持〔较多:OR=1.297,95%CI(1.077,1.562)〕、生活满意度〔不满意:OR=5.179,95%CI(3.814,7.133)〕、婚姻满意度〔不满意:OR=3.181,95%CI(2.264,4.526);无配偶:OR=1.243,95%CI(1.004,1.538)〕、自评总体健康〔一般:OR=1.512,95%CI(1.199,1.915);不好:OR=3.918,95%CI(3.056,5.043)〕、慢性病〔有:OR=1.232,95%CI(1.041,1.457)〕、童年健康状况〔一般:OR=1.349,95%CI(1.107,1.644)〕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依据本研究数据,有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情况不容乐观,且性别、受教育程度、夜间睡眠时长、代际情感支持、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自评总体健康、慢性病、童年健康状况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针对高危人群从不同维度、有重点地进行防控,以推动我国健康老龄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尚晓峰  张莹  李虹  王苏  冉秀荣  王潭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0):3834-3838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卒中后抑郁(PSD)作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意义的预测指标。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与PSD的相关性,为早期临床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发生情况〕、临床资料〔疾病共存(共存疾病≥5种)情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TOAST分型〕。依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衰弱筛查量表(FRAIL)评分分为无衰弱组(n=85,FRAIL评分<3分)和衰弱组(n=33,FRAIL评分≥3分);依据患者发病后随访6~12个月时的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患者分为无PSD组(n=73,HAMD评分<7分)和PSD组(n=45,HAMD评分≥7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PSD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1,95%CI(1.055,1.211),P<0.001〕和入院时mRS评分〔OR=4.626,95%CI(2.027,10.561),P<0.001〕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60,95%CI(1.005,1.118),P=0.031〕、衰弱〔OR=2.855,95%CI(1.144,7.126),P=0.025〕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无衰弱组患者 25例(29.4%)发生PSD,衰弱组患者 20例(60.6%)发生PSD,衰弱组患者PSD发生率高于无衰弱组(P=0.002)。随着PSD程度的增加,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发生率无明显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衰弱情况与其发生PSD密切相关,及时对其进行衰弱评估可预测PS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吴舒窈  刘艳  宋倩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9):3562-3570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冠心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76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180例,为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为期7年的电话或再住院随访,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72,95%CI(1.240,3.138)〕、年龄〔OR=1.371,95%CI(1.115,1.686)〕、吸烟史〔OR=1.923,95%CI(1.168,3.165)〕、血肌酐(Scr)〔OR=1.138,95%CI(1.021,1.269)〕、总胆固醇(TC)〔OR=1.238,95%CI(1.016,1.50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448,95%CI(0.239,0.842)〕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63.3±26.4)个月,有224例(38.9%)发生MACE。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197,95%CI(1.003,1.428)〕、糖尿病〔HR=1.824,95%CI(1.370,2.429)〕、舒张压(DBP)〔HR=1.145,95%CI(1.000,1.31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HR=0.903,95%CI(0.825,0.987)〕、服用抗血小板药物〔HR=0.713,95%CI(0.532,0.956)〕、心肌梗死〔HR=1.401,95%CI(1.046,1.877)〕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发病及预后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男性、高龄、吸烟史、Scr、TC水平升高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HDL-C可能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保护性因素。高龄、合并糖尿病、高DBP、心肌梗死病史患者的远期MACE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而高eGFR、长期接受标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该病发病急,病情危重,近年来AP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胰腺假性囊肿(PPC)是AP的常见并发症,AP并发PPC的发生率亦明显升高。目前临床上尚无敏感指标有效地预测PPC的发生。目的 探讨AP并发PPC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控,积极干预,改善预后。方法 选取2016-2018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AP患者571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48 h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并发症(腹腔积液、胸腔积液)、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AP患者根据是否并发PPC,分为病例组78例(13.7%)和对照组493例(86.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P并发PPC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严重程度分级、病因、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胰腺炎发作史、糖尿病病史、清蛋白(ALB)、脂肪酶(LIP)、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MCTSI评分、BISAP评分、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4.662,95%CI(1.520,14.304)〕、饮酒史〔OR=3.686,95%CI(1.701,7.987)〕、既往胰腺炎病史〔OR=1.448,95%CI(1.068,1.676)〕、糖尿病病史〔OR=3.741,95%CI(1.927,7.260)〕、D-二聚体〔OR=1.483,95%CI(1.283,1.714)〕是AP并发PP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BMI高、饮酒史、既往胰腺炎病史、糖尿病病史、D-二聚体高是AP并发PP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上述因素的AP患者,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乳腺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及早识别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尚无相关系统评价。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女性BCRL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CINAHL、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研究类型、样本量、水肿测量方式、水肿程度、随访时间、BCRL相关影响因素(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情况、淋巴结转移阳性情况、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愈合并发症情况、化疗情况、放疗情况)〕、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1篇文献,BCRL患者共2 618例,文献质量整体在中等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59,95%CI(1.95,3.45),P<0.000 01〕、体质指数〔OR=2.33,95%CI(1.91,2.85),P<0.000 01〕、高血压情况〔OR=4.76,95%CI(2.53,8.94),P<0.000 01〕、淋巴结转移阳性情况〔OR=1.22,95%CI(1.06,1.39),P=0.005〕、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OR=2.30,95%CI(1.88,2.81),P<0.000 01〕、腋窝淋巴结清扫术〔OR=8.29,95%CI(2.32,29.60),P=0.001〕、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OR=1.12,95%CI(1.06,1.19),P<0.000 1〕、术后愈合并发症情况〔OR=4.11,95%CI(3.26,5.17),P<0.000 01〕、化疗情况〔OR=3.17,95%CI(2.16,4.63),P<0.000 01〕、放疗情况〔OR=2.69,95%CI(2.32,3.13),P<0.000 01〕是BCRL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40岁、体质指数≥24 kg/m2、高血压、淋巴结转移阳性、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增加、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术后愈合并发症、化疗、放疗是BCRL的危险因素。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局限性,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