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关系,判定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内分泌科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6例作为试验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2 h血糖相关性明显优于空腹血糖。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的筛查、了解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诊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后就诊于天津北辰医院的168例初诊糖尿病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两组的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计算均值,将HbA1c按照5%~8%、8%~11%、11%~16%分组,应用SPSS13.0 Pearson相关检验,分别检验各组与FPG及2hPG的相关性.结果168名研究对象中,空腹、餐后2h血糖、及HbA1c均值分别为为10.47mmol/L、10.42 mmol/L、8.56%,空腹、餐后2h血糖均与HbA1c成正相关,P值分别为0.474、0.457,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5%~8%组,HbA1c与餐后2h血糖相关性更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68例初诊糖尿病患者的HbA1c与空腹、餐后2h血糖均呈正相关,当HbA1c相对不很高时(5%~8%),受餐后2h血糖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餐后2h血糖(2h-PG)的73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HbAlc在5.4%~7.0%的就诊者入选该研究,采用ROC曲线确定HbAlc预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界点。结果:以FPG≥7.0mmol/L和(或)餐后2h-PG≥11.1mmol/L为诊断DM的金标准作ROC曲线,HbAlc=6.35%为诊断DM的最佳阈值,此切点敏感度0.698,特异度0.680,阳性似然比为2.18,阴性似然比为0.44。以FPG6.1~6.9mmol/L和(或)餐后2h-PG在7.8~11.1mmol/L作为诊断糖调节受损的金标准作ROC曲线,HbAlc=6.0%为诊断糖调节受损的最佳阈值,此切点敏感度0.646,特异度0.659,阳性似然比为1.89,阴性似然比为0.54。结论:用HbAlc诊断糖尿病敏感度中等,诊断糖调节受损敏感性不高,联合实验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6.
蔡芸莹  李梦歌  张伦  李娟  苏恒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5):1880-1884
背景餐后血糖漂移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控制餐后血糖也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策略。目的评价蛋白质前负荷进餐模式对1型糖尿病(T1DM)患者餐后血糖漂移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受试者内交叉的临床注册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8~45岁、病程>1年的T1DM患者31例。所有患者在经过10 h禁食后,分别在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的第4、7天,以完全相同的成分进食两次等热量的试验餐,进食模式分别为蛋白质前负荷餐和混合餐。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分析患者餐后5 h CGMS数据,包括餐后血糖峰值、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曲线下面积(AUC)、血糖增量曲线下面积(i AU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增量高峰(?Peak)、血糖增量低峰(?Low)、低血糖事件时间占比、高血糖事件时间占比等。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比较两种进餐模式后餐后5 h血糖变化。结果共26例T1DM患者纳入统计分析。蛋白质前负荷餐和混合餐空腹血糖、血糖峰值、300 min平均血糖水平、180~300 min平...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探讨餐后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的意义.②方法 将社区管理在册的4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餐后血糖为7.1~11.1mmol/L和>11.1mmol/L中的62例为干预组,开展健康行为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供适宜个体的饮食、运动处方,进行血压(SBP、DBP )、体质指数(BMI)、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跟踪1年后进行对比,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③结果 干预前后血压的变化与血糖变化之间没有必然关系,血压没有受到餐后血糖波动影响;干预前后体质指数(BMI)变化不同;干预前后2HPG、GHbA1C、TG、TC及血流变学指数较前好转(P<0.05).④结论 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对餐后血糖监测.长期餐后高血糖可以更敏感反映糖代谢紊乱,更加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且加重了胰岛β功能障碍,逐渐发展为空腹及餐后血糖都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 lc)和餐后2h血糖(2hPBG)的价值,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糖尿病组,测定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缺血性脑卒中病情重,预后差,梗死面积大,死亡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餐后2h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彭方书  张彤  吕燕  王刘玉  宋成 《甘肃医药》2020,(5):411-412+415
目的:血糖监测评估餐后有氧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疗养康复中心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32例。餐后高血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于早晚餐后45分钟进行有氧运动(快走或慢跑),每次持续45分钟,每周≥3次,疗程24周。运动治疗前后均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h监测,期间监测患者第二个24h(d2)的三餐后2h平均血糖水平(2h MBG)、餐后2h内的最高血糖(2h HBG)、餐后2h内的最低血糖(2h LBG)和24h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同时生化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三餐后2h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患者有氧运动治疗前后,d2三餐后2h MBG、2h HBG、2h LBG以及24h MB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三餐后2h P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GMS及餐后有氧运动(早、晚各一次/天)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步行(快走或慢跑)是其进行有氧运动的最佳运动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探讨其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4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自我管理行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了解其相关性。结果:本组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与空腹血糖(r=-0.172,P<0.01)、餐后2 h血糖(r=-0.099,P<0.05)、糖化血红蛋白(r=-0.188,P<0.01)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低,临床上可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进而达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且糖尿病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糖尿病无法治愈,而膳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但目前的糖尿病膳食治疗有理论没技术,患者很难执行膳食治疗措施。目的 研究健康餐盘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5月,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选择舟山市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的6个工作管理水平相似的服务站,选取在册管理1年以上的社区糖尿病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膳食健康教育培训,同时进行常规膳食指导,其中试验组用健康餐盘作为食物的计量工具,对照组无健康餐盘干预。干预前,试验组血糖未达标者有22例,对照组血糖未达标者有20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干预前后体格检查指标〔体质指数(BMI)、血压(BP)、腰围(WC)〕和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两组干预前血糖未达标者干预前后体格检查指标和生化指标。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运动情况、规律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1年后,两组BMI、BP、WC、FPG、HbA1c、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后BMI、BP、WC、FPG、HbA1c、TC、TG、LDL-C、HDL-C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1年后BMI、BP、WC、FPG、TC、TG、LDL-C、HDL-C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1年后HbA1c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干预前、干预1年后,两组干预前血糖未达标者BMI、BP、WC、FPG、TC、T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1年后,试验组干预前血糖未达标者HbA1c、HDL-C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前血糖未达标者干预1年后HbA1c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 健康餐盘联合营养教育可有效控制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迎新  赵禹  高海林 《中外医疗》2012,31(29):86-8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FBG)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以及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方法 10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男56例,女50例,平均年龄(45.1±15.4)岁,DM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结果糖尿病无眼底并发症的HbAlc为(7.64±0.41)%,FBG为(7.78±1.67)mmol/L,糖尿病伴有眼底并发症的HbAlc为(11.08±2.16)%,FBG为(10.31+5.86)mmol/L;糖尿病患者HbAl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伴有HbAlc患者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1),提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与HbAlc有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黄连小檗碱对大鼠糖尿病模型中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连小檗碱对大鼠糖尿病模型血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造模组,38只大鼠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分为阳性对照组(喂基础饲料),高、中、低剂量黄连小檗碱处理组,观察黄连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尿量的影响和对正常大鼠血糖影响。结果黄连小檗碱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降低的效果以高剂量为最佳,但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没有影响。结论黄连小檗碱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尿量,降糖效果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刘寒森  樊霞 《医学综述》2012,(18):3030-3032
血糖监测是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五驾马车"学说之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糖监测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存在假性升高或假性下降的情况,不能有效地反映血糖的真实水平。现从不同的影响因素分析,讨论更适合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项目(2016YFC1305700)餐后低血压指餐后2 h内收缩压下降20 mm Hg以上,多见于老年人群、糖尿病患者、帕金森症患者等,与老年人摔倒、心血管意外、全因死亡率等相关。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自主神经功能减退、胃排空加速等有关,这些病理表现也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同时,降糖药物对餐后低血压也有影响。本文就餐后低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糖尿病对其发病机制的影响和不同降糖药物的治疗效果,为餐后低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Ale(HbAlc)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ESS)评分,测定FBS、HbAlc、LDH及中性粒细胞(NEUT)比例,按疾病类型及FBS与HbAlc联合两种方法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脑出血组的ESS评分低于脑梗死组,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脑梗死组(P〈0.05),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组ESS评分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结论:高FBS伴HbAlc正常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LDH水平高.病情重.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阐明平稳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60例体检正常者及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5例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空腹血清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结果 正常人群与糖尿病患者血糖、HbA1c及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HbA1c与SOD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3和-0.166),与MDA、8-iso-PGF2α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5、0.169及0.382、0.170);血糖波动参数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值(MODD)、血糖高于180 mg/dl的曲线下面积(AUC-180)与SOD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4、-0.336、-0.376),与MDA、8-iso-PGF2α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0、0.438、0.414及0.504、0.587、0.583).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糖、HbA1c水平、血糖波动指标均与氧化应激状态存在明显相关性.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既要注重血糖水平的控制,更要关注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波动情况,考察模型的稳定性,为药效观察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四氧嘧啶40ms/ks给禁食大鼠尾静脉注射致糖尿病,长期连续观察造型大鼠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与尿糖。结果造模大鼠10d后非空腹血糖趋于稳定,直到120d其非空腹血糖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其空腹血糖却一直在波动之中。结论①用四氧嘧啶可以造成长期稳定的大鼠高血糖模型;②用该模型观察药物的降糖作用宜在造模10d之后开始,此时模型基本趋于稳定。③应舍弃人们习惯采用的空腹血糖,改用非空腹血糖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昆明地区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血糖水平.为其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信息.亓法应用生物方法检测464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SF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调查对象分3组:I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Ⅱ组(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I-Ⅱ级)和m组(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Ⅲ级以上).结果调查对象FPG、SFA和HbAlc平均水平分别为(6.16±2.57)mmol/L、(2.70±0.49)mmo]fL和HbAlc平均水平为(6.17±1.38)%.i组间FPG和SFA平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8.1%患者FPG水平〉5.6mmol/L,19.8%患者FPG水平〉7.0mmol/L,44.4%患者HbAlc水平〉6.0%,21.3%患者HbAlc水平〉6.5%.Ⅱ组、Ⅲ组患者的HbAIc平均水平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地区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中,近半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糖水平升高,这可能是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