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张克波 《西部医学》2017,29(12):1762-1765+1769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检测价值, 包括生物标记价值与状态标记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32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 按照患者个人病历及杨氏躁狂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将197例躁狂发作患者纳入躁狂组, 将125例抑郁发作患者纳入抑郁组。同时按照患者精神科药物使用情况, 将241例患者纳入未用药组, 将81例患者纳入用药组。另同期选择进行治疗的7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将其纳入精神分裂组, 同时选择行健康体检的322例健康成人, 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所测各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 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用药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略高于未用药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及精神分裂组血清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躁狂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抑郁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躁狂组及抑郁组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组患者杨氏躁狂量表评分21~50, 中位数为36(31, 39)分, 血清尿酸水平与躁狂发作无相关性(r=0.09, P >0.05)。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7~45, 中位数为32(23, 38)分, 血清尿酸水平与抑郁发作无相关性(r=0.26, P >0.05)。 结论 临床医生可通过检查血清尿酸水平作为其生物标记物用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初筛, 但不可以血清尿酸水平的高低作为双向情感障碍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首次躁狂发作转相抑郁发作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转相规律。方法:对115例首发躁狂症住院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第2周、第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应用躁狂量表(BRMS11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17项)、大体评定量表(GAS)进行评估,并对评估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例患者在一年中发生转相,出现抑郁发作,占16.5%,且其入组时的首次HAMD评分较未发生转相患者的HAMD评分高(13.1&#177;8.7VS5.5&#177;2.9,P〈0.05)。结论:首发躁狂症患者发生转相出现抑郁发作的风险与病程初发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YMRS评分、BRMS评分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的效果优于小剂量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能有效抑制患者躁狂发作,且有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吴翠杰  王欢  刘超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53-2853
目的:评价奎硫平单药治疗双相障碍急性躁狂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98例临床诊断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用奎硫平治疗4周采用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价其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其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急性躁狂的有效率为75.5%,痊愈率54%,不良反应较轻。结论:奎硫平单药治疗双相障碍急性躁狂有效,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碳酸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碳酸锂和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RMS评分及TE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RMS总分为(7.4±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7±3.5)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狂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躁狂发作次数及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经低、中、高剂量奥氮平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69例双相障碍躁狂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23例患者.Ⅰ组患者发作时给予低剂量的奥氮平进行治疗;Ⅱ组患者发作时给予中剂量的奥氮平进行治疗;Ⅲ组患者发作时给予高剂量的奥氮平进行治疗.对比3组患者经低、中、高剂量奥氮平治疗的效果,血糖、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96%)明显高于Ⅰ组(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Ⅱ组与Ⅲ组间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升高,Ⅲ组的血糖(5.55±1.83)mmol/L、胆固醇(4.76±1.69)mmol/L及甘油三酯(4.76±1.69)mmol/L与Ⅰ组的血糖(4.83±1.77)mmol/L、胆固醇(4.12±1.72)mmol/L及甘油三酯(1.14±1.04)mmol/L和Ⅱ组的血糖(4.95±1.73)mmol/L、胆固醇(4.22±1.70)mmol/L及甘油三酯(1.16±1.05)mmol/L相比,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相躁狂发作经低、中、高剂量奥氮平治疗后疗效相当,血糖、血脂水平均有所升高,但高剂量给药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升高更明显,代谢影响更大,非常容易引发代谢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7.
双相情感障碍为常见、致残、反复发作、严重度不同的精神卫生问题。常发生于儿童晚期或青春早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患其他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的比率较高。双相情感障碍若能早期识别则可改善结果。心境发作治疗取决于呈现的病程阶段:躁狂、轻躁狂、混合状态、抑郁或维持阶段。因存在复发风险,心理治疗及心境稳定剂如锂、抗惊厥和抗精神病药物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研究精神分裂症和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默认网络连接的异同.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2例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种子点功能连接方法重建出三组被试的默认网络,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对默认网络连接强度和临床量表分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大脑中线包括楔前叶和背内侧前额叶表现功能连接显著增加(校正后P<0.05);(2)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在内侧额叶、边缘系统包括海马和后扣带回等区域表现功能连接的显著降低(校正后P<0.05);(3)两组患者均表现楔前叶的连接增强和外侧颞叶的连接显著降低(校正后P<0.05);(4)楔前叶、后扣带回和背内侧前额叶的连接强度与阴性症状正相关(校正后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表现部分重叠的默认网络异常模式,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中线结构功能连接增高,双相Ⅰ型躁狂发作主要表现为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结构功能连接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碳酸锂合并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年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典型组和非典型组各50例,典型组患者给予碳酸锂合并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非典型组患者给予碳酸锂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随访1年。采用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副反应量表(TESS)和药物依从性量表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结果显示,非典型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视物模糊、便秘、头晕、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典型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0%,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头晕、嗜睡、扭转痉挛等不良反应。非典型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典型组。结论:碳酸锂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药物依从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邓云峰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98-98,101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和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和碳酸锂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疗程6周;应用Beck—Rafaelsen躁狂评定量表(BRMS)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第2周末开始BRMS评分和痊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和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较利培酮联合碳酸锂疗效好、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治疗的71例不伴有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另根据患者不同发作状态分成不同亚组,比较不同发作状态患者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根据是否存在自杀意念将其分为不同亚组,分析自杀意念与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浆白蛋白低于对照组,血尿酸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4、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患者血浆白蛋白低于混合发作状态患者,血尿酸及血清IL-6、IL-4、IL-1β水平高于混合发作状态患者(P<0.05),但躁狂发作者与抑郁发作者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伴自杀意念者白蛋白水平低于不伴自杀意念者,尿酸、IL-6、IL-4、IL-1β高于不伴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9)、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于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抑郁发作26例(抑郁发作组),躁狂发作25例(躁狂发作组),混合发作43例(混合发作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杨氏躁狂状态评定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评分等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FGF9、NPY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评估不同临床类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清FGF9、NPY水平与HAMD评分、YMR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FGF9、NPY水平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FGF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P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发作组、躁狂发作组和混合发作组患者的血清FGF9水平依次升高,NPY水平依次降低(P<0.05)。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混合发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清FGF9水平与HAMD评分、YM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NPY水平与HAMD评分、YMR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FGF9、NPY水平及二者联合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811、0.920,敏感度分别为68.1%、76.6%、76.7%,特异性分别为90.0%、73.3%、93.3%。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清FGF9水平升高,NPY水平降低,二者可作为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1671例B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住院BD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D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影响因素。结果:1671例BD住院患者发生自杀168例,占10.05%(168/1671),设为自杀组,其余设为非自杀组;自杀组年龄≥45岁、既往心血管疾病史、昏迷抽搐史、免疫系统疾病史、发病年龄≥25岁、病程≥1年、抑郁发作、混合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占比均高于非自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昏迷抽搐史、免疫系统疾病史、病程≥1年、抑郁发作、混合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均为影响住院双相障碍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昏迷抽搐史、免疫系统疾病史、病程≥1年、抑郁发作、混合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均为影响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喹硫平和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双相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利培酮组(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疗程6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未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喹硫平组痊愈率76.92%(30/39),有效率94.87%(37/39);利培酮组痊愈率71.79%(28/39),有效率92.31%(36/39)。两组疗效尢屁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躁狂发作的疗效相当,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丙嗪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60例)和氯丙嗪组(60例),观察8周。在治疗前、治疗第1、2、4、8周末分别进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锂浓度及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BR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1),同期两组之间的BRM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有效率90%,氯丙嗪组有效率8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利培酮组较氯丙嗪组少而轻,差异明显(P〈0.05)。结论:利培酮和氯丙嗪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相当,但前者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探讨新型抗精神病性药物喹硫平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对58例确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别单独使用喹硫平和喹硫平合用碳酸锂治疗8周,采用躁狂评定量表评定疗效。结果:第1周末、第2周末喹硫平组患者的躁狂评定量表总分略低于合用组,之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第1周期喹硫平组躁狂评定量表总分低于基线值,而合用组患者从第3周起躁狂评定量表总分低于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与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疗效相同,且单用喹硫平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点,在临床上有研究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督醒神电针法联合复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督醒神电针法联合复智胶囊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执行性画钟作业(CLOX)、Stroop测验的变化情况,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功能评价量表(GAF)、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的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CLOX、Stroop1、Stroop2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CLOX、Stroop1、Stroop2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CDR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MSE、CD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氮平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2组(n=36)。实验组予奥氮平、丙戊酸钠联用;对照组应用碳酸锂、丙戊酸钠治疗,比较2组疾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2、4、6、8周后,实验组躁狂量表(BRMS)评分分别为(8.22±2.11)分、(6.23±1.52)分、(4.54±0.25)分和(3.21±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疗效确切,安全性佳,值得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梁军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79-80,83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及丙戊酸钠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6)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照组(n=46)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CGI—S—BP及YMRS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④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越长,其CGI—S—BP及YMRS评分越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前两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的后两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丽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治疗中,阿立哌唑及丙戊酸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疗效、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联合组(n=40)。对照组给予碳酸锂,联合组给予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比较两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评分、整体治疗效果、认知功能、神经递质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BRMS评分、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深抑制递质、乙酰胆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持续性操作测验评分、γ-氨基丁酸、多巴胺、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言语记忆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