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全科医学师资是提高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全科医学师资相关文献,本文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全科医学师资建设标准,阐述目前国内全科医学师资发展问题,提出通过全科医学师资纳入、培训、考核3个层面的准则要求,建立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框架,以探索我国全科医学师资建设途径,提高全科医学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2.
赵轶明  王永晨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55-3857
全科医学在我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全科医学,首先要培养出优秀的全科师资团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科师资整体专业能力、教学水平、人文素养等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或地区未来全科医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全科医学师资标准的建设是全科医疗体系建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本文以发达国家全科医学的现行师资标准和我国全科医学现行师资标准为着眼点,深入探讨研究构建全科师资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我国构建全科医学师资标准的对策与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我国全科医学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培养专科层次面向农村与社区的全科医学人才,师资是关键.为了提升专科层次全科医学师资整体素质,保证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采取"加强学习、组织培训、实行考评"的策略,促使全科医学教师从思维理念、道德品行、教学方法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等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根据全科医学专、兼职教师的不同教学特点,促使其对全科医学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的有机融合,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该策略对建设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推动全科医学向深层次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全科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国内外全科医学师资现状,比较全科医学师资培养模式,借鉴国外全科医学师资培养经验,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培养模式,提出全面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的全科医学师资培养与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校院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对于医学高等院校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从“院校一体化”操作模式入手,探讨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多元化的建设方法。床边教学是一种以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为着力点的“校院一体化”建设模式;除此之外,在人才培育模式以及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层面,创新建设“学院-附属医院挂包”模式和“医教研融合导师制”教育模式可以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临床实践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活动相融合,科学探究方法贯穿到教学活动中,进行系统协调的合作育人。中医全科医学人才是基层中医医疗发展的生力军,医学高等院校是培育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核心。为加强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医学高等院校应当以医教研协同理念为引领,推进“校院一体化”建设。医疗机构与高校作为利益共同体, 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有效地应对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亟待双提高,人才培养的长周期、差异化与医疗需求高速发展不相吻合等问题;能够进一步深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医教协同。   相似文献   

6.
保障全科医学师资质量不仅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基础,而且关系到全科医学与其他专业学科之间的关联,是提高全科医学地位、促进全科医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相关网站及文献,对全科医学师资的角色和功能、准入标准、质量评价标准、认证标准进行总结,并对我国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及认证指标体系的发展进行展望,提示未来应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师资质量评价及认定指标体系,成立权威的全科医学师资专业委员会,制定全科医学师资的准入、评价和考核标准,建立系统完善的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管理制度,在各省筛选出1~2家优秀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建立一支相对固定、优质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这将为我国全科医学师资培养的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中国全科医学》2012,(21):2371
6月15—18日,由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及北京协和医学院、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澳(郑州)全科医学学术交流论坛暨全国全科医学师资(骨干)培训班"在河南郑州圆满结束,此次大会针对全科医学的人才培养、全科医学服务和心理健康管理等目  相似文献   

8.
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全科师资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全科医生的整体素质.优秀的全科教师队伍是促进全科医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全科师资教学能力标准的建设是全科医学教学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国际全科医学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现状,为推动我国全科医学和学科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尤丛蕾  姚弥  齐建光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64-4371
背景 开展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简称全科继教)是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全科医学师资是全科继教不可或缺的参与方。了解全科医学师资对全科继教现状的看法有助于发现当前我国全科继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可为现存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视角。目的 从全科医学师资角度出发,了解我国全科继教现状及全科医学师资对现状的看法,探索全科继教师资的内涵,旨在为改善和提高全科继教的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采用滚雪球式抽样、目的性抽样法选取符合全科医学师资标准且具有丰富全科继教培训经验的全科医学师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视频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应用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结果 共纳入10例全科医学师资,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9~49岁,平均年龄(38.7±5.8)岁;8例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例在三级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从事全科继教培训工作的年限为4~12年,平均年限(7.8±2.8)年。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5个主题:全科医生方因素影响全科继教培训效果;全科继教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存在不足;教学理论对于全科继教教学较为重要,但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中缺少相关内容;立足基层需求、改进教学方式,以提升全科继教培训效果;全科继教培训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结论 我国全科继教面临师资管理水平较低、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明确全科继教师资内涵,并完善全科继教师资培训体系和考核标准,对于探索有效的全科继教培训模式和提升全科继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中国全科医学》2012,(20):2251
6月15—18日,由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及北京协和医学院、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澳(郑州)全科医学学术交流论坛暨全国全科医学师资(骨干)培训班"在河南郑州圆满结束,此次大会针对全科医学的人才培养、全科医学服务和心理健康管理等目前全科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澳大利的专家以具  相似文献   

11.
重症医学教学面临“综合重症”还是“专科重症”、课程设置方式、团队工作能力培训、教学平台搭建和师资队伍等诸多挑战性问题。重症医学教学需要在学科整体观的指导下,以“重症医学亚专科建设”为契机,兼顾“综合重症”和“专科重症”,合理规划《重症医学》课程,做好ICU建设与整合,打造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综合平台,开展临床实践与团队工作能力培训。同时,立足专业特色,建设优质的重症医学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全科医生队伍是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与基石,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推进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的关键。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其诊疗理念与全科医学有诸多相通之处,发展中医全科医学,加强中医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丰富全科医生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式、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效率以及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加强中医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中医全科医学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优势及中医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障碍,然后分别从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系统的内部和外部2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建议在系统内部通过加强中医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的方式健全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系统外部通过完善保障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给中医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提升中医全科医生的岗位吸引力,推动构建中西医结合的中国特色全科医生队伍,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缓和医患供需矛盾、构建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闫蕾  詹思延  吴涛 《医学教育探索》2013,(10):1068-1071
双语教学在国内方兴未艾,高校双语教学中师资的优劣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双语教学小组,结合国内双语教学发展需求,并对相应师资进行调研,由此创设双语师资培训机会,以教师培训实践为基础,从培训方式、内容等方面探讨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双语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国家颁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鼓励三级医疗机构建立全科医学科。2014年6月上海市卫计委批复同意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设立全科医学执业科目,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开设全科门诊与全科病房。全科医学科致力于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全科医学人才培训与学术研究等,是上海2家具备全科医学诊疗资质的三级医院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科开设1年来门诊和病房的临床实践、总结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合作、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面向我国全科医学发展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科学研究这四大方面分析三级医院中全科医学的临床功能定位,即体现在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符合全科思维、全科理念的具有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过程;指明三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的必要作用,为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沟通桥梁,并促使双向转诊顺利进行;指导社区全科医生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学习,为广大全科医生搭建高层次培训平台;探讨构建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发展模式,强调三级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在区域卫生协同发展中产生的重要作用,实现资源互补和资源利用最大化,推进医疗机构间的互相协作、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型医疗器械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医学治疗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微无创医学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重庆医科大学为适应医学发展需求,积极进行微无创医学人才培养,在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微无创医学领域填补了人才空白。  相似文献   

16.
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也面临着挑战。本文对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对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预防医学教学体系提出了一些设想。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教学计划修订、加强“双语”教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中国正在完善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是实现这一制度的核心因素,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缺口40万,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主要途径。目的 通过混合研究方法广而深地了解来自两个城市的两个医院全科住院医师对其接受的全科规范化培训看法的异同,探讨不同规范化培训模式下可能带来的益处。方法 应用混合研究方法进行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全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两个医院均是“5+3”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其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为“四证合一”的试点基地。结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发放问卷39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回收率89.7%;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共发放8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0份,有效回收率为83.3%。总体上,全科住院医师感觉到由于选择了全科专业而受到歧视,感觉作为全科医师能力不足。许多住院医师提到教学医师的教学态度较差。北京的住院医师比深圳的住院医师对培训更满意(P=0.001),并觉得全科教学医师有足够的知识(P<0.001)和更合适的教学态度(P=0.004),并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医师5项工作愿景得分均低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些中国全科住院医师了解培训中需要改进的内容及培训的长项。北京全科住院医师对教学及工作满意度更高,其可以获得高水平教学医师的培训,并可以获得相关证明,提示教育改革可以增强培训力度并促进住院医师有更好的工作愿景。这些发现提示中国的住院医师面临着和国际相类似的情况,同时,也提示规范化培训教学课程的改革可能会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8.
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将成为我国培养全科医生的主渠道,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本文对当前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科学的师资认证标准和考核制度、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是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部分。 方法 总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基地多年以来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师资培训中的经验。首先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医教协同”“三环式管理”“上下联动”的培训管理模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积极借助社会资源,提升区域全科医生诊疗水平以及采用“导师负责制”培养全科医生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能力,达到“五证合一”。其次通过临床带教师资课程的系统培训,丰富带教师资的临床教学方法,提高带教师资的临床教学技能,包括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广州-伯明翰医联体”,进行个性化教学,传达“自我导向型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以理论授课与社区医院见习相结合的形式,使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概念、工作性质、实际运用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结果 建立了有特色的全科医师规培基地;为华南地区构建了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师带教师资队伍;引发医学本科生的兴趣,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全科医生。 结论 通过努力,我们将建设高质量的全科医学基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全国中医院校中率先筹建并成立了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其中药、中医部分先后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实验室硬件条件普遍提高的背景下,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团队以优秀教师为团队骨干,融中医、中药、临床等各学科实验主讲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通过建立实验教学研究组等协作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在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