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肺结核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且HBV-DNA阳性为观察组,HBVM阳性且HBV-DNA阴性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停药率。结果观察组肝损害发生率(78.50%)、停药率(48.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56%、5.56%),P<0.01。结论合并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中,HBV-DNA阳性者较HBV-DNA阴性者更容易发生肝损害,且容易因严重肝损害而停药,导致化疗中断,甚至可能导致耐药,HBV-DNA阳性者应慎行短程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并完成规范化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8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类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80例患者共发生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6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3%;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护肝药物对肺结核并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00例,予抗结核(标准方案)治疗,同时随机将其分为甘草酸二胺胶囊组(A组)、复方甘草酸苷片组(B组)、谷胱甘肽片组(C组)、无护肝药组(D组),比较各组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比例,评估护肝药物的预防效果,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危险因素,为药物性肝损伤的及早预警、处置提供依据,提高结核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的679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抗结核药治疗中可能诱发DILI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病史、艾滋病史、营养不良均与抗结核治疗所致DILI相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病史、营养不良、艾滋病史均是抗结核治疗所致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肝病史、艾滋病史、营养不良患者抗结核药治疗发生DILI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活动性初治肺结核患者153例,无乙肝病毒感染的活动性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58例,两组患者均排除具有肝功能损害高危险因素者,均无其他合并症。初始均以标准初治方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药联合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肝损,停药护肝,肝功能回复正常后,后续治疗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2组,A: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B: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并对照分析。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患者药物性肝损(77例)的发生率(50.3%)显著高于对照组36例(22.8%),(χ2=25.489,P=0.000)。后续治疗中,A、B两组方案肝损发生率分别为12.8%和15.8%,较标化方案显著下降,且两组之间肝损发生率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肺结核患者,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药联合标准初治抗结核治疗方案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大,建议以异烟肼、利福喷汀、乙胺丁醇、链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组成的治疗方案替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阴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HBVM阴性(观察组)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以HBVM阳性(对照组)采用同样化疗方案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变化作为对照。结果排除HCV(+)病例后,观察组肝损害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1),两组ALT水平、TBL升高率、肝功能出现异常及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HBVM阴性者抗结核治疗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但损害的严重程度等与阳性者相差无几,注意监测肝功能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护肝药对抗结核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组(n=30)、异甘草酸镁组(n=30)和联合治疗组(n=20).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异甘草酸镁组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异甘草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中乙肝携带者HBVDNA滴度与肝脏损害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66例肺结核病患者及其中的174例乙肝携带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乙肝携带者病毒量程度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肝损害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乙肝携带者病毒量最高组与病毒量最低组在肝损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携带者病毒量最低组与HBsAg(-)组的肝损害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DNA是评估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时可能出现肝损害的较好指标,并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抗结核同时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4例,按照肺部结核病灶情况、肝功能损害程度和乙肝病毒定量指标,以同等病情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应用异烟肼、利福喷汀、吡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及常规保肝药物,同时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8个月。对照组47例应用与治疗组同样的抗结核及保肝药物,治疗8个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HBVDNA水平、痰菌转阴及肺部病灶吸收情况,采用U和x。检验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损伤加重者3例(占6.4%),对照组18例(占4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出现率、HBVDNA转阴率、HBVDNA下降率、痰菌转阴率及肺部病灶吸收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分别为6.4%与47.3%、51.1%与0.0%、48.9%与2.6%、87.2%与39.5%及95.7%与50.0%(P〈0.05)。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检测均正常,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时未发现HBV变异耐药病例。未发现使用阿德福韦酯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可以减少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肺结核治疗结局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且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显示,2015年新疆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位居全国第一。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肺结核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为新疆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3—4月,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全国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中登记的新疆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居住地、户籍地、职业)和临床资料(患者来源、痰涂片结果、诊断类型、治疗类型、治疗结局),并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全国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中共登记24 298例新疆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其中29例诊断变更,889例无治疗结局,最终纳入研究23 380例。23 380例新疆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中,治疗不成功1 490例(6.4%),死亡564例(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550,95%CI(1.386,1.733)〕、居住地〔乡村:OR=1.241,95%CI(1.065,1.446)〕、职业〔专业技术人员及干部职员:OR=2.031,95%CI(1.038,3.974);离退休人员:OR=2.050,95%CI(1.073,3.915)〕、患者来源〔转诊:OR=1.812,95%CI(1.190,2.758);追踪:OR=1.624,95%CI(1.047,2.517)〕、痰涂片结果〔涂阳:OR=1.622,95%CI(1.420,1.854)〕、治疗类型〔复治:OR=1.859,95%CI(1.545,2.237)〕是患者治疗不成功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60岁:OR=2.462,95%CI(2.038,2.975)〕、性别〔男:OR=1.394,95%CI(1.174,1.656)〕、居住地〔乡村:OR=1.265,95%CI(1.002,1.598)〕、痰涂片结果〔涂阳:OR=2.027,95%CI(1.652,2.486)〕、治疗类型〔复治:OR=1.606,95%CI(1.216,2.121)〕是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居住地、职业、患者来源、痰涂片结果、治疗类型是患者治疗不成功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居住地、痰涂片结果、治疗类型是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新疆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尤其要加强对老年人、乡村、离退休人员、转诊、追踪、涂阳、复治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乙型肝炎病毒(HBV)对人体危害大,CHB患者生存质量(QOL)偏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发(2008)23号〕确定湖北省中医院为肝病重点研究基地,为研制防治肝病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本院制定并实施了基地重点病种研究项目。目的 了解多中心临床研究中采用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QOL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8月参加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湖北)重点病种的13个研究中心的CHB患者611例,入组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并随访1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中医症候量表评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QOL。结果 611例CHB患者中,脱落/中止50例(8.2%),共纳入561例。CHB患者治疗后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情感功能、焦虑、CLDQ总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综合分(PCS)、心理综合分(MCS)、SF-36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CLDQ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P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M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症、依从性、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SF-36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的年龄、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与CLDQ总分、PCS、MCS、SF-36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是CLDQ总分、MCS及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是CLDQ总分、PCS、MCS及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地区CHB患者QOL存在差异,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与CHB患者QOL呈负相关,病程越长,中医症候量表得分越高,病情越重,QOL越低。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的化疗及其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化疗易出现肝损害,应及时发现,积极处理,有选择用药,尽量避免因肝损害致化疗中断。本文主要阐述化疗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及预防。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性感染的根本原因是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持续性存在,现有的血清学指标难以准确反应肝细胞内cccDNA的存在状态,血清HBV RNA为cccDNA的直接转录体,能精确地反映肝细胞中cccDNA的存在状态。目的 观察低水平HBV DNA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5—7月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且符合研究标准的CHB患者,患者均处于HBV DNA低水平状态。依据患者乙肝e抗原(HBeAg)情况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患者和HBeAg阴性患者,比较其年龄、性别、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qHBsAg)水平、血清HBV DNA水平、血清HBV RNA水平、血清HB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发生率,分析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及其低于检测下限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HBV RNA水平与ALT、AST、qHBsAg、HBeAg、HBV DNA的相关性。结果 72例患者中HBeAg阳性12例,HBeAg阴性60例。HBeAg阳性患者年龄小于HBeAg阴性患者,血清AST、qHBsAg、HBV RNA水平高于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血清HB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发生率低于HBeAg阴性患者(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eAg(B=0.837,t=2.634,P=0.010)是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HBsAg〔OR=1.682,95%CI(1.055,2.681),P=0.029〕、HBeAg〔OR=3.85,95%CI(1.068,13.880),P=0.039〕是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的影响因素。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与qHBsAg(rs=0.322,P=0.006)、HBeAg(rs=0.235,P=0.047)相关。在HBeAg阳性患者中,血清HBV RNA水平与qHBsAg(rs=0.848,P<0.001)、HBeAg(rs=0.725,P=0.008)相关。结论 不同HBeAg情况的低水平HBV DNA 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存在较大差异,HBeAg是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的影响因素,qHBsAg、HBeAg是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糖负荷后胰岛素最大分泌能力影响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远期预后,研究其影响因素对初诊T2DM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初诊T2DM患者糖负荷后胰岛素峰值(Imax)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10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411例,根据糖负荷后Imax三分位数将其分为低Imax组(Imax<21.40 mU/L,n=137)、中Imax组(21.40 mU/L≤Imax<48.10 mU/L,n=137)和高Imax组(Imax≥48.10 mU/L,n=137)。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等观察指标。行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检测患者0、30、60、120、180 min血糖(G)及胰岛素(I),计算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通过多项式曲线拟合获得糖负荷后血糖峰值(Gmax)和Imax。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初诊T2DM患者Imax的影响因素。结果 BMI、ΔI30/ΔG30、HOMA-β和HOMA-IR随Imax的升高而增高(P<0.05);G0、G30、G60、G120、G180、Gmax和HbA1c随Imax的升高而降低(P<0.05);低Imax组男性占比高于中Imax组和高Imax组,而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病率低于中Imax组和高Imax组(P<0.05);高Imax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低Imax组和中Imax组(P<0.05);高Imax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低于低Imax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ax与BMI、ΔI30/ΔG30、HOMA-β、HOMA-IR呈正相关(P<0.05);Imax与G0、G30、G60、G120、G180、Gmax、HbA1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392,95%CI(0.192,0.803)〕、高血压〔OR=1.745,95%CI(1.028,2.967)〕、高尿酸血症〔OR=2.801,95%CI(1.408,5.587)〕、G0〔OR=0.679,95%CI(0.504,0.913)〕、G180〔OR=0.875,95%CI(0.778,0.985)〕、HbA1c〔OR=0.802,95%CI(0.688,0.935)〕、ΔI30/ΔG30〔OR=2.394,95%CI(1.725,3.322)〕、HOMA-IR〔OR=1.829,95%CI(1.414,2.367)〕是初诊T2DM患者Imax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初诊T2DM患者空腹血糖、HbA1c与Imax呈负相关,性别、高血压、高尿酸血症、G0、G180、HbA1c、ΔI30/ΔG30、HOMA-IR是初诊T2DM患者Imax的影响因素,因此优先控制空腹血糖使HbA1c达标,对于改善初诊T2DM患者糖负荷后胰岛素最大分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与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分析的研究方法,以2009年10月1日-2012年2月1日期间就诊的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8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暴露组,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在抗结核治疗中的药物性肝炎发生的情况。对照组的选择采用内对照,随机1:1配对的原则。结果:合并慢性乙肝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为30.8%,高于对照组的1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36,P<0.05)。相对危险度为2.9(x2=10.28),95%置信区间是(1.51,5.55)。两组患者在转氨酶水平、重度肝炎发病率和需要调整用药的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是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之一,这类患者在密切监测下仍可以耐受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我国各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差异较大,HIV、HCV两种病毒合并感染可加快疾病临床进展,从而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加剧死亡的发生。目前针对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了解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早期发现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本研究纳入病例来源于2006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患者队列,最终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3 084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感染途径、确诊年份、ART前的CD4+ T淋巴细胞和抗-HCV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 084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HCV感染202例,合并感染率为6.5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一旦并发肺不张可致反复感染、肺功能恶化,甚至肺叶切除,造成极大危害。目的探讨TBTB患儿并发肺不张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同时为介入诊治TBTB患儿及TBTB发生机制的探讨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7月至2019年11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疗的TBTB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患儿均≤14岁,根据是否并发肺不张分为并发肺不张组(n=23例)、无肺不张组(n=137例),收集两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合并症、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气管镜检查等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TBTB患儿并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0例TBTB患儿,男女比例为1.08∶1,中位年龄为12(9,13)岁,14.4%(23/160)的TBTB患儿入院时同时并发肺不张,65.2%(15/23)的TBTB患儿肺不张发生在右肺,39.1%(9/23)的TBTB患儿为右肺中叶不张。并发肺不张组的年龄〔9(8,12)岁〕、空洞率〔4.3%(1/23)〕低于无肺不张组〔12(10,13)岁〕、〔27.0%(37/137)〕(P<0.05);无肺不张组病变累及肺部双侧多叶的占比高于并发肺不张组(χ2=5.692,P=0.017);肺不张组分型为肉芽增殖型TBTB的比例高于无肺不张组(χ2=11.915,P=0.001)。年龄〔OR=0.827,95%CI(0.710,0.965)〕和肉芽增殖型TBTB〔OR=7.382,95%CI(1.979,27.539)〕是TBTB患儿并发肺不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中14.4%的TBTB患儿并发肺不张,肺不张更易发生在右肺,而右肺中叶为常见肺不张发生部位;TBTB患儿年龄越小、分型为肉芽增殖型更容易并发肺不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4例,记录MELD评分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每一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观察的终点时间为3个月。结果MELD和INR ROC的AUC分别为0.903和0.784;MELD和IN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9(敏感性94.12%,特异性76.47%)和2.87(敏感性96.97%,特异性53.49%)。MELD评分≥29分组,生存率13.33%(2/15),<29分组,生存率78.95%(15/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结论MELD和INR可以预测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短期预后,MELD对预后判断的能力优于INR。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结核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患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对53例糖尿病患肺结核病进行了观察和追踪,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过程、预后并与随机选自同期住院及相近的初治肺结核病人60例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临床表现为发热明显,咯血多见,抗酸杆菌阳性率高,X线胸片病灶广泛,占2个及以上肺野患者多,疗程常延长,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