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 上海市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留了病房建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居民“住院难”的问题,但其目前面临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目的 了解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出院人次和疾病构成情况。方法 于2017年1月,拟以上海市嘉定区和闵行区的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调查表”收集2016年的医生数、服务人口数、床位使用情况;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管理(HIS)系统收集2016年的出院患者诊断和住院信息。最后纳入数据符合要求的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果 2016年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出院11 839人次,床位周转率为3.86,床位使用率为85.96%,出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2.3±4.6)岁。机构全科医生数和床位数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出院人次的影响因素(P<0.05)。66.31%(7 851/11 839)出院患者的出院诊断≥2个。诊断人次排在前3位的第1诊断分别为脑梗死1 117人次(9.43%)、高血压698人次(5.90%)、冠心病661人次(5.58%)。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主,多病共存现象普遍;机构床位数和全科医生数会影响病房的出院人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床位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上海市中心城区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康健社区)、远郊的金山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工业区社区)城、郊两家中心住院患者的人口学及病房资料,同时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家社区卫生中心某日住院患者的病种、平均住院天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住院目的、出院后的去向等情况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康健社区住院患者共138例,工业区社区住院患者共77例,两中心住院患者≥60岁老人的比例分别为100.0%(138/138)、98.7%(76/77).康健社区住院患者前3位单病种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累计构成比86.9%(120/138);工业区社区住院患者前3位单病种分别为高血压、脑梗死、急慢性支气管炎(或肿瘤),累计构成比65.0%(50/77).康健社区、工业区社区两中心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609.6、253.8 d(F=2 604.000,P=0.000),极严重功能障碍和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合计占比分别为84.0%(116/138)、32.5%(35/77)(x^2=80.911,P=0.000),不愿出院者比例分别为87.7% (121/138)、57.1% (44/77),两社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以老年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住院病种相对集中.城、郊社区住院患者的住院目的、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社区管理与教育方法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防治的意义。方法: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同时应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对社区内确诊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管理。并对应用社区管理前后患者对疾病认识、预防知识及反映患者病情控制、预防等方面的指标进行深入的观察比较。结果:通过对社区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使本辖区内中重度COPD病人的平均急性发作次数下降。结论:通过对社区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教育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了患者对COPD的认识以及自我防治水平,有助于加强COPD稳定期的管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全新的医疗模式。  相似文献   

4.
社区医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区社区内科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基本知识、规范治疗及继续教育情况,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COPD患者教育和管理情况。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区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79名内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别有23%和47%的受调查者将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或)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概念混淆。34%的受调查者采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80%的受调查者曾阅读《指南》,66%的受调查者在调查前1年没参加过一次COPD讲座和会议。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COPD患者的管理资料,其中2家有健康教育,2家配备肺功能仪。结论社区医生需要更多的学习机会加强继续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更加重视COPD,包括配备肺功能仪及加强COPD患者的管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背景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闵行区医疗服务体系,闵行区2015年起启动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为逐步实现分级诊疗打下基础。目的 分析闵行区2017-2018年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实践效果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建立可推广的社区服务评价体系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实践基础和政策建议。方法 2017-2018年,通过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云管理平台(市社区综改平台),收集2018年上海市16个区(县)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全年得分情况,通过闵行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下发的2017-2018年闵行区医疗机构管理核心数据分析报告及闵行区社管平台运行情况周报表收集2017-2018年闵行区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签约服务情况、上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量情况,通过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核心数据报表及医联体核心数据报表收集2017-2018年闵行区医联体内双向转诊量及上级医院对社区技术帮扶情况。结果 2018年上海市16个区(县)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全年总得分前3位分别为金山区〔(76.88±3.67)分〕、闵行区〔(76.78±2.50)分〕、松江区〔(76.06±2.16)分〕,后3位分别为杨浦区〔(58.71±3.65)分〕、黄浦区〔(53.68±2.45)分〕、长宁区〔(37.61±17.60)分〕;闵行区主要失分项为签约覆盖、就诊流向、频次费用指标。闵行区2018年“1+1+1”签约率、60岁以上居民签约率高于2017年,签约居民人均就诊次数、签约居民人均门诊费用、签约居民社区就诊率、签约居民组合内就诊率、签约居民组合外就诊开具延处方比例低于2017年(P<0.05)。与2017年相比,2018年闵行区上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增加0.99%,住院人次增加6.55%;社区门诊人次下降1.32%,住院人次增加0.25%;社区慢性病长处方量增加7.58%,慢性病长处方量占比增长5.25个百分点,社区延处方量增加33.95%,延处方金额增加86.42%;上转人次增加709.70%,下转人次下降35.34%,区属医疗机构在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引进专家数增加13.92%,上级医院对社区进行技术指导次数增加4.87%,社区至上级单位进修、学习人次增加16.35%,上级医院对社区影像远程会诊次数增加1.32%,上级医院对社区心电图远程会诊次数增加10.91%。结论 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在市社区综改平台中总得分排名靠前,签约率明显提高,签约居民就诊次数及门诊费用得到有效控制,长处方及延处方量明显增加,社区门诊人次减少,医联体内引进专家量、双向转诊量和上级医院对社区技术帮扶明显增多,总体上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效果突出,为建立可推广的评价体系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实践基础。但仍存在就诊流向不足、下转不畅等问题,后续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6.
背景 上海市于2011年下发通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提出要求,目前尚缺乏针对双休日门诊开设和利用情况的研究。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门诊的开设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8—9月,对上海市全部共28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调查,包括2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9家分中心。由机构相应负责人根据机构在2018年1—6月开展双休日门诊情况填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双休日门诊的开设情况、门诊量、人力资源及加班补贴情况,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结果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休日门诊开设率为95.7%(270/282),其中周六上午的开设率最高〔95.0%(268/282)〕。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日均门诊量为81 98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3位的地区(青浦区448.50人次、闵行区445.75人次、浦东新区437.79人次)和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2位的地区(青浦区248.60人次、闵行区156.67人次)均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日均门诊量高于分中心(321.99人次比151.03人次)。仅在周六上午开设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平均日均门诊量为307人次,其他时间段的门诊量较低。在开设了双休日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4%(82/270)认为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双休日开诊需要,15.2%(41/270)发放了双休日加班补贴。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六上午的门诊开设率较高,且利用情况较好;双休日门诊利用情况,郊区优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于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不足。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机构合理分配双休日医疗资源,通过补充人员缓解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压力,并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双休日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刘宇春  杜雪平  丁静  丁兰  武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96-2001
背景 儿童“看病难”是我国儿科医疗常见问题,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主要承担社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方面工作,儿童常见病诊疗处于“去基层化”状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儿科门诊势在必行。目的 了解0~3岁儿童的社区儿科门诊就诊需求,探讨其开展过程中的尚存问题,从而为增设社区儿科门诊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3-7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里河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木樨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抽取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0~3岁儿童280例。采用研究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对社区儿科门诊需求情况。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94.4%(255/270)的儿童家长认为非常需要/需要社区开设儿科门诊;若社区开设儿科门诊,92.6%(250/270)的家长愿意带儿童来就诊。目前,儿童患病后,73.7%(199/270)的家长首选到三级医院(包括儿童专科医院)就诊,20.7%(56/270)的家长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儿童家长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距离近、就诊方便(55.9%,151/270),就诊患儿少、挂号容易(53.3%,144/270)。儿童家长认为社区儿科门诊尚需解决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医生技术水平较低(77.4%,209/270)、药品不齐全(56.3%,152/270)、缺乏设备(55.9%,151/270)。61.5%(166/270)的儿童家长希望就诊时与医生交流的时间为6~10 min;81.8%(221/270)的家长认为儿童患病后应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根据病情由社区医生转诊至三级医院。结论 0~3岁儿童对社区儿科门诊的诊疗需求较大,多数家长愿意带儿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也支持分级诊疗的就诊模式,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环境、检查设备配置、医生诊疗水平、药物配备等制约了社区儿科诊疗,需要从国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不同层面解决。  相似文献   

8.
李凡  高臻  盛春风  蒋炯  李婉玲  刘君  张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0):3730-3734
目的 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分级诊疗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D2P-COPD平台),探讨其在COPD分级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11-01至2018-01-31松江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初筛和肺功能检查确诊的COPD患者为观察组,依据D2P-COPD平台予以综合评估,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选取2014年4—7月在松江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社区全科医生通过肺功能检查诊断的173例COPD患者为对照组,均随访1年。分析两组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率和规范治疗率。结果 通过D2P-COPD平台,经过初筛及肺功能检查,218例确诊为COPD,肺功能分级:GOLD 1级18例,GOLD 2级104例,GOLD 3级59例,GOLD 4级51例。观察组患者治疗率为47.7%(104/218),与对照组的40.3%(64/1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8,P=0.150)。观察组患者规范治疗率高于对照组(χ2=65.447,P<0.001)。结论 D2P-COPD平台适用于COPD分级诊疗,社区全科医生可以通过筛查量表进行COPD筛查,提高COPD早期诊断率;D2P-COPD平台也可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COPD药物的规范治疗化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知识的脆弱性,为社区医生COPD防治知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在徐州市城乡抽取5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204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204人,结果47人不及格,总体脆弱性为23.04%,COPD知识脆弱性评价为(31.67±7.69)分。全科医生COPD知识脆弱性,城区为14.29%,农村为29.17%(P〈0.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为19.14%,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为38.10%(P〈0.01);大专以上文化的为11.71%,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为36.56%(P〈0.01);工龄1~9年、10~19年、20年以上的分别为12.50%、19.15%、34.29%(P〈0.05)。204名全科医生应对COPD防治知识的脆弱性十分严重,其中以应对全部支气管扩张剂种类的脆弱性最突出,为93.15%,应对全部治疗药物的脆弱性为92.16%,应对危险因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体征、辅助检查方法和非药物疗法种类的脆弱性分别为81.37%、75.98%、64.71%、52.94%、52.94%和51.47%。结论徐州市全科医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知识严重缺乏,提高社区的全科医生对COPD知识的水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现状,为其病房的发展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案及相关登记资料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1-12月住院患者446例,其中〈60岁有24例(5.4%),60~69岁有49例(1.10%),70~79岁有158例(35.42%),80~97岁有217例(48.65%)。患有各种疾病病种达26种,人均患有4种疾病,95%住院患者同时患有≥3种疾病,最多的可同时患有9种慢性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3例(25.34%),脑梗塞99例(22.19%),冠心病77例(17.26%),高血压66例(14.79%),肿瘤32例(7.17%),糖尿病25例(5.61%),肝硬化9例(2.01%),尿路感染6例(1.35%),其他(骨折,褥疮等)19例(4.26%)。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房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患者,一体多病,多种疾病共存是老年疾病特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是住院的主要疾病,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疾病特点对病房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白婧  卢燕  杨非衡  朱磊  刘宝花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3):1514-15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10-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2月课题组通过朝阳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直报和管理信息平台,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规月报、季报、年报和临时报表等形式的有关统计信息,收集2010-2012年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共收集了4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相关数据。结果 与2010年相比,2012年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4882487人次比3342681人次)、中医(1597939人次比1141989人次)等特色门诊服务量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9%、18.3%|慢性病管理总人数(487484人比294274人)增加,年均增长率为28.7%|开展健康教育讲座(2467次比2325次)、健康促进活动(1800次比1043次)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0%、31.4%|参加健康教育讲座(142633人次比86183人次)、健康促进活动(231425人次比121024人次)的社区居民亦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6%、38.3%|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如结核病免费服药、精神疾病免费服药、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亦增加。2012年家庭健康档案电子化率达92.4%(1091266/1180767),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化率达91.5%(2568591/2796941),但仍存在总体服务的覆盖率较低,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发展速度不足以实现规划目标|部分服务的提供量出现下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模式单一等问题。结论 2010-2012年间,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亦存在有不合理的地方。针对目前的现状,朝阳区应制定系统的社区公共卫生发展规划;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增加财政的支持力度;改善社区机构的条件;加强各双向转诊制度的执行;发挥社区公共卫生居民“健康守护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现状。方法 于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山东省潍坊市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4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413家。由纳入机构的负责人填写网络问卷,内容包括该机构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本研究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糖尿病、高血压的筛查、健康档案建立(建档)、随访、健康教育、医务人员管理培训情况。计算不同类型慢性病在各管理环节中的开展机构比例,并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情况与糖尿病、高血压进行比较。结果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开展COPD筛查的机构比例为27.1%(13/48),开展COPD、AS建档的机构比例分别为2.1%(1/48)、4.2%(2/48),开展COPD、AS随访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2.5%(6/48)、14.6%(7/48),开展COPD、AS、OSAHS健康教育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4.6%(7/48)、16.7%(8/48)、0,开展COPD、AS、OSAHS医务人员管理培训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2.5%(6/48)、12.5%(6/48)、4.2%(2/48),均低于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相应管理环节的机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开展COPD筛查的机构比例为11.4%(47/413),开展COPD、AS建档的机构比例分别为3.9%(16/413)、3.6%(15/413),开展COPD、AS随访的机构比例分别为6.8%(28/413)、4.1%(17/413),开展COPD、AS、OSAHS健康教育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1.4%(47/413)、10.9%(45/413)、5.8%(24/413),开展COPD、AS、OSAHS医务人员管理培训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5.3%(63/413)、10.9%(45/413)、3.1%(13/413),亦均低于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相应管理环节的机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相比,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管理开展范围较小。建议全面开展基层医生专业教育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普及肺功能检查,广泛开展居民健康教育,继续加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政策支持,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舒缓疗护服务开展现况,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方法 于2013-09-11,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社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开展情况调查问卷》对上海市20家(18家市级、2家区级)开展安宁舒缓疗护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当日住院患者例数、床位使用情况及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来源、住院天数、疾病种类、入院动机、入院方式、生活自理情况、对安宁舒缓疗护服务的了解途径及日均医疗费用)等。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发放问卷,由各中心舒缓疗护病房负责人填写。结果 调查当日,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病房共有住院患者161例,平均住院患者数为8.05例;共有床位247张,病床平均使用率为65.2%(161/247);日均医疗费用为140.23元/人。入住舒缓疗护病房的患者中,住院天数>60d的占16.8%(27/161),生活不能自理的占89.4%(144/161),以减轻痛苦为住院动机的占75.2%(121/161),通过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的占26.7%(43/161)。结论 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舒缓疗护服务开展较好,基本能满足服务范围内居民的服务需求。但仍存在生存期评估准确性较差、转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议继续推进安宁舒缓疗护服务的社区建设;以居家为主体,打通转诊机制,注重构建服务网络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安宁舒缓疗护服务行业管理;加大制度建设和培训教育力度,逐步形成舒缓疗护服务队伍;宣传报道,开展优逝教育,普及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成都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试点社区的所有COP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逐户走访填写问卷并结合查阅病案的方法对446名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患者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内容,对待疾病的态度,卫生服务利用信息以及相关卫生费用等.结果 成都市社区COPD患者门诊利用率为53.04%,年均门诊次数为6.04±4.05.COPD患者住院就诊率为18.22%,年均住院次数为6.10±2.61,年均住院时间为(51.65±15.91) d.COPD患者对综合性医院和较大的医院的利用率为45.33%,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率为18.22%.影响COPD患者门诊就诊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患者种类、对疾病的态度、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疗负担形式.影响COPD患者住院与否的主要因素有职业、患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医疗费用负担形式与家人态度.文化水平、收入、职业、对疾病的态度以及医疗费用负担形式则是影响COPD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主要因素.结论 成都市社区COPD患者对卫生服务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较低;有较多的因素影响患者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李明  黄煊  吴俊  刘姗姗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242-1244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分布和配置情况和问题,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监测资料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利用SPSS 16.0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5年社区卫生人力总量呈现增长趋势,每万服务人口配置上医师配置数负增长,医护比倒置,全科医师配置数增幅明显;社区卫生人才结构分析,2010~2015年社区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各年龄段结构变化不大,社区执业(助理)医师35~44岁组人数最多,注册护士25~34岁组人数最多;学历方面,执业(助理)医师研究生数增长明显,注册护士人数增长较多的为本科;职称结构方面,执业(助理)医师职称中级人数显著增长,注册护士中级、副高人数有所增长。结论: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才总量增长相对量不足,但卫生人才结构逐年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明显升高,作为COPD防控的主战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相对薄弱。目前对基层COPD诊疗药物和诊断设备的大范围调查研究相对较少,为进一步了解基层COPD防控"短板",弥补相关研究空白,特开展本研究。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COPD基本药物的配备与可获得性、肺功能仪可获得性与肺功能检查开展情况。方法于2021年2—3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在我国31个省份选取8 17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调查。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确定COPD基本药物共16种,采用可获得率、配备率分别评价某种药品在机构的可获得情况和某家机构配备药品的品种数量情况。采用可获得率评价肺功能仪在机构的可获得情况,采用开展率评价肺功能检查在机构的应用情况。结果共7 458家机构应答,应答率为91.22%。其中,乡镇卫生院5 901家(79.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557家(20.88%)。对于16种COPD基本药物,6 538家(87.66%)机构配备品种数<8种,4 922家(66.00%)机构配备了≥1种吸入平喘药,814家(10.91%)机构配备了长效吸入平喘药。16种COPD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平均可获得率为33.30%,可获得率排在前3位的药品为氨溴索(85.28%,6 360/7 458)、氨茶碱(81.17%,6 054/7 458)、复方甘草(74.48%,5 555/7 458),丙酸氟替卡松(4.89%,365/7 458)、噻托溴铵(6.25%,466/7 458)、布地奈德福特罗(8.61%,642/7 458)等吸入平喘药的可获得率较低。6种吸入平喘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平均可获得率分别为28.31%、4.81%,2种长效吸入平喘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平均可获得率分别为16.18%、5.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肺功能仪可获得率为8.94%(667/7 45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于乡镇卫生院〔(18.56%(289/1 557)比6.41%(378/5 901),P<0.0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肺功能检查开展率为10.82%(807/7 45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于乡镇卫生院〔13.81%(215/1 557)比10.03%(592/5 901),P<0.05〕。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COPD基本药物配备不足且不平衡,配备的药物以口服制剂为主,吸入药物(尤其是长效吸入药物)可获得性差;肺功能仪可获得率与肺功能检查开展率较低,不利于COPD患者在基层的早期筛查和疾病管理。建议加强吸入平喘药和便携式简易肺功能仪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配备,提高肺功能检查应用普及力度;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切入点,提高基层医生COPD"防诊治管康"能力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完善人员岗位管理是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目标的落实、社区工作人员能力和数量的匹配,从而影响机构运行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目的 研究浦东新区基于标化工作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论岗位数与在岗职工状况,为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管理提供建议。方法 参照浦东新区区委地区办对新区街镇的4个分类,将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为A类(偏远农村)、B类(一般农村)、C类(城郊接合)、D类(城区)4类。通过浦东新区“社区云”管理平台收集2017年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年标化工作量、全科医师标化工作总量数据,计算社区理论岗位核定数并与实际岗位核定数进行比较。结果 4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标化工作总量分别为6 193 199、9 231 475、8 893 767、12 495 055,理论总岗位数分别为1 817、2 529、2 285、3 022个。4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岗位总数低于理论岗位总数,其中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岗位在岗职工数均低于理论数,其他人员在岗职工数高于理论数。结论 浦东新区岗位数总体欠缺,应按需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数,建立岗位数动态增长机制;岗位结构欠合理,应规范岗位配置标准,优化内部岗位结构;实际岗位配置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吸引稀缺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宜接受下转服务的疾病类型,为促进机构间开展有针对性的协作服务提供建议。方法 2014年7月,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镇江某"医疗集团"协作模式和武汉某"直管模式"下的知情者51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知情者的基本情况及对适宜协作疾病特点、形式等认知评价,要求知情者按重要程度由"第一位"到"第三位"对相关问题进行评价,并分别赋值为3、2、1分。结果 54.9%(28/51)的知情者认为疾病处于稳定康复期是适宜下转疾病应具备的首要特点;按重要程度得分排序显示,适宜下转疾病应具备的特点前三位分别为疾病处于稳定康复期(115分)、疾病本身适宜社区照护(84分)、有下转的意愿(52分)。49.0%(25/51)的知情者认为社区医疗水平是医院下转患者到社区需注意的首要问题;按重要程度得分排序显示,医院下转患者到社区需注意的问题前三位分别为社区医疗水平(109分)、患者自身下转意愿(77分)、大医院帮助社区合作建立联合病房(75分)。45.1%(23/51)的知情者认为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是疾病稳定期后适宜下转到社区住院治疗的首要疾病;54.9%(28/51)的知情者认为高血压是出院后适宜在社区进行门诊治疗的首要疾病;39.2%(20/51)的知情者认为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是出院后有必要定期进行家庭随访的首要疾病。按重要程度得分排序显示,疾病稳定期后适宜下转到社区住院治疗的疾病前三位分别为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91分)、高血压(62分)、糖尿病(57分);出院后适宜在社区进行门诊治疗的疾病前三位分别为高血压(112分)、糖尿病(86分)、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40分);出院后必要进行定期家庭随访的疾病前三位分别为高血压(82分)、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77分)、糖尿病(73分)。结论 疾病处于稳定康复期是判断患者适宜下转的首要因素;社区医疗水平是大医院考虑是否下转患者的首要因素;不同病程中适宜协作疾病种类不同。建议通过明确转诊标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水平,建立机构间联合病房等方式,对适宜疾病开展机构间协作服务,引导患者接受协作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的运行情况。方法 以“十一五”规划中建立的1 0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随访队列为基础,因队列存在部分病例缺失,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8例,将队列完善至1 019例。根据患者参与双向转诊社区管理情况,将其分为未参与社区管理组(n=497)和参与社区管理组(n=52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原因,并总结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运行情况。结果 (1)1 0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有51.2%(522/1 019)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有48.8%(497/1 019)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疾病类型及脱落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原因分别为担心歧视、担心社区医生业务水平低、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种类不全、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不准确,所占比例分别为11.5%(57/497)、91.5%(455/497)、95.0%(472/497)、78.3%(389/497)。(3)2013年3-10月,朝阳区共有6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参与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2013年1月-2014年1月,10家推广此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10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参与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结论 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可行性较高,运行较顺畅,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种类不全和担心社区医生业务水平低是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社区综合干预的疗效。 设计组群随机对照试验。 地点两个社区的8个居委会。 对象共1062名40-89岁居民中,872名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其中101例COPD患者和771例非COPD患者)被组群随机分配到干预社区或对照社区,分别接受COPD的综合干预措施或日常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