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胰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方法及影响其生存时间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胀、腹痛等。诊断此病的主要手段是进行CT和B超检查,其诊断此病的阳性率分别为84.0%和60.0%。胰腺癌的转移部位主要是肝脏、腹腔大血管、淋巴结等。在本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发生肝脏转移,有22例患者的肿瘤组织侵犯大血管,有10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本组患者1-3年的生存率分为30.0%、15.0%、10.0%,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体积较大、发生肝脏转移、选择非手术疗法等。结论:临床医师应全面掌握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可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及早确诊此病患者的病情并为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改善其预后,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化疗对胰腺癌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低,大部分患者由于肿瘤发生转移,手术效果差,因此发现胰腺癌的预后因素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传统预后因素,比如肿瘤大小、分化、血管侵犯已经常规用来评估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关于胰腺癌预后与全身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主要为NLR(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CRP(C-reactive protein)、PLR(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胰腺癌根治术治疗的43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截止2013年12月31日,31例患者死亡,12例生存,术后1年生存人数28例、术后3年生存人数14例,生存率分别为65.12%、32.56%;中位无瘤生存期为8.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0个月;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与年龄与患者预后无关,癌细胞分化程度、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s多因素分析,患者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到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与胰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对预后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患者预后极差,目前临床缺乏简单、高效的预后指标。相关研究表明,营养状态不良、伴有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影响胰腺癌预后,测定患者的营养指标及炎症标志物水平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炎症标志物、营养指标与胰腺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 :以 1990年 1月~ 1995年 12月 6年间诊断为胰腺癌并接受外科治疗的病人为对象 ,选择其中资料完备 ,并获得随访的 174例手术患者 ,运用 Cox's多因素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肝转移、腹膜转移、手术术式、综合治疗、侵及门静脉、手术合并症 6个因素影响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结论 :有肝转移、腹膜转移、侵及门静脉及手术合并症的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而行根治性切除术、综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侵袭性生长和远处转移的特性,外科手术切除是治愈胰腺癌的唯一机会。由于胰腺癌的特性,临床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大多数患者已经丧失手术切除机会。对于这类患者,如何预测其预后,为提高患者生存期、生存质量制订相关治疗策略,成为胰腺癌临床工作的重点、难点。为此,临床上采用多种方式对胰腺癌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预测其预后。本文就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在胰腺癌患者预后判断上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胰腺癌手术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胰腺癌提供一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72例行胰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9个可能对胰腺癌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胰腺癌根治术后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对预后有影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是胰腺癌根治术后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1病例简介患者,男,65岁,近期恶心、呕吐,不能排便6d,查体中下腹部可扪及包块,CT检查示胰腺癌腹腔广泛转移;肠镜检查示直肠上段受压狭窄。诊断为胰腺癌晚期。按常规肠镜检查进行术前准备。患者在x线遥控胃肠造影机下取左侧卧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建立能有效预测胰腺癌腹腔隐匿性转移发生风险的术前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 2020年 12月在我中心收治的986例首次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项目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独立风险因素,并通过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评分越高,隐匿性转移风险越大。模型构建完毕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 本中心胰腺癌腹腔隐匿性转移的发生率为8.42%。研究群体平均年龄(62.4±9.4)岁,其中男性593例(60.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隐匿性转移与腹痛史、腹痛时间、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前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CA199、CA724、腹水、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突破被膜、侵犯周围脏器、侵犯动脉个数、腹腔干侵犯程度、肠系膜上动脉侵犯程度、脾动脉侵犯程度、脾静脉侵犯程度、第9组可疑淋巴结、第13组可疑淋巴结、第14组可疑淋巴结、第17组可疑淋巴结、腹膜后存在可疑淋巴结、肝脏可疑转移瘤、肝可疑转移瘤位置、腹腔不确定性病灶、腹腔手术史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腹水、肿瘤横截面短径、侵犯脏器个数、肠系膜上动脉受侵程度、第13组可疑淋巴结、肝可疑转移瘤、腹腔不确定性病灶、腹腔手术史是发生腹腔隐匿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P=0.001)。结论 基于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胰腺癌转移患者的术前诊出率,能够尽量减少腹腔隐匿性转移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0.
贾林  袁世珍 《广东医学》2002,23(12):1284-1285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胰腺癌病理标本和10例正常胰腺标本MV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胰腺癌组织MV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级密切相关,Kaplan-meier分析发现MVD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MVD低表达患者(P<0.001)。结论胰腺癌组织的新生血管生成与肿瘤的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确定术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血行转移是胃癌的一种重要转移途径,虽然血液中存在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发生癌转移,但癌细胞进入血液是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先决条件。因此,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特别是早期胃癌患者,对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术前进行预测以及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便及时对阳性患者进行进一步诊治,并在随访中作为预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具有高度侵袭、转移特性。研究表明,人体内多种基因、分子、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侵袭转移相关,针对这些靶点研发的药物、疫苗或者采取靶向性基因干扰/导入技术等均能显著地抑制胰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因此,多靶点治疗将有望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现对近年来胰腺癌侵袭转移相关的分子靶标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预后较差。常规影像学技术对体积较大的进展期胰腺癌肿块的诊断价值较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然而体积较小的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一直存在一定难度, CT、MRI、超声和PET-CT灌注技术可以从功能学角度反映肿瘤组织的微循环特征,在胰腺癌尤其是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多种灌注技术在胰腺癌血流动力学评价方面的研究,为早期诊断胰腺癌尤其是小胰腺癌及其预后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体尾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胰体尾癌肝转移病例的,1名床资料。结果 根治性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和未切除肿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8和5个月。结论 积极行手术切除肿瘤是胰体尾癌肝转移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途径,术中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治疗肝转移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超声内镜(EUS)检查与早期胃癌病理组织学相关性的研究,评估EUS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胃镜诊断34例早期胃癌患者行EUS检查,给予手术切除,结果与组织病理相对应。结果 34例患者中,EUS检查与病理组织结果分期基本一致。同时EUS发现隆起性病变多为分化型腺癌,占100%,淋巴结转移率为7.1%;凹陷性病变多为未分化型腺癌,占86.9%,淋巴结转移率为30.0%。结论 EUS检查隆起性胃癌多为分化型腺癌,早期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后预后好;凹陷性胃癌多为未分化型腺癌,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已位于我国肿瘤死因的第七位.胰腺癌临床经过凶险、预后差,近10余年患者的5年生存率亦无明显提高,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尚缺乏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胰腺癌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胰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侵袭和转移等方面,同时寻找新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标记物,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对近年胰腺癌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74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 (随访截止至2018年6月或患者死亡) 。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状况, 以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筛选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至随访终点, 274例患者中, 242例死亡, 32例存活, 中位生存时间为5.7个月, 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24.6%、10.7%、4.6%。单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部位、肿瘤大小、c TNM分期、有无肝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血清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血清CA242水平、NLR与胰腺癌患者预后有关 (P <0.05) , 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吸烟史、血清ALB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无关 (P> 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大小>2 cm、c TNM分期为III~IV期、淋巴结转移、血清CA199>37 U/m L、血清CA242>20 U/m L、NLR> 4均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 , 而手术治疗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有益因素 (P <0.05) 。结论 肿瘤大小、c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血清CA199及CA242水平、NLR及治疗方式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被公认为早期和无远处转移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首选治疗[1].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胰腺外科水平的提高,胰腺癌的切除率显著提高,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不断下降,但胰腺癌术后的远期生存率仍很不理想,术后复发和转移率高, 5年生存率10%~20%[2].本文回顾208...  相似文献   

19.
刘忠  李志军 《当代医学》2021,27(9):108-110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A242及CA199联合检测在胰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EA、CA242及CA199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CEA、CA242Ku/L及CA199Ku/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Ⅱ期比较,Ⅲ期和Ⅳ期患者血清CEA、CA242及CA199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Ⅲ期比较,Ⅳ期患者血清CEA、CA242及CA199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CEA、CA242及CA199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生存≥6个月比较,生存<6个月患者血清CEA、CA242及CA199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CEA、CA242、CA199联合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各个指标单项检测。结论肿瘤标志物CEA、CA242及CA199联合检测对于胰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