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就诊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87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例,健康对照组40例,根据Hcy水平分为4个亚组,即合并高Hcy的高血压组,未合并高Hcy的高血压组,合并高Hcy的对照组,未合并高Hcy的对照组,比较组间颈动脉IMT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将Hcy水平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合并高Hcy者高于对照组(68.09%vs 25%,P<0.05),Hcy水平亦高于对照组(15.92 ±2.10 vs7.51±1.26μmol/L,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中高Hcy组的IMT大于Hcy正常组(1.39±0.10 vs 1.12 ±0.09 mm,P<0.05),原发性高血压高Hcy组IMT大于对照组高Hcy(1.39 ±0.10 vs 1.20 ±0.17 mm,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 高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可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同型半脱氨酸(HCy)在体内主要参与蛋氨酸循环,在转甲基过程中有重要地位。Hey代谢酶系的先天缺陷、酶系辅助因子的缺乏,以及肾功能异常等,均可使血浆中HCy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认为,高HCy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HCy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范围广、机制复杂,现就高HCy血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基本关系简介如下。IHCy在体内的代谢目前所测得的血浆HCy含量是指总HCy,包括同型优氨酸、同型半脱氨酸混合二硫化物,同型半脱氨酸硫乳酮三种成分。HCy是不能合成蛋白质的含硫氨基酸,在体内主要参与两个…  相似文献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均表明,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重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升高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会武  张静生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6):671-672
近年来,随着实验技术的改进和检测水平的提高,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大量研究证实高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ierosis,AS)形成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现就有关Hcy致AS作用的机理及其与AS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它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内质网应激等,血管细胞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导致血管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Hcy通过诱导活性氧类自由基产生增加,改变许多细胞的分子结构,导致细胞功能受损,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各选取高血压前期组100例、高血压组80例、正常血压组100例患者,取血标本用荧光标记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同时用超声仪测量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结果 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前期组的HCY及IMT较正常血压组明显升高(P<0.05),而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HCY及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独立于年龄、性别、吸烟、血脂等因素.结论 高血压前期已存在靶器官损害及HCY水平升高,且HCY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致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建立的剂量、时间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特点。[方法]高、低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Hcy 20mg/(kg.d)、15mg/(kg.d),并设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析各组注射前、注前后4周及11周血清中Hcy值,采用B超观察动脉狭窄程度及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情况,实验结束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TG、TC值。[结果]皮下注射Hcy 4周时血中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髂总动脉出现狭窄,11周时颈总动脉、髂总动脉及其分支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征象,部分主动脉也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结论]予15mg/(kg.d)皮下注射Hcy 4周可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11周时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其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首先在小动脉形成,提示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其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许多研究相继证实与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病变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其致病机制目前尚待完全阐明,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异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凝血及纤溶失衡及影响脂质代谢等有关。发病原因有遗传和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饮食、药物、某些疾病状态等)两方面因素,利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实施的控制已取得了临床和实验室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叶酸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进行诊治的112例H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叶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Hcy、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Hcy、baPWV及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叶酸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血浆Hcy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状态,有效降低血压,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剂量叶酸治疗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给予40名HHcy患者叶酸0.8mg/d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Hcy、叶酸、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叶酸治疗6个月后,HHcy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为(25.8±12.0)μ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7.1±18.0)μmol/L(P<0.05)。患者的MCP-1、IL-8、SOD和MDA水平则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低剂量叶酸治疗可降低HHcy患者的Hcy水平,但对趋化因子的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 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42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测量判断患者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此进行分组。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两组患者血液标本进行Cys C检测,比较两组Cys C的差异。结果 IMT的测量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196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224例,随之列为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Cys C水平组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48±0.38)mg/L vs(1.76±0.12)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ys C明显升高,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老年单纯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及正常老年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颈动脉(Carotid)、股动脉Femoral Artery)粥样硬化程度,评价血浆HCY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8例健康老年人及7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包括3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及38例合并冠心病(CAD)患者.取血标本用荧光标记免疫法测定HCY水平,同时用高频超声仪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股动脉的斑块(Plaque).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HCY水平及颈动脉IMT、斑块严重程度较健康老年人明显升高(P均<0.05),分析显示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正相关(r=-0.37,P<0.05卜独立于年龄、性别、吸烟、血脂等因素,另外高血压病患者HCY水平与是否患有冠心病独立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升高是AS及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内皮损伤,平滑肌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孙飞  马向红  李广平  黄群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469-147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3例,根据冠脉造影情况分为单纯高血压组(89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04例);分析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不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60,95%CI(1.152,4.435),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在预测冠心病发病及严重度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上海浦东医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7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7例,根据有无高Hcy血症、颈动脉斑块分为4组:对照组(无高Hcy血症、无颈动脉斑块)(n=76),高Hcy组(仅伴高Hcy)(n=50),颈动脉斑块组(仅伴颈动脉斑块)(n=46),高Hcy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组(同时伴高Hcy和颈动脉斑块)(n=85)。高Hcy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组中血脂正常患者25例,血脂异常60例。比较各组并发冠心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高Hcy组冠心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22.0%、16.0%)显著高于对照组(6.6%、4.0%)(P<0.05),颈动脉斑块组冠心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及多支病变发生率(67.4%、39.1%、28.3%)均显著高于高Hcy组(6.6%、4.0%、2.6%)(P<0.05);高Hcy合并颈动脉斑块组冠心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83.5%、50.6%)显著高于颈动脉斑块组(67.4%、28.3%)(P<0.05)。高血Hcy合并颈动脉斑块组中血脂异常组冠心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93.3%比60.0%,63.3%比20.0%)(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检测血清Hcy、血脂及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对预测冠心病的发生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在技术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联合观察血清Hcy、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晓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96-97,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12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过的75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未患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及不同病理类型粥样斑块的数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5例患者中合并粥样斑块形成者49例;对照组合并粥样斑块形成者8例,各型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常规检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颈动脉粥样的形成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脂的关系。方法32例高血压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cy、血脂。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浆Hcy及Lp(a)(脂蛋白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血浆Hcy、Lp(a)水平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Hcy、Lp(a)水平增高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及血管病变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心绞痛 ,缺血性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肥厚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选择平均年龄5 8.5± 7.43岁具有典型心绞痛或非典型心绞痛 ,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ST—T有缺血性改变的高血压患者 176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 ,心脏B超及血脂检查。结果  (1) 176例中冠状动脉狭窄 (CAS)者 6 1.36 %;冠状动脉正常 (CAN)者 38.6 3%。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2 )CAS组舒张压高于CAN组 (P <0 .0 5 ) ;LVS及PW厚度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3)CAS组TG ,LDL ,LP(a)高于CAN组。 (4)心律失常发生率CAS组 44.40 %,CAN组 38.88%。结论 高血压所致的冠状动脉大、中动脉病变仍是导致临床心绞痛及缺血性ST—T改变的主要因素 ;一部分冠状动脉正常者但临床有症状者主要与冠状动脉细小分支支数减少导致冠状动脉储备血流下降及心肌内小或微血管病变与肥厚心肌不同步发展有关。血压高 ,血脂异常是促进冠状动脉的主要因素之一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高血压致心肌肥厚改变 ,心肌应激性增高有关。进一步研究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检测手段及微血管病变逆转的途径是高血压防治又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