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语音分析技术筛查社区中老年人群中的吞咽障碍高风险人群(年龄相关的吞咽功能减退)的可行性。 方法 招募50~80岁社区中老年人215例,用特定语音任务和进食评估工具-10(EAT-10)收集受试者的语音数据和吞咽功能情况,并根据吞咽功能的状况进一步分为吞咽功能正常组和吞咽障碍高风险组。从语音文件中提取162个语音特征。依据性别进行语音特征与吞咽障碍发生风险的关联分析,确定差异语音特征量,用多元回归构建男性与女性受试者基于语音特征的吞咽障碍发生风险预测模型,使用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评价模型的分类能力。 结果 吞咽障碍高风险组的反映下颌、舌部运动与舌部力量的23个语音特征量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于性别的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反映舌部运动、舌部力量的语音特征量与吞咽功能显著相关。经多元回归预测,吞咽障碍高风险人群中,男性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33、0.86和0.81,女性组分别为0、1、0.97。 结论 吞咽功能障碍高风险受试者的舌部运动与舌部力量发生了显著改变。语音分析技术有助于在社区中早期筛查出合并视力、手部功能、理解障碍中老年人吞咽障碍的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元音声调的发声特点。方法 8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聋儿组)和8例同年龄组(3~4岁)听力正常儿童(正常组),在语训教师(音量控制在60~70 dBSPL)带领下朗读四声状态下的元音/a/、/o/、/e/、/i/、/u/、/ü/。对语音录音采样,采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提取共振峰(F1、F2)及音长。结果聋儿组元音四声错误率高于正常组,但两组儿童四声发音的难易程度一致。与正常组比较,聋儿组阳平/e/的F1,/i/和/u/的F2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声/e/的F2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声/o/、/e/和/ü/的音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习得难度更大。共振峰、音长测试可为口型和舌位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Memory and Executive Screening Scale,MES)对区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筛查能力。[方法]纳入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232例,其中AD病人31例,MCI病人65例,正常认知者(normal cognition,NC)136例。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及MES等量表评定全部受试者,并加以比较。ME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鉴别MCI与AD。[结果]AD组MES得分为(69.42±13.59)分,MCI组得分为(73.82±9.39)分,NC组得分为(82.98±8.86)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21,P0.001)。根据ROC曲线分析MES总分≤80分识别MCI的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9,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6%和68%,95%CI为0.689~0.830;MES总分≤76分识别AD的AUC为0.796,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8%和79%,95%CI为0.699~0.892。[结论]MES量表是简明有效的认知功能筛查量表,可作为鉴别MCI、AD与NC的筛查工具,可在社区和门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维吾尔语中浊塞音在维吾尔族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发音中的声学特征。 方法从我科建立的“维吾尔族儿童跟读语音语料库”及“维吾尔族腭裂术后患者跟读语音语料库”中选取维吾尔族正常儿童31例(正常组)和维吾尔族腭咽闭合不全患儿28例(VPI组)。采集2组受试者跟读包含浊塞音/b/、/d/、/g/的9个词的录音样本,并应用PRAAT软件分别比较和分析2组受试者录音样本中的辅音时长(CD)、音强(CA)、第一共振峰(VF1)、第二共振峰(VF2)、第三共振峰(VF3)、第四共振峰(VF4)以及嗓音起始时间(VOT)。 结果2组受试者跟读浊塞音/b/的参数比较,VPI组的VF1、VF3和VF4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PI组的CD显著长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跟读浊塞音/d/和/g/的参数比较,VPI组的VF1、VF3和CD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b/、/d/和/g/ 3个浊塞音的VOT分别为(0.12±0.05)s、(0.10±0.03)s和(0.09±0.03)s,出现率均为100%,浊塞音VOT和出现百分比与VP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维吾尔语中3个浊塞音/b/,/d/,/g/在腭咽闭合不全患儿与正常儿童语音声学特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转化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受试者124例,其中MCI患者75例(MCI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32例(AD组),认知正常(NC)受试者17例(NC组),对所有受试者行前瞻性队列研究,以NC组和AD组作为对照,随访(1.70±1.25)年,计算年转化率(APR),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随访结束后,MCI组受试者中转为AD的APR为5.25%,转为正常的APR为9.76%;NC组受试者中转为MCI的APR为6.9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我认知管理是MCI组受试者转为AD的保护因素;另外,自我认知管理、心脏疾病分别是认知功能好转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而高血脂和BMI<24kg/m2是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结论MCI是转为AD的高危因素,而自我认知管理可促进认知功能的好转,同时防治高血脂和心脏疾病、适当增加BMI可能延缓老年认知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语音频谱微机系统分析喉狭窄患者嗓音的声学特征,为治疗更多喉狭窄功能状态评估提供客观资料。方法采用USSA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对26例喉狭窄患者及40例正常成人、83例其他喉病患者发持续胸声区元音犤a犦、犤i犦时的声音信号进行检测。结果喉狭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嗓音分析的各参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喉肿瘤患者比较,仅基频F0及各共振峰值有差异,发犤i犦音时仍有明显代偿作用,突出表现为F1、FPQ值降低及H/N值升高(P<0.01)。喉狭窄患者的嗓音检测表现为声波曲线不规律、波折多,共振峰有峰簇现象,噪音水平高。结论嗓音微机检测系统能为喉狭窄患者的发音功能状态提供客观指标,有助于指导改进治疗方法及喉发音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语言频谱分析系统评价嗓音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语音频谱分析系统评价嗓音功能的客观标准。方法采用USSA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对30例正常成人及80例喉病患者发持续元音[i]时的声音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各种嗓音病的基频、共振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嗓比,同时观察语图谐波、共振峰及噪声成分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声带小结患者F0、F2,声带息肉F1、F2,慢性喉炎F0、F1,声带麻痹F1、F2、F3,喉肿瘤F0、F1、F2、F3,与对照组比较,频率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各喉病组的APQ值、FPQ值、H/N值与正常组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喉病患者语图表现谐波及共振峰不规则、断裂甚至缺失,噪声成分增加。结论计算机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可作为检测诊治及康复各种病态嗓音的有效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嗓音语图频谱分析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正常人及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手术前后嗓音的声学特征,探讨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USSA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对30例正常成人及54例喉病患者发持续元音犤a:犦时的声音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帕金森病的基频、共振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噪比,同时观察语图谐波、共振峰及噪声成分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帕金森病F0,F1,F2,F3值与对照组及术后比较,频率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D组手术前APQ值、FPQ值增高,H/N值下降,与正常组及术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D患者语图表现谐波及共振峰不规则,噪声成分增加。结论计算机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可作为检测PD的有效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语音特征,判定病理语音(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腭裂等)为康复效果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20名健康儿童,采用语图仪观侧声音信号的频率、能量和时间等物理及其三者关系,从而了解被侧语言信号的声学本质。结果不同年龄的儿童及不同的发音,由于声道开头及构声方式的不同,各共振峰位置、带宽及能量值会各有判别。结论建立各元音共振峰的频率值(F)、带宽(BW)、能量值(P)的正常范围,可为儿童病理性语言判定及其疗效评估确定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李彬  张翠玲 《中国康复》2016,31(6):408-411
目的:分析确定耳语时用以区分普通话声调的语音特征。方法:录取两位讲普通话的健康成人在正常发音和耳语时的朗读发音,通过声学分析提取测量普通话声调的声学参量,对比两种发音方式下声调语音表征的异同点。随后,采用10位健康成人听写字词,以检测所提取声学参量在区别耳语声调时的作用。结果:耳语比正常发音时第二第三声明显变长(P0.01),所有声调、声强均增大(P0.001),而且各声调下元音低频共振峰提高,但其中高频共振峰显著降低(P0.03)。但这些声学特征差异在听写耳语时不能有效协助区分声调,听辨正确率均不超过51.5%。结论:耳语声调缺失基频作为主要区别特征,因此会调动并修改次要特征如时长和声强等,并辅以元音共振峰变化作为补偿机制,但是在耳语下这些改变仍需丰富有效的语境才能实现声调区分。  相似文献   

11.
嗓音分析在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龙芳  李贵泽 《中国临床康复》2002,6(5):673-673,706
目的:应用语音频谱微机系统分析喉狭窄患者噪音的声学特征,为治疗更多喉狭窄功能状态评估提供客观资料。方法:采用USSA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对26例喉狭窄患者及40例正常成人、83例其他喉病患者发持续胸声区元音[a]、[i]时的声音信号进行检测。结果:喉狭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噪音分析的各参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喉肿瘤患者比较,仅基频F0及各共振峰值有差异,发[i]音时仍有明显代偿作用,突出表现为F1、FPQ值降低及H/N值升高(P<0.01)。喉狭窄患者的噪音检测表现为声波曲线不规律、波折多,共振峰有峰簇现象,噪音水平高。结论:噪音微机检测系统能为喉狭窄患者的发音功能状态提供客观指标,有助于指导改进治疗方法及喉发音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位一体构音错误矫治训练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语言功能训练的68例FAD患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语音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位一体构音错误矫治训练。比较两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以及干预前(T1)、干预3个月(T2)、干预6个月(T3)构音音节评定结果及言语功能恢复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中, 最长发音时间、头部控制、唇力度、舌外伸范围、唇左右摆动力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 两组患儿构音音节评定结果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改良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FDA)评分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D患儿实施多位一体音错误矫治训练可改善发音器官运动功能及构音音节复述能力, 从而促进患儿言语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语言频谱分析系统评价噪音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语音频谱分析系统评价噪音功能的客观标准。方法 采用USSA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对30例正常成人及80例喉病患发持续元音[i:]时的声音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各种噪音病的基频、共振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噪比,同时观察语图谐波、共振峰及噪声成分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 声带小结患F0、F2,声带息肉F1、F2,慢性喉炎F0、F1,声带麻痹F1、F2、F3,喉肿瘤F0、F1、F2、F3,与对照组比较,频率均值有显性差异(P<0.05,P<0.01)。各喉病组的AQP值、FPQ值、H/N与正常组对比有极显性差异(P<0.01)。喉病患语图表现谐波及共振峰不规则、断裂甚至缺失,噪声成分增加。结论 计算机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可作为检测诊治及康复各种病态噪音的有效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上蒂咽后壁瓣术后不同时期的语音效果。方法:运用vs-99语音工作站和鼻咽纤维镜对17例不同时期上蒂咽后壁瓣患者的元音共振峰及腭咽闭合不全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未经语音训练的患者不同时期元音共振峰优良率与腭咽闭合不全率无明显改善;上蒂咽后壁瓣术后元音共振峰优良率高于术前,但与正常人相距较远。结论:上蒂咽后壁瓣术可以增进腭咽闭合功能,改善发音条件,适用于宽大腭裂患者。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功能磁共振研究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SCD)及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的背外侧前额叶(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与运动控制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的特征性改变,并探索其与认知评估及双重任务下步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共纳入76例中老年人,根据分组标准分为MCI组(25例)、SCD组(29例)和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22例)。对入组中老年人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和双重任务步态采集。计算出左侧DLPFC和双侧额上回内侧部、楔前叶、颞中回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值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与认知-步行能力之间的关系。 结果:三组间年龄、性别比、基础病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多项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CI组与SCD组及NC组相比,双侧DLPFC与多个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强,且功能连接增强受到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下降、认知消耗增高和双重任务步速减慢的影响(P<0.05)。 结论:相比于SCD患者和健康中老年人,MCI患者双侧DLPFC与额、颞、顶叶多个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出现代偿性增强。静息状态下左侧DLPFC功能连接受到记忆、执行功能、双重任务消耗、双重任务步速及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血清中DNA聚合酶α(DNA pol α)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AD痴呆(DAT)期患者100例作为DAT组,轻度认知障碍(MCI)期患者43例作为MCI组;同期,选取68例同年龄组别的健康者作为HC组。检测各组血清样本中DNA pol α的表达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NA pol α在AD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AT组血清DNA pol α表达水平高于MCI组(P<0.05)和HC组(P<0.001),随着AD病程发展,DNA pol α表达水平有递增趋势。DNA pol α表达水平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0.155 3、-0.203 7,P<0.05)。DNA pol α诊断DAT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灵敏度为0.900,特异度为0.412;DNA pol α诊断MCI期的AUC为0.546,灵敏度为0.977,特异度为0.250;DNA pol...  相似文献   

17.
目的:声学分析是对语音的一种客观评估方法,能够相对简单、直观地检测元音的发音情况。普通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同一音段在不同的声调下产生不同的意义。先前的研究已经检测分析了母语为英语的美国成年人的元音发音特征。通过检测23~33岁中国青壮年人群普通话元音产生的共振峰频率来确定普通话元音4个声调的共振峰特性。方法:在安静的环境下,记录11名以普通话为母语的青壮年6个元音(/a/、/■/、/e/、/i/、/u/、/y/)的声学信号,并指示参与者使用舒适的声音响度和语速阅读所有的语音样本。其中语音样本是随机产生。同时,使用专业的声学分析系统(Multi-Speech, KayPentax,美国)对第一、第二共振峰(F1、F2)进行分析,声学检测系统使用时域波形和频域宽带声谱图(滤波器带宽=300 Hz)。结果:汉语元音/a/的F1均值最高,而汉语元音/i/的F1均值最低;汉语元音/i/的F2均值最高,而汉语元音/u/的F2值最低。汉语元音/■/和/e/在不同声调下,其F1和F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i/、/u/、/y/4个汉语元音在不同声调下的F1和F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普通话的元音三角形模型,其中以/i/、/u/、/a/为角元音,/■/和/e/为中间元音,形成了普通话6个核心元音的三角形模型。不同声调下,元音/■/和/e的/F1和F2有显著差异。当元音/■/发第一声调时,舌头在口腔的位置与其他3个声调相比更加前伸和下沉。当/e/发第二声调时,舌头在口腔的位置与第三声调相比更加向后收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功能性语音障碍的发音错误特点,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90例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按发音语音学规则进行分类,找出各类发音错误发生的规律。结果90例功能性语音障碍分类如下:非送气化、腭化、侧化、舌前音化、舌后音化、声门停顿音、辅音省略、塞音化、塞擦音化及舌后音化鼻腔构音。其中舌后音化鼻腔构音仅发生在舌尖边音l,非送气化错误主要发生在送气性塞音、塞擦音(p、t、k、q、c、ch等)。结论功能性语音障碍发生错误主要累及音节中的辅音,不同类型的发音错误,其辅音受累情况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生活质量与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等对403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MCI的筛查和诊断,对确诊为MCI的133例患者采用糖尿病患者特异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糖尿病伴MCI患者生活质量与其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伴MCI患者生活质量总体得分为[(62.99±10.319)分]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52.63±10.9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病程及有无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伴MCI患者间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生活质量总分与认知功能总分、记忆、注意力、抽象能力、语言等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伴MCI患者的认知水平明显影响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应重视并及早发现此类患者,在结合其他影响因素干预的前提下,积极控制认知功能损害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惯性哑铃练习可显著改善轻度认知损害(MCI)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但对该人群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3个月惯性哑铃练习对MCI老年下肢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5例MCI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DTG,n=22)和对照组(CG,n=23)。DTG进行12周惯性哑铃练习(每周3次,60min/次),CG不进行运动干预。干预前后测试所有受试者下肢运动控制能力,包括计时起立行走(TUG)、功能性伸展(FR)、10m走计时、本体感觉(运动觉)和静态平衡能力。结果:12周惯性哑铃干预对DTG受试者下肢运动控制能力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表现为移动能力(TUG,t=3.38, P0.01)、踝关节背屈/外翻(t=-2.55, P=0.02;t=-2.54, P=0.02)、膝关节屈曲方向(t=-2.39, P=0.03)运动觉和Y轴偏移距离_(双腿站立闭眼)(t=2.34, P=0.03)显著改善。干预前后,TUG(0.81 s, F=4.34, P=0.04)、单腿睁眼站立X轴(10.56mm/s;F=5.71, P=0.02)与Y轴摇摆速度(14.96mm/s; F=4.33, P=0.04)改变量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DTG受试者上述指标的改变优于CG。结论:12周惯性哑铃练习对MCI老年人的下肢运动控制能力(移动能力、本体感觉)产生一定影响,但其改善程度较小。未来研究可考虑双任务测试提高指标的敏感性,并制定针对性练习方案以提高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