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在掌指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12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90%)(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 P<0.05)。结论掌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治疗效果理想,外观效果较好,但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长,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3种固定材料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连续入选我科经手术治疗的掌指骨骨折患者129例(158处),随机分为AO微型钢板内固定组、微型外固定架组和克氏针内固定组,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2±1.8)个月.按照TAFS的评级标准对各组指间及掌指关节功能、感染情况和骨折愈合等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AO微...  相似文献   

3.
4.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65例(87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头加压螺钉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掌、指骨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患者88例,按就诊顺序分成无头加压螺钉组和微型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掌指骨骨折患者共88例,术后随访6~9(8.2±0.64)周。比较两组的术前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患肢侧别、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平均手术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周患指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骨折不愈合;无头加压螺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P<0.01),骨折愈合时间短(P<0.01),术后6周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微型钢板组(P<0.01)。微型钢板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头加压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头加压螺钉与微型钢板均可实现掌指骨斜形、螺旋形骨折的良好固定,无头加压螺钉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及术后骨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更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2022 年 1 月肇庆市中医院收治的 92 例指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侧方入路组(46 例) 和背侧入路组 (46 例),侧方入路组患者采用侧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入路组患者采用背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 患侧手握力、患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侧方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背侧入路组无明显差异(t = 0.839、1.909,P= 0.404、0.059),患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背侧入路组 ( t = 6.516,P<0.001)。术后 1、3 个月,侧方入路组患者患指视觉模拟评分法 (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背侧入路组 ( t = 3.032、1.998,P =0.003? 0.049),患侧手握力均明显大于背侧入路组 (t = 5.095、 2.220,P<0.001、 P = 0.029)。术后 3 个月,侧方入路组患者患指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93.48%,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患者的患指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78.26%(χ2 = 4.389,P= 0.036)。侧方入路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8.70%,明显低于背侧入路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26.09% (χ2 = 4.842,P= 0.028)。结论 与背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相比,侧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更能有效缓解指骨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侧手握力及患指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认为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1例Bennett骨折在X线透视下牵引复位,用2枚直径1.5 mm克氏针内固定大多角骨及第一、二掌骨,使Bennett骨折达到解剖复位,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 术中21例Bennett骨折均予解剖复位,术后石膏外固定4 w,术后4~6 w视骨折愈合情况去除克氏针内固定,全面行拇指功能锻炼,禁过度负重.21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采用Cannon等方法从功能活动和疼痛两方面评判,优13例,良7例,可1例,总优良率为95.24%.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固定可靠,疗效确切,避免二次手术痛苦,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收治的掌骨骨折后行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45例患者为A组,选择掌骨骨折后行克氏针治疗的50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TAFS评分、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对其进行TAFS评分,A组患者优良率为86.7%(39/45),显著高于B组的64.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显著低于B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主动屈曲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骨折处感染、炎症、伸肌腱断裂及骨延迟愈合,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9/45),显著低于B组的40.0%(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正>掌、指骨骨折在部队训练中经常发生。掌、指骨骨折的复位要求较高,石膏、小夹板外固定及切口钢板内固定较易引起并发症,影响功能。解放军305医院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掌指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士兵,年龄1923(21±2.7)岁。指骨6例,掌骨10例。均为新鲜骨折。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4 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72 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内固定组 (36 例) 与外固定组 (36 例), 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外固定组患者采用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长度等手术相关指标、引流管拔除时间等治疗情况、应激反应水平、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内固定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长于外固定组 ( t = 3.801、12.001、6.065、5.818、4.396, P 均<0.001), 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外固定组 (t = 12.230, P < 0.001); 术后1周, 内固定组患者血清皮质醇 (Cor)、促甲状腺激素 (TSH) 及肾上腺素 (AD) 水平均明显高于外固定组 ( t = 11.852? 22.016? 10.963, P均<0.001); 术后 6 个月, 内固定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77.78% , 明显低于外固定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44% (χ2= 4.181, P = 0.041); 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 ,与外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5.56%无明显差异(χ2= 0.727, P = 0.394)。结论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 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明显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加快术后机体功能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节段创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7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1 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72 例多节段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 PKP 组 (36 例) 与切开复位组 (36 例), PKP 组患者采用 PKP 治疗, 切开复位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Barthel 指数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1、6 个月, PKP 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 (t = 2.120、3.579, P = 0.038、P < 0.001), Cobb 角均明显小于切开复位组 ( t = 6.772、9.937, P 均 <0.001), ODI 评分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 (t = 8.348、9.883, P 均 < 0.001), Barthel 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 (t = 17.958、29.613, P 均 < 0.001)。PKP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8.3% , 与切开复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5.0% 无明显差异 (χ2= 3.600, P = 0.058)。结论 PKP 治疗多节段创伤性脊柱骨折, 可明显改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 Cobb 角, 促进脊柱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外固定支架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序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舞阳县保和卫生院收治的5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序贯治疗组(31例)与终末治疗组(27例),序贯治疗组患者早期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后更换为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终末治疗组患者单纯...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FTP) 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 52 例后外侧 FTP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后外侧组 (26 例) 和后内侧组 (26 例), 后外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内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 (WOMAC) 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后外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后内侧组 ( t = 19.632、6.483, P 均<0.001),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内侧组 ( t = 17.649,P<0.001); 术后 6 个月, 后外侧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后内侧组 ( t = 3.072、2.249, P =0.003、0.029), WOMAC 中的日常生活、疼痛、关节僵硬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后内侧组 ( t = 7.123、6.249、3.899、6.504, P 均<0.001)。 后外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7.69%, 与后内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无明显差异 (χ2 = 0.221, P= 0.638)。 结论 与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 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 FTP 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 临床疗效更佳, 更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后踝大块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后踝固定效果、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后踝固定优良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后踝固定优良率66.67%,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2.13±10.75) min,骨折愈合时间为(8.10±1.42)周,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8.45±10.03) min、骨折愈合时间(9.74±1.61)周,两组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为(98.13±8.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AOFAS评分(80.45±8.03)分,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能够显著提高后踝大块骨折患者的后踝固定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增强踝关节功能,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抗滑钢板组(72例)和空心钉组(30例),抗滑钢板组患者行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空心钉组患者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组(47例)和闭合复位组(39例),关节镜组患者采用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长于闭合复位组(t=19.311、3.333、2.069,P<0.001、P=0.001、P=0.042)。术后3个月,关节镜组患者腕关节旋前、旋后、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活动度均明显大于闭合复位组(t=7.820、4.299、3.515、3.740、3.643、5.066,P均<0.001),Cooney腕关节评分明显高于闭合复位组(t=6.194,P<0.001);关节镜组患者中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22例、良20例、可3例、差2例,明显优于闭合复位组患者的腕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 (ORIF) 联合带线锚钉修复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 190 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95 例) 与对照组 (95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 ORIF 联合带线锚钉修复治疗,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 ORIF 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疼痛情况、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3 个月, 观察组患者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 =2.792、3.484, P =0.006、0.001),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 =3.338, P =0.001);术后 3 个月, 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 57 例、良 34 例、可 3 例、差 1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 43 例、良 41 例、可 7 例、差 4 例 (Z = - 2.289, P = 0.022);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1%,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2.63% (χ 2 =4.368, P =0.037)。结论 ORIF 联合带线锚钉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 可明显缩小内踝间隙及距骨倾斜角, 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驻马店魏道德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手术时间等资料,并根据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否失败将其分为失败组与成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1个月后,12例(20.0%)患者治疗失败,设为失败组;余48例(80.0%)患者治疗成功,设为成功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失败组受伤至手术时间≤5d、骨折AO分型为C型、合并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成功组(χ2=12.273、18.504、10.855、15.745,P<0.001、P<0.001、P=0.00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5 d、骨折AO分型为C型、合并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是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2.435~1763.539、1.307~444.840、1.321~176.352、1.186-289.506,P=0.013、0.032、0.029、0.037)。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与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