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了解电力职工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代谢综合征(MS)患者及相关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6830例20岁以上的电力职工,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制定的MS工作定义的标准,按照BMI进行分级,分析不同BMI人群MS的患病率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异常情况。结果1当BMI≥23kg/m2时,MS的患病率随BMI的增加显著上升,BMI和代谢异常项只数量之间呈现正相关联趋势(r=0.557);2BMI增加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甘油三酯(TG)之间也呈现正相关联趋势(r值分别是0.189、0.198、0.201),与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呈现负相关联性(r=0.157);3在血压正常人群和非糖尿病人群,BMI与SBP、DBP、空腹血糖(FBG)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联性。结论随着BMI的增加,代谢指标异常项只数量逐渐增加,MS的患病率也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正常体重指数(BMI)围绝经期女性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状况,分析腹型肥胖对围绝经期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根据“生殖衰老研讨会分期+10”,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妇科以及内分泌科就诊并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35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腰臀比(WHR)分为正常组(A组)和腹型肥胖组(B组)。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KMI)评估围绝经期症状,比较KM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在2组间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WHR与KMI评分以及各维度评分间的关系。结果 在2组不同WHR的围绝经期女性中,B组围绝经期女性的KMI总分以及潮热出汗、感觉障碍、失眠3个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R与KMI评分以及潮热出汗、感觉障碍、失眠3个维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正常BMI的围绝经期女性腹型肥胖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有必要对此时期的女性进行体重管理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发生与患者肥胖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2000年3月—2002年3月期间于本院门诊随机选择肥胖体形的患者进行肥胖体重指数(BMI)计算、肝脏B超检查和血脂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肥胖体重指数不向的患者,脂肪肝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肥胖体重指数越高,脂肪肝的发生率越高。结论: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肥胖体重指数、腹围,指导其防治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在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体检中876例中老年人,男491例,女385例,年龄45~86岁。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订的MS诊断标准,按照BMI分层,分析不同BMI中老年人MS的患病率与各项代谢指标异常情况及相关疾病的关系。结果①调查876例中老年人中,诊断为MS 211例,占24.1%。MS患者在年龄、BMI及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非MS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非Ms组(P〈0.01)。②当BMI≥23kg/m^2时,Ms患病率随BMI的增加显著上升。③随着BMI的增加,代谢异常数量也随之增加。④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变的患者BMI和MS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无相关疾病的中老年人(P〈0.01)。结论随着BMI的增加,代谢指标异常的数量逐渐增加,MS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BMI的增加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相关。BMI在中老年人MS中有其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 S)常常并存,两者都与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有关。白细胞计数的增加也与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有关。然而,人们对肥胖独立于M S之外的作用尚有争议。本研究拟评估M S对无症状患者肥胖与白细胞计数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数据来自431例拟行心血管风险评估的无症状巴西男性(平均年龄46±7岁)。M S被定义为至少存在下列危险因素中的3项:高血压(≥130/85m m H g)、躯体肥胖(≥102cm)、高甘油三酯血症(≥1500m 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400m g/L)以及高血糖(血糖≥1100m g/L)。肥胖的定义是体重指数≥30kg/m2。记录混杂变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妇女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流行性扣相关特征。方法4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妇女以及31例相匹配的健康肥胖妇女进行系列代谢综合征的检查。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妇女表现为卵巢体积增大、总睾酮水平和游离雄激素指数增高,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水平升高和糖耐量水平的异常。但两组的腰围、空腹血糖、血压和血脂无显著性差异。26%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妇女和29%的对照组肥胖妇女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结论肥胖妇女更容易发生代谢综合症,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妇女并不增加发生代谢综合症的发生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含量显著升高,糖耐量异常发生率上升。  相似文献   

7.
体重指数和腰围用于肥胖的营养评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体重指数和腰围在肥胖营养评定中的价值和局限性,并强调将二者结合用于评定肥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腰臀比值与代谢紊乱综合征各病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8月我科收治的57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伴有胰岛素抵抗,并同时具有高血压、冠心病、血脂紊乱、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糖耐量低减等2种以上疾病的肥胖患者,诊断为代谢紊乱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各项指标对体重指数、腰臀比值的影响。结果体重指数、腰臀比值随着患病病种数目的增多而增加,并与糖尿病、高血压呈明显正相关,与糖耐量低减、冠心病、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结论代谢紊乱综合征各病种与体重指数、腰臀比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13表达在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是否发生变化,其与MS及各组分存在怎样的关联,及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是否相关,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MS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获取各临床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Trizol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PBMC CD13的mRNA表达。比较两组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及与临床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是否存在关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BMC CD13 mRNA表达在MS患者中无明显差异,但其与收缩压呈独立负相关关系,与腰臀比、二尖瓣Em呈独立正相关关系。结论 CD13对血压及心脏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但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或是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汉族青少年不同类型肥胖对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患病危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延边地区安图县高中3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体格检查的方式,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测定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血压(BP)、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等MS相关代谢指标,共收集1206份资料.BMI(kg/m^2)≥24为整体型肥胖,WHtR≥0.46为腹型肥胖.[结果]整体型肥胖和体质量正常组青少年的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3.0%和2.1%,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51.0%和24.2%,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28.0%和11.3%,MS检出率分别为24.0%和1.0%,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WHtR超标和正常组青少年的的整体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8.3%和5.7%,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55.6%和24.9%,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44.4%和10.9%,MS检出率分别为38.1%和1.0%,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型肥胖合并腹型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和单纯整体型肥胖(与无任何类型肥胖相比)青少年的不同代谢异常的患病危险间存在差异(P〈0.001),其OR值高血压分别为4.981,1.992,1.992,高血糖分别为8.307,2.077,0.545,MS分别为101.304,45.457,7.665.[结论]不同类型肥胖对MS及其组分患病危险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整体型肥胖合并腹型肥胖显著增大高血压、高血糖及MS的患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奶制品摄入量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65377;【方法】 在广州市人民街社区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459名&#65380;年龄40 ~ 70岁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用食物频数问卷(FFQ)法评价奶制品及其它膳食摄入情况,测量身高&#65380;体质量&#65380;腰围和血压,检测空腹血脂和血糖&#65377;根据每日奶制品摄入量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从不摄入组(男66人,女43人)&#65380;中等摄入组(男54人,15 mL/d;女120人,44 mL/d)和较高摄入组(男54人,128 mL/d;女122人,219 mL/d),参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的MS诊断标准,分析MS患病率&#65380;危险因素与奶制品摄入的关系&#65377;【结果】 校正年龄&#65380;膳食因素后,奶制品的摄入与腰围负相关(P for trend = 0.035),与空腹血糖负相关(P for trend = 0.027);奶制品摄入较高的人相比于从不摄入奶制品的人,腰围低4.3%,空腹血糖低5.0%&#65377;奶制品的摄入与BMI(P for trend = 0.053)&#65380;收缩压(P for trend = 0.056)&#65380;甘油三酯(P for trend = 0.065)的负相关性具有临界统计学意义&#65377;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奶制品摄入与MS患病风险存在负相关,3组研究对象的OR(95%CI)分别为:从不摄入组:1.0(对照);低摄入组:0.538(0.289-1.000);高摄入组:0.531(0.285-0.986),校正混杂因素后趋势减弱&#65377;奶制品摄入与MS患病风险的负相关性在男性中更加显著(P for trend = 0.016)&#65377;【结论】 奶制品摄入与MS及其危险因素之间存在负相关&#6537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省10个调查点10 568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膳食调查及医学体检,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模式因子得分分位数组间患病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结果:因子分析得到4种主要膳食模式:传统模式?动物模式?快餐模式及豆类模式;传统模式对超重/肥胖患病率有影响(χ2=15.2,P < 0.05),豆类模式对超重/肥胖?高血压?MS患病率有影响(超重/肥胖:χ2=30.1,P < 0.01;高血压:χ2=18.9,P < 0.01;MS:χ2=8.3,P < 0.05);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传统膳食模式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1),豆类膳食模式是超重/肥胖?高血压?MS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6?0.79?0.91)?结论:膳食模式与MS及其代谢组分相关,适当增加豆类食物摄入,控制能量摄入有助于降低MS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减重代谢手术成为临床上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在2013年被Cleveland Clinic评选为当年医学十大创新之首?代谢手术治疗肥胖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内科药物治疗,传统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生活方式改变等已被证明对于重度肥胖患者几乎是无效的,代谢手术成为减重和治疗代谢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在中国由于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95%左右,而且控糖达标率较低,手术减重降糖已经成为临床的热点?随着减重代谢手术指南在中国的大力推广,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临床上也有许多医生对于各种指南和共识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限制表示不解?那么BMI和减重代谢手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BM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判断肥胖的指标,但是它并不能真实反映腹腔内脂肪的含量,因此在以BMI为基础的各种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中不同地区及国家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标准,在亚洲增加了腰围的标准?在手术适应证方面亚洲国家给出的BMI标准比西方低,而代谢手术的适应证不同于减重手术,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来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也发布了新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腹型肥胖的类型与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e HB  Zhao ZG  Pu YF  Chen J  Ni YX  Zhong J  Liu HY  Li YS  Yan ZC  Liu DY  Zhu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51-1254
目的 探讨不同的腹型肥胖类型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择至少有一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患者846例,应用CT测量腹壁和腹内脂肪面积,同时测量腰围、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脂谱,按照是否腰围超标和合并内脏脂肪型肥胖(VFO)分为4个亚组:非肥胖组,隐性VFO组,假性VFO组和VFO组,比较不同腹型肥胖类型患者的MS风险.结果 (1)男性隐性VFO 51例(10.9%)显著高于女性18例(4.8%).(2)男性隐性VFO组MS罹患率22例(43.1%)显著高于非肥胖组47例(25.0%),低于假性VFO组37例(78.7%)和VFO组163例(88.6%).假性VFO组MS罹患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和隐性VFO组.(3)女性隐性VFO组MS6例(33.3%)与非肥胖组48例(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低于假性VFO组74例(78.7%)和VFO组100例(90.9%).假性VFO组的MS罹患率高于非肥胖组和隐性VFO组,与VF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腰围增加和腹内脂肪堆积是发生MS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13(1.10~1.17),1.01(1.01~1.02),P<0.01].结论 不同腹型肥胖类型对MS危险有显著影响,隐性VFO和假性VFO患者同样有较高的心血管代谢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抽样调查湘潭市13,702名2—18岁儿童及青少年,将69名肥胖自愿者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测体重指数(BMI)、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AP),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P)、空腹血糖(FPG)、空腹纯胰素(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尿酸(UA)、肝脏B超,比较两组差异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B超检查脂肪肝等肝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47,P=0.01);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栽脂蛋白A(Apo—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栽脂蛋白B(Apo-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肥胖组hsCRP、INS、LP、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hsCRP与FPG、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0.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01);LP与INS、BMI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01),INS与BMI呈显著正相关(P〈0.001),ISI与BMI呈显著负相关(P〈0.001),UA与INS(P〈0.001)、BMI(P〈0.005)呈显著正相关,与ISI(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肥胖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IR)、瘦素抵抗(LR)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同时存在肝脏受损、脂代谢紊乱、血压、血UA升高。CKP等炎症因子在肥胖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鸣放 《重庆医学》2006,35(4):339-341
目的 探讨本地区城市居民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与高血压(HBP)、血脂紊乱、糖尿病(DM)、空腹血糖受损(IFG)及代谢综合征(MS)等相关疾病的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随机对2004~2005年间来我院体检的4162例城市居民进行葡萄糖、血脂、身高、体重、血压的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人群中,超重、肥胖的人群分别为31.23%、8.98%;超重男性比率(37.17%)高于女性(20.92%),肥胖男性比率(10.90%)高于女性(5.72%);男性超重和肥胖HBP、血脂紊乱、DM、IFG、MS患病率分别是30.55%和48.61%;63.95%和82.29%;5.19%和11.81%;7.33%和15.97%;5.3%和15.28%;女性超重和肥胖者有HBP、血脂紊乱、DM、IFG及MS的患病率分别是29.86%和50.88%;53.08%和63.16%;4.73%和17.54%;7.1l%和15.80%;12.32%和22.81%。结论 不论是男性或女性,随着BMI的增加,其相关疾病和代射综合征的患病率亦增高。  相似文献   

18.
周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35-36,38
目的探讨青少年代谢综合征与体重超标或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于本院体检的7~18岁青少年90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超重250名(A组),肥胖340名(B组),体重正常310名(C组),测量其身高、腰围、血脂、血糖及胰岛功能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间M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腰围、血压、FBG、TC、LDL-C、TG均明显高于C组(P<0.05),但三组间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代谢综合征各项目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结论超重及肥胖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青少年,并且腰围、血压、血脂等代谢综合症的相关因素随体重增加而增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体检人群中血尿酸(uric acid,UA)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2016年年龄在20~70岁共58 207例参加体检的人群,其中男41 707例,女16 500例,MS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定义,发生MS危险比值比(O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A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随着UA水平的增加,健康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腰围、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随之升高(P < 0.01)。MS 组分由0个增加至4或5个,UA水平逐渐升高为298.00 μmol/L、312.90 μmol/L、328.70 μmol/L、345.20 μmol/L和360.20 μmol/L(线性趋势P < 0.01)。校正了年龄、性别、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与最低的UA四分位组(Q1)相比,UA的三、四分位组(Q3,Q4)MS发生的OR分别为1.18(95%CI:1.06~1.31,P < 0.01),1.31(95%CI:1.19~1.44,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UA与腰围、体重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独立正相关。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诊断MS的UA最佳截断点为346.5 μmol /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59.7%和62.6%。结论:健康检查人群中MS组分数目与UA水平有相关性,高 UA 水平是影响 MS 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etablolic syndrome,MS)的流行特点,探讨肥胖与MS的关系。方法: 对蚌埠市2007年自愿参加学生健康体检的921名7~18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测量,随机分为体重正常组334名、超重组253名、肥胖组334名。同时测定空腹时静脉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FPG)、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出MS 128名,其中体重正常组3名(0.9%),超重组30名(11.9%),肥胖组95名(28.4%),3组MS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组间男生及女生MS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超重组和肥胖组中高血压、腹型肥胖、腰臀比、腰高比、低HDL-C、高TG、高FPG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 < 0.05~P < 0.01);除超重组中TC、肥胖组与超重组FPG和TC与体重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其余各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 青少年随着体重的增加,MS及MS危险因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