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7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tDCS组(n= 26)、MT组(n= 26)和联合组(n= 26),分别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阳极tDCS、MT和tDCS联合MT。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量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CL和CMCT,以及FMA-UE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 > 2.609, P < 0.001),联合组优于tDCS组和MT组( P < 0.05)。 结论 tDCS和MT均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兴奋性和上肢运动功能,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水中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干预效果。 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EDro、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Web of Science、OVID、EBSCO、CMCI、CNKI、Wanfang和VIP数据库,筛选脑卒中患者水中运动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23项RCTs,共861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水中运动治疗可改善患者Berg平衡量表评分(WMD = 4.61, 95%CI 3.79~5.43, P < 0.001)、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成绩(WMD = -1.56, 95%CI -3.07~-0.05, P < 0.05)、功能性前伸测试成绩(WMD = 2.69, 95%CI 1.21~4.16, P < 0.001)、压力中心移动速度(左右) (WMD = -1.38, 95%CI -2.72~-0.05, P < 0.05)、压力中心移动速度(前后) (WMD = -1.64, 95%CI -3.10~ -0.18, P < 0.05)、步速(SMD = 0.33, 95%CI 0.07~0.58, P < 0.05)、2分钟步行测试成绩(WMD = 12.75, 95%CI 4.17~21.34, P < 0.01)、功能性步行量表分级(WMD = 0.94, 95%CI 0.67~1.20, P < 0.001)、膝关节伸肌肌力(WMD = 4.30, 95%CI 1.53~7.07, P < 0.01)、膝关节屈肌肌力(WMD = 4.80, 95%CI 0.29~9.32, P < 0.05)和功能独立性测试评分(WMD = 6.12, 95%CI 3.98~8.27, P < 0.001),但对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改善作用(WMD = 2.92, 95%CI -6.74~12.58, P = 0.55)。 结论 水中运动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下肢肌力,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有氧运动能力和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将60例中老年人分为太极拳组(n = 13)、冥想组(n = 14)、有氧运动组(n = 17)和久坐组(n = 16),观察干预24周前后,各组体质量指数(BMI) 、有氧运动能力以及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诱发的P300波形中P3b的振幅、潜伏期和P300反应时。结果 干预后,各组BMI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 = 7.568, P < 0.001);有氧运动组最大摄氧量(VO 2max)明显优于太极拳组和久坐组(t > 3.039, P < 0.01),太极拳组和冥想组VO 2max优于久坐组(t > 2.152, P < 0.05);太极拳组、冥想组和有氧运动组P3b振幅均明显高于久坐组( t > 2.667, P < 0.01);久坐组P3b潜伏期略长于其他三组,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F = 0.419, P = 0.740);太极拳组反应时短于其他三组,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 = 1.804, P > 0.05)。 结论 太极拳运动可提高中老年人有氧运动能力,有利于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失禁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本院收治的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患者226例,筛选出排便失禁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40)、针灸组(n = 40)和观察组(n = 40)。术后1个月,三组均接受提肛锻炼,另外,针灸组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共3个月。治疗前,治疗1、2、3个月分别检测各组大便失禁克利夫兰评分(CCF-FIS)、肛门直肠压力、盆底表面肌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三组CCF-FIS、肛门直肠压力、盆底表面肌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F < 2.943, P> 0.05)。治疗后,三组CCF-FIS均下降,肛门直肠压力、盆底表面肌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F > 5.235, P< 0.01);不同时间点,针灸组和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优于针灸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疗效与肿瘤位置高低有关(χ2 = 5.230, P< 0.05),治疗后各时间点疗效与术中是否行盆腔自主神经保存术(χ2 > 5.657, P< 0.05)、术后是否增加放疗(χ2 > 4.329, P< 0.05)有关。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复发率(8.6%)低于针灸组(35.7%)和对照组(35.0%) (χ2> 5.976, P< 0.05),三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排便失禁症状,促进肛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管单向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1)和综合组(n = 16)。两组均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组佩戴气管单向阀进行训练,共3周。治疗前后,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渗漏-误吸量表(PA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OIS和PAS评分均显著改善(|Z| > 3.544, P < 0.001),综合组优于对照组(| Z| > 2.094, P < 0.05)。 结论 在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基础上联合气管单向阀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骼肌急性损伤后24 h内介入运动和按摩对肌卫星细胞激活关键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以及肌卫星细胞增殖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的影响。 方法 40只SPF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 n = 8)、模型组(B组, n = 8)、按摩组(C组, n = 8)、跑台运动组(D组, n = 8)和按摩联合跑台运动组(E组, n = 8)。A组不做任何处理,B、C、D、E组用改良打击器制备大鼠腓肠肌急性损伤模型;B组不予任何干预,自然恢复;C组于造模后24 h内介入按摩;D组在造模后24 h内介入跑台运动训练;E组在造模成功后24 h内介入跑台运动和按摩。造模24 h,取动物腓肠肌,HE染色观察其形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成肌分化抗原(MyoD1)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 mRNA,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1、p-MAPK、p-MEK和p-ERK1/2的表达量。 结果 C组、D组和E组MyoD1 mRNA表达量均高于B组,C组最高;C组、D组和E组MyoG mRNA表达量均低于B组,E组最高(P < 0.05);C组、D组、E组p-MAPK、p-MEK、p-EPK1/2表达量均高于B组( P < 0.05),D组最高( P < 0.05);C组IGF-1较B组升高( P < 0.05),D组较B组降低( P < 0.05)。 结论 在骨骼肌急性损伤后24 h内介入跑台运动和按摩,能各有侧重地通过不同途径激活肌卫星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改变与脊髓漂移距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1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其中90例完成随访。术后根据患者颈椎曲度大小分组。A组(n= 28)颈椎曲度变直(颈椎角0°~5°),B组(n= 36)颈椎曲度变小(颈椎角5°~16.5°),C组(n = 26)颈椎曲度正常(颈椎角 > 16.5°)。术后观察三组脊髓漂移距离、神经恢复情况、轴性症状和C 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间术后颈椎角和脊髓漂移距离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 > 152.119, P < 0.001),椎板切除宽度和C 5神经麻痹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三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均显著升高( t > 8.869, P < 0.001),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三组神经功能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 F = 0.472, P = 0.625)。术后3 d和1个月,三组间轴性症状VAS评分比较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 > 34.800, P < 0.001),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 t > 5.845, P< 0.001),B组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 < 1.765, P > 0.05)。 结论 在椎板切除宽度相同的基础上,颈椎曲度越大越有利于脊髓向后漂移,颈椎曲度过度丢失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关,与神经功能恢复和C5神经麻痹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压力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压力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超声波疗法和调制中频电疗法。治疗前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 )评估瘢痕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VS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0.01),对照组 VSS各项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压力疗法联合超声波疗法及调制中频电疗法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患者,临床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压力疗法治疗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的疗效。 方法选择烧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压力组、脉冲光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30例。压力组患者采用压力疗法,脉冲光组患者采用脉冲光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脉冲光联合压力疗法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分别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量表和中文版精简烧伤健康量表(BSHS9-B)对3组患者的瘢痕情况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VSS评分与组内治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VSS评分[(1.3±0.5)分]显著优于压力组[(5.7±0.8)分]和脉冲光组[(5.9±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BSHS9-B量表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以及压力组和脉冲光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脉冲光联合压力疗法不仅可以减轻瘢痕增生的厚度、毛细血管增生和色素沉着,还可改善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深部肌肉刺激(DMS)对非特异性颈痛(NNP)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NNP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8)和观察组(n = 28),对照组予干扰电和磁热治疗,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和DMS,共2周。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和NDI评分均降低(F > 4.137, P< 0.05);观察组在治疗1周和2周后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 4.008, P < 0.001)。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DMS可有效缓解NN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复合式腕手矫形器辅助下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腕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脑卒中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17)和试验组(n = 17)。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和常规手工作业治疗,试验组在每天手工作业治疗时及休息时佩戴复合式腕手矫形器。常规手工作业治疗每次30 min,每天2次,共14 d;非训练时间佩戴矫形器每天累计5 h,共14 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分期(上肢和手)、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腕手)评定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腕关节肌张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分期、FMA评分、MAS分级、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FM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Z| > 3.420, P< 0.01),且试验组FMA和MBI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Z = -2.895, t = 4.331, P< 0.01);两组Brunnstrom分期、MAS分级在治疗前后均无改变(P> 0.05)。结论 佩戴复合式腕手矫形器进行康复训练可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腕手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聚氨酯泡沫敷料在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我科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面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在烧伤创面愈合后3个月内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压力治疗和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聚氨酯泡沫敷料+压力治疗的86例患者,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引发重症监护室(ICU)中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ICU中老年术后患者112例,转入ICU的第2天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估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n=52)和非谵妄组(n=60).采用单因素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在下肢重度烧伤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下肢重度烧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观察组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入院时和住院治疗6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评分法(NRS)、Berg平衡量表(BBS)和6分钟步行测试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SAS、SDS、NRS评分均明显降低(t>3.636,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319,P<0.05);观察组BBS评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t>2.541,P<0.05)。结论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对下肢重度烧伤患者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短波疗法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效果,以及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3月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和超短波组,每组8只。后两组气管内滴注脂多糖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超短波组在造模后即刻、4 h、8 h予超短波干预15 min。造模后24 h处死动物,测量肺组织湿/干重比(W/D);HE染色评估损伤程度;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caspase-1和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急性肺损伤组肺组织W/D较对照组升高(P < 0.05),超短波组较急性肺损伤组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急性肺损伤组肺损伤评分较对照组增高( P < 0.05),超短波组较急性肺损伤组降低( P < 0.05)。急性肺损伤组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 P < 0.05),超短波组较急性肺损伤组降低( P < 0.05)。NLRP3、caspase-1和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急性肺损伤组均较对照组增高( P < 0.05),超短波组较急性肺损伤组降低( P < 0.05)。 结论 超短波疗法能抑制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Liver injury has been reported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ases but the impact of pre-existing liver damage and related etiology have not been completely elucidated. Ou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he potential reciprocal influence of COVID-19 and pre-existing liver damage related to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in particular. To this end, we have evaluated three cohorts of patients admitted at three Italian hospital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these included 332 patients with COVID-19 and 1527 patients with HCV who were from established real-world antiviral treatment study cohorts (sofosbuvir/velpatasvir), with either liver disease (various severities; n = 1319) or cirrhosis (n = 208). Among the COVID-19 patients, 10 had cirrhosis (3%), including 7 of metabolic origin and 3 of viral origin. Mortality among the COVID-19 patients was 27.1%, with 70% of those with cirrhosis of metabolic etiology having died. Cirrhosis, older age, low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lymphocyte count being identified as risk predictors of death [odds ratio (OR) = 13.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59-83.01, P = 0.006; OR = 1.05, 95%CI: 1.03-1.08, P = 0.0001; OR = 1.09, 95%CI: 1.36-1.16, P = 0.001; OR = 0.61, 95%CI: 0.39-0.93, P = 0.023,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cohorts of HCV patients, COVID-19 diagnosis was made in 0.07% of those with liver disease and 1% of those with cirrhosis. Thus, the prevalence of HCV antibodies among COVID-19-infected patients was comparable to that currently reported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Italy. Amongst the COVID-19 patients, pre-existing metabolic cirrhosis appears to b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ortality, while HCV antibodies may be suggestive of “protection” against COVID-1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影区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56只分为正常组(n = 14)、假手术组(n = 14)、模型组(n = 14)和VNS组(n = 14)。模型组和VNS组线栓法建立缺血1 h再灌注模型,VNS组于缺血0.5 h时行左侧VNS。再灌注24 h后,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Longa评分观察大鼠神经损伤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Beclin-1水平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Ⅱ/Ⅰ比值,并检测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rt1)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缺血半影区Beclin-1、LC3-Ⅱ/Ⅰ、AMPK磷酸化水平和Sirt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VNS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 P < 0.001),Longa评分降低( P < 0.05),缺血半影区Beclin-1水平和LC3-Ⅱ/Ⅰ比值显著上升( P < 0.001),AMPK磷酸化水平和Sirt1蛋白水平显著上升( P < 0.001)。 结论 VNS通过调节AMPK-Sirt1自噬通路,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及前额皮层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突触素1 (SynapsinI)表达的影响,探究运动对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改善的机制。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假手术跑台组(SE组)和模型跑台组(ME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 h再灌注模型,SE组和ME组行跑台训练14 d。训练后,采用旷场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尼氏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前额皮质中神经细胞的数量及分布情况,通过ELISA观察血清SynapsinI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M组旷场实验活跃度、穿格次数、总距离、中央区域活动时间,新物体识别实验认知指数和总距离均下降(P < 0.05);与M组相比,ME组旷场实验活跃度、穿格次数、总距离、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及新物体识别实验认知指数和总距离均提高(P < 0.05)。M组较S组尼氏体计数减少(P < 0.05),排列紊乱;ME组较M组尼氏体数量增多(P < 0.05);M组NeuN阳性细胞数表达较S组降低(P < 0.05),ME组较M组增加(P < 0.05);M组SynapsinI阳性细胞数较S组降低(P < 0.05),ME组较M组增加(P < 0.05);M组血清SynapsinI表达较S组降低(P < 0.05),ME组较M组增加(P < 0.05);行为学实验结果多与尼氏体、NeuN、SynapsinI表达量呈正相关(r > 0.221, P < 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会导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运动训练能减轻神经损伤,改善认知功能,可能与促进NeuN和SynapsinI表达,增加前额皮质神经元和突触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验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取2019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血压脑血管后遗症体验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干预3个月后血压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高血压程度均优于对照组(F组间=4.498,P=0.037;F组间=4.213,P=0.043;Z=-2.452,P=0.014)。结论 体验式健康教育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值,可为高血压患者的延续护理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