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我国中文SCI科技期刊的现状,以期为其影响力提升和未来发展提供思考。【方法】 利用网站调研(期刊官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等)、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查询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中文SCI科技期刊进行较全面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 18种中文SCI科技期刊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整体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内影响力不如优秀的纯中文期刊(国内影响力排名不够靠前),国际影响力不高(JCR分区仅为Q3或Q4区),国际化发展程度不够(国际编委占比为0的期刊高达11种,缺乏国际新媒体宣传),不够重视网络首发(仅9种期刊有网络首发)等。【结论】 在目前国内良好政策环境下,我国中文SCI科技期刊需要坚守初心,可根据各自期刊定位制定个性化发展策略,从而发展成为旗舰期刊甚至是世界一流期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新创英文期刊的办刊策略,为创办世界一流期刊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网络渠道梳理2021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资助期刊(以下简称“高起点新刊”)的基本信息和运营情况,总结其共性办刊模式和个性发展举措。【结果】 以高起点新刊为具体案例,总结归纳新创英文期刊在精准定位、精细分工、精诚合作、精心策划、精密布局、精巧运营等方面的办刊经验及举措。【结论】 新创英文期刊要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和把握发展机遇,采取适合的办刊策略,加快影响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发展现状,为优化资助机制、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的JCR评价数据,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深度访谈法对入选期刊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 入选期刊影响因子总体提升不明显,存在片面追求影响因子的倾向;资助的“解渴”“解困”作用明显,但由于期刊国际化办刊思路不清晰,谋划不足,撬动期刊实现世界一流建设目标的杠杆作用发挥得并不充分。【结论】 资助方应通过注重资助效果评估和反馈,清晰资助导向,促进资助效果形成良性循环。期刊方应深入理解“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内涵,把握规律,探索模式,积极进行国际化办刊实践,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SCI收录的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现状,并提出发展策略建议。【方法】 查阅各期刊官网和Web of Science提供的期刊信息,总结中文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分析编委会、载文量、英文显示度以及计量指标等数据。【结果】 SCI收录的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创办较早,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办刊经验,如双语出版、开放获取、设立青年编委等,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较低。【结论】 SCI收录的中文科技期刊应坚定中文出版的信心,采取增强中文论文的英文显示度、组约优质稿件、培养和吸纳优秀的青年人才,以及采用新的出版业态等发展策略,以带动我国其他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和国际化传播,使其服务于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英语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与英文期刊学术影响力差异程度及非英文期刊影响因子的结构特征。【方法】 以10个非英语国家SCI收录的英文期刊和非英文期刊为研究对象,以WoS数据库和JCR为数据来源,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影响因子百分位和期刊PR8指数为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统计分析英文期刊和非英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差异。【结果】 非英文期刊(荷兰语期刊除外)学术影响力指标明显低于英文期刊;10个非英语国家中,有9个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明显低于英文期刊,而且本民族语言期刊影响因子很大程度上由国内学者贡献(中文期刊尤其明显)。【结论】 非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十分有限,因此,中文科技期刊不宜提倡国际化;我国优秀科技期刊可以考虑英文版和中文版同步出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建设促进公共卫生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国际化英文科技期刊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科技期刊,特别是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结合《生物安全与健康(英文)》(Biosafety and Health,B&H)的办刊实践,归纳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背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举措及获得的成效。【结果】 B&H创刊3 年以来,先后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如DOAJ、RCCSE、CSCD、Scopus、CSTPCD等收录,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期刊的开放获取政策、出版质量和规范性达到国际评估机构的认可标准。【结论】 B&H可填补我国生物安全学科领域期刊的空白,通过坚持国际化办刊之路、吸引优质稿源、积极策划专刊出版、多渠道宣传推广等特色举措,使期刊国际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从而助力公共卫生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蔡斐 《浙江预防医学》2016,27(4):433-33
【目的】了解国际航空航天期刊发展现状,拓展编辑视野,学习国际优秀办刊经验。【方法】基于Web of Knowledge JCR数据库详细分析了SCI收录的30个航空航天期刊的引证指标、载文量、出版国、出版者、开放存取情况及亚洲期刊的表现。【结果】航空航天期刊引证指标、发文量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低,出版国与出版者相对集中,办刊模式较为传统。【结论】可以通过与国际出版集团深度合作、鼓励创办航空航天英文期刊、期刊集群共同发展等措施提升中国航空航天期刊整体办刊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建设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群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6—9月,从一流期刊所必需的一流成果及办刊人等角度,采用问卷星系统针对中国科学院284种科技期刊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149份有效问卷。【结果】 71.82%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年发文量在100篇以上,多数英文期刊已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大多数主编和编委对期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多数期刊重视编委团队国际化、维系作者群以及完善审稿制度;编辑团队人数普遍较少。中国科学院期刊具备了集约化、集群化基础,拥有多样化传播渠道。【结论】 酌情在扩大载文量、加快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加强办刊团队建设、建设世界级的期刊出版平台等方面加大力度,并考虑在优势学科上合理布局和出版语种的侧重,在中国科学院建设一批世界一流期刊并不是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中国英文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与国际影响力情况,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方法】 对中国英文科技学术期刊基本现状进行分布统计分析,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与JCR数据,进行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全面计量和多维度比较分析。【结果】 我国英文科技学术期刊发展势头良好,整体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期刊布局与发展尚不均衡,与出版强国相比还有差距,有较多国际引用来自国内机构。【结论】 国家的英文科技期刊扶持政策已见成效,应持续支持;建议进行学科与地域布局规划,针对两极分化进行统筹调整,建议在国际影响力评价指标中增加“海外机构引用比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新举措,以期对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归纳分析的方法,以《能源化学(英文)》发展沿革的历史为切入点,对我国科技期刊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经过近八年努力,期刊在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的Energy&Fuels和Chemistry(Applied)分类中位于Q2区;自2011年起,SCI影响因子逐年提高,2013年升至1.788,连续四年在中国化学类及能源类期刊中名列前茅。【结论】学术期刊应该深化期刊改革,立足国内,放眼国际,以提高稿件质量为核心,优化办刊流程,不断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国化学学科SCI收录期刊近10年的发展态势及其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的作用,研究中国化学期刊与学科发展的匹配度,为优势学科的一流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中国化学学科SCI收录期刊在规模、影响力和国际显示度方面的客观表现,并对中国学者在化学领域的发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中国化学学科SCI收录期刊影响力不断提升,但载文量却不断下降,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一般,英文期刊表现略优于中文期刊。对比中国本领域的发文情况,化学期刊的规模、影响力均远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结论】 我国化学类科技期刊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建议化学期刊扩大总体规模、提升学术影响力、吸引本领域优质稿源,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龙头”和“龙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我国科技期刊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政策支持和配套经费资助下近10年来的阶段性建设成效,为加快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根据JCR期刊影响因子,筛选2018—2020年进入JCR学科排名前列(学科国际排名前10%、前5%,以及在JCR Q1区学科排名前5)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利用期刊网页等公共渠道获取期刊的基本信息(主办单位、受资助情况等),追踪期刊在2018—2020年的JCR多维度指标,综合分析期刊发展情况。【结果】2018—2020年共有51种JCR学科排名前列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被SCIE收录在JCR的38个小类学科与12个大类学科中。拥有优势学科的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学会是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的办刊主力军。“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较“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的资助定位更为精准。2018—2020年,在51种中国优秀科技期刊中,7成以上年次能维持在JCR学科排名国际前10%。【结论】中国科技期刊强刊建设成效明显,国际影响力提升较快。2019年,被SCIE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有6.58%进入JCR学科排名国际前5%,有13.17%进入JCR学科排名国际前10%,首次超越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对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研SCI收录的非英语科技期刊办刊现状,以期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 基于WoS、InCites、JCR等数据库及相关网站调研,了解非英语期刊在相关数据库中的表现,调研分析21种Q1和Q2区非英语期刊的相关数据,并总结非英语期刊特征,进而提出提升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建议。【结果】 13种期刊为纯英语出版,年发文量相对较大,稿件来源国分布比较广,出版国发文占比非常低,期刊影响因子略高,但不太稳定,自引率相对较低,总被引频次较高且逐年上升;8种非英语或者混合语种出版期刊多为相关学会主办,年发文量比较低,稿件来源国比较少,出版国发文占比非常高,期刊影响因子略低,但比较稳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自引率相对较高,总被引频次相对较低。【结论】 中文科技期刊首先要明确期刊定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期刊报道范围、提升期刊出版质量、缩短期刊出版周期、必要时提供双语出版、借助国际化平台提升传播力,进而吸引高水平稿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客观评估与分析我国中英文化学科技期刊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并据此提出中国化学科技期刊现阶段发展的建议。【方法】 以中国16种SCI收录的化学期刊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其2011—2020年在JCR、CJCR、CSCD-JCR 3个数据库的定量指标,包括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总被引频次(Total Cites,TC)、自(被)引率或他引率等。【结果】 JCR收录期刊的IF、 TC与自引率等数据反映出近10年来我国英文化学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略有提升。CJCR与CSCD-JCR收录期刊的相应指标反映出近10年来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内具有高影响力的优势在减弱,2016—2020年英文化学科技期刊国内影响力明显提升。【结论】 建议重视规划中文化学科技期刊的发展、优化现有英文化学科技期刊的结构以及新创办化学二级或交叉领域英文期刊以扩大该学科期刊方阵,促进我国中英文化学科技期刊全面深入的发展以及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5.
李红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6):816-61
【目的】 从调研陶瓷学会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出发,分析国内外陶瓷学会的办刊现状和期刊竞争力,总结国内外陶瓷学会的办刊特点,为我国学会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网络调研法研究国内外陶瓷学会的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并重点调研欧洲陶瓷学会、国际陶瓷学会和美国陶瓷学会的期刊建设特色。 【结果】英语出版、双语出版、收费会员制、评奖是国内外陶瓷学会为促进期刊发展而普遍采取的措施。中国硅酸盐学会主办的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力已经领先于国外同类学会,但在SCI收录期刊数量和年载文量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结论】 当前国内学会期刊正处于发展的重要契机,建设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或者增加现有高影响力期刊的载文量,可以作为学会期刊的主要努力方向。学会可在制度制定、编辑队伍建设、出版宣传等方面支持期刊建设,推动一流学会和一流期刊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英文医学期刊学术影响力与审稿人学术及审稿表现的关系,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通过网络遴选国际审稿人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集Publons 医学领域1000种官方合作期刊及其审稿人数据,包括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发文量、在SCI期刊的发文量、经验证审稿次数、所在地等。期刊按影响因子平均百分位(Average 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 AIFP)分组,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各层次期刊审稿人的被引频次、论文产出和审稿表现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结果】 总体而言,期刊AIFP越大、排名越靠前,其审稿人被引频次越多、h指数越高、发文量越多且质量更优、总审稿次数也越多。非SCI期刊审稿人的被引频次、h指数、发文量及总审稿次数比排名靠前的SCI期刊审稿人差,但与排名靠后的SCI期刊审稿人相比,多项指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学领域期刊学术影响力与审稿人学术水平及审稿表现呈正相关。期刊学术影响力越大,其审稿人的发文量、被引频次等计量学指标越高,审稿表现越好,编辑应利用网络检索工具在全球广泛寻找适合期刊水平的审稿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校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中文学报在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双重背景下的发展定位与策略。【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统计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办的中文理工类综合性学报近10年(2009—2018年)发文特征与学校建设的“一流学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理工类综合性中文学报学术影响力整体较强,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报与“双一流”建设的相关性差异较大;针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优势,提出高校理工类综合性中文学报应该采取增大发文量、调整发文方向和转型为专业刊3种策略。【结论】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对高校中文理工类综合性学报提出更高要求,未来高校中文理工类综合性学报的发展定位是培养科研新人、培育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面向国际一流期刊的创新发展切入点和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之路,为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以《中华肝脏病杂志》为例,从主题报道、媒体融合出版、科研服务等方面总结办刊经验,探索我国科技期刊进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之路。【结果】 通过新媒体的高效融合,《中华肝脏病杂志》在探究科技研究的新发现和热点问题,制定和推广行业技术规范和指南,为正确面对大灾大难等提供科学方法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对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针对国际关注度高的“大事件”的适时科学报道,在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结论】 在新媒体高效融合时期,探究科技研究的新发现和热点,实时推广科学研究成果和行业技术规范,为正确面对大灾大难等提供科学方法和技术支持的办刊思路和模式可为新形势下面向国际一流期刊的我国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