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武汉与国内其他9个同类型城市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了解武汉定价水平,并为其价格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武汉医疗服务项目收费频次构建权重,计算加权平均价格比较总体价格水平;对综合医疗服务、医技诊疗、临床诊疗、中医及传统民族医诊疗4个大类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武汉现行医疗服务定价整体处于各地区中上水平,各别手术类项目定价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综合医疗服务类、医技诊疗类项目定价偏低。且各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相关。结论:医疗服务项目定价需要测算其的成本与价值,并增加对于疾病诊断组价格的监测;构建区域医疗服务价格监测指标,例如价格指数,建立规范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妇幼健康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比较和筛选价格不合理的项目,为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标化价值模型,测算服务项目价值,根据价格价值差和比值法筛选优先调价项目。结果:共测算江苏省妇幼健康类医疗服务项目72项。31项(43.06%)现行价格低于标化价值且构成比比值低于1(妇科类20项、产科类8项、计划生育类2项、康复类1项),8项(11.11%)高于标化价值且构成比比值高于1(妇科类7项、产科类1项)。筛选建议优先调升价格项目22项,调低价格项目8项。结论:比值法简洁高效。江苏省部分妇幼健康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比价关系不合理,建议分步分批调整,建立价值数据库,健全价格监测与动态调整机制,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与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东省取消耗材加成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情况以及各类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差异。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改革前后广东省各地区医疗服务价格的公平性。结果:临床诊疗类、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项目平均调价幅度超过10%,全省的综合医疗服务类项目泰尔指数大于其余三类,四类医疗服务项目的地区内泰尔指数贡献率超过77%。结论:此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主要集中于临床诊疗类和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项目,医疗服务价格差异主要来自地区内部差异,区域动态调整应着重关注地区内部医疗服务价格。  相似文献   

4.
目的:梳理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现状,为长三角地区合理定价及调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各地发布的最新“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及“医疗服务价格汇总表”,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抽样,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项目总体价格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类别价格水平和离散程度均存在差异,中医诊疗类和综合服务类较诊疗类价格偏低。医疗服务价格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R2=0.49)。上海市除中医诊疗类外各类别价格均为最高,江苏省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总体偏低。结论: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比价关系趋于合理。建议统一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提升中医诊疗类医疗服务项目定价的科学性,提高体现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对价格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5.
医疗服务价格指数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管理的重要工具。2019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后,武汉市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整体提高,总价格指数为126.67%;体现更高技术劳务价值的一般医疗服务、一般检查治疗、手术治疗等项目价格涨幅较大,超声检查类与检验类项目价格下调;占总项目数16.87%的项目,其累计收费金额占总收费金额的80%,用这些项目计算的价格指数为120.68%。建议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指数计算的项目,并以成本为依据,合理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适应医疗技术、医保政策等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通过分析医疗服务价格指数,进一步提高山东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科学化水平。方法:收集2018—2022年山东省9大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计算编制价格总指数及结构性指数,并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比较,分析指数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指数变化呈上升趋势,除2020年增长幅度高于CPI增长幅度外,其他年度增长幅度均低于山东省CPI增长幅度,且医疗服务价格分类指数差异较大。结论: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联动机制、成本精算机制、“削峰填谷”清单机制、医耗分离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规范医疗行为的视角,探讨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策略。方法:以湖北省某三甲公立医院为例,分析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医院医疗收入和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取消药品加成和耗材加成后,医院整体弥补率为72.38%和57.43%,低于预期水平;价格调整后,综合医疗服务类、临床诊疗类和中医及民族医疗类项目收入调增,医技诊疗服务类项目收入调减,患者次均检查和化验费用占比增长较快。结论:按照“有保有压、总量控制”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策略,建立“两降低“”两提高“”一增加”的价格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充分了解天津市医疗服务价格实际变动情况,分析测算医疗服务价格指数,以期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1年天津市医疗服务项目使用量和项目收入,并按照编制的价格指数公式计算天津市医疗服务价格指数,与天津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分类价格指数对总体的影响程度。结果:测算所得医疗服务价格指数较为合理;能较好地反映医疗服务价格变动趋势;分类价格指数变化差异较大,其变动情况与医改相关政策联系紧密。结论:进一步完善价格指数分析工作,充分分析价格变动情况,不断完善天津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分析机制。  相似文献   

9.
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是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要目标。该研究深入分析了美国识别和调整不合理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及实践经验。同时,对我国当前识别和调整不合理医疗服务价格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建立具有区域约束下的识别和调整不合理医疗服务价格的刚性机制;构建识别和调整不合理医疗服务价格的基本原则及流程工具;以及探索区分医疗服务价格要素及点数化,逐步形成医保总额挂钩的联动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医疗服务价格是医疗服务价值和医疗服务行为经济补偿的反映,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转变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医疗服务定价要考虑医疗服务产品特性、服务市场、服务成本、供需关系、医保支付政策、补偿机制等多方面因素。针对我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方式和价格水平现状,建议综合运用基于成本定价、价格管制定价、需求导向定价等多种定价方式和方法,探索医疗服务价值和价格相分离、人力价值和物耗价值相分离的价格机制,构建与政策目标相协同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结合试点城市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相关文件,对试点城市通用型、复杂型项目价格动态调整触发评估指标、分类调整的规则进行梳理,介绍试点城市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运行进展情况,获得设立量化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和赋分,统一启动动态调价触发标准,完善机制及明确复杂型项目调价规则,支持公立医院基于成本核算数据提出报价建议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现行手术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比较和筛选不合理的手术项目,为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依据。方法构建标化价值模型,测算手术医疗服务项目价值,开展价格水平和比价关系比较分析,综合各因素筛选出需优先调整的项目。结果共测算上海市现行手术类项目数1 698项。现行价格总值为标化价值总值的37%。偏低价格项目数为1 098项,占比为65%;偏低项目中构成比比值低于0.6的项目数为391项,占23%。偏高项目中构成比比值大于3的项目数为226项,占13%。共筛选项目235项,占总项目数的14%,使用量占总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福建省沿海某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的影响。方法抽取26家公立医院,分析比较调价前后一年全部医院、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有助于优化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结构,尤其是诊查费的调整使诊查收入占总的医疗收入比例大幅度提升,有利于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调动积极性,但手术项目、检查化验项目调整未达到预期效果。结论调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建议逐步建立合理地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拉开不同级别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差距,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同时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4.
构建医疗服务价格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设计与制订医疗服务价格评价指标,构建一套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制订、执行结果进行完整评价的指标体系,为政府部门提供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和决策工具。方法运用了医学、经济学、统计学、价格学和循证医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德尔菲(Delphi)法,建立评价模型设计和制订医疗服务价格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医疗服务价格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基本反映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和执行过程中,对政府的管理目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成本控制、经济效益和居民的参与及满意度进行测评。结论建立健全一套医疗服务价格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此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医疗服务价格评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对北京市中医类医疗服务及收入的影响。方法:基于北京市39家中医类医院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基于分段回归的多元间断时间序列模型。结果:北京市两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中医服务收入及服务量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之后,北京市二、三级中医类医院针灸、推拿收入以及中药饮片收入占比明显增长,但针灸科和推拿科的门诊人次数显著下降。结论:北京市医药分开与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总体上促进了中医医疗服务收入的提升,促进了中药饮片的使用,但也为中医服务设起了一道价格门槛,合理控制门槛高低,使中医药能惠及更多群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为建立补偿新机制,实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简要梳理了国内外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实践与探索,从调整原则及空间、调价测算方法、调价方案和标准、调价监测与评估4个维度构建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关配套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科学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阐述了医疗服务价格规制内涵,进一步归纳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方式和成效。分析医疗服务价格在规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建议探索形成医疗服务政府备案价,提升利益相关者参与定价力度,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综合监管制度等,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运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完善医疗服务合理定价,合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利益传导的视角,以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体现为中介,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实证检验医疗服务价格对医务人员薪酬水平的影响。结果:医疗费用规模对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门诊医疗和住院医疗二者间存在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劳务价值在医疗费用中的差异方面。结论:应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介绍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概念,回顾了国家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政策,比较了典型地区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实施方案、实践探索,总结了经验.典型地区做法对加快价格动态调整有以下启示:抓住纵深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窗口期,及时评估,按条件启动调价;开展测算,收集调整项目和调价幅度建议,形成初步方案;调查、监测价格、成本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