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年满18周岁本国患者的下颌第二磨牙为研究对象,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然后在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等多层面重建三维数据图像。根据C形根管系统的解剖学特征判断其发生率。结果:纳入本研究的共有124名患者(156颗下颌第二磨牙)。其中,具有C形根管系统的有66颗,发生率为42.3%。结论:C形根管系统在下颌第二磨牙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CBCT在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治疗过程中,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直观、更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26例患者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10月-2021年8月门诊接诊的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126例患者(共126颗患牙)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126颗患牙中,遗漏根管48颗,欠填26颗,根管超充21颗,根充不致密35颗,牙根纵裂2颗,冠部折裂9颗;冠渗漏15颗,根管内器械分离3颗,底穿2颗,髓腔入路欠佳13颗,根管内台阶、偏移、侧穿17颗。结论:下颌第二磨牙根管系统复杂,解剖位置操作不方便,造成治疗失败的原因较多,主要有解剖学因素和医源性因素,重在预防,对治疗失败患牙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余锦锦  方进华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5):1624-1626
目的:研究上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MB2)的临床发现率。方法: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的发育沟或暗线,研究上颌第二乳磨牙MB2的临床发现率。结果:54例患者共56颗上颌第二乳磨牙,其中有26颗存在MB2,发现率为46.43%。临床发现率在性别及牙位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颌第二乳磨牙中MB2有较高的发现率,临床上应注意探查以免遗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例需行翻瓣术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共40颗下颌磨牙),术前进行根尖片及CBCT检查,对根分叉病变进行诊断及分度,测定垂直骨丧失、水平骨丧失、根分叉区骨缺损近远中向距离、根柱长度等相关参数,对病变牙进行翻瓣术清创,同时术中对根分叉进行探诊。结果:40例患者,术中共发现存在73个根分叉病变,其中0度5个、Ⅰ度15个、Ⅱ度41个、Ⅲ度12个,分别占6.85%、20.55%、56.16%、16.44%;CBCT检查共显示70个根分叉病变,根尖片检查共显示63个根分叉病变,CBCT对根分叉病变的检查阳性率为95.89%(70/73)、根尖片检查阳性率为86.30%(63/73),CBCT检查阳性率高于根尖片检查(P<0.05);CBCT检查与术中实际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对根分叉病变的准确分度诊断的敏感度为95.59%(65/68)、阳性预测值为92.86%(65/70)、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青年正畸治疗患者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回顾68例伴随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安氏Ⅰ类青年正畸患者,分别设计不拔牙、拔除下颌第二双尖牙、拔除下颌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器,闭合曲法关闭拔牙间隙,应用曲面断层片分析三组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倾角和萌出间隙的变化,结果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非拔牙组治疗前后左右下颌第三磨牙倾角(RM3\LM3)、左右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RS\LS)、左右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和牙冠宽度比率(Rratio\Lratio)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组RM3、LM3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RS、LS、Rratio、Lratio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组RM3、LM3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RS、LS、Rratio、Lratio变化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拔牙矫治有助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增加,拔除下颌第一磨牙较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产生更显著的下颌第三磨牙后间隙改变,但青年患者拔牙矫治对下颌第三磨牙倾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1病历简介患者女,14岁。因右下后牙反复肿痛就诊。检查:下颌双侧第二磨牙近中倾斜阻生,呈45°倾角,冠周牙龈红肿,盲袋有污物,触之易出血,第三磨牙未萌。双侧上颌第二磨牙正位萌出。否认有家族史。X线片显示:双侧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阻生,根尖近中边缘距第一磨牙根尖远中边缘的距离双侧分别为右10.3 mm,左9.4 mm。下颌第三磨牙生长方向与第二磨牙平行,亦呈近中倾斜方向。双侧阻生的第二 磨牙分别与第一磨牙远中牙颈部及根上1/3相抵。诊断:双侧第二、三磨牙近中阻生。治疗建议:拔除双侧第三磨牙,采用正畸治疗方法推第二磨牙远中、合向移位,引导其竖直萌出,矫治中注意避开第一磨牙阻挡,以免该牙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不同力值和加力方式下近中整体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位移趋势及 牙周膜应力分布,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5月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影像科 1例患者的锥形束CBCT资料,建立第一磨牙缺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第二磨牙牙冠上放入不同的矫治 装置,通过不同力值(100 g或50 g)及加力方式(近中牵引钩或远中牵引钩)进行分组,共8组工况。使用 Abaqus软件模拟比较8组工况近中整体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位移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结果 在所有工况 中,牙周膜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均未超过2.6×10-2 Mpa,远中牵引钩的应力分布较近中牵引钩应力分布均 匀。当颊侧加力50 g舌侧加力100 g时,第二磨牙颊侧面出现近中平移,近中面出现颊侧旋转,颌面出现向 近中偏颊侧的旋转,与根尖组结果基本一致,此时牙周膜Maximum Principal Stress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第 二磨牙牙周膜远中面。结论 ①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时,远中牵引钩应力分布更均匀;②牵引钩加力100 g 舌侧扣加力50 g时,第二磨牙从颊侧面出现向远中旋转移动趋势,可以为矫正倾斜的第二磨牙提供临床参 考;③在平齐根分叉远中牵引钩颊侧加力50 g舌侧扣加力100 g情况下,第二磨牙最接近整体近中移动趋 势,且应力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8.
霍丽  周章华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3):1445-1445
根管治疗的目标是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严密封闭根管,促进根尖病变愈合。根管预备不良、消毒的不充分、充填不适、遗漏根管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根管解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根管变异的预先估计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降低这类原因造成的根管治疗的失败。笔者近期接诊1例上颌第二磨牙四根管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牙髓坏死的老年人磨牙的术后反应及疗效,评价老年患者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70岁急、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坏死的老年人120例(磨牙140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性根管治疗,根管预备均采用Pro Taper镍钛锉,多次性疗程间氢氧化钙根管封药,比较两组根管治疗后的反应及疗效。结果:术后1周疼痛率和术后1年治愈率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对老年人根管感染的磨牙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朱珊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5):737-738
目的:观察机用ProTaper预备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4例患者分为机用ProTaper预备磨牙弯曲根管和传统K锉预备磨牙弯曲根管两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根管形态预备及断针情况、根充效果、术后1周根尖反应情况、根管预备时间。结果:机用ProTaper预备磨牙弯曲根管各方面均优于传统K锉方法。结论: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用于弯曲根管预备时不易发生断针,根管形态可达到连续的锥度,根充效果好,充填后疼痛发生率低,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毛斌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9):107-110
目的 分析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 6月-2022年5月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50例患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共 72侧)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BCT检查,由本院医师分别根据曲面体层片、CBCT图像对下颌第 三磨牙拔除时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设计手术路径,比较两种影像学资料评估结果的 差异。结果 两种影像学结果中牙根越过了下颌神经管下壁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BCT图像牙根与下颌神经管上壁密切接触占比高于曲面体层片,侧牙根插入至下颌神经管占比低于曲 面体层片(P <0.05);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可能出现下齿槽神经损伤风险;CBCT图像显示的神经损 伤风险小于曲面体层片(P <0.05);根据术前CBCT图像明确是否去除骨阻力、分牙、插入牙挺、牙脱 位方向的患者占比高于曲面体层片(P <0.05)。结论 CBCT图像提供的信息能够为选择合理的手术路径 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依据,临床治疗医师可根据CBCT图像结果对阻生磨牙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三维影 像空间距离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更好地辅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李毓勤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3):137-140
目的 比较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在牙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 7月-2022年7月于我院行根管治疗的94例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 对照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及治疗满意 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7.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1、3 d 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结论 对牙髓炎患者采用一 次性根管治疗的总体效果优于多次法根管治疗,可提高诊疗效率,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的 分析对牙体缺损患者行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方案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阳春市口腔 医院2021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予以编号,奇数 为对照组(n=40),偶数为观察组(n=40)。两组均接受根管治疗,对照组接受全瓷冠修复,观察组接受 全瓷高嵌体修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周及口腔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 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咀嚼效能高于对照组,GI、SBI、PLI及牙体松动 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体缺失患者行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方案的临 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提升患者的咀嚼及其他口腔功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在慢性牙髓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 1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 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多次根管治疗,试验组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 及临床指标(术后疼痛时间、用药时间)。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精神状态评分高 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80.00%(P<0.05);两组术后疼痛时 间、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慢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一次性根 管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牙髓疼痛,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根管充填情况对牙体牙髓病患者恢复及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 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9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7例。对照组接受超填充治疗,观察组接受适填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咀嚼功能及疼痛程度及生活 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5.11%(P <0.05);两组治疗后牙龈指数、咀嚼 效率、牙咬合力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5、10 d VAS评分均低于治 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社会职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评分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选择适填充根管治疗,可提高 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其咀嚼功能,同时可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8月在笔者科室就诊要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且全景片显示智齿牙根尖连结下颌管,并经锥形束CT(CBCT)扫描确认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分别采用截冠留根法拔除(观察组)和传统拔牙法拔除(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颌面部肿胀程度、张口受限程度、手术并发症及牙根移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颌面部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张口受限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断根移位(2.28±0.57)mm,前6个月移位较快,后期趋于稳定。结论: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程度轻,且断根可上移萌出,远离下牙槽神经管,降低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区域划分及椎间盘镜 (MED)对其手术减压的可能性及疗效。方法 将腰椎神经根管分为神经根出口区、盘 -黄间隙区和侧隐窝区 ,在病变节段后棘突中线旁 1 0cm处建立手术通道 ,工作通道的初始位置固定在盘 -黄间隙区。利用工作通道的水平移动及改变其角度显示其他区域视图 ,对神经根后方、侧方和前方的致压因素进行解除。结果 所有 6 8例中 5 6例得以随访 ,时间 8~ 2 0个月。按Nakai等标准评定疗效 :优 4 5例 ,良 9例 ,可 2例 ,优良率96 4 3%。结论 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后路MED手术不是禁忌。充分利用设备的功能 ,有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及扎实的解剖知识 ,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