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刺法联合经筋排刺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54例)和联合组(54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针刺法治疗,联合组患者采取透刺法联合经筋排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面功能障碍程度[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面部残疾社会功能(FDIs)]、面神经功能[面神经功能量表(H–B)、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SFGS)]、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较常规组的72.2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DIp评分较常规组高,而FDIs评分较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较常规组低,而SFGS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A、IgM、IgG水平较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透刺法联合经筋排刺法在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何胜洋 《光明中医》2022,(16):2983-2985
目的 观察不同间隔时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1例。治疗1组每日针刺1次,治疗2组每日针刺2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改良Sunnybrook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1组为93.5%(29/31),治疗2组为96.8%(30/31),2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率治疗1组为48.4%(15/31);治疗2组为67.7%(21/31),P <0.05,2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在治疗后改良Sunnybrook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2个疗程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愈率和改良Sunnybrook评分方面治疗2组优于治疗1组。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中医分期辨证针刺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婺 源县中医院于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86 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42 例) 与观察组(44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面瘫饮片方+中医分期辨证针刺+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面瘫饮片 方+中医分期辨证针刺+红外线照射+热敏灸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 (IL–6)、IL–17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记录肌电图改变情况,并比较多伦多面部神经评定量表评分,同 时对临床疗效开展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IL–6、IL–17、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静态分、联动分均低于对照组,随意运动分、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高于对照组,瞬目反射 R1 潜 伏期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73 %,高于对照组的 85.7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热敏灸联合中医分期辨证针刺的治疗方案,有 助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并减少面部神经缺损,对其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难治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周围性难治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电针联合红外线治疗,治疗组给予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 Sunnybrook 面神经评分的情况。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HAM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28/32),对照组为68.75%(22/3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难治性面瘫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面部的肌肉活动和感觉功能,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状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伟  曹莲瑛  陈晞 《新中医》2013,45(12):136-13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l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nl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间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良好,优于单纯针刺治疗。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加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疗效与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0%,对照组为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患者所需平均疗程为1.8个,对照组为2.1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加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尔兆娟  张洪秀 《四川中医》2011,(12):103-10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理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和电针。结果:治疗4周后,在面神经功能分级上、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电针、理疗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温静 《山西中医》2013,(11):36-36,3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足太阳经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足太阳经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活血祛瘀合泻子法与常规针刺治疗Bell面瘫实证恢复期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活血祛瘀合泻子法,即常规针刺加血海、三阴交、二间、厉兑、束骨,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两组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选用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及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定系统进行分级及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Ⅰ级、Ⅱ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祛瘀合泻子法在改善Bell面瘫实证恢复期的症状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期针灸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68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4 例。对照组实 施不分期针灸治疗,观察组采取分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针灸治疗效果、神经麻痹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portmann 评分、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面部残疾指数(FDI)及治疗时长。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 97.06 %,高于对照组的 70.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 组患者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升,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FDI 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F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ortmann 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治 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ortmann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 察组治愈耗时(11.13 ± 1.52)d,短于对照组的(20.09 ± 2.5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分期针 灸治疗可明显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14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8例)采用分期针刺拔罐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64例)行常规针刺为主治疗。结果:30日观察期内,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期针刺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病程≤7 d)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5次,2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3个疗程后H-B分级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1采用温针治疗,治疗组2采用温针配合中药法治疗。观察3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痊愈时间与疗程的关系。结果: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温针配合中药热敷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温针配合中药热敷患者获得痊愈的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配合药物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高,治疗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西药口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周围性面瘫恢复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Sunnybrook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姜灸治疗中重度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中重度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隔姜灸治疗)和对照组(针刺治疗),治疗组74例,脱落6例;对照组74例,脱落4例。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后,采用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和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Sunnybrook评分和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隔姜灸治疗中重度贝尔面瘫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周围性面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针刺选穴和针刺时间、疗程上均一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韩兴利 《河南中医》2014,(9):1833-183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中药敷贴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33%,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敷贴能够明显改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以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和对照组相同针灸基础上,每日于患侧面部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 ml。观察指标选用Hous-Brackmann ( H-B )面神经分级量表,于疗前、疗后两次评价,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 -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经卡方检验,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疗前、疗后H-B分级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疗前、疗后H-B分级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比较:观察组愈显率为70%,对照组为50%,经卡方检验,疗后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54-5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对照组治愈率71.4%,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在两组治愈患者中,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34例(85%),对照组治愈20例(66.7%),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治愈患者的疗程短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艾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