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组)和观察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及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者比例分别为71.88%和84.38%,均高于对照组,而Fugl-Meyer评分轻度障碍者比例分别为56.25%和81.25%,其也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中的效果较好,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速率早期液体复苏在初始评估未达重症标准急性胰腺炎(NS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36例初始评估NSAP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早期补液速率将患者分为高速率补液组191例(24 h液体复苏总量>入院后48 h液体复苏总量1/2)和低速率补液组145例(24 h液体复苏总量≤入院后48 h液体复苏总量1/2)。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后24 h、48 h、72 h补液总量,比较入院后12 h、48 h、72 h、7 d时外周血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压积(HCT)、血肌酐(Cre)]水平变化,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入院后24 h、48 h高速率补液组患者补液总量显著高于低速率补液组,高速率补液组入院后12 h CRP、HCT水平及入院后72 h CRP水平、生命体征达标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有创(介入)操作率、机械通气率、重症监护治疗率、转化为重症率均显著低于低速率补液组。结论 :高速率补液有利于改善初始评估未达NSAP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胰腺炎(AP)实施早期高渗盐水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林格氏液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高渗盐水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复苏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高渗盐水液体复苏可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肠黏膜屏障功能得到更好改善,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早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181例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86例)和治疗组(95例)。对照组在复苏早期行积极容量复苏,治疗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出血控制后再行积极容量复苏。观察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 )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MODS发生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早期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较积极容量复苏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向庆勇  黎明  文家智 《西部医学》2019,31(6):894-899
【摘要】 目的 探讨限制性与积极性液体复苏对伴多发伤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6例中重型颅脑损伤伴发多发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积极组与限制组各73例,积极组给予积极性液体复苏,限制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情况,并记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剩余碱(BE)及乳酸(LA)水平,同时评估两组患者颅内出血进展情况,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积极组患者的平均液体输入量明显高于限制组患者(P<005);积极组患者的胶体使用量及早期复苏时间均高于限制组患者,但两组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限制组患者的血清APTT、TT、PT、D D水平及BE及LA水平均明显低于积极组患者(P<005)。治疗后,积极组患者颅内出血进展与进展后手术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限制组患者(P<005),且积极组患者入院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低于限制组患者(P<005)。限制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3836%)明显高于积极组患者(6438%)(P<005)。积极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55%)及死亡率(1233%)均明显高于限制组患者(959%和548%)(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伴多发伤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复苏液使用量,纠正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休克期组织脏器的灌注及氧供,减少颅内再出血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汲崇良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67-67
目的观察并探讨临床在救治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过程中应用两种不同液体复苏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伤创伤失血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积极液体复苏(AFR),试验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治愈率、病死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后治愈率更高,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救治多发伤创伤失血性患者过程中,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优,并有效控制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蒋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3008-3009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后24h内液体复苏量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充分性液体复苏,实验组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后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抢救过程中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有效稳定患者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抢救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龚鸿昌  邓琳  余锡斌 《西部医学》2012,24(8):1571-1573,1576
目的评价积极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将53例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积极液体复苏组(A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液体使用量、抢救6小时后的pH及BE,并比较两组72小时及2周的死亡率情况。结果 A组的液体量用量(2631±247)ml,B组为(1483±178)m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胶体的用量、复苏6小时后的pH值及BE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72小时A组死亡率为18.5%,B组为15.4%,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2周死亡率,A组为48.1%,B组为34.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适当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容海鹰  张明 《广东医学》2006,27(4):570-571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程度、不同时期AP患者血清中心Ba和PAP水平,设立正常对照组,并作相应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TNF-α和PAP水平在治疗前重型及轻型AP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重型组也高于轻型组(P〈0.05),在治疗后第14天重型组和轻型组其水平逐渐下降接近正常。结论 外周血TNF-α和PAF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AP早期论断和判断病情发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96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连接微截流行SVV监测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复苏液体量、复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干预后6h的液体输注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8h,观察组液体输注总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SVV监测目标导向液体复苏能有效减少SAP患者复苏液体量,缩短复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常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治疗的价值甚微。随着超声在重症医学科的广泛应用,床边获取患者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已成为可能,VTI近似于心脏每搏量,用这一参数反映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较中心静脉压具有明显优势。目的 探讨VTI指导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VP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组和VTI组。CVP组根据CVP进行液体治疗,使CVP达到15 mm Hg为终点;GEDVI组根据GEDVI进行液体治疗,使GEDVI达到800 ml/m2;VTI组根据液体治疗后VTI增加幅度指导液体治疗,直至VTI增加<1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入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平均动脉压、CVP、血乳酸水平、氧合指数以及合并肺动脉高压情况〕及液体治疗前后相关数据(患者6 h液体复苏量,6 h、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液体复苏量,24 h血乳酸水平,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 APACHE Ⅱ评分、72 h SOFA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并比较。结果 3组患者6 h液体复苏量、6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血乳酸水平、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 APACHE Ⅱ评分、72 h SOFA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DVI组、VTI组24 h液体复苏量多于CVP组(P<0.05)。VTI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CVP组及GEDVI组(P<0.05)。结论 以VTI指导的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治疗,能准确评估患者所需液体治疗量,明显降低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相似文献   

12.
张爽  赵英萍  陈炎堂 《河北医学》2011,17(7):862-865
目的:研究早期集柬化治疗依从性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分存活组与死亡组,进行6h、24h集束化治疗依从性评价,了解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及对病人28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6h集束化治疗中,2h测中心静脉压(74.2%)及液体复苏(56.5%)依从性略低,SevO2监测依从性最低(6.5%);24h集柬化治疗中,液体复苏依从性略低(74.2%),激素(24.2%)及多巴酚丁胺(20.1%)使用依从性最低,其余指标依从性好。6h、24h集柬化治疗达标率为45.2%及64.5%。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6h、24h集束化治疗达标率均明显降低,并有统计学差异,6h、24h集束化治疗中液体复苏依从性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6h、24h集柬化治疗中液体复苏可降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的病死率,故为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应重点提高液体复苏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容量复苏达标后液体正负平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的SAP患者42例,根据复苏达标后48h液体出入量分为正平衡组及负平衡组,记录并比较复苏达标后0、24、48h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氧合指数(PO2/FiO2)、膀胱内压(IAP)、血浆脑钠肽(BNP)、血乳酸及每24h液体出入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结果负平衡组较正平衡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均P<0.05)。CRRT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复苏后24、48h负平衡组EVLWI、IAP、血乳酸均低于正平衡组(均P<0.05), PO2/FiO2高于正平衡组(均P<0.05),BNP在48h低于正平衡组(P<0.05)。结论 SAP患者容量复苏达标后宜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强镇静、镇痛、机械通气条件下对脓毒血症患者进行液体治疗,评估患者HR、MAP、CVP、CO、SV、SVI、SVV等作为液体反应指标的差异以及各指标基础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脓毒血症患者,按理想体重给予10 mL/kg、20 mL/kg、30 mL/kg万汶注射液,观察上述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每搏量变异度(SVV)预测液体反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血液动力学参数每搏量变异度可以预测危重患者的液体反应,可以作为指导这些患者液体治疗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武猛 《黑龙江医学》2014,(7):836-837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不同输液量晶体液复苏对腹内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科2013-03~2014-03间确诊为感染性休克患者37例,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应用晶体液(乳酸钠林格氏液)进行液体复苏。以24 h内复苏液体量的不同,分为A组(60 mL/kg以下)、B组(60~70 mL/kg)、C组(70~80 mL/kg)、D组(80~90 mL/kg)、E组(90 mL/kg以上),分别监测复苏前、复苏24h后腹腔内压,比较腹内压力变化。结果5组腹内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复苏后腹内压均值分别为A组:10.3 mmHg;B组:10.6 mmHg;C组:12.4 mmHg;D组:15.8 mmHg;E组:18.8 mmHg。D组和E组与A组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液体复苏时,腹内压升高程度与输入液体量有关,24 h晶体液输入量70 mL/kg以上会引起腹腔高压,若超过80 mL/kg有导致腹腔间室综合征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16.
陈智峰 《海南医学》2014,(21):3133-3135
目的探索亚低温联合控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断尾法制备未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依造模第二阶段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常温常规复苏组、亚低温常规复苏组、常温控制性液体复苏组及亚低温+控制性液体复苏组,每组均为12只。记录各组大鼠的存活时间及24 h存活率;比较各组在造模第90 min的血气分析、血乳酸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结果低温控制液体复苏组较常温控制液体复苏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15.47±5.32)h vs(9.27±4.71)h,P〈0.01)],常温控制液体复苏组24 h存活率为25%,低温控制液体复苏组为41.7%。低温控制性液体复苏组补液量最小,为(44.46±6.75)ml/kg,在造模90 min时有最高的PO2和最低血乳酸水平。结论亚低温联合控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失血性休克犬输液量及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1、5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组(C组)及定量输液组(Q组).G组、C组和Q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维持休克状态60 min,随后分别采用GDFT、定量输液和中心静脉压指导的输液方案行液体复苏并观察4h.复苏液体乳酸林格氏液与羟乙基淀粉的输液比例为1:1.实验结束后,记录复苏4h的输液量及尿量;测定肺组织的湿/干重量比(W/D);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结果 G组的输液量及尿量多于Q组和C组(P<0.05);G组肺组织的W/D高于S组、Q组和C组(P<0.05);G组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和S组、Q组及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会造成失血性休克犬的输液量增加,但不影响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5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2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 CO)、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 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24 h,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ScvO2水平均显著上升,血乳酸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后6、24 h观察组MAP、PaO2/FiO2、Scv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血乳酸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上升,且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 T淋巴细胞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4 h输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分别为11.11%、8.33%,较对照组33.33%、25.00%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重症超声指导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效果更优,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保护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细胞和液体免疫水平,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声心输出量监测(USCOM)在创伤后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创伤后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中是否应用USCOM分为常规组和USCOM组,对两组患者24 h乳酸水平≤2 mmol/L的比例、24小时液体平衡情况、并发症情况及病死率做一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两组患者24小时血乳酸≤2 mmol/L比例及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USCOM组24小时复苏的液体量及发生肺水肿、MODS、DIC的比例较常规组明显减少。结论 USCOM是一项准确、快速、安全、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够有效的指导液体复苏,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EVLWI+ITBVI组54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52例,常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的达标时间和达标率,治疗1 d和3 d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血肌酐,72 h内液体管理数据,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EVLWI+ITBVI组6 h的EGDT达标率比对照组高(75.9%比55.7%,P<0.05),而EGDT达标时间和24 h的EGDT达标率无显著差异(P>0.05)。EVLWI+ITBVI组3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较1 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ITBVI组3 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ITBVI组0~6 h液体入量和液体平衡量比对照组多,其余时段入量、出量、平衡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I+ITBVI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的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传统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和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和指导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