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短链脂肪酸(SCFAs)在肠道微生物群调控宿主代谢中起到了主要介导作用,且与2型糖尿病(T2DM密切相关,可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体质量和血脂指标。尽管有学者认为SCFAs有望成为T2DM的新型治疗靶点,但目前尚未有相关综述。本文总结了短链脂肪酸的生物学特性,讨论了SCFAs调节食欲、炎症、胰岛β细胞、脂质代谢与肝脏糖原代谢的证据,进一步明确调控SCFAs在T2DM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探讨了调控SCFAs治疗T2DM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短链脂肪酸(SCFAs)是一类含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主要由肠道内特定菌群通过发酵膳食纤维产生,对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SCFAs可调节糖脂代谢、调节能量平衡、维持肠道屏障、减轻炎性反应,并通过上述多途径参与2型糖尿病、肥胖、脂代谢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总结了SCFAs调控代谢的机制及其防治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1型糖尿病(T1DM)主要由自身免疫应答介导,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间稳态的破坏与T1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靶向肠道菌群的干预方式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动物研究已初步证实了肠道菌群疗法(益生菌治疗、粪菌移植、短链脂肪酸补充)对T1DM的保护作用,但相关临床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探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综述...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中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及其代谢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衰、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CVD影响的机制已有报道。本文将综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衰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在CVD防治方面的潜在价值,为CV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态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正常的机体代谢至关重要。肠道菌群失衡会引起各种代谢类疾病,尤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新靶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阐述了肠道微生态与T2DM的关系以及其影响T2DM的可能机制,以期为T2DM的治疗和研究寻找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SCFAs影响Th17和Treg细胞失衡是COPD病理生理的重要机制之一,SCFAs通过调控T h17/Treg细胞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是防治COPD的新靶点。现代“肺-肠轴”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具有高度相似性,肠道菌群及SCFAs是肺肠轴的关键介质。前期研究发现,果上叶能调控COPD模型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据此推测,果上叶可通过调节SCFAs,调控Th17/Treg细胞平衡干预COPD,诠释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观点在COPD防治中的科学内涵,以期为中医药干预COPD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种以肢体远端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糖控制和对症治疗是DPN治疗的主要方面,但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也会继发神经病变,其神经病变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本文综述肠道菌群和DPN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糖尿病和神经病变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肠道菌群防治DPN的研究潜力,以期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我国肥胖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日益增多,约2/3的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被证实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具有相关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肠道菌群紊乱引起SCFAs(短链脂肪酸)生成减少、胆汁酸代谢紊乱、内毒素产生等诱发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逐渐发展成肥胖2型糖尿病。为进一步了解肠道菌群与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文中将从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西药、益生菌、膳食纤维、手术治疗等不同角度阐述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治疗糖尿病提供一些研究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聚果糖(FOS)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改善川崎病(KD)小鼠冠状动脉损伤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白色念珠菌细胞壁水溶性成分(CAWS)建立K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PBS)组,KD造模(CAWS)组,FOS+KD(FOS)组,28 d造模成功后,收集粪便和心脏。通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冠状动脉的结构变化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利用16S rRNA测序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S-MS)技术,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的差异。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KD造模后多处冠状动脉正常结构消失,管壁水肿,炎症细胞大量浸润。免疫荧光显示CD68单核巨噬细胞标记物在冠脉周围显著增强。经过FOS处理后,上述的冠状动脉损伤及炎症情况显著下降。16S rRNA测序发现CAWS组肠道菌群明显紊乱,产SCFAs菌群减少,粪便SCFAs含量下降,FOS处理后肠道菌群组成情况及SCFAs有所恢复。结论:FOS能改善KD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提高SCFAs产量,减轻KD冠状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威胁患者健康的代谢性疾病,现代医学以控制血糖稳定与预防并发症为主要治疗手段,患者需要终生服用降糖药。化学药疗效确切,但长期服用后容易引发系列的副作用,严重的限制了其推广和使用。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降血糖的历史悠久,在T2DM这类复杂疾病的治疗中独具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最新研究表明,TCM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葡萄糖代谢从而降低血糖,这给T2DM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综述TCM及其有效成分、复方制剂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糖的作用及机制最新进展,为后续开展TCM降血糖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了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暴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急,病情危重,较短时间高血糖后进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时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完全破坏,而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本例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发病1周后出现急性心肌炎,推测暴发性1型糖尿病可能是病毒感染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为临床探索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认识,早期识别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2.
1 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是由T细胞介导的以胰岛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高血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0 世纪中叶后T1D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提示环境因素在T1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人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在生命初期形成,在3 岁左右趋向稳定。早期肠道菌群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且与免疫系统的成熟有密切关系,这提示早期环境暴露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进而参与T1D的发生发展。抗生素、剖宫产 术等可影响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明确这些因素对早期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与T1D的联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T1D的发病机制,为T1D的一级预防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我国大部分指南的健康教育建议忽视初级保健特征及需求,基层门诊2型糖尿病(T2DM)健康教育存在随意、盲目等诸多问题。目的 应用名义小组技术(NGT)构建基于初级保健服务需求的T2DM患者健康教育框架,并进行内涵拓展。方法 于2020年9-10月,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邀请国内具有不同医学背景的健康专业人员23例,分为3个小组开展NGT会议。对会议内容汇总、转录,产生定性与定量两部分数据,并行分析。通过定性数据对各组产生的关键词进行合并相似词等处理,以获得重编码关键词(NC)列表,同时对关键词进行内涵拓展和主题分析;定量数据确定关键词的组内和整体排序,并根据整体排序赋值的四分位数确定等级框架。结果 群体决策产生符合我国初级保健服务需求的T2DM健康教育关键词28个。通过归纳主题及根据定性数据进行内涵拓展,28个关键词可归类为5个领域主题,分别为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社区管理、多病共病管理、治疗和用药。按照两轮排序、分层,最终确定具有4个等级的T2DM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框架,其中A等级包括排名最高的4个关键词,平均综合得分之和占整体的45.69%。结论 本研究应用NGT构建基于初级保健需求的T2DM健康教育指导性框架,以循证方式确定具备优先度的4层等级和内容。同时,初级保健属于复杂的群体决策环境,基于NGT的结果有助于指南与临床实践达成更高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时超玲  李社莉 《医学综述》2014,(11):2028-2030
1型糖尿病(T1DM)发病年龄轻,起病急,症状重,常自发酮症,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甚至缺失,需终身胰岛素替代维持生命。T1DM患者的血糖不易控制,该病对妊娠、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现有的T1DM防治手段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许多研究揭示维生素D缺乏与T1DM的发病相关。该文就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T1DM患者中的应用前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cDNA微阵列分析(microarray)探查具有相同芳香烃受体(AhR)的不同种系小鼠对二恶英(TCDD)反应的基因表达谱。 方法 用 TCDD染毒具有相同AhR受体表型的BALB, CBA 和C3H种系小鼠,染毒剂量为40 µg/kg。24 h后取肝脏样品,提取RNA,用cDNA微阵列法,分析肝脏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用测序法确认了BALB,CBA和C3H 3种系小鼠的芳香烃受体的基因型完全相同。cDNA微阵列分析结果显示了TCDD诱导3系小鼠基因变化总数、各系小鼠共同的诱导基因和独特的诱导基因。 结论 本文数据提供了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具有相同AhR受体种系小鼠的不同TCDD诱导基因表达谱,提示了TCDD染毒后3系小鼠的基因表达特异性,为探讨不同种系小鼠对化学物毒性作用的不同反应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在诊断时肾脏已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阻止或者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构建一个简单、有效的个性化风险预测模型可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目的 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一个简单、有效的个性化临床预测模型,预测T2DM患者发生MAU的风险。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 311例,为建立和验证预测模型将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的数据作为开发队列(933例),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的数据作为验证队列(37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和药物使用情况,并依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诊断正常白蛋白尿(NAU)和MAU。应用LASSO回归优化筛选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验证和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使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7个预测变量,包括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140 mm Hg、FPG≥7.0 mmol/L、TG≥1.7 mmol/L、Scr>106 μmol/L、Cys C>1.09 mg/L、合并DR是T2DM患者发生MAU的危险因素(P<0.05)。依据预测变量绘制列线图,构建预测模型。预测模型预测开发队列T2DM患者发生MAU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95%CI(0.734,0.789)〕,预测验证队列T2DM患者发生MAU的AUC为0.734〔95%CI(0.686,0.77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开发队列P=0.377;验证队列P=0.217)。DCA结果显示阈值概率>20%,预测模型在临床上是有益的。结论 包含7个预测变量(糖尿病病程、SBP、FPG、TG、Scr、Cys C、D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T2DM患者发生MAU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1型糖尿病(T1DM)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与凋亡,导致胰岛素分泌量绝对不足,出现能量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T1DM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涉及特异性细胞免疫、固有免疫细胞、基因易患性、病毒感染及胰岛细胞自身抗体等多方面。该文就近年来对上述因素与T1DM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加深对T1DM发病机制的理解,为临床防治T1DM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