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严重烧伤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治疗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某些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收治的伤后24小时内入院、烧伤面积≥50%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42例,于入院当日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肝、肾功能指标,随机分为UTI(乌司他丁)治疗组(21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UTI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UTI 30万IU,加入生理盐水10 ml中静脉推注, 1次/8小时,连续14 天;烧伤后7天重复检测两组血清细胞因子及肝、肾功能指标;伤后28天统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结果: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烧伤当日,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呈现明显升高,治疗组经UTI治疗7天,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出现下降,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对照组也出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远不如治疗组,自身前后对照及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②肝、肾功能指标:烧伤当日,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肝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烧伤后7天,除TB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临床意义;③并发症:伤后7天治疗组SIRS发生率为42.9%(9/21),对照组为76.2%(16/21);伤后28天,治疗组生存率为95.2%(20/21) ,高于对照组的90.0%(18/21).结论:早期应用UTI治疗严重烧伤,可以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重症中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n=8).比较两组中暑患者人院时的年龄、性别、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等基线情况的差异,以及人院后第0、3、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urray评分和氧合指数的差别,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与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炎症介质的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人院时的年龄、性别、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乌司他丁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urray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而氧合指数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BALF及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NF-α和IL-6浓度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肺泡巨噬细胞TRE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或P<0.05).乌司他丁组重症中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或P<0.05),但28d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调控重症中暑肺泡巨噬细胞的炎症分泌活性及TRE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所致小鼠心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BALB/c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Sham+NS组)、常温+乌司他丁组(Sham+UTI组)、热打击+生理盐水组(HS+NS组)、热打击+乌司他丁组(HS+UTI组)4组,每组5只.在热打击开始前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5U/kg进行预处理.常温两组置于环境温度23.0±0.5℃条件下,热打击两组置于高温气候动物培养箱(温度36.5±0.5℃,湿度65.0%±2.0%)内,以直肠温度(Tr)达42℃作为重症中暑标准.达中暑标准后,移至常温(23.0±0.5℃)进行自然降温处理,降温6h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分离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p38及磷酸化p38(p-p38)含量.结果 在中暑热打击组中,HS+UTI组小鼠体温达42℃的时间较HS+NS组明显延长(P=0.044).与Sham+NS组相比,HS+UTI组与HS+NS组动物心输出量(CO)均明显下降(P=0.017),炎症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01),p-p38/p38比值升高(P<0.001),而HS+UTI组CO下降程度明显低于HS+NS组(P=0.030),对应的炎症损伤评分(p<0.001)及p-p38/p38比值(P=0.001)也均明显低于HS+NS组.结论 重症中暑热打击可导致小鼠心肌炎性损伤和心功能障碍,而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小鼠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p38水平,减轻心肌组织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0000 U/kg,1次/d,连用3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2天、第3天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变化。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TNF-α、IL-6和IL-8水平无差异。治疗后乌司他丁治疗组的TNF-α、IL-6和IL-8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后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 iO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早期应用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术的供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6例术前肝功能指标正常的肝癌行肝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按1万单位/kg,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加入500ml平衡盐溶液中静脉滴注。分别于阻断肝门前5min(T1),恢复肝血流后20min(T2),恢复肝血流后1h(T3),术后1d(T4),术后3d(T5),术后5d(T6)抽取静脉血,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测定。结果术后各点的乌司他丁组四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其中ALT,AST在T2,T3,T4,T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仅在T4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纤维化疾病是由于机体受到多种刺激因子的作用,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或发生表型转化,使胶原蛋白表达增加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最终导致器官结构和功能受损的一类疾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目前公认的参与纤维化疾病发生过程的调控因子,在调控肺、肝、心肌、肾及胰腺等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探讨了TGF-β信号通路在纤维化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而抑制TGF-β信号通路活化即可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文就TGF-β信号通路在肺、肝、心肌、肾及胰腺等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纤维化疾病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谢红  张雅卫 《西南军医》2012,14(1):17-18
目的探讨鸟司他丁对多发伤病人治疗价值。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乌司他丁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30万。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比较两组病人住ICU时间及使用呼吸机时间。结果鸟司他丁组病人住ICU时间及使用呼吸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鸟司他丁可通过抑制炎性介质释放以保护患者各器官功能,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和乌司他丁组,观察休克前和复苏后4h血BUN、Cr浓度和血清NE活性的变化以及复苏后4h肾组织MPO和尿NAG活性的变化。结果 各组BUN和Cr无显著变化。休克组血NE、肾组织MPO和尿NAG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乌司他丁治疗组血NE、肾组织MPO和尿NAG活性显著低于休克组。结论 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宇鹏  冯国辉  雷志礼  宁新宇  姜伟  李军 《武警医学》2007,18(12):898-90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原位肝移植术(OLT)手术中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择期行OLT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UTI组.UTI组(U组,n=20):切皮后将UTI 30万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持续静脉输注,之后每4 h重复一次.对照组(C组,n=20):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观察麻醉前和术毕时血Bun、Cr及尿NAG、RBP、α1-MG、γ-GTP.术中连续监测心输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温度、ECG、CVP、PETCO2、SpO2、桡动脉压、肺动脉压.维持中心温度不低于35.5℃.结果 术毕时:两组患者血Bun、Cr均高于麻醉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尿γ-GPT和NAG均分别较麻醉前高(P<0.05),而U组患者尿γ-GPT和NAG虽有升高,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此时U组二者均分别较C组低(P<0.05);U组患者尿α1-MG和C组患者尿α1-MG及尿RBP均分别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但此时U组二者均分别较C组低(P<0.05).结论 UTI对OLT手术中的肾功能确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热打击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细胞分为对照组及不同剂量(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U/ml)乌司他丁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热打击下HUEVC细胞增殖的影响.另将HUVEC分为对照组、43℃热打击组及43℃热打击+乌司他丁组,采用ELISA法测定乌司他丁对热打击条件下HUVEC细胞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HUVEC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培养后即刻(0h),43℃热打击+乌司他丁组IL-6、TNF-α的释放较对照组及43℃热打击组明显降低(P<0.05);6h时43℃热打击+乌司他丁组IL-6、TNF-α的释放较43℃热打击组仍明显降低(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热打击下的HUEVC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但可抑制细胞IL-6和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也呈迅速上升趋势,且以其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为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本文就糖尿病足的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防治糖尿病足的医学根据。  相似文献   

12.
面部是最具特征性的暴露部位,也是人体美表现最为集中的部位。面部烧伤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在深度烧伤后多留有增生性瘢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美观及眼、鼻、口等器官的生理功能,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体创伤和心理负担。瘢痕的防治是指创伤愈合后瘢痕形成之前或瘢痕在逐渐形成过程中所采取的抑制或阻断瘢痕形成的一系列措施。虽然,目前有关瘢痕防治的方法较多,但仍缺乏统一和规范的治疗标准,且其治疗效果报道不一。遂作者对瘢痕的防治予以综述,旨在为面部烧伤后瘢痕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常见的棘手问题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非常困难、目前,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较多,包括手术、激光、放疗、冷疗、药物注射等,其中以手术结合放疗应用最为广泛,且疗效最为显著。为了了解手术结合放疗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高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笔者遂将近5年内国内外应用手术结合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瘢痕疙瘩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噬是细胞将自身的胞质蛋白和细胞器以形成自噬体的形式由溶酶体降解的过程,其既是细胞保守的自我防御机制,又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T亡机制。诸多研究表明,自噬不仪参与机体多项生理功能的发挥,而且其功能的失调还与神经变性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由此,本文综述了自噬的细胞学调控,以及其对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和自噬诱导的细胞死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细胞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及肿瘤治疗靶点的开发提供思路与线索。  相似文献   

15.
【摘要】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 主要由椎体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并受外力或不受外力作用所致,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腰背部疼痛? 肢体活动受限等, 是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而升高, 且治愈后再发骨折率较高。 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 是 OVCF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 促进椎体功能恢复。 基于此, 本文主要对 PVP 在 OVCF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进一步指导 PVP 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负压封闭引流(VSD)因能够通过聚氨酯或聚乙烯醇敷料、半透膜、负压引流装置构筑的密闭空间及时充分引流,排出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控制创面感染,加速肉芽组织再生,促进创面愈合,被广泛应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且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等优点。本文主要针对VSD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VSD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胃癌患者中约89%的非贲门部胃癌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所致然而,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相关研究证实,Hp对人体消化道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是其毒性基因生成相应毒素而致,但其在胃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此,笔者通过查阅中外文献,汇总分析了Hp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Hp与胃癌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Hp感染与胃癌发病机制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
压疮是临床常见病,因其病因复杂、病机多变、虚实夹杂,常经久不愈,且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导致败血症而危及患者生命-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是治疗压疮的有效方法之一,其能够提高压疮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大量研究显示,MEBT/MEBO治疗压疮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调控MAPK信号通路、ERK1/2信号通路及多种炎症因子水平等有关,但尚不明确、遂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近年来MEBT/MEBO治疗压疮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压疮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要】 增生性瘢痕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易影响局部功能及易复发等特点,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随着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 的不断普及,部分研究学者发现,其能够在无创条件下到达瘢痕组织深层,对紊乱的胶原组织进行松解,从而改善瘢痕外观、缓解瘢痕疼痛及瘙痒等症状,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该项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关节处增生性瘢痕应用ESWT 治疗的研究以及ESWT 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机制的研究均较少,且治疗参数、频率、剂量等的设置问题尚缺乏统一标准。为此,笔者对ESWT 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旨在为ESWT 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严重烧伤后及时予以合理的液体复苏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后续转归,降低远期死亡率。研究发现,与等渗盐溶液相比,严重烧伤后应用高渗盐溶液进行液体复苏,可减少补液量,降低机体容量负荷,减轻组织水肿,防治低钠血症,且能够减少全身炎症反应及机体氧化应激损伤,进而降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损伤程度。遂笔者于本文中综述了烧伤休克期高渗盐溶液复苏的部分作用机制,旨在为高渗盐溶液在烧伤休克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