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GOLD指南的演变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李凡  孙惠芬  段静  王欢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7):3275-3280
最新研究显示,在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为13.7%,60岁以上超过27.0%,而且受人口老年化、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的影响,慢阻肺的发病率将呈现进一步上升趋势,然而,在基层医疗机构,慢阻肺早期诊断率低,治疗不规范还较普遍。本文分别就慢阻肺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二级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三级预防(临床规范诊治)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策略(GOLD)指南的演变,重点阐述了GOLD 2019对基层医疗机构慢阻肺分级诊疗具有指导意义的更新要点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区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作用。方法 将两个社区卫生站中6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对照组(30例),对干预组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健康教育和系统的治疗两年。结果 干预组的疗效明确优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社区管理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缓解期症状,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背景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之一,而基层社区对慢阻肺的防治尤为重要。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能力及现况,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09-28至10-04对北京市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一线工作的在职全科医生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同论证后应用问卷星技术平台形成最终稿在微信工作群发布,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信息、全科医生更新学习专业知识方式、全科医生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专业知识获得方式、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情况,通过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22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2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总平均分为(45.5±18.5)分,不及格的医生987名,及格医生239名(及格率19.5%)。其中女性医生及格率高于男性不同学历医生及格率(P<0.0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本科生、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本科生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P<0.05)。不同职称等级医生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中级职称医生及格率高于初级职称医生(P<0.05)。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不通过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P<0.05)。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职称是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认知不足,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培训及考核;应重点加强社区男性、低学历及低职称的全科医生在慢阻肺知识方面的培训;获取慢阻肺专业知识的方式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及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更为有效;通过发放慢阻肺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来进行患者教育,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慢阻肺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主要的慢性致残和致死性疾病,近年来全球的患病人数在不断增加[1]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到2 1世纪的上半叶,COPD将成为全球第5位致残和第3位致死性疾病。对COP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理想的情况是及早发现COPD危险人群,对其进行密切随访,早期干预,以预防疾病发生或至少延缓疾病的发展。然而,实际上COPD的早期诊断常常被忽视。一、是否存在COPD的诊断不足?COPD的患病人数在不断增加,其中已确诊的患者数和未确诊的患者数都在增加[2 ] ,未确诊因而没有得到治疗的COPD患者是导致COPD…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干预防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社区干预防治的效果。方法对本社区5个居委会815例COPD患者进行综合干预,重点采用COPD康复教育,减少COPD危险因素及防止急性发作的措施,测定干预前后患者体质指数(BMI)、6min步行距离、血清清蛋白量、总蛋白量、血氧饱和度(SaO2)和第1s用力呼气量(FEV1)。问卷调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程度,年COPD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等。结果COPD患者干预前后咳痰量、咳嗽程度、呼吸困难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应用常规祛痰解痉抗感染药物外,COPD患者干预前后戒烟、使用吸入剂、家庭氧疗、注射疫苗、缩唇呼吸、呼吸操健身运动、应用负氧离子发生器的落实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肺功能不全Ⅰ度患者年人均急性发作次数干预前后无变化外,不同肺功能患者年人均住院次数和肺功能不全Ⅱ、Ⅳ度患者年人均急性发作次数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不全Ⅰ~Ⅳ度患者BMI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不全Ⅱ、Ⅳ度的COPD患者干预前后血清总蛋白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不全Ⅱ度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可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年均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改善患者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1,2]。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为8.2%,在我国的死因顺位中占据第3位[3],全球每年有300万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疾病死因的第3位[4,5],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管理一年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准实验设计方法,以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和新浜两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区域内2008年登记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小昆山社区作为COPD管理组,管理内容包括:对社区全科医生做COPD防治知识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防治药物配置,COPD患者及家属的COPD防治基本知识教育.新浜社区为对照组.结果 两社区肺功能检查诊断出COPD 132例,小昆山61例,新浜71例.完成1年随访后资料完整的小昆山47例,新浜55例.小昆山初访时吸烟者5例,1年后成功戒烟3例;新浜初访时吸烟者19例,研究结束时无戒烟者.比较两个社区COPD患者1年中症状、生存质量、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症状的评估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质量方面小昆山患者从初访时的46.96下降到1年后的39.12,降低-7.84;新浜患者从56.55上升到62.11,上升5.56;小昆山6 min步行距离从初访时的361.66下降到1年后的354.26,而新浜从398.07下降到351.18;小昆山功能性呼吸困难评估从初次0.40下降到0.34,而新浜从0.95上升到1.00;1年里,小昆山和新浜患者急诊分别为13例次和53例次,住院分别为4例次和5例次,新浜有4例因COPD急性加重死亡,小昆山则无.结论 提高社区全科医生、患者和家属的COPD防治能力和防治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急性发作和住院次数,减轻呼吸困难程度和延缓6 min步行距离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由于吸入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患者肺部产生异常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GOPD不仅影响肺部,也可以引起显著的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能够预防和治疗的气道受限病,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早期肺功能下降迅速的特点,因此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对疾病防控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概述了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及其诊断标准,总结提炼了包括筛查工具、CT检查、血清标志物、微小核糖核酸、脉冲振荡法以及计算机判别系统的早期诊断方法,以期为临床上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提出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2009年4月-2011年4月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康复组除给予支气管扩张剂药物治疗外,还给予康复治疗.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肺功能下降幅度(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  相似文献   

11.
李凡  高臻  盛春风  蒋炯  李婉玲  刘君  张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0):3730-3734
目的 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分级诊疗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D2P-COPD平台),探讨其在COPD分级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11-01至2018-01-31松江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初筛和肺功能检查确诊的COPD患者为观察组,依据D2P-COPD平台予以综合评估,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选取2014年4—7月在松江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社区全科医生通过肺功能检查诊断的173例COPD患者为对照组,均随访1年。分析两组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率和规范治疗率。结果 通过D2P-COPD平台,经过初筛及肺功能检查,218例确诊为COPD,肺功能分级:GOLD 1级18例,GOLD 2级104例,GOLD 3级59例,GOLD 4级51例。观察组患者治疗率为47.7%(104/218),与对照组的40.3%(64/1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8,P=0.150)。观察组患者规范治疗率高于对照组(χ2=65.447,P<0.001)。结论 D2P-COPD平台适用于COPD分级诊疗,社区全科医生可以通过筛查量表进行COPD筛查,提高COPD早期诊断率;D2P-COPD平台也可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COPD药物的规范治疗化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准确性、治疗规范性对患者的影响,从患者病情进展原因分析中论述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差异及治疗策略,以期促进社区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健康管理,移动终端APP作为新兴的慢性病管理方式,存在诸多优势。但其如何影响COPD稳定期患者的综合管理效果还有待研究。目的 观察移动终端APP应用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综合管理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2月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门诊治疗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移动终端APP进行管理。比较干预前与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者COPD相关知识掌握、呼吸技能掌握、心理状况、依从性、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评估及急性加重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对COPD的病因、主要症状、预防措施知识增加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的掌握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得分,正确服药、饮食控制、呼吸功能锻炼治疗依从性得分和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干预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EV1%、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干预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急诊次数、住院次数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少于干预前,且急诊次数少于干预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移动终端APP管理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增加其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肺功能指标,缓解临床症状,避免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管理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人群庞大,已成为第三大常见慢性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我国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对慢阻肺的管理却存在明显短板,如早期筛查率、诊断率低下,健康宣教不到位,慢阻肺相关诊疗设备和药物匮乏,药物使用不规范,社区医生诊疗水平欠佳。本文通过对我国慢阻肺的社区管理现状进行综述,阐明目前我国慢阻肺社区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管理模式、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分级诊疗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慢阻肺患者管理模式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更优质的慢阻肺管理办法进行展望,以期提高慢阻肺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杨梅  胡薇  江长勇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2944-2948
背景 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头号疾病,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每年1 030万死亡人数的80%。如果不加以控制,其治疗产生的直接成本和由于丧失劳动力、健康损失造成的经济成本会加重个人、企业政府的负担。目的 研究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管理效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方法 2017年3月随机选取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的450例签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在武侯区其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在管的签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针对不同病情分级分层患者制定相应主动预约健康管理干预方案,对照组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高血压随访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常规管理。干预期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通过前后及平行对照评估慢性病管理效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医保、文化程度、病程、并发症)、慢性病管理质量(血压控制率、慢性病近两周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工作效率(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门诊接诊平均耗时、近1个月内患者就诊次数)。结果 试验组干预前血压控制率低于干预后,慢性病近两周医疗费用高于干预后,慢性病管理服务满意度、签约服务满意度低于干预后,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门诊接诊平均耗时及近1个月内患者就诊次数高于干预后(P<0.05);对照组干预前慢性病管理满意度、签约服务满意度低于干预后(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及门诊接诊平均耗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率、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缩短门诊接诊平均耗时。  相似文献   

16.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第三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但面对这个可防、可治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临床诊疗仍存在诸多如健康教育不足、随访缺失、临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以上均可能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致使后期治疗效果欠佳、难度增大,以及社会经济负担增加等。故加快促进临床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诊疗精度和效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2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指南,结合我国临床诊疗现状和疾病研究进展,针对COPD稳定期非药物管理策略进行解析,包括肺功能测定和评估、减少危险因素暴露、肺康复、氧疗、无创通气和外科治疗,以期为我国临床医师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优化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的高发病,其在遗传学、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论。本文对有关COP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