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长效可逆避孕(LARC)知识知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7—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38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LARC知识问卷进行问卷调查。LARC知识问卷包括皮下埋植剂知识、避孕针知识、宫内节育器知识3个维度共36个条目。结果 共发放问卷388份,回收有效问卷381份,有效回收率98.2%。381例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年龄16~44岁,平均年龄(26.9±5.7)岁。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LARC知识问卷总分为(6.4±5.1)分。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宫内节育器知识维度标准化得分高于其他维度标准化得分(P<0.05)。88.7%的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知道有宫内节育器这种避孕方法,知道有皮下埋植剂、避孕针这种避孕方法的较少(分别占13.1%、11.5%);74.8%的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知道取出宫内节育器后会恢复生育能力,知道取出皮下埋植剂、停止使用避孕针后会恢复生育能力的较少(分别占10.5%、7.6%)。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在“宫内节育器适宜各年龄段的大多数育龄期女性(可以怀孕的女性)使用”和“宫内节育器可以在人工流产术(手术流产)时放置”2个条目的错误率高达20.0%以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回归系数=2.157,t=3.925,P<0.001)、婚姻状况(偏回归系数=-2.714,t=-4.697,P<0.001)是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LARC知识问卷总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LARC知识水平较低,其中对宫内节育器的了解情况较皮下埋植剂和避孕针好,但对其适用人群和在人工流产术中放置的时机等方面的认知存在误区;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LARC知识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和婚姻状况,年龄较大、已婚的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LARC知识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接受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服务的女性流产术后采用不同避孕措施的效果,探究术后立即落实长效可逆避孕措施(long-acting reversible contraception,LARC)对女性生育力保护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AC服务的符合条件的人工流产患者1 238例分成3组,人工流产术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患者(362例)作为LARC组,术后立即口服短效避孕药患者(621例)为避孕药组,其他方式避孕患者(255例)作为对照组。随访3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重复流产发生率、避孕措施续用率等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3组患者初诊时及术后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和LARC组相比,避孕药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更短,月经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少(P均<0.05);人工流产术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有利于避孕措施持续使用,术后并发症少,重复流产率低。初诊时,人工流产患者SAS评分高于术后当天,SD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女性接受流产后关爱(PAC)后,即时落实长效可逆避孕(LARC) 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6年在该院计划生育门诊实施人流的4 068例女性分别依据人口学特征和人流风 险进行分类,对比不同特征群体接受PAC后的LARC落实情况,用SAS软件对数据的统计意义进行χ2检验.结果 青少年女性LARC避孕率(7.9%)低于19~40岁(33.9%)和围绝经期女性(11.8%);未生育女性LARC避孕率 (10.6%)低于已生育女性(33.9%);高危人流女性LARC避孕率(33.1%)高于低危人流女性(16.6%),这些 数据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流中年龄小于或等于20岁女性、哺乳期、顺产3个月内、剖宫产 半年内和人流大于或等于3次LARC避孕率低(<50.0%);而瘢痕妊娠和剖宫产大于或等于2次避孕率高(> 80.0%).结论 应将青少年、未生育女性和高危人流中产后女性列为PAC咨询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人工流产现状和流产后关爱 (post abortion care,PAC) 服务对避孕措施选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 PAC 服务的延伸拓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笔者医院妇科门诊人工流产的女性实施术前问卷调查和建立标准化PAC服务模式,统计分析其对避孕方式的选择。结果 共3000例人工流产患者纳入此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群对避孕知识掌握以及有效避孕措施落实差。实施PAC后避孕措施立即落实率为100%,主要采用的避孕方式为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COC)2295例(76.5%),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577例(19.2%)及避孕套124例(4.1%)。术后1、3、6个月随访中发现宫内节育器放置率逐渐上升,口服避孕药续用率逐渐下降。结论 科学系统的优质PAC服务能有效促使高效避孕方法的落实,以减少重复人工流产的发生,保护女性生育健康和提升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性化随访对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女性避孕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因高危妊娠行人工流产术后女性4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给予个性化随访。比较两组女性术后1、3、6个月避孕方法落实情况及半年内重复流产率。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3个月使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COC)、皮下埋置、避孕套进行避孕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采用COC、宫内节育器避孕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采用避孕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半年内重复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随访能有效地改善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女性高效避孕方法续用率、长效避孕措施落实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胆囊结石患病率较高,我国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男性,但目前缺乏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的研究。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其胆囊结石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9月采用典型抽样再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女性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自制且翻译成维吾尔文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同时对调查对象行肝脏和胆囊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不同民族以及各民族不同初潮年龄、月经不调、生育数量、分娩年龄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3 508份,有效问卷3 175份,有效回收率为90.5%。3 175例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6.9%(535/3 175),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分别为24.0%(222/924)、10.8%(94/873)、15.9%(219/1 378)。3个民族间胆囊结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1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OR=1.167,95%CI(1.007,1.353)〕、月经不调〔OR=6.486,95%CI(4.636,9.532)〕、生育数量〔OR=1.355,95%CI(1.237,1.483)〕是维吾尔族女性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初潮年龄〔OR=1.296,95%CI(1.007,1.668)〕、生育数量〔OR=1.240,95%CI(1.022,1.504)〕是哈萨克族女性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生育数量〔OR=1.341,95%CI(1.214,1.482)〕、分娩年龄〔OR=0.942,95%CI(0.892,0.996)〕是汉族女性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较高,其中维吾尔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与初潮年龄、月经不调、生育数量有关;哈萨克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主要与初潮年龄、生育数量有关;汉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主要与生育数量、分娩年龄有关。因此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初潮年龄延迟,生育数量多,分娩年龄小的女性,尤其是胆囊结石患病率较高的维吾尔族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经期延长、淋漓不尽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既往有剖宫产史的患者1 086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剖宫产围术期情况、PCSD的发生情况3个部分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SD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 1 056例有效问卷中,发生PCSD 52例,发生率为4.9%。剖宫产次数≥2次〔OR=7.885,95%CI(2.206,28.181)〕、胎膜早破〔OR=3.664,95%CI(1.709,7.853)〕、产程延长〔OR=5.200,95%CI(2.086,12.966)〕、择期手术〔OR=2.408,95%CI(1.230,4.718)〕、子宫后位〔OR=1.954,95%CI(1.018,3.751)〕、多胎(胎数≥2)妊娠〔OR=3.823,95%CI(1.715,8.522)〕、体质量增加≥20 kg〔OR=6.896,95%CI(3.084,15.424)〕、轻/中度贫血〔OR=3.460,95%CI(1.071,11.179);OR=8.057,95%CI(3.652,17.773)〕是PCSD形成的高危因素(P<0.05)。144例2次剖宫产患者,手术间隔时间<2年的PCSD发生率为63.6%(14/22),高于2~5年(17.1%,6/35)、>5年(26.4%,23/87)PCSD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结论 具有多次剖宫产史、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2年、胎膜早破病史、产程延长、择期手术、子宫后位、肥胖、贫血、多胎因素的剖宫产患者,术后患PCSD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背景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一种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给女性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生活及经济负担。SUI患者通常在保守治疗不理想时选择手术治疗,自Kelly术运用于治疗SUI后,多种新型术式相继发展并在疗效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仍缺乏新型术式之间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的直接或间接比较。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经耻骨后尿道固定悬吊术(Burch)、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由外向内经闭孔吊带术(TOT)、由内向外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O)、无张力经阴道尿道中段吊带术(TVT-S)、单切口可调节吊带术(Ajust)治疗女性SU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筛选治疗SUI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基于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关于比较Burch、TVT、TOT、TVT-O、TVT-S、Ajust术式治疗SU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7月。两名研究者对纳入的RCT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提取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干预措施、样本量、年龄、随访时间和客观治愈率、主观治愈率、排尿困难、阴道黏膜穿孔、下尿路感染、吊带暴露、术后新发急迫症状/急迫性尿失禁、术后大腿疼痛/腹股沟疼痛。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共纳入42篇RCT,6 065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TOT客观治愈率低于TVT〔OR=0.96,95%CI(0.91,1.00),P<0.05〕;Ajust主观治愈率高于Burch、TOT、TVT-O、TVT-S〔OR=1.27,95%CI(1.01,1.61);OR=1.14,95%CI(1.01,1.27);OR=1.05,95%CI(1.00,1.10);OR=1.12,95%CI(1.04,1.22),P<0.05〕,TOT低于TVT〔OR=0.93,95%CI(0.86,1.00),P<0.05〕;TVT-O排尿困难发生率低于TVT〔OR=0.57,95%CI(0.34,0.95),P<0.05〕;TOT阴道黏膜穿孔发生率高于TVT〔OR=4.17,95%CI(1.37,12.74),P<0.05〕,TVT-O阴道黏膜穿孔发生率低于TOT〔OR=0.20,95%CI(0.06,0.66),P<0.05〕;TOT术后下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TVT〔OR=0.62,95%CI(0.42,0.91),P<0.05〕;TVT-O术后大腿/腹股沟疼痛发生率高于Burch〔OR=12.89,95%CI(1.22,135.66),P<0.05〕,TOT、TVT-O术后大腿/腹股沟疼痛发生率高于TVT〔OR=2.37,95%CI(1.00,5.58);OR=3.07,95%CI(1.50,6.27),P<0.05〕,TVT-S、Ajust术后大腿/腹股沟疼痛发生率低于TVT-O〔OR=0.25,95%CI(0.10,0.63);OR=0.18,95%CI(0.04,0.84),P<0.05〕。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显示,在客观治愈率、吊带暴露和术后新发急迫症状/急迫性尿失禁方面,TVT效果较好;在主观治愈率、排尿困难、阴道黏膜穿孔方面,Ajust效果较好;在下尿路感染方面,TOT效果较好;在术后大腿疼痛/腹股沟疼痛方面,Burch效果较好。结论 Ajust在治疗SUI的中长期研究中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 目前对急救中心住院患者疾病谱、死因谱、出院预后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因此,在急救中心范围内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全面了解急救中心住院患者目前流行病学特征,对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以及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急救中心近10年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预后影响因素,为提高急救中心诊疗质量与安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HIS)检索2007—2016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状况,包括性别、年龄、过敏史、住院天数、入院科室、出院科室、住院费用、30 d内再入院次数、手术次数、首次住院诊断、合并疾病及预后。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救中心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2016年急救中心住院患者共计16 367例,生存15 686例(95.84%),死亡681例(4.16%)。2016年急救中心住院患者较2007年环比增长45.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26,95%CI(1.067,1.648)〕、入院科室〔OR=0.668,95%CI(0.564,0.790)〕、出院科室〔OR=1.608,95%CI(1.309,1.975)〕、住院费用〔OR=3.589,95%CI(2.826,4.559)〕、30 d内再入院次数〔OR=4.527,95%CI(1.023,5.183)〕、手术次数〔OR=3.353,95%CI(2.901,3.877)〕、合并心理障碍〔OR=2.988,95%CI(1.047,8.530)〕、心脏病〔OR=13.146,95%CI(3.647,47.371)〕、高血压〔OR=0.518,95%CI(0.258,0.941)〕、脑血管意外恢复期〔OR=1.805,95%CI(1.091,2.989)〕、肝脏疾病〔OR=1.938,95%CI(1.230,3.056)〕、慢性中毒〔OR=2.162,95%CI(1.261,3.691)〕、多种疾病〔OR=2.322,95%CI(1.270,4.250)〕与急救中心住院患者预后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急救中心诊疗患者逐年增多,诊疗质量及安全也引起重视,年龄、入院科室、出院科室、住院费用、30 d内再次入院次数、手术次数、合并疾病是急救中心住院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完善急救模式,干预可预防因素来提高急救中心住院诊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展流产后关爱服务(Post Abortion Care,PAC)在人流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在门诊行人流术患者416例分为研究组,2012年5月在门诊行人流术患者403例分为对照组,研究组由PAC专家为患者开展流产后关爱服务,对照组常规介绍术后注意事项。术后一月、三月、六月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避孕知识知晓率、坚持和正确采用高效避孕措施和半年内重复流产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一月避孕方法知晓情况及避孕率、术后三月高效避孕措施率、术后半年重复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在人流术后开展能够提高育龄妇女的避孕意识,有助于立即落实高效的避孕措施,是维护女性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短期内重复流产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乳腺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及早识别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尚无相关系统评价。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女性BCRL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CINAHL、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研究类型、样本量、水肿测量方式、水肿程度、随访时间、BCRL相关影响因素(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情况、淋巴结转移阳性情况、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愈合并发症情况、化疗情况、放疗情况)〕、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1篇文献,BCRL患者共2 618例,文献质量整体在中等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59,95%CI(1.95,3.45),P<0.000 01〕、体质指数〔OR=2.33,95%CI(1.91,2.85),P<0.000 01〕、高血压情况〔OR=4.76,95%CI(2.53,8.94),P<0.000 01〕、淋巴结转移阳性情况〔OR=1.22,95%CI(1.06,1.39),P=0.005〕、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OR=2.30,95%CI(1.88,2.81),P<0.000 01〕、腋窝淋巴结清扫术〔OR=8.29,95%CI(2.32,29.60),P=0.001〕、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OR=1.12,95%CI(1.06,1.19),P<0.000 1〕、术后愈合并发症情况〔OR=4.11,95%CI(3.26,5.17),P<0.000 01〕、化疗情况〔OR=3.17,95%CI(2.16,4.63),P<0.000 01〕、放疗情况〔OR=2.69,95%CI(2.32,3.13),P<0.000 01〕是BCRL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40岁、体质指数≥24 kg/m2、高血压、淋巴结转移阳性、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增加、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术后愈合并发症、化疗、放疗是BCRL的危险因素。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局限性,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于天津市南开医院行PCI术的67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PCI术前、术后血肌酐(Scr)水平将其分为CIN组(78例)和非CIN组(601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cr(于PCI术前1 d及术后连续3 d检测Scr)、尿酸(UA)、C反应蛋白(CRP)、RDW、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血小板计数,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于入院后第2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记录PCI术过程。结果 CIN组年龄、糖尿病病史、Scr、CRP、RDW、多支血管病变、慢性闭塞病变、支架总长度均高于非CIN组(P<0.05);CIN组eGFR、LVEF均低于非CIN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Scr、CRP、RDW、eGFR、多支血管病变、支架总长度对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041(1.006,1.078)〕、糖尿病病史〔OR(95%CI)=0.558(0.226,0.991)〕、Scr〔OR(95%CI)=4.642(1.722,12.976)〕、CRP〔OR(95%CI)=1.304(1.118,1.463)〕、RDW〔OR(95%CI)=1.381(1.086,1.757)〕、eGFR〔OR(95%CI)=0.958(0.927,0.993)〕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RDW水平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因素,可能对该类患者发生CIN的风险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闵行区户籍和常住人口中绝经后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生育期使用的避孕方法分为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组和对照组(体外排精),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共纳入对象2744例,其中宫内节育器组2253例,输卵管组202例,对照组289例。比尔指数宫内节育器组为1.08、输卵管结扎组为0.00、对照组为15.22。和对照组相比,宫内节育器可有效降低女性绝经后生殖系统良性疾病发病风险(χ^2=67.51,P=0.00,OR=0.44,95%CI:0.32~0.59)。logistic回归表明有妊娠史(OR=3.85),有生育史(OR=0.52),生育期使用宫内节育器(OR=0.48),输卵管结扎(OR=1.74),避孕措施使用时间(OR=0.99),避孕失败史(OR=1.74)和计划生育手术史( OR=1.73)为绝经后生殖系统良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宫内节育器作为高效避孕措施可降低绝经后女性生殖良性疾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近年来糖尿病肾脏疾病(DKD)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焦点,早期评估、干预相关危险因素可以预防或延缓DKD的发生。目的 系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4月。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3项队列研究,9项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标准化均数差(SMD)=0.34,95%CI(0.23,0.46)〕、男性〔比值比(OR)=1.51,95%CI(1.20,1.90)〕、吸烟〔OR=1.64,95%CI(1.30,2.07)〕、高血压〔OR=2.01,95%CI(1.73,2.34)〕、收缩压升高〔SMD=0.37,95%CI(0.12,0.63)〕、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SMD=0.41,95%CI(0.02,0.80)〕、总胆固醇水平升高〔SMD=0.14,95%CI(0.06,0.22)〕、血肌酐水平升高〔SMD=0.73,95%CI(0.39,1.07)〕、维生素D缺乏〔OR=4.06,95%CI(2.11,7.7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OR=2.15,95%CI(1.39,3.32)〕、合并视网膜病变〔OR=2.16,95%CI(1.55,3.01)〕及胰岛素治疗〔OR=2.63,95%CI(1.79,3.85)〕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病程延长〔SMD=-0.44,95%CI(-0.54,-0.34)〕、HDL-C水平升高〔SMD=-0.20,95%CI(-0.30,-0.10)〕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男性、高龄、吸烟、合并视网膜病变、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躯体因素(升高的总胆固醇、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维生素D缺乏)及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尚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因素复杂,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至关重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筛查和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外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sycINFO、Scopus)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关于产后PTSD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同时采取滚雪球的方式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使用美国卫生保健和研究机构(AHRQ)评价标准评价横断面研究质量,使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队列研究质量,由2名研究人员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阅读和数据、资料提取。采用Stata 16.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6篇为横断面研究,6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均为中高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不良心理(焦虑、抑郁)〔OR=10.73,95%CI(4.91,23.45)〕、妊娠期并发症〔OR=4.80,95%CI(1.91,12.03)〕、创伤性分娩体验〔OR=3.57,95%CI(2.20,5.80)〕、剖宫产〔OR=3.46,95%CI(2.82,4.24)〕、紧急剖宫产〔OR=3.05,95%CI(2.11,4.41)〕、器械分娩〔OR=2.47,95%CI(1.65,3.69)〕心理一致感水平低〔OR=2.27,95%CI(1.64,4.51)〕、硬膜外麻醉〔OR=1.55,95%CI(1.19,2.02)〕是产后PTSD的危险因素(P<0.05);分娩满意度〔OR=0.30,95%CI(0.21,0.44)〕、早期母婴皮肤接触〔OR=0.20,95%CI(0.16,0.25)〕、社会支持〔OR=0.13,95%CI(0.03,0.48)〕是产后PTSD的保护因素(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除紧急剖宫产外,其他因素均提示分析结果可靠,且无发表偏倚。结论 产后PTSD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妊娠期不良心理(焦虑、抑郁)、妊娠期并发症、创伤性分娩体验、剖宫产、器械分娩、心理一致感水平低、硬膜外麻醉更易引发产后PTS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我院开展人工流产后服务( post abortion care , PAC)的工作现状,为进一步改进基层医院PAC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开展PAC前(2011年1月∽12月)及开展PAC后(2013年1月∽12月)在本院行人工流产术的8273例女性进行基本情况登记(2013年流产女性增加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比较,2011年及2013年人流女性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重复流产情况及本次妊娠原因等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意愿妊娠原因中2011年及2013年人流女性均因避孕失败导致人流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未避孕( p>0.05);开展PAC后,2013年人流女性的重复流产率明显低于2011年人流女性( p<0.05)。结论:基层医院人流患者特点为年龄偏小,未婚、未产率高,文化程度偏低,计划生育知识欠缺,有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医院内开展PAC能明显提高人流女性关于避孕和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掌握,使其更积极地采取有效避孕措施,从而显著降低再次流产率。因此应根据人流女性的人口学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 PAC,特别是提供贯穿流产全程的计划生育知识宣教及充分咨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HIP基因多态性与新疆蒙古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医院和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医院诊断为COPD的蒙古族患者259例(病例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的体检健康的蒙古族志愿者245例(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第1 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提取患者外周血DNA,运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HHIP基因rs1489758、rs1492820位点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HHIP基因rs1489758、rs1492820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HHIP基因rs1489758、rs1492820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IP基因rs1489758位点基因型GT〔OR=0.582,95%CI(0.396,0.854)〕、等位基因T〔OR=0.639,95%CI(0.463,0.884)〕和rs1492820位点基因型GG〔OR=1.975,95%CI(1.153,3.384)〕、等位基因G〔OR=1.388,95%CI(1.076,1.790)〕是发生COP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HIP基因rs1489758、rs1492820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新疆蒙古族人群COP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低剪切力能诱导血管炎症反应,从而引起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雌激素可以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的途径调节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对高血压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 为了解女性高血压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探究剪切力、雌二醇与女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在不同剪切力下雌二醇对高血压的影响,进而探究雌二醇与剪切力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1—8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纳入288例女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并从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科随机抽取296例女性非高血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抽取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指标的检测,采用彩超多普勒进行血管彩超检查计算剪切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高血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高血压预测模型,对雌二醇进行四分组分层分析,探究不同剪切力二分组下各雌二醇分组对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利用相乘交互作用模型评价雌二醇和剪切力之间的交互作用。 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受教育程度、BMI、绝经、高血压家族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雌二醇、尿酸(UA)、肌酐(Scr)、尿素氮(BUN)、剪切力、血液黏稠度(WB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172,95%CI(1.361,3.468)〕、绝经〔OR=14.940,95%CI(1.938,115.176)〕、高血压家族史〔OR=1.614,95%CI(1.014,2.570)〕、BMI 24~28 kg/m2〔OR=3.454,95%CI(2.072,5.758)〕、BMI>28 kg/m2〔OR=6.750,95%CI(2.380,19.146)〕、TG 1.30~1.83 mmol/L〔OR=1.980,95%CI(1.114,3.520)〕、TG>1.83 mmol/L〔OR=2.311,95%CI(1.308,4.082)〕、TC 4.29~5.12 mmol/L〔OR=2.222,95%CI(1.250,3.950)〕、TC>5.12 mmol/L〔OR=1.884,95%CI(1.062,3.341)〕、LDL-C>2.81 mmol/L〔OR=1.546,95%CI(1.150,2.078)〕、HDL-C>1.17 mmol/L〔OR=0.140,95%CI(0.065,0.301)〕、BUN>5.47 mmol/L〔OR=3.249,95%CI(2.380,4.434)〕、Scr>69 μmol/L〔OR=1.166,95%CI(1.126,1.207)〕、UA>324 μmol/L〔OR=1.040,95%CI(1.029,1.050)〕、WBV<3.39 mPa·s或>4.41 mPa·s〔OR=3.456,95%CI(2.557,4.671)〕、雌二醇10.60~<15.39 ng/L〔OR=0.053,95%CI(0.015,0.183)〕、雌二醇15.39~<23.99 ng/L〔OR=0.022,95%CI(0.006,0.077)〕、雌二醇>23.99 ng/L〔OR=0.005,95%CI(0.001,0.020)〕,剪切力>8.21 dyne/cm2〔OR=0.033,95%CI(0.017,0.062)〕是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预测模型诊断高血压的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82,0.923),P<0.01〕,灵敏度79.60%,特异度87.90%。模型1、2在剪切力≤8.21 dyne/cm2人群中,随着雌二醇水平的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呈下降趋势(P趋势=0.001)。在剪切力≤8.21 dyne/cm2人群中,雌二醇≥15.39 ng/L与高血压风险降低的关系更显著〔OR=0.037,95%CI(0.017,0.079),P<0.05〕,在剪切力>8.21 dyne/cm2人群中,雌二醇≥15.39 ng/L与高血压降低的关系更显著〔OR=0.012,95%CI(0.005,0.019),P<0.05〕。 结论 雌二醇≥10.60 ng/L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在低剪切力下雌二醇对高血压的保护作用更大;剪切力与雌二醇对高血压具有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龙梅  巩晓芸  万晓慧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5):3089-3095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5月。采用RevMan 5.1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9篇,共计患者数2 5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42(1.30,1.56),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47(1.30,1.66),P<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36(1.18,1.56),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9(1.29,1.50),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41(1.29,1.55),P<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4(1.16,1.54),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输卵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4(1.20,1.50),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32(0.15,0.68),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23(0.08,0.68),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术后再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0.38(0.25,0.59),P<0.01〕。仅有3篇文献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且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结论 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总有效率及输卵管再通率,降低其术后再粘连率和非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异位妊娠率,不良反应较少,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RRT)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发生不和谐反应的影响因素,并观察改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7月-2013年3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且跟踪随访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510例为研究对象,经HARRT 12个月后,174例患者发生不和谐反应,其中70例同意更换为含LPV/r的二线治疗方案。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治疗时及治疗后3、6、12个月时 HIV RNA、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记录更换治疗方案者和未更换治疗方案者第2年CD+4T细胞计数的增长量。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7,95%CI(1.012,1.062),P=0.004〕、治疗时CD+4T细胞计数〔OR=0.988,95%CI(0.982,0.995),P<0.001〕、治疗后3个月CD+4T细胞计数〔OR=0.991,95%CI(0.985,0.997),P=0.001〕、治疗后6个月CD+4T细胞计数〔OR=0.993,95%CI(0.988,0.998),P=0.009〕、治疗后6个月淋巴细胞计数〔OR=0.433,95%CI(0.230,0.816),P=0.010〕进入回归方程,是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发生不和谐反应的影响因素。未更换治疗方案患者CD+4T细胞计数增长70.5(119.5)个/μl,更换治疗方案患者CD+4T细胞计数增长147(155.2)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86,P<0.05)。未更换治疗方案患者不和谐反应发生率为53.8%(56/104),更换治疗方案患者为22.8%(16/70),不和谐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3,P<0.05)。结论 年龄、治疗时CD+4T细胞计数等是HARRT患者发生不和谐反应的影响因素,且发生不和谐反应后改用含LPV/r的方案治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不和谐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