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全科医学的建设和发展,但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通过研究我国全科医生相关文献,深入了解我国全科医生相关研究现况及其发展趋势。目的 整理分析2014-2018年我国全科医生相关文献资料,揭示我国全科医生相关研究的现状和特点,为今后我国全科医生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2019-01-08,通过中国知网系统检索2014-2018年我国全科医生相关文献,以“全科医生或含全科医师”“全科医生团队或含全科医师团队”为检索词,以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中检索的全科医生相关研究期刊学术文献为研究资料,并应用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和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所检索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我国发表的全科医生相关文献共1 508篇,且逐年上升。我国全科医生相关文献以期刊(90.52%)为主,发文数最多的学科是医药卫生学科(45.23%),研究方法以调查法、描述和探索性研究方法(46.75%)为主。医院、高校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国全科医生相关研究的主力军,其发文数占文献总数的91.98%,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培训教育与培养(46.22%)。结论 我国重视全科医生的研究与发展,文献数持续增长,研究资助项目较多,全科医生相关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全科医生相关研究未形成高生产能力的核心作者群,研究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涉及学科范围较广,研究方法多样。全科医生“法律法规、服务质量评价、互联网+、满意度研究、绩效考核、薪酬支付、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背景 随着家庭医生岗位越来越受到全科医生的青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采用竞聘上岗的形式选拔优秀的家庭医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来说,如何科学地评价竞聘者的综合能力以达到知人善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目的 明确家庭医生综合能力各评价指标的测量方法和计分办法,为家庭医生岗位竞聘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前述构建的“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2019年1-5月,通过文献回顾和专题小组会议的方法,利用SMART原则,建立家庭医生综合能力考评办法。结果 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中的63个三级指标对应100个测量指标。根据赋分结果,家庭医生综合能力考评表总分为1 000分。其中,一级指标赋分情况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308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86分)、人文执业能力(113分)、人际交往能力(163分)、教育学习能力(153分)及综合管理能力(177分)。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家庭医生综合能力考评办法(包括测量方法和计分办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示家庭医生能力培养应着重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该考评办法可应用于社区家庭医生岗位竞聘。  相似文献   

3.
背景 在加速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进程中,为家庭医生配置类似助手的角色,可有效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效率,该助手角色通常被称为家庭医生助理。上海、北京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构建了以家庭医生为核心和责任主体的、护士作为主要助理人员的服务模式。但对于家庭医生团队的核心人员结构、家庭医生助理的人员特征、工作范围和薪酬体制等还缺少统一的标准。目的 了解国内外家庭医生助理的服务模式运行现况,为我国家庭医生助理的服务模式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于2019年11月5-20日,选择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文献搜索引擎,在数据库中检索与家庭医生助理模式(包括家庭医生助理的人员配置及人员特征、主要职责及服务内容、绩效考核方式及分配方式等)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9-2019年,检索词(主题词或关键词)为“family physician assistant”OR“general practitioner assistant”OR“全科医生助理”OR“家庭医生助理”OR“家庭医生”AND“助理”OR“全科医生”AND“助理”。通过评阅文献内容,总结国内外家庭医生助理模式开展现状。结果 阅读全文后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47篇,其中英文文献31篇,中文文献16篇。家庭医生助理主要由专职医生助理、护士、公共卫生医生、乡村医生、“3+2”助理全科医生担任;人员特征方面,国外的医生助理通常为接受过“医生助理”项目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或学历的专业人员;中国承担家庭医生助理的专职医生助理主要由非医学专业人员经过岗位培训后担任,担任家庭医生助理的护士、公共卫生医生和乡村医生都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的卫生专业人员兼任。家庭医生助理的职责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主要包括患者治疗方案的实施、健康管理、健康宣教、患者分诊、健康初步评估、慢性病随访等。在绩效考核方式方面,国外家庭医生助理一般由机构根据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或由家庭医生直接对助理进行考核;中国家庭医生助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包括二级考核,机构质控部门统一考核,涉及全中心的工作内容由机构统一考核、与家庭医生工作相关内容由家庭医生考核。结论 国内外家庭医生助理在人员特征、主要职责和绩效考核分配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建议构建以“全科医生+护士/乡村医生”或“全科医生+专职助理”为核心人员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分类设立家庭医生助理的岗位职责和服务内容,建立以“医疗技术的复杂程度”“服务质量”“工作数量”作为主要绩效考核指标的薪酬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4.
连国华  陈亮  张向杰  张辰  程菊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1):3955-3959
背景 社区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服务质量的好坏。但目前对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尚不明确,应用性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构建适合社区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于2021年1月,采用文献研究法,基于洋葱模型构建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始条目池。于2021年2—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全科医疗和管理领域专家52名,开展两轮专家咨询,根据函询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完善;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结果 两轮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52/52),专家权威系数为0.91,判断依据系数为0.904,对指标的熟悉程度系数为0.916。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基本条件(0.085 7)、临床业务能力(0.436 1)、公共卫生能力(0.244 5)、人文素养(0.110 4)、职业发展(0.082 7)、其他方面(0.040 6)。一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54,二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02,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41(P<0.001)。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用于评价或考核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 定性研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掌握该研究方法有助于全科医生更好地开展医学研究。目的 本文对定性研究方法在中国全科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全科医生更好地使用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于2019年7月-2020年2月,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定性研究”“质性研究”“质的研究”“访谈”“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基层及社区”为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相关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09-2019年。采用Excel录入数据,对纳入文献的发文时间、期刊、题名、研究方法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0篇全科领域定性研究文献,2014年发文量最多,为18篇(18.0%);硕士学位论文5篇(5.0%),期刊论文95篇(95.0%),95篇期刊论文分布于38种期刊,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国全科医学》,为28篇(29.2%);研究内容多有关教育培训,占52.0%(52/100);研究方法采用最多的是访谈法,占53.0%(53/100);56.0%(56/100)的研究未阐明抽样方法。定性研究在我国全科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于该方法的英文单词没有统一的中文翻译;文章题目或者关键词中缺少“定性研究”等字眼;以发现临床问题为目的的定性研究较少;实践方法不够科学。结论 定性研究方法在我国全科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方法多用于教育培训方面的研究,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为访谈法。定性研究方法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存在若干问题,使用方法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适用于农村的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农村家庭医生的培养与考核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从医学院校、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行政机构遴选熟悉农村家庭医生相关研究的专家15名;运用文献研究法与德尔菲法构建农村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组合权重系数.结果: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  相似文献   

7.
背景 岗位胜任力模型在卫生人才招聘环节被广泛应用,但针对家庭医生助理构建岗位准入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借助岗位胜任力模型,结合区域内开展家庭医生助理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目的 构建一套适用于家庭医生助理的岗位准入指标体系,为科学、高效地招聘选拔合适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8-10月,成立岗位胜任力建模小组,通过小组会议划分家庭医生助理岗位类别,通过关键事件访谈分析家庭医生助理工作内容。于2018年10-11月,邀请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层、人事科负责人和家庭医生团队长代表,共计15人参与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构建家庭医生助理岗位胜任力模型,并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家庭医生助理岗位准入指标权重。结果 家庭医生助理的岗位胜任力特征指标包括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基于这6个岗位胜任力特征形成了17个一级指标和59个二级指标的家庭医生助理岗位准入指标体系,其中权重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人际交往能力(0.385 6)、职业素养(0.281 1)和专业实践能力(0.126 5)。结论 在招聘和选拔家庭医生助理时,应该重点关注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3个岗位胜任力特征指标,引入胜任力评价体系,可以对家庭医生助理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帮助家庭医生团队选拔具有最佳胜任力的家庭医生助理。  相似文献   

8.
陆志敏  陆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8):3495-3500
背景 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职方向多样,而现有的培训和评估体系却未对接社区各岗位能力要求。且现有对岗位胜任力的研究,由于对全科医生岗位细分程度不足而难以在机构内特定岗位人才选拔发挥实用价值。目的 探讨分析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为机构全科医生人才选拔和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7-10月,以2010-2018年为搜索年限范围,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政府官网进行检索,了解政策层面对全科医生的职责要求。于2018-09-05和2018-10-29,邀请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马陆社区卫生中心”)管理层代表、全科医生代表以及其他岗位全科医生9人参与小组会议,回顾文献在政策层面对全科医生职责要求,结合马陆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生工作实际情况,总结全科医生岗位职责的具体表现。于2018年7-10月,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Medline(Ovi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与全科医生综合能力、胜任力研究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8-2018年。于2018年11月,邀请上海市嘉定区5位荣获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提名奖荣誉称号的全科医生参与一对一的深度访谈,访谈主要内容为:要做好全科医生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全科医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或个人品质?经分析归纳形成全科医生岗位的胜任力指标。结果 目前社区全科医生岗位的职责主要分为业务类和保障类两大类,其中业务类又可细分为基本医疗类、公共卫生类和其他类。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体现在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育学习能力、综合管理能力6个方面,具体涉及临床专业知识、临床诊疗技能、综合医疗服务能力、预防服务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卫生监督协管、医学人文关怀、职业态度与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团队管理能力14项能力评价指标。结论 全科医生岗位职责实践与政策要求的差异主要在于实践中增加了保障类职责,这源于机构运营的需要;而6个方面14项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提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从临床、沟通、管理等多方面遴选和培养全科人才。  相似文献   

9.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贯彻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环节,家庭医生签约率、签约模式以及签约服务内容是广大学者探讨的重点内容。但是目前对家庭医生主题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来探测该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的文献不多。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测家庭医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2018-06-03,以“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全科医师”为检索关键词,对2011-2018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采用Citespace 5.2.R2软件根据研究机构发文数量、地理位置、关键词共现、研究趋势、突现词、聚类图谱方面进行分析,探测我国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结果 共检索出2 565篇文献,剔除与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明显不相关、报纸发表以及重复发表的文献后,最终纳入867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机构发文分析显示,参与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共计87所;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为复旦大学发文数量为44篇,北京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17篇,重庆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16篇,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发文数量为13篇,上海交通大学发文数量为12篇,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潍坊社卫生服务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发文数量均为10篇,广州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9篇;从研究机构地理位置来看,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复旦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潍坊社卫生服务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从关键词共现来看,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全科医学、分级诊疗、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出现频率很高,说明这些方面是研究关注的热点。从研究趋势来看,2011-2014年出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全科医学、家庭医生制度、健康管理、签约服务等宏观词汇。2015-2018年出现了糖尿病、分级诊疗、影响因素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培训词汇。从突现词来看,“社区卫生”“全科医学”“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影响因素”突现。从聚类图谱来看,可视化分析后得到全科医生、健康管理、政策建议、家庭医生式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培训、满意度在内的7个聚类。家庭医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健康管理、全科医学教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论 健康管理、全科医学教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面是我国家庭医生主题研究的热点,发展趋势倾向于重点人群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的教育、规范化培训、签约服务的模式、服务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但是培养体系还不健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我国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主要途径,对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的文献,为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于2019年3-5月,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3个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规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全科医师”+“规培”为关键词系统检索与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均设定为自建库至2018-12-31。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纳入文献的作者、题名、文献来源、发表年份、发表机构等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CiteSpace对纳入文献关键词进行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共459篇,刊载于140种期刊。第一作者所属单位共分布在166家机构,其中高等院校有85所(51.2%),首都医科大学发文量最高,为59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作者单位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3个城市或地区共计发布242篇文章(52.7%)。2002-2018年,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递增趋势(4篇增至86篇),其中2002-2011年发文量较少(3~14篇)且不稳定;2011-2012年发文量急剧增加(10篇增至38篇);2012-2013年发文量有下降的趋势(38篇减至27篇);2013-2018年发文量处于稳步增长阶段(27篇增至86篇)。发表1、2、3、4、5篇文章的作者数分别为307、41、16、3、2例,不符合洛特卡定律所规定的理论作者人数。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培训效果”等。结论 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但还不成熟。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受到我国较多学者关注,已形成了一批高产研究机构与发文期刊,但文章质量有待提高,缺少持续、稳定研究的学者。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的发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调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创新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卫生工作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于2010年发文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从2015年起至今已有数届订单定向医学生完成了本科学业,其在疫情防控中的工作情况值得关注。目的 调查订单定向毕业生和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分析订单定向毕业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订单定向医学生队列研究”项目,本次随访调查于2020年9月采用电子问卷形式开展,有效随访我国中西部4所医学院校2015-2019届共1 631例订单定向毕业生和1 009例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基本工作情况、疫情期间工作情况等。结果 在调查期间处于工作状态的毕业生中,订单定向毕业生的疫情防控工作参与率高于其他临床五年制毕业生〔70.18%(1 113/1 586)比51.58%(293/568),P<0.05〕。订单定向毕业生中,男性参与率高于女性(P<0.05),2015-2016届参与率高于2017-2019届(P<0.05),已婚者参与率高于未婚/离异/其他婚姻状况者(P<0.05)。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订单定向毕业生中,参与较多的服务类别为健康宣传与教育〔88.59%(986/1 113)〕、社区防疫与管理〔85.62%(953/1 113)〕、核酸检测与筛查〔67.30%(749/1 113)〕,面临的常见挑战为缺少防护设备〔77.72%(865/1 113)〕、工作量和/或工作压力太大〔41.87%(466/1 113)〕、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37.56%(418/1 113)〕,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的日常临床工作量、日常公共卫生工作量增多的人员占比分别为57.50%(640/1 113)和62.26%(693/1 113)。结论 订单定向毕业生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承担了多项重要工作,对全国的疫情防控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同时存在着防护设备不足、工作压力过大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改善基层卫生设施,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的防护与支持。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目前我国每万人口全科医生配置普遍未达到“2020年政策目标”,且注册率低问题突出,以我国西部最明显。政策工具是政府为实现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总称,只有政策工具适宜,才能使政策结果与政策目标相一致。目的 了解四川省政府自新医改实施以来出台的全科医生相关政策中的政策工具的侧重点、不足及变迁。方法 于2019年12月-2020年1月,以“全科医生”为关键词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网上检索2009-01-01至2019-12-31发布的全科医生相关政策文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从政策工具和政策发展过程两个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48篇政策,268个政策编码中,规范型、激励型、能力建设型、权威型、系统变革型、象征和劝诫型分别占4.9%(13/268)、8.6%(23/268)、22.4%(60/268)、54.5%(146/268)、7.8%(21/268)、1.9%(5/268)。政策工具在2012年和2018年形成两个高峰,前者以权威型工具为主,后者以能力建设型工具为主,权威型工具较前明显减少,激励型较前明显增加。使用最多的政策工具是目标与规划〔32.1%(86/268)〕,使用最少的是舆论宣传〔0.4%(1/268)〕。政策规划、政策实施、政策监督及政策评价占比分别为51.1%(137/268)、44.4%(119/268)、3.4%(9/268)、1.1%(3/268)。结论 新医改实施以来四川省全科医生政策工具使用符合实际需要,对全科医生发展有所裨益,未来政策优化应注重象征和劝诫型、激励型工具,并综合考虑各类型政策工具的联系和均衡使用,加强对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价反馈。  相似文献   

13.
高深甚  顾诗皓  何奕  汪新  杨晖  赵任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3):1632-1639
背景 为实现区域医联体内分级诊疗工作,如何让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的医疗行为进行有效的协同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如何运用岗位胜任力评估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通过运用可信赖式专业活动(EPAs)进行探索也是国内首创。目的 为了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与医疗资源的稀缺所产生的矛盾,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的辐射效应,探索三级医院通过医联体制度将医疗资源纵向传导至社区的方法。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在2018年开发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包含4个模块:转诊管理、联合病床、转诊随访、信息查询等功能,基于这个系统产生的数据探索针对三级医院专科医师与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师实施有效黏合度培训,同时引入国外岗位胜任力理论和EPAs。基于医联体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分级诊疗的协作行为培训,问卷主体由三部分组成:人口统计学的相关信息、〔儿科全科医师、儿科(消化)专科医师〕EPAs指标、岗位胜任力指标,于2018年8-11月依托问卷星软件随机发放问卷,共收集问卷1 476份。探索儿科全科医师与儿科专科医师的黏合度模型。结果 儿科全科医师EPAs与儿科专科医师EPAs呈正相关(P<0.05);儿科全科医师胜任力与儿科专科医师胜任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三级医院构建区域医联体建设,基于信息技术搭建业务平台(基于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综合档案、医技预约、联合病床整合平台),同时结合业务数据引入EPAs-胜任力,促进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的共通医疗行为协作集合,通过EPAs-胜任力理论探索全科-专科医师医联体内靶点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进修学习是医务人员提高医疗质量的途径,在基层进修学习有助于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且进修机构通过统计分析进修人员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总结经验、设计更好的进修课程。目的 统计2016-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总体进修情况,为今后合理设计进修程序、提高进修医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进修效果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修的人员资料(n=67),主要包括进修情况(包括每批次进修人员数目及进修时间、来源地区、单位、费用情况)、进修人员信息(包括进修人员的性别、年龄、职称、所在科室、职务)、进修安排(包括进修人员拟进修科室、实际进修科室、实际进修科室数量)。采用小组访谈法,对201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修学习的7名进修人员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此次进修课程安排必要性、课程内容等方面。结果 2016年3月-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收进修时间≥5 d的进修人员33批次,批次进修人数为1人共21批次,占63.6%;进修时间以<30 d为主,共计15批次(45.4%);20批次(60.6%)为非北京地区进修人员;进修人员单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16批次(48.5%)〕;免费进修24批次(72.7%)。进修人员以女性为主〔39人(56.5%)〕、年龄集中在30~40岁〔37人(53.6%)〕;职称以中级职称〔31人(44.9%)〕为主,所在科室以全科和管理为主,分别为21人(30.4%)和16人(23.2%);职务以无职务〔43人(62.3%)〕为主。进修人员拟进修科室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全科〔30人(46.4%)〕、管理〔14人(20.3%)〕、护理和康复(分别为9人,分别占13.0%),实际进修科室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全科〔41人(59.4%)〕、保健〔27人(39.1%)〕和管理〔25人(36.2%)〕。在实际进修科室数量方面,每人进修科室为1~4个,进修1个科室者最多〔32人(46.4%)〕,进修2个科室者次之〔17人(24.6%)〕。在课程安排必要性上,6人持“很需要”态度、1人持“需要”态度,7人对讲课教师满意度评价为“很满意”。7人均对课程内容感兴趣。结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修批次多、进修需求大,进修人员以中级职称和无职务为主,在实际进修科室数量方面,每人进修科室为1~4个,进修1个科室者最多;进修人员对进修满意度高。但也存在进修流程更新滞后等问题,需进一步优化流程以保证科学的培训、规范化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目前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医疗能力培训教学安排缺乏需求证据支持。目的 为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培训制定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计划。方法 2019年11-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中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5名全科医生进行全科培训需求内容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全科医学基本技能、全科医学其他技能、全科医学临床操作4部分3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10级评分法,并根据条目需求评分设置优先等级。结果 按条目评分≥9分的全科医生人数占比从高到低排序,在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47.7%(31/65)〕;在全科医学基本技能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55.4%(36/65)〕;在全科医学其他技能部分,培训需求最高的是社区营养指导〔36.9%(24/65)〕;在全科医学临床操作部分,需求最高的是氧气疗法、呼吸疾病常用吸入器和喷雾器使用方法〔46.2%(30/65)〕。根据评分优先等级标准,筛选出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社区常见症状和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急救技术、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常见影像识别解读(放射、B超)、十二导联及动态心电图判读8项作为首选培训内容,以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等13项主要备选培训内容。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紧密型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性培训方案中的8项首选培训内容和13项主要备选培训内容,可为医疗机构根据其自身资源定制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黎艳娜  王艺桥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1):3955-3962
Background Multimorbidity,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is common in older adults,and is an ongoing challenge for public health. However,only a few studies on multimorbidity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identify the prevalence and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providing scient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multimorbidity in this population. Methods Data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8,involving 10 836 adults aged 60 and older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of key variables(chronic disease prevalence,age,sex,education level,marital status,and type of hukou).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assess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of single and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 by sex. Chi-square test for tren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rend in prevalence of single and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 by age. Weighted networks were adopted to present the complex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Gephi was used for visualizing the patterns of associative multimorbidity. Results Up to 86.23%(n=9 344)of the participants had at least one chronic disease. Hypertension〔46.46%(5 034/10 836)〕,arthritis or rheumatism〔44.68%(4 842/10 836)〕,and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31.64%(3 429/10 836)〕 were top three most prevalent chronic conditions.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ncreased with age(χ2 =31.953,P<0.001),with a greater prevalence in women than in men〔88.30%(4 899/5 548)vs 84.06%(4 445/5 288),χ2=41.069,P<0.001〕. At least two chronic diseases coexisted in 7 059 cases(65.14%). Women had higher prevalence of multimorbidity than men〔68.71%(3 812/5 548)vs 61.40%(3 247/5 288),χ2=63.650,P<0.001〕. The prevalence of multimorbidity increased with age(χ2=31.118,P<0.001). The 14 chronic condition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demonstrated 91 pair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The top three pair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with corresponding prevalence were hypertension & arthritis or rheumatism〔22.13%(2 398/10 836)〕,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19.15%(2 075/10 836)〕,and 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heart disease〔16.67%(1 806/10 836)〕. The age-specific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had certain differences. For those aged 60 to 69,the top three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were hypertension & arthritis or rheumatism〔19.81%(1 290/6 512)〕,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18.54%(1 207/6 512)〕,and hypertension & dyslipidemia〔16.68%(1 086/6 512)〕. For those aged 70 to 79,hypertension & arthritis or rheumatism〔25.33%(813/3 209)〕,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20.91%(671/3 209)〕,and hypertension & heart disease〔19.79%(635/3 209)〕were the top three patterns with the highest prevalence. For those aged 80 and older,the top three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were hypertension & arthritis or rheumatism〔26.46%(295/1 115)〕,hypertension & heart disease〔17.67%(197/1 115)〕,arthritis or rheumatism & gastric or digestive diseases〔17.67%(197/1 115)〕.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multimorbidityhy among elderly Chinese population was high. And the patterns of multimorbidity varied by age. To realize the co-management,co-prevention and co-reduction of multiple conditions,public health practitioners should provide integrated healthcare servic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clinical guidance on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multimorbidity should be developed,taking influential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as a breakthrough and along with different strategies by age and gender.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由原来的医疗为主转变为“六位一体”综合健康服务,社区原有的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病房也转变成了综合病房。了解社区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准确把握服务对象健康需求、制订疾病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远郊社区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为实施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措施、开展医护人员专业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浦东新区所有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2015-2017年出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第一诊断等资料进行分析,这些信息均从“上海市医疗机构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导出。结果 2015-2017年,浦东新区远郊社区综合病房出院患者共49 352人次,女27 294人次(55.30%),男22 058人次(44.70%);≥80岁者占42.59%(21 019/49 352);系统疾病排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0.95%,20 208/49 352)、循环系统疾病(32.46%,16 021/49 352)、消化系统疾病(7.32%,3 611/49 352);前3位系统疾病的月分布显示,呼吸系统疾病1月份出院人次占比最高(13.94%,2 816/20 208)、循环系统疾病3月份占比最高(9.53%,1 527/16 021)、消化系统疾病8月份占比最高(12.21%,441/3 611);单病种排前3位的依次为脑梗死后遗症(12.90%,6 366/49 35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2.65%,6 244/49 352)、急性支气管炎(9.44%,4 658/49 352);男性单病种首位是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7.75%,3 915/22 058),女性单病种首位是脑梗死后遗症(13.37%,3 649/27 294)。结论 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主,发病高峰与季节有关;脑梗死、COPD的防控压力较大。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作为诊疗服务的主体,应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谱、发病高峰等特点,结合社区实际制订疾病防治策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健康服务;同时,针对社区高发病种,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及社区护理人员的健康服务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是指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但针对该人群睡眠质量问题的研究较少。目的 调查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以2016年12月-2017年6月参与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社区脑卒中筛查的居民作为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采用《2016年度心脑血管病影响因素社区、乡镇人群追访干预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试,并在受试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收集其基本测量指标(如身高、体质量、颈围、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以PSQI总分>7分作为低睡眠质量,PSQI总分≤7分作为正常睡眠质量进行分析。调研过程中,调查人员为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讲解,由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口述作答,调查人员填写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依据“8+2”项脑卒中影响因素及判定标准对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进行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 761份,回收有效问卷4 716份,有效回收率为99.05%。共373例受试者存在低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为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0,95%CI(1.018,1.043)〕、性别〔OR=1.478,95%CI(1.116,1.957)〕、婚姻状况〔OR=1.044,95%CI(1.005,1.085)〕、退休情况〔OR=2.402,95%CI(1.758,3.281)〕、饮酒情况〔OR=1.395,95%CI(1.157,1.681)〕、饮食情况〔OR=1.411,95%CI(1.221,1.630)〕、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OR=1.484,95%CI(1.176,1.873)〕是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问题不可忽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退休情况、饮酒情况、饮食情况、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是该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在初级保健中以温情守护居民健康,然而受基层医疗建设不足等条件的种种制约,如何保证温情守护?目的 了解广东省首批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广东省共36个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法各层按1∶1∶1的比例从3类卫生技术人员中抽取调查对象。分别是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及其他社区卫生工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总体工作满意度以及21项满意度因子。分析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75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有效回收率为91.3%。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自我评价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是(3.8±0.7)分,217名(86.5%)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工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21项满意度因子的得分均值中,得分最高的是“同事关系”(4.1±0.5)分,得分最低的是“单位福利待遇”(2.8±1.1)分。不同年龄对与领导的关系的满意度、不同文化程度对工作量的满意度、不同职称对得到同事的帮助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人数及分配合理程度〔OR=2.118,95%CI(1.072,4.184)〕、个人能力提高情况〔OR=2.220,95%CI(1.181,4.173)〕、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度〔OR=1.905,95%CI(1.023,3.546)〕、与领导的关系〔OR=4.640,95%CI(1.328,16.214)〕和同事关系〔OR=5.111,95%CI(1.330,19.644)〕是影响总体工作满意度的因素(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人数及分配合理程度、个人能力提高情况、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度、与领导的关系和同事是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随着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我国肥胖人群数目增长迅速,超重、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高”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降低体质量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柔性辟谷可以显著降低肥胖人群的体质量,从而改善由于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目的 研究柔性辟谷对中心性肥胖人群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身体围度、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指标的影响,评价该技术在改善肥胖和相关症状中的效果。方法 2017年1-3月依托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面向社会招募中心性肥胖志愿者32名,3人中途退出,最终纳入志愿者29名,进行柔性辟谷1周,每天一日三餐均以1袋柔性辟谷饮料(10 g/袋)代餐,分别于干预前、后测量并记录志愿者体质量、BMI、身体围度、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志愿者干预后体质量〔(92.2±24.2)kg与(98.8±25.4)kg〕、BMI〔(31.3±6.6)kg/m2与(33.6±6.6)kg/m2〕、腰围〔(95.9±17.1)cm与(101.9±18.5)cm〕、上臂围〔(33.1±3.9)cm与(35.2±4.3)cm〕、大腿围〔(60.8±6.2)cm与(63.8±6.1)cm〕、胸围〔(104.3±10.8)cm与(108.7±12.0)cm〕、臀围〔(108.8±9.9)cm与(113.0±10.4)cm〕、腰臀比〔(0.88±0.08)与(0.90±0.08)〕、收缩压〔(123±16)mm Hg与(129±19)mm Hg〕、舒张压〔(85±13)mm Hg与(89±12)mm Hg〕、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58±3.38)μmol/L与(11.64±3.54)μmol/L〕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柔性辟谷对降低体质量、减少腰围、下调血压具有促进作用,可用于中心性肥胖人群肥胖和相关症状的辅助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