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梳理黑龙江省3个国家试点城市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政策基本运作模式与现状,总结做法与经验,为进一步深化DIP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基于利益相关者访谈和内容分析法,对3个DIP试点城市政策文件进行系统编码与分析。结果 黑龙江省3个DIP试点城市基于技术规范指导,积极创新本地化DIP管理办法,改革成效显著,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自付金额均显著下降。改革过程中存在DIP辅助目录不健全、医院对DIP认知不足、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模糊等问题。结论 加强协议管理,进一步完善辅助DIP目录库和结算规则,不断提高对DIP的整体认知水平,倒逼医疗机构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促进医保、医疗间的协调联动,发挥DIP改革效能。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省保定市坚持目标导向,突出机制创新,加强病种目录库建立过程控制,利用病种分值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施治,多方位探索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精细化管理,推动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以DRG和DIP为代表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此引导医院高质量发展方向,提升医保基金运行效能。作者首先分析了DRG和DIP支付方式改革进展,基于国家政策要求汇总了下一阶段改革方向与时间进度要求。文章提炼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运营管理带来的深远影响,包括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院病种结构调整滞后等。在此基础上,从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营管理认识、优化调整病种收治结构、加强药品耗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医院运营管理、积极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马国善 《中国卫生》2022,(10):34-35
<正>山东省济宁市自2020年10月被国家确定为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城市以来,按照《关于印发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开展DIP改革。随着DIP支付方式改革的不断推进,试点医疗机构在践行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成绩,实现了医、保、患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5.
在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 DIP)支付改革不断发展推进的形势下,医院费用成本管控迎来新挑战。深圳某医院探讨在DIP支付方式改革形式下,结合临床路径和DIP医保支付标准,建立DIP病种临床路径,优化医院医疗服务费用结构,合理使用医保基金,促进医院成本管理转型。  相似文献   

6.
李建平 《中国卫生》2022,(10):30-31
<正>2020年末,山西省晋中市主动申请成为山西省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方式改革唯一的省级试点城市。为了真正实现改革红利的共享,晋中在试点改革之初,就立足于在市域内全面推开DIP付费,提出“试点不能做旁观者,改革不能丢掉主导权”,结合DIP的特点和效能,破解晋中市医保基金结构性失衡,以及医疗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难题。经过努力,在2021年10月启动实际付费时,已实现了统筹地区、医疗机构、病种分组、医保基金“四个全覆盖”。  相似文献   

7.
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Packet,DIP)是未来几年国内医疗机构运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通过对DIP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梳理,认为DIP主要从“分值”和“点值”两个路径对医疗机构收入产生影响。文章归纳了当前医疗机构应对DIP的主要做法,分别为提高病案质量、强化费用控制、调整绩效考核,并进一步从巩固自身定位、加强纵向合作、注重行业联合等3个方面提出了医疗机构的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传清 《中国卫生》2022,(10):38-39
<正>2020年11月,安徽省淮南市被列为国家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城市。在一体化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淮南市委把DIP试点作为深改委重点工作,实行挂图作战,安排医院梯次实施,多次开展稀有病种的分组论证,建立特事特办机制。对可能造成医疗机构收入差距过大、突破基金总盘、违反协议等情况实施有效管控。根据科学客观依据,按照一定权重确定系数设置。召开专家、院长、科室主任、卫生健康部门、财政部门座谈会,反复座谈、讨论、征求意见,达成共识,形成了具有淮南特色的系数确定机制。加强医保病历管理,上传率、入组率、准确率分别达100%、100%和95%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DRG/DIP付费改革的效果,研究DRG/DIP付费改革对医生福利的影响。方法: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的251份样本数据进行城市固定效应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DRG/DIP付费改革降低了医生的工资水平,且对医生福利的影响在不同科室间存在显著差异。但随着改革规范程度的提高,DRG/DIP付费改革对医生工资水平的负向作用减弱。结论:医疗机构应该根据DRG/DIP付费改革带来的结构性影响和不同科室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医生的绩效考核方式,不断提高DRG/DIP付费改革的规范性,使医生的劳务价值得到体现与回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DIP付费实施后某三级医院各科室、病种运营情况,探讨三级医院费用控制与精细化管理措施。方法:利用波士顿矩阵对医院科室及病种分别进行分析,以结算病例数为横轴,次均费用为纵轴,综合评价确定不同象限的发展策略。结果:DIP组内例数前10的科室及病种中共有“高结算病例数,高次均费用”科室1个、病种1个;“高结算病例数,低次均费用”科室11个、病种2个;“低结算病例数,低次均费用”科室18个、病种4个;“低结算病例数,高次均费用”科室7个、病种3个。结论:DIP付费改革给医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利用波士顿矩阵可以充分考虑不同科室及病种发展战略的差异性,实现分区施策、精准发力,有效节约医院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1.
<正>湖北省宜昌市于2017年12月开始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病种点数法”。2020年10月,被纳入国家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2021年12月,国家医保局确定宜昌市为全国12个DIP付费示范城市之一。12月底,全市职工和居民医保分别执行统一结算点值,15个参保地完成200家定点医疗机构共30万例住院病例,涉及金额14亿元的DIP年度清算,  相似文献   

12.
孙娜  张新静  张勇 《现代医院管理》2023,(2):116-117+123
目的 探讨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对医院控制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及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宿迁市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某医院出院患者病案首页及医保结算清单,利用SPSS 22.0软件分析某医院(DIP)前后住院医保患者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变化情况。结果 DIP实施前后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IP实施可以降低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提升医疗运行效率,促使医疗机构优化内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科DIP医保结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优化新生儿科医保结算规则,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精细化管理。方法:选择国家DIP支付方式试点城市Y市为案例地区,结合定性资料分析与访谈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四象限气泡图、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Y市新生儿科全样本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Y市2022年有1 372例新生儿,医保结算率为84.82%,其中三级医疗机构为81.10%。未入组718例,占比52.33%。三级医疗机构、未入组、低体重儿、住院天数越高、出生天数越低、结算分值越低的病例,医保结算率越低(P<0.05)。结论:新生儿科医保结算率显著低于全市水平,三级医疗机构亏损程度更高,易引致推诿危重新生儿患者风险;新生儿科存在分组精细化不足、分值失真的问题。建议:完善核心要素管理与调整机制,优化新生儿科DIP病种分组;综合考虑新生儿资源消耗特征、合理动态调整新生儿医疗服务价格、科学设置新生儿科加成系数;做到新生儿科发展与医保协同改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内涵式、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的变化,为完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DIP改革国家试点城市2017年7月—2021年6月的首批试点医疗机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纳入3个死亡相关指标和2个再入院相关指标,考虑患者特征进行风险调整后,采用t检验比较其在2019年7月实施DIP改革前后的差异。结果 经风险调整后,DIP改革后住院手术患者死亡率、DIP低风险组住院患者死亡率、30天内全因再入院率和30天内相同主诊断再入院率分别下降0.06个百分点(P=0.031)、0.15个百分点(P=0.001)、0.47个百分点(P<0.001)、0.72个百分点(P<0.001)。结论 尚无证据表明该市DIP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受到负向影响,按病种付费试点城市需密切监测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文以2014年DIP试点城市——广东省清远市作为处理组,以省内其余19个非试点城市(除中山市,其在2010年已开始试点)作为对照组,构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中的合成控制法评估DIP的实施效果。结果:清远市实施DIP 3年后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比对照组降低1天,平均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1000元左右。结论:实施DIP可以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增速,从而缓解医保基金支出增长过快,并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减轻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试点地区应更加科学地制定病种分值,完善医保监管,加强医保政策的宣讲培训,使DIP改革具有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DIP改革方式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成效。方法:以宿迁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院DIP运行管理中人员构成、职责分布、相关制度以及各项创新举措对医院迅速适应按病种分值付费产生的影响。结果:通过精细化管理,医院CMI值、各科偿付率等数据都有明显提升,费用构成合理化改进。结论:在DIP改革方式下,可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与流程,实施医保精细化管理,以进一步实现价值医疗。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积极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政策,驱动了医院管理的变革。介绍了广东省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的实践具有共同的核心环节,包括确定预算总额、建立病种分值库、设定医院权重系数等,并指出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适应这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医保管理应主动求变,在准确掌握政策的基础上,做好优势病种遴选、提高病种诊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优化基于按病种分值付费的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医保管理策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DIP支付方式与其他医保供给侧政策间的协同效果。方法:以全国DIP改革试点城市A市为处理组,未改革城市B市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收集2019—2022年共1 120个公立医疗机构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对住院医疗总费用及部分费用结构进行分析。结果:A市DIP改革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总费用、住院检查化验总费用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对住院药品总费用和住院材料总费用未产生影响。结论:DIP支付方式发挥显著控费效果,住院医疗总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单纯采取调价政策与集采政策的控费效果尚有不足;DIP与其他供给侧政策协同,促进医疗费用结构更加合理。建议医保部门注重发挥供给侧政策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DIP付费下病种成本管理模式创新,为进一步强化病种成本控制,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淮安市某三甲公立医院作为实践研究对象,运用服务单元叠加法进行病种成本核算。结果:病种成本的精准核算促进医院降本增效;合理用药管理可有效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临床路径联合DIP病种分值管理实现了病种成本的有效控制(P<0.05);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降低医疗资源消耗等。结论:DIP付费模式促进医院成本管理转型,通过病种盈亏、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管理等多种方式,实现了病种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国家、省、市三级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 DIP)政策的共性与差异,为各省市的政策设计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检索政府官网、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系统收集国家及各省市有关DIP的政策文本,在文献资料和访谈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提炼总结。结果:自2020年至今,国家医疗保障局共出台7份政策文件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随后我国8个省份、7个地级市发布了相关政策文件26份。各省市的DIP政策适用范围与国家要求基本保持一致;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各地根据实际对关键要素设计(病种目录、分值、医疗机构系数)、监督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与细化;病种分值方面,国家及多数省市均以历史数据为基准测算,但测算依据并不一致,不少地区要求考虑各病种间的相对权重。结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出台指导性政策文件推进当地DIP改革,在设计政策时明确政策适用范围,建立关键要素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并重视DIP在推进分级诊疗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