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GGT的测定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清GGT测定指标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我院2001年至2004年中,已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AFP采用美国Everlong Inc,生产ALPHA-FE-TOROTEIN(AFP)生多试剂进行酶免疫测定。GGT采用上海复星长征γ-谷氨酰转移酶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在日本岛津L-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机测定。结果:392例肝癌患者测定AFP阳性率68%,GGT阳性率为99%。结论:在作肝癌诊断及早期普查治疗活动中,应增加GGT作为诊断指标,以及早发现肝癌特别不明来因的转移性肝癌诊断、治疗提供更敏感、更高应用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GGT在测定肝癌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2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与转移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血清标本分别进行甲酯蛋白酶(AFP)免疫测定与r-谷氨酰转肽酶(GGT)指标检测,统计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测结果。结果:AFP检测有152例患者呈阳性,诊出率为67.9%,GGT检测有222例患者呈阳性,诊出率为99.1%,两种诊断方式的诊出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GT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肝癌诊出率,应该将GGT诊断技术增加作为肝癌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尤其注重将其在转移性肝癌疾病诊断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国平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4,(5)
本文应用酶速率法测定了79例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和非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结合的r-谷氨酰转肽酶(GGT)活力。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血清LDL-VLDL-GGT以及LDL-VLDL-GGT占血清总GGT的百分比显著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及非肝脏疾病组(P<0.01)。血清LDLVLDL-GGT测定对肝癌与肝脏非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血清中GGT活性对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肝癌患者50例,胰腺癌患者8例,胆管癌患者3例,其他非肝胆系统疾病356例,正常对照血清62例,进行血清中的GGT活性测定。结果:肝癌组GGT明显增高(>200 U),而其他组GGT活性增高不明显。结论:血清中GGT活性明显增高(>200 U)对肝癌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血清AFP、GGT结合CT和肝动脉造影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结合CT和肝动脉造影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7例PHC患者血清AFP、GGT水平结合CT和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7例肝动脉造影检查均为PHC.其中21例AFP和GGT正常的病人,CT检查为PHC17例(80.9%),34例AFP正常GGT升高的病人,CT检查为PHC31例(91.2%),142例AFP和GGT同时升高的病人,CT检查为PHC131例(92.3%);CT检查为巨块型肝癌的163例中,经肝动脉造影检查为弥漫型有7例;CT检查为结节型肝癌的20例中,经肝动脉造影检查为弥漫型有2例;163例CT检查为单一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存在癌肿周边子灶有41例。197例患者中,38例肝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存在动-静脉揍。结论对血清AFP和GGT的联合检测结合CT及肝动脉造影检查可明显提高PHC诊断率;肝动脉造影检查更能明确PHC的临床分型、肿瘤血供情况和是否存在早期肝内转移病灶,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101例原发性肝癌(PHC)同步检测几项标记,其阳性率为AFP76.2%,GGTⅡ85.1%,ALPⅠ24.8%,AAT75.1%。与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良性占位性病变、肝外肿瘤、正常人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假阳性率以肝硬化用组高,分别为AFP15.0%,GGTⅡ10.0%,ALPⅠ3.3%,AAT26.7%。在AFP<50ng/ml24例中,GGTⅡ阳性率为70.8%,ALPⅠ为16.7%,AAT为66.7%。本文结果显示、GGTⅡ诊断PHC敏感性、特异性均佳,优于AFP、ALPⅠI及AAT。GGTⅡ与AFP互补诊断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人、鼠肝癌形成过程中GGT活性变化及其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γ -谷氨酰转移酶 (GGT)在人、鼠肝癌形成过程中活性变化对肝癌的诊治意义 ,对 30例肝癌病人肝癌组织及鼠肝癌模型肝组织GGT活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 :组织中GGT活性表现为人肝癌组织较癌周组织明显升高 (P <0 .0 1) ;鼠化学诱癌过程中从正常到癌前病变到癌变的肝组织依次明显升高 ,三种不同组织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人、鼠肝癌形成过程中GGT活性呈同步升高趋势 ,GGT为反映肝细胞癌变的标志酶。动态观察GGT活性变化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质体测定在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癌53例,各类良性肝病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微量离心柱法分离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AFP-L3 variant)测定,并通过实施化学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含量、AFP-L3水平及AFP-L3占总甲胎蛋白的比率。检测后所有检测结果均以AFP-L310%为阳性作为诊断标准、AFP≥400 ng/m L为阳性作为判断标准。结果 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L310%43例(81.1%);51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中,AFP-L310%5例(9.8%),肝癌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阳性率(P0.05)。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400 ng/m L33例(62.3%);51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中,AFP≥400 ng/m L 14例(27.5%),肝癌AFP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阳性率(P0.05)。肝癌患者AFP-L310%、AFP≥400 ng/m L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病鉴别诊断中,通过甲胎蛋白异质体测定,能有效区分肝癌与良性肝病,弥补AFP诊断中的不足之处,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肝血管瘤及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诊断与鉴别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近4年时间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及肝血管瘤(各25例)病例资料,所选患者均实施肝脏二维彩超诊断,针对其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检查发现,肝癌组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和内部回声均匀的肿块相比肝血管瘤组明显减少,占位效应、血流丰富肿块明显增多,肝固有动脉峰值流速与最小流速明显加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及肝血管瘤病患者实施彩超检查,有利于及早发现和鉴别病情,指导临床医师制定相应方案治疗,适合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5项指标(血清甲胎蛋白、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移酶与癌胚抗原)联合诊断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榆林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16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乙肝相关性肝癌组,选择同期16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乙肝肝硬化组,选择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部占位性病变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肝血管瘤患者18例,肝转移癌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结果 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动脉期强化病灶49个,门静脉期低密度病灶52个,延迟期24例密度低于临近的肝组织,8例呈等密度.12例肝转移癌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显示边缘连续环状强化,中央区供血少,可见“牛眼征”,延迟期呈低密度表现.18例肝血管瘤患者动脉期26个病灶结节状边缘,门静脉期病灶内增强范围增大,影像密度均匀及下降,延迟期几乎所有病灶均强化,密度接近于肝脏实质.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期有5例出现病灶边缘环状强化斑,3例片状不均匀强化,2例不强化;门静脉期轻度不规则斑块样强化2例;延时期有4例不同程度向心性强化,密度稍高于正常的肝组织,网格样强化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结节(n=42)和小肝癌患者(n=37)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及螺旋CT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估MRI与螺旋CT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灵敏度、特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少发病灶继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对25例少发病灶继发性肝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中24例已确定原发肿瘤,其中1例乳腺癌患者肝内病变曾误诊为肝血管瘤,随访证实为继发肝癌。1例未确定原发肿瘤者经肝活检穿刺证实为继发肝癌。结果:25例继发肝癌中,原发灶来源于消化系统肿瘤较多(52%)。多数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缘清晰,病灶直径<3cm居多。平扫绝大多数为低密度灶,增强呈边缘性强化,半数以上(16例)表现为瞳孔征、牛眼征或圈饼征等特征性改变。结论:少发病灶继发性肝癌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只要我们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动态观察病灶变化,大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Wu MC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4):363-365
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仍有不少问题需深入研究;而肝癌基础研究方面进展可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检测在鉴别原发性肝癌(HCC)及肝内胆管癌(ICC)中的应用。方法:对98例HCC患者和125例ICC患者血清ALT、AST、GGT、ALP、TBIL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ICC组患者的ALT、AST、GGT、ALP、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HCC组(PPPP结论:ALT、AST、GGT、ALP、TBIL在ICC组均有明显升高,对HCC及IC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病人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预后差.临床死亡率较高.进一步探讨诊治方法改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预后.方法对13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诊治方法及预后回顾分析.结果急诊B-Us或CT确诊9例.行诊断性腹腔穿刺8例.初诊误诊率15.38%.开腹手术8例.肝动脉结扎2例.填塞缝合止血2例.介入治疗4例,保守治疗1例.住院时间0.5~152 d.住院期间死亡3例.结论B US和腹腔穿刺可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早期诊断,抗休克,及时选择适当治疗方法止血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肝癌血清中含有已知和未知的标志物,可以作为SELEX筛选的靶标,获得一组已知和未知肝癌血清标志物的适配体,为肝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方法:收集50例经诊断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以及50例体检无异常的正常人血清,并分别等比例混合制备成肝癌混合血清和正常人混合血清,作为筛选的靶标分子,磁珠作为分离载体。先将磁珠-正常人血清复合物与ssDNA文库结合,取上清再与磁珠-肝癌血清结合,经过洗脱、分离与肝癌血清结合的特异性ssDNA,并进行扩增,链霉亲和素磁珠法制备次级ssDNA,进行9轮筛选,将9轮筛选获得的饱和文库与PMD18-T载体连接进行转化、挑选单克隆团送上海生工进行测序,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适配体的亲和力(Kd值)。结果:经9轮筛选,成功分离出200个核酸序列,其中序列不同的有10个。结论:特异性检测表明,筛选得到的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适配体与肝癌血清的结合解离常数均在纳摩尔级水平,其中Seq-1、Seq-16、Seq-17、Seq-56、Seq-72号适配体能高特异性结合肝癌血清,与正常人血清不结合,再通过200例肝癌血清和200例正常人血清进一步鉴定5条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适配体检出肝癌的阳性率,阳性检出率达91%以上,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