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前房维持器和分体抽吸法清除晶状体皮质的方法。方法:56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前房维持灌注、分体抽吸皮质的方法清除晶状体皮质,术后观察视力。结果:在所有病例手术中容易将切口位置下方及虹膜粘连处下方的晶状体皮质清除。结论:此法便于操作,能有效清除皮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梁曰华 《广西医学》2006,28(9):1401-1402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前房维持器维持灌注,有效进行截囊、清除晶状体皮质、植入IOL后清除粘弹剂的方法.方法 36例(42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使用前房维持灌注,行截囊、清除晶状体皮质、植入IOL后清除粘弹剂的操作.结果 在手术中能较好截囊;容易将晶状体皮质彻底清除,尤其是切口位置下方的晶状体皮质清除;容易对植入IOL后前房粘弹剂进行清除.结论 这种方法便于操作,快捷,有效截囊、清除皮质、清除粘弹剂,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李民坚  梁勇  谭少健  黄明汉  梁皓 《广西医学》2004,26(10):1459-1460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前房维持器维持灌注 ,有效截囊、清除晶状体皮质、植入IOL后清除粘弹剂的效果。方法  15 4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前房维持灌注 ,行截囊、清除晶状体皮质、植入IOL后清除粘弹剂的操作。结果 在手术中能有效截囊 ;容易将晶状体皮质彻底清除 ,尤其是切口位置下方的晶状体皮质清除 ;容易将植入IOL后前房粘弹剂清除。结论 这种方法便于操作 ,快捷 ,有效截囊、清除皮质、清除粘弹剂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虮膜睫状体炎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观察812例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用人工晶状体、粘弹剂为同一厂家.结果 32例于术后10~35d发生前葡萄膜炎和玻璃体炎,给予散瞳、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等治疗后,多数患者愈后良好.结论 迟发性虹膜睫状体炎的发生机制可能和下列因素相关:1.残留的晶体皮质;2.人工晶状体;3.手术相关"异物"残留.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895名老年人1790眼进行晶状体观察,发现程度不同的白内障1268例,成熟期182例,以皮质性混浊为多,为218人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并全部脱盲.  相似文献   

6.
林玉春  倪伟  王归真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443-1443
白内障摘除同时植入人工晶体已经成为自内障复明的常规手术。手术的关键是在术中截去自内障表面囊膜,清除白内障(即混浊晶状体的核部及皮质)之后必须保留透明菲薄的后囊膜作为支衬,以利人工晶体能稳妥地固定在眼内。但对以前已经作过自内障囊内摘出而未能保存晶状体后囊膜者或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后囊膜破裂而无法按常规顺利植入人工晶体的所谓无晶体眼者,我们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660例188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其中晶状体后囊破裂38例40眼。对于后囊膜破裂较小的用超声乳化注吸头残存的晶状体皮质及核,破裂较大的改用手工注吸清除晶状体皮质,必要时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0.1-0.3者4眼,0.4-0.8者20眼,1.0者16眼;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只要处理及时得当,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老年核性及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mRNA的表达有无差异,结合两种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状态,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将老年核性与皮质性白内障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男、女比例1∶1),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截取其前囊膜(含晶状体上皮细胞),用RT-PCR的方法检测出每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2 mRNA的水平,两组间u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核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2mRNA的水平低于老年皮质性白内障组(P<0.01).结论TGF-β2通过调节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状态,从而在白内障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老年核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关,而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退行性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老年核性及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老年核性及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2 (TGF β2 )mRNA的表达有无差异 ,结合两种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状态 ,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将老年核性与皮质性白内障的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 4 0例 (男、女比例 1∶1) ,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截取其前囊膜 (含晶状体上皮细胞 ) ,用RT PCR的方法检测出每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 β2 mRNA的水平 ,两组间u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核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 β2 mRNA的水平低于老年皮质性白内障组 (P <0 .0 1)。结论 :TGF β2 通过调节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状态 ,从而在白内障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老年核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关 ,而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退行性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保忠  陈爱菊 《浙江医学》1999,21(10):595-596
绝大多数白内障摘除后植入的人工晶状体是后房型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需要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本文总结了38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经验,对其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视力结果和并发症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中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临时改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者14例;以往曾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或晶状体切除术,现在二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者16例;原发性晶状体脱位3例;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或后囊破裂3例;有粘连机化的膜性白内障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时侧切口下残留皮质处理的安全有效途径。方法:对323例358眼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行侧切口注吸针头吸取残留皮质,比较其1周、3个月的视力,散光和并发症。结果:术后三个月,矫正视力≥0.3者341眼,占95.25%;≥1.0者154眼,占43.02%。术后三个月平均散光为0.72±0.50D。术后三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从侧切口抽吸皮质有利于干净彻底地清除切口下皮质,减少术后的散光,视力恢复快而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对于14岁以下儿童的白内障摘除手术以往多采用全麻,随着白内障显微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尝试着在局麻条件下实施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现将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在局麻下行28眼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常伟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13-114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不同硬度晶状体核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96例(230只眼),188只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2只眼Ⅳ-Ⅴ级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一月矫正视力≥0.5者79.8%,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一月矫正视力≥0.5者57.1%,两组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在做好病例选择及良好的术前准备的前提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样可获得满意的视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是葡萄膜炎常见的并发症,可直接继发于炎症本身,也可由药物,尤其是皮质类固醇引起。我们2004年1月-2008年10月对我院就诊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28例(30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160只眼)患者,分别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对过熟期白内障及硬核性白内障更安全,更经济实用。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625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4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为5.44%,其中有18例伴有玻璃体脱出,发生率为2.88%,后囊膜破裂伴玻璃体脱出占后囊膜破裂的52.94%.有8例破口较小,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例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发现人工晶状体明显偏斜移位,后将人工晶状体取出。后囊膜破裂的原因:术前降眼压不充分;上直肌吊线过紧;结膜囊过浅者睑裂撑开过大使眼内压升高;截囊口过大或悬韧带断离;娩核时切口过小或手法用力不正确;水分离不充分;注吸皮质时前房消失误吸后囊膜;注吸时前房过深、压力过大撑破后囊膜等。结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膜破裂是常见的操作性并发症,与手术者手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如果破口不大仍可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如有玻璃体脱入前房,则应行前段玻璃体切除以解除瞳孔区玻璃体牵引,防止术后高眼压、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瞳孔重度上移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0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合并高度近视126例(144眼),112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2眼Ⅳ~Ⅴ级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4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12眼(〉80%)术后1周裸眼视力≥0.4。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王素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346-4347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195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结果195例患者均痊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种植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角膜混浊合并白内障的12眼患者行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种植术,白内障手术采取开窗式、植床边缘或巩膜隧道进行,术后观察视力、角膜情况、人工晶状体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8-12个月,视力提高11眼,其中0.3以上7眼(58.6%),角膜透明和半透明10眼(83.3%),人工晶状体位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种植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注入式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经成为白内障复明的主要方法 ,术后视力的恢复已达到了较理想的程度。但是现在普遍应用的人工晶状体缺乏调节 ,不能同时获得理想的远、近视力。理想的人工晶状体应当具有晶状体的4个功能 [1]:透明性 ,光学作用 ,前后节的屏障作用 ,调节作用。人工晶状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光学特性应与晶状体相似。注入式人工晶状体就是要试图在晶状体的正常位置形成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人工晶状体。它是在去除晶状体核和皮质后 ,将液态硅或硅酮复合物注入囊袋内 ,按囊袋的形状固化成晶状体的形状。凝胶固化时囊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