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近年来肠道黏膜免疫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阐述肠道黏膜免疫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密切相关,提出“肠道伏风”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外风引动内风伏于肠道,伏风招引外风,引动内风,与湿热相合袭扰肠络,论述肠道伏风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基于肠道伏风理论,提出逆流挽舟法、清营凉血法两种治疗思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溃结方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活动指数、内镜指数及肠黏膜EGFR、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患者21例,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检查电子肠镜钳取肠黏膜,同时以10例健康体检者肠黏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活动指数及肠黏膜内镜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EGFR、MUC2表达。结果: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过中药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与内镜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EGFR表达水平治疗前后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P0.01),其中治疗后表达水平比治疗前上升更明显(P0.05)。MUC2表达水平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中药溃结方能明显降低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活动指数及内镜指数,增加肠黏膜组织EGFR、MUC2的表达,促进黏膜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炎症性肠病,证候表现多见于湿热型,其病因尚不明确,但UC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受损的表现。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历史悠久,效果显著,临床常用健脾及清热类中药治疗,研究表明,多数中药及复方的化学成分有调节患者血清内炎症因子的含量,抑制肠道炎症反应,修复肠道黏膜的作用。此文通过研究整理近年来关于肠黏膜屏障结构、UC患者的肠黏膜表现以及中药对湿热型UC肠道黏膜的作用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明确中医药湿热型UC的机制,并为进一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由遗传、环境、感染、肠黏膜屏障功能缺陷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苦参及其复方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节免疫细胞失衡、调节细胞因子及炎性反应递质的表达、影响信号转导通路、抗氧化、调节细胞凋亡、修复肠道组织等方面,其相关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也对探索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的本质是肠道共生菌群和黏膜免疫系统之间的共生关系破裂。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从免疫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肠病及肺,故治疗本病时“肠肺”同治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通过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定义、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实验研究概况,重点从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细胞焦亡),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肠膜黏膜屏障,保护肠道微生物群平衡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其肺损伤的相关研究做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以探讨新的可能机制,为该病提供治疗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C)属难治性疾病,以"厚肠"为指导的中医治法对本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因此对"厚肠"进行释义,并结合其延伸治法,指导临床治疗UC,并将其与现代医学肠黏膜屏障保护相结合,深入挖掘其内涵。发现以中医"厚肠"为指导的治法已不拘泥于单纯的"益肠",深入挖掘"厚肠"治法更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且肠道黏膜屏障保护与"厚肠"的相关性及内在联系值得去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丁酸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损伤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虽然发病原因与病理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但许多证据表明其与肠黏膜对肠道微生物的免疫混乱有关,肠道微生物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丁酸作为肠道膳食纤维由微生物发酵的主要终末产物之一,是肠上皮细胞重要能量来源,它维持肠道内稳态,在诸多方面如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与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结肠黏膜的防御屏障与改善通透性等影响着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肠汤直肠滴入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对照1组予美沙拉嗪口服及桂林西瓜霜直肠滴入治疗,对照2组予美沙拉嗪口服及康复新液直肠滴入治疗,治疗组予安肠汤直肠滴入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治疗组与对照1组结肠镜下黏膜表现比较(P0.05),治疗组能有效缓解结肠黏膜充血水肿、黏膜溃疡、黏膜糜烂等症状;治疗组与对照2组结肠黏膜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结论安肠汤直肠滴入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朱西杰教授认为脾胃气机斡旋失司,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导致浊毒积滞肠道,肠黏膜络脉瘀阻,血败肉腐,化脓成痈,内成溃疡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重要原因,朱西杰教授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辨证用药以及临床实验的深入研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提出"通降止痛以治标,保护肠黏膜以治本"的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疗效,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指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局部结肠黏膜炎症反应为主要特性的慢性炎症性、非特异性肠病,它的发生与微生物环境、遗传因素、肠道免疫功能等有十分密切的关联[1]。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该病完全治愈的难度较大,极易复发[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姜黄素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黏膜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观察姜黄素联合BMSCs对小鼠行为及体质量变化、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影响。结果造模组小鼠经治疗,行为改变及体质量变化小,肠黏膜大体形态评分、组织学评分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姜黄素联合BMSCs能有效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变损伤,促进肠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仇俊鹏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130-130
炎症性肠病(IBD)是以免疫应答失调造成肠道持续性炎症发生为特征的疾病,主要指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痛(CD),其它非传染性肠道炎症也属其范畴。目前尚未清楚IBD确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因素,通常认为是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在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上综合作用的结果,肠道炎症是肠道微生物茵群在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中免疫反应过度而形成。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治疗方式较多。西医治疗以免疫抑制剂类、糖皮质激素为主,用药期间时常出现疗效欠佳、副作用大等问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有独特优势,如修复肠黏膜、调节免疫及肠道菌群等。因此,通过结合近年研究成果,现对中医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进展作一阐述,以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麦芽寡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肠道内的细胞保护因子有何变化,对异麦芽寡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小鼠ITF的变化进行概述。方法:建立Dss诱导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给予异麦芽寡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比较肠黏膜保护因子ITF表达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显示异麦芽寡糖可以明显减轻结肠黏膜的损伤,在不同的治疗组里,细胞保护因子ITF表迭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异麦芽寡糖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有效,在异麦芽寡糖治疗后,肠黏膜保护因子ITF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服调中理肠汤加结肠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每次1g,每日4次;治疗组30例,以调中理肠汤口服,每日1剂,并用结肠愈保留灌肠,每晚1次。2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复查结肠镜。2组分别于治疗后对临床疗效作对比分析,并观察内镜下肠黏膜病变改善情况。结果:2组中医证候疗效、肠黏膜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调中理肠汤加结肠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能够显著修复肠道黏膜。  相似文献   

16.
中药灌肠治疗炎性肠病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性肠病的发病原因很多,可概括二大类。一类是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局限性结肠炎。另一类是病因已明确的肠道病如阿米巴性结肠炎、结肠贺氏病、缺血性肠病等。临床治疗颇为棘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是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肠上皮细胞和细胞间连接构成了动态的物理屏障,将黏膜组织与腔内共生细菌、病原体和饮食抗原隔开。肠上皮屏障渗漏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发病机制,而紧密连接功能异常是造成渗漏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紧密连接在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进展中所起作用以及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对紧密连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加以整理,发现中医药能使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表达下调,使Claudin-1、Occludin、ZO-1、ZO-2表达上调,恢复肠黏膜屏障作用,维持肠道环境的稳态,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道水疗中药肠浴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肠炎Ⅰ号、肠炎Ⅱ号配合结肠途径治疗机保留灌肠,即采用肠道水疗中药肠浴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采用西药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肠道水疗中药肠浴法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临床以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痛泻二草方经临床应用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疗效显著,故本实验选用大鼠探讨其对UC模型大鼠肠黏膜病理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影响结直肠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很高,已演变为全球负担。但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认为肠道微环境失衡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肠道微环境主要由肠道微生物群及肠黏膜细胞构成,可通过肠道微生物屏障、化学屏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4个方面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基于此,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治疗多采用益生菌制剂、5-氨基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但其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手段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对传统中医药领域的不断深入探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中医药在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可通过多层次、多通路、多靶点调节肠道微环境进而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已逐渐成为溃疡性结肠炎防治研究的热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故该文在阐释肠道微环境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的基础上,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的认识指导下,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化学屏障、保护机械屏障及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方面系统总结中医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研究提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