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恋田  陈利琴 《护理与康复》2014,13(11):1068-1070
总结11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防护,重视饮食指导及康复指导。11例患者手术顺利,经过治疗及护理,均康复出院,受累关节疼痛、开口受限及咀嚼能力等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我国近几年发展很快的一项新的矫形手术,特别是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生存质量,使许多失去生活信心的人,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开始新的生活。我院自1999年4月-2000年3月对3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经3—5年随诊结果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院于1997年3月开始,成功地进行了7例8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作者就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体会进行了总结,认为术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术后康复护理,是患者能否尽快恢复以及关节能否最大限度得到改善的保证;强调在无痛前提下的术后功能锻炼应遵循:早期开始,循序渐进,被动加主动,等长和等张;并提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72例高龄同期行双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行各项心、肺功能检查,完善术前准备,积极处理基础疾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纠正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术后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出入量及伤口引流量;指导患者合理进食,保证机体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并指导其正确完成;及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高热、尿潴留、创伤性精神症状;加强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与预防;出院时给予书面家庭护理指导及康复训练计划,并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咨询服务。结果本组患者均平稳渡过围术期,平均住院12.6日,未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72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5.6分(75~93分),效果满意。结论护理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还应在围术期为患者提供科学、系统的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我科对2例骨肿瘤患实施肿瘤扩大切除和人工关节重建术,围手术期间,我们对患严密观察、精心护理,使治疗得以成功,患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指导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护理。对比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及髋关节屈伸度。结果观察组患者Ⅰ级疼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Ⅲ级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Ⅱ级疼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屈伸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给予患者护理指导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需要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雯 《天津护理》2009,17(2):63-64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需要,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65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结果: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有不同的心理需要,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心理需求不同。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需求较高,护理人员应尽力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15例患者术前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评估,并开展牵引护理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术后加强监护,继续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指导患者开始功能锻炼,并在围手术期应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 1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人术后12周随诊时骨折均愈合,假体位置无变化;3例关节翻修病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无松、下沉等表现.结论 合理安排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计划,是促进病人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0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体温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观察10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温变化,发现体温变化的曲线呈“双峰”现象,即在术后第1~3日为第一高峰,平均38.0±0.5℃;此后体温逐渐下降,术后5日达最低,平均37.0±0.3℃;此后体温又逐渐升高,术后第8~10日为第二高峰,平均37.5±0.4℃。针对上述规律,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为吸收热和异物热,从而加强卫生宣教,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减少护理并发症,适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人工关节置换术20例。结果:术前术后的观察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障,适时进行功能锻炼是患者康复的准则。结论: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满意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关节置换是对因创伤和(或)疾病造成破坏的关节进行修复,即用人工关节替代病变的关节,解除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重建一个功能接近正常的关节[1].按人工关节与骨组织的固定方式,可分为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固定.前者一般用于老年人,后者更适合年轻及运动量大的患者[2].常用的人工关节有: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及指间关节等.本文就关节置换术前指导、术后康复方案和并发症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自体血回输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98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采用过滤式自体血回输技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自体血回输量280~1 200 ml,平均550 ml;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术后均未输异体血.结论:自体血回输不仅可有效补充血容量,且可节省血资源,避免异体输血所致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经济负担,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自我效能由心理学家Bandura于1977年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的把握与感受,即人对完成某个特定行为或完成产生某种结果所需行为的能力的信念,是一种具体能力的预期[1-2]。该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3]、心血管疾病[4]、髋部骨折[5]、关节炎[6]等人群中,成为患者健康行为、疾病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等的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恶性骨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等满意度分别为90.0%、100%、90.0%以及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24.7±4.3)分、(15.2±5.1)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恶性骨肿瘤人工关节置换保肢术中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得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有效地重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假体置换被破坏的关节面,以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活动与功能的手术方法,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总体生存质量。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日趋成熟,作为一种重要的终端手术方法,被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所接受。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因伴有其他疾病而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对其中39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经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踝足部早期主动运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足踝关节主动运动对患者疼痛和下肢肢体周径的影响,评价其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2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踝关节主动运动。比较两组术后患肢肢体肿胀及术后患者疼痛情况。结果术后第2,3,5,7天实验组患肢肢体周径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踝关节主动运动能改善患者肢体肿胀,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采取术前完善各种准备,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抬高患肢、早期积极活动、指导并督促进行康复训练等。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例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出院,出院时均可扶拐独立行走,无疼痛及其他不适。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20.
17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一次性自体血液回输器对术后切口引流液进行回输。结果:平均引流约200~1 300ml,术后平均回输血量约530ml,无例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均未输同种异体血。讨论:此方法具有节约血资源;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感染其他疾病的危险;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