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改良低分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轻皮下注射时局部疼痛,以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PCI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局部疼痛情况,观察皮下注射后48 h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局部出血和疼痛程度较轻,具有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使用改良后的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的皮下出血,减轻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方法。方法选取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98例为观察组,采用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10 s持续注射后等待10 s再拔针,注射后不按压,如有出血和血肿按压3~5 min。另选取同期患者122例为对照组,常规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规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流程,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324例需要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将低分子肝素钠每日2次注射分为两组,早上8:30注射左侧腹部为对照组,晚上20:30注射右侧腹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皮下注射方法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皮下出血的严重程度,旨在寻求安全有效的方法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48.1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8.83%),两组患者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注射部位轻度出血及中度出血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的(P<0.05).结论 综合改进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且避免出现较大面积出血,提高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而且增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患者住院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不同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9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人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进组(消毒前按摩局部皮肤3min至皮肤发红,拔针后继续保持注射部位皱褶3min,余同传统方法)和对照组(传统注射方法)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皿的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为6.25%(3/48),对照组为52.08%(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3,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前按摩皮肤可促进药物吸收,注射后提捏注射部位皮肤可有效防止药物沿注射孔道反流,从而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方法.方法 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塞、冠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2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法,改进组采用改进法(即从心理、体位、部位、排气、穿刺方法、注射和拔针、按压、用药后观察等方面进行皮下注射).观察两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 改进组较常规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低、出血程度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通过改进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皮下出血及较大面积出血率,对减轻老年患者恐惧心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流程,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保障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方法]选取住院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波立维治疗的病人420例,按病人住院顺序进行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观察组成立流程管理小组,查找文献,确定皮下注射最优流程,按照已确定的流程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并按注射部位又分成1/2处和1/3处注射组,然后对每一组病人注射后按压与否再进行分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注射。观察两组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处和1/3处注射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按压组与不按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注射流程的再造,规范了护士的操作,减少了皮下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寻找最佳注射方法。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对照组13例。实验组采用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注射后按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后按压方法。每例患者注射14次,共注射434例次。观察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可促进药物吸收,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的皮下注射流程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 建立流程改良小组,通过循证,改进操作流程,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流程进行操作,运用改良后的方法对观察组病人进行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观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皮下出血的例次、出血程度的轻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流程的改良,规范了护士操作,有效降低了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与出血面积,减轻了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流程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减轻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法,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保障治疗顺利进行。方法建立流程改进小组,通过循证,改进操作流程,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运用改进后的流程对观察组病人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硬结发生情况及对用药依从性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皮下出血及硬结发生例次、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流程的改进,规范了护士操作,减少了皮下出血及硬结例次,减轻了出血程度,提高了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贴敷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减轻皮下出血的作用。方法40例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每例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次,共400次。对照组注射后用普通输液护贴贴敷注射部位,治疗组注射后用云南白药贴敷。分别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治疗组皮下注射后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云南白药贴敷能有效降低低分子肝素注射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并能减轻其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索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患者局部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一2013年5月人住我科接受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的92例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比两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发生的出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采用改良方法注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注射部位出血率高达34%~42%,十分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及依从性,本文将探讨一种按压贴预防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实验设计,研究收集2019年2月-10月某院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对于术中发现慢血流或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临床通常在术后会皮下注射3天(Q12h,共6针)低分子肝素,将这6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针),对照组皮下注射后常规不按压,实验组采用自制按压贴在注射后进行物理按压,比较两组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纳入171例患者共1026针次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3针次.实验组不仅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42%VS.44.83%,P<0.01),且实验组皮下出血患者的平均出血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56±12)mm2 VS.(719±170)mm2,P<0.01].亚组分析中发现对照组中高龄患者(≥60岁)的皮下出血率较非高龄患者(<60岁)高(50.81%VS.44.30%,PP<0.05),女性患者皮下出血率高于男性(48.81%VS.44.06%,P<0.05).围术期抗血小板方案对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按压贴可有效预防ACS患者PCI术后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显著减少出血后的出血面积,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且使 用按压贴较传统手工按压可显著降低护理工作量,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流程在三联抗凝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CCU住院接受三联抗凝治疗的患者460例,按住院顺序分组,奇数为对照组与偶数为观察组各2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进行注射,观察组由8名经过培训的护士采用流程改造后方法进行规范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硬结、出血和疼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硬结、出血和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流程,能显著降低三联抗凝治疗患者皮下硬结、出血和疼痛的发生率,对保障患者注射安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流程在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56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按常规皮下注射方法操作,观察组按改良注射流程进行规范化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局部皮下出血、硬结发生情况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局部皮下出血、硬结发生情况及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进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流程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及硬结发生率,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注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后疼痛和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后疼痛及皮下出血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可减少注射后疼痛及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10例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60例为循证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操作,循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寻找证据支持、文献分析与评价,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得出证据形成建议,制订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操作规范并应用于临床。比较两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循证护理实施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实践规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致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注射前、注射中、注射后分别给予全面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9.6%,对照组为3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P<0.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注射时间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在腹部两侧注射,左侧注射持续10s,右侧注射持续30s。24h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注射持续30s比注射持续10s能明显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结论延长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间可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种不同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方法:对照组抽取药液并排尽空气后进行皮下注射。实验组抽取药液并排尽空气,更换新针头不再排气,针头向下将针管内空气弹向上方后进行注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实验组注射方法皮下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方法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实验组的注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20.
曹文美 《当代护士》2009,(10):87-88
目的探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对注射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把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后按压10min,对照组按压5min,比较2组局部皮下瘀斑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注射点瘀斑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10min可有效地减少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