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管理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预防跌倒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由护理组负责防跌倒管理,观察组采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即由康复医生、治疗师、护士共同参与防跌倒管理,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调查观察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及两组跌倒发生率。结果出院前观察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和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得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合作管理能更专业、更全面地帮助脑卒中患者或陪护掌握预防跌倒的方法,提高执行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信息护理IIFAR方案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IIFAR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穿刺点感染及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护理IIFAR方案能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依从性,降低PICC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2月在天津市传染病医院住院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共1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74)。对照组患者由责任护士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由责任护士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的干扰素治疗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的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保障健康教育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服务对帕金森病(PD)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9例PD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跌倒护理;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8例PD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出院准备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分药盒用药指导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3月家庭病床科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服药指导;观察组给予家庭分药盒指导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药物名称、剂量、服药方式等服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分药盒能够提高中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5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随机配对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将患者加入帕金森病微信管理平台,定期向患者或其主要照护者推送信息,提醒患者按时服药,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随访时间等,并通过互动交流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和1年后的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及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年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帕金森病出院患者采用微信平台信息支持的方式,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电话随访为主的延续护理对心脏换瓣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凝血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胸心外科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106例,按患者出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给予系统的延续护理1年,比较两组患者抗凝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抗凝治疗依从性、按时复诊情况、患者INR监测和抗凝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抗凝相关知识掌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按时服药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按时复诊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血栓或栓塞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加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指导,尤其是按时服药的监督与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INR达标率,降低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叙事护理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行叙事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等级、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护理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明显的减轻效果,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回授法进行癌痛健康教育对提高晚期肿瘤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疼痛程度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住本科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按照目前常规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回授法进行癌痛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服药依从性、疼痛NRS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入院时的服药依从性、疼痛NRS评分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后1个月的服药依从性、疼痛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中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及功能状况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回授法进行癌痛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普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实施依从性干预后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及其照料者纳入观察组,将2016年1~12月该院实施依从性干预前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及其照料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接受依从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项目(WHO DASⅡ)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以及家庭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和ITA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WHO DAS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庭照顾者出院后3个月Z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从性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提升预后效果,减轻家庭照顾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胸外科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12月份出院的患者56例运用PDCA护理模式做出院延续护理作为观察组,另取2018年11月份出院的患者56例进行常规延续性护理,作为对照组,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及家属对术后恢复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再次急诊入院次数及延续性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率89.2%,对照组71.4%,观察组急诊入院治疗次数2次,急诊入院率3.60%,对照组急诊入院7次,急诊入院率12.50%,观察组出院延续性满意率为92.9%,对照组满意率73.2%,上述三项比较中,患者及家属对术后恢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延续性护理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入院次数,急诊入院率(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护理模式在胸外科出院患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有所提高,护理延续性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计划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住院Ⅲ级以上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出院准备计划,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3天、出院前1d、出院后3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自身疾病认知能力量表得分进行评估。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SAS得分和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自身疾病认知能力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实施出院准备计划,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治疗护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计划和居家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因冠心病住院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因冠心病住院的患者9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出院准备计划和居家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的心境状态、治疗依从性。 结果:干预前,心境状态中的7个维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在愤怒与混乱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5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准备计划和居家护理干预实施后,观察组在遵医用药、合理休息、按时复查、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合理锻炼、预防感染等7个维度及总分评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4、6.035、5.942、4.993、4.798、5.648、6.498,P均为0.000)。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出院准备计划和居家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改善患者的心境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程护理干预对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380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380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渥太华肠道评分标准(OB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护理后结肠息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结肠息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结肠息肉切除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用药依从性和肠道准备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外随访对青光眼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视力、眼压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青光眼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院外随访,出院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得分、用药的依从性以及视力、眼压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疾病知识、治疗方法、用药知识、自我保健、自我检测、良好生活习惯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用药规范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视力无下降率、眼压正常率、眼底无继发性变化率、视野无受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院外随访能够提高青光眼术后的用药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保持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信小程序图文宣教在胃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科需胃肠镜检查的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纸质宣教,观察组结合微信小程序图文宣教。对比两组依从性、肠道准备知识知晓度、肠道准备、肠道清洁效果、胃肠镜检查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准备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准备充分37例(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例(5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清洁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镜检查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小程序图文宣教在胃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肠道准备知识知晓度,改善肠道清洁质量和肠道准备质量,减少胃肠镜检查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运动手环延续性随访对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随访,观察组患者运用运动手环检测的延续性随访,以运动依从性、再住院率、希望水平总评分、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能力为指标,观察患者出院时以及随访后的差异。结果出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运动依从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出院1个月随访时相比,6个月随访时对照组患者运动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运动依从性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4)。出院时,两组患者希望水平总评分、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能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时比较,随访后,对照组患者希望水平总评分、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希望水平总评分、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效能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运动手环检测的延续性随访能提高康复运动依从性,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出院计划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出院计划干预.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相关知识掌握情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出院后6个月通过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相关知识掌握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出院计划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社会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外科开展品管圈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前焦虑及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160例,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74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给予品管圈护理模式的患者86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心率、收缩压、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围术期低体温、切口感染及压疮发生率,入院和出院时生活质量,围术期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心率、收缩压、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及压疮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躯体症状、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社会情感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模式在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前焦虑,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青光眼手术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青光眼相关知识及术后自我保健护理等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后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护理模式能较好的改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