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吹气球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吹气球呼吸训练。比较两组锻炼前后SaO2、PaO2、FEV1、FVC、FEV1/FVC、6MWT等指标及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FEV1、FVC、FEV1/FVC、SaO2、PaO2、6MWT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吹气球锻炼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促进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气分析、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呼吸操训练,对照组仅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9个月后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6MWD和CAT评分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呼吸训练前与呼吸训练9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压分氧(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对缓解期COPD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等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段式”培训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庭通气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五段式”培训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FEV 1%预计值、FEV 1/FVC)、血气分析指标(SaO2、PaO2、PaCO2)、生活质量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生活质量评分、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 1%预计值、FEV 1/FVC值较本组干预前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SaO2较本组干预前明显提高,PaCO2值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PaO2,SaO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CAT评分较本组干预前明显下降,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段式”培训对稳定期COPD患者家庭通气治疗的作用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血气指标,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呼吸内科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EF、FEV1、FEV1/FVC优于对照组(P<0.05),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肺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诊治的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非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抽取各50例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痰细菌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CAT)、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的差异。结果:观察组IL-8、PCT、痰细菌学阳性率、CA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观察组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普遍存在细菌定植,细菌定植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全身炎症反应,并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缩唇呼吸训练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呼吸内科出院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单纯缩唇呼吸训练,C组采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分别检测3组患者出院时、出院4周后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SaO2,PaO2,PaCO2)、肺功能(FEV1、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出院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B、C组患者进行4周呼吸训练后与出院时及A组患者出院4周后比较,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在训练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较单纯缩唇呼吸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缩唇呼吸训练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呼吸内科出院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单纯缩唇呼吸训练,C组采用缩唇-版式呼吸圳练。分别检测3组患者出院时、出院4周后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SaO2,PaO2,PaCO2)、肺功能(FEV1、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出院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B、C组患者进行4周呼吸训练后与出院时及A组患者出院4周后比较,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在训练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较单纯缩唇呼吸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门诊肺康复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肺康复综合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医院收治的20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康复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结合氧疗,观察组给予门诊综合康复训练(运动、呼吸肌、长期家庭氧疗、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心理与行为干预),训练前测定COPD生存质量评分、6min步行距离、Borg评分及St George呼吸问卷(SGRQ)评分,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最大肺活量(FVC),计算FEV1/FVC,分别与训练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测上述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6个月、1年、2年后生存质量评分、SGRQ明显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个月、6个月、1年、2年后6min步行距离、Borg评分明显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6个月、1年、2年患者FEV1/FVC与训练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行门诊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运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呈现一定时间累积效应,长期训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氧-抗阻训练联合缩唇腹式呼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某院128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依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有氧-抗阻训练,研究组采用有氧-抗阻训练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6 min步行试验(6MWT)、Borg呼吸困难评分、圣乔治(SGR Q)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6MWT高于对照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SGR 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抗阻训练联合缩唇腹式呼吸应用于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黎  童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5):2196-2200
目的 观察麻桂柴苓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麻桂柴苓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和NF-κB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4%(χ2=4.823,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mMRC、CAT评分、PaCO2、PaO2、PaO2/FiO2、FEV1/FVC以及IL-6、IL-8、TNF-α、HMGB1、TLR4和NF-κ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mMRC、CAT评分、PaCO2以及IL-6、IL-8、TNF-α、HMGB1、TLR4和NF-κ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PaO2、PaO2/FiO2和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或者升高得更明显(P<0.01).结论 麻桂柴苓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症状和改善体征,提高氧合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可能与麻桂柴苓汤具有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运动能力、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缩唇腹式呼吸);干预组给予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对比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功法锻炼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COPD中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共15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中医六字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功法锻炼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良呼吸困难指数,COPD患者自我症状评估测试以及呼吸锻炼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RC评分、CA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锻炼依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功法锻炼模式运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缓解呼吸困难,提升CAT评分相关症状,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队式授权教育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团队式授权教育。比较两组自我效能、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肺功能指标(VC、FEV1及FEV1/FVC)。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肺功能指标(VC、FEV1、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团体授权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COPD患者自我效能及服药依从性,并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慢阻肺呼吸体操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呼吸科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64例65岁以上的肺功能中度稳定期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呼吸科常规护理及呼吸体操锻炼口头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带领患者进行慢阻肺呼吸体操锻炼1h,出院后通过微信跟踪管理。对比两组出院前及出院后24周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肺功能(监测指标包括FEV1、FVC及MEF)及生活质量(WHOQOL-BREF)。结果两组出院前的肺功能FEV1、FVC、MEF系列指标水平及生存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的呼吸体操锻炼依从率在出院前后均差异明显(P<0.05);出院后24周,观察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率、FEV1、FVC、MEF指标水平及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通过对老年慢阻肺患者住院期间慢阻肺呼吸体操的指导干预,以及出院后微信跟踪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显著改善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T评估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CAT评估联合呼吸功能锻炼的42例COPD患者设为观察组(2016年1—3月收治),选取采用常规呼吸功能锻炼的41例COPD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10—12月收治),比较2组的CAT评分、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以及出院后3个月的病情发作、再次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3个月后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3个月后的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的病情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CAT评估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能够促进COPD患者肺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减少病情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通阳活血汤足部护理联合六字诀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六字诀呼吸操锻炼,观察组采用通阳活血汤足部护理联合六字诀呼吸操锻炼。两组患者治疗14d。比较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较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FVC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SaO2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PaO2、SaO2高于对照组患者,PaCO2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阳活血汤联合六字诀呼吸操可有效改善COPD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血气水平、血栓前状态,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强化药物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加用噻托溴铵吸入剂(强化药物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深吸气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MWT结果、COPD评估测试问卷(CAT)及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AT和mMRC得分低于对照组,6MWT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可以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10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功能、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状况、血液流变学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