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心理疏导配合电针灸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方法 脑卒中患者50例,采用非随机化和同期对照研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均接受常规脑卒中治疗.治疗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后给予心理疏导配合电针灸百会穴、风府穴、风池穴、印堂穴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心理疏导.疗程为10 d.治疗前后1个月分别行HAMD评分,NIH-NINDS卒中评分判定疗效结果.结果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NIH-NINDS卒中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可以影响预后,心理疏导配合电针灸治疗可以加快抑郁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理疏导配合电针灸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50例,采用非随机化和同期对照研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均接受常规脑卒中治疗。治疗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后给予心理疏导配合电针灸百会穴、风府穴、风池穴、印堂穴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心理疏导。疗程为10d。治疗前后1个月分别行HAMD评分,NIH-NINDS卒中评分判定疗效结果。结果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NIH-NINDS卒中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可以影响预后,心理疏导配合电针灸治疗可以加快抑郁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抑郁与焦虑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随机的形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治疗组治疗5周后抑郁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认知行为治疗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孔俐  李中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51-3151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用汉密尔顿(HAMD)量表评分进行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测量。结果心理治疗组在治疗后HAMD为(10.65&;#177;4.38)分,对照组为(19&;#177;8)分,两组分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改善脑的功能,对脑卒中后抑郁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促进躯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卒中后疲劳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30日。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iew Manager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缓解卒中后疲劳程度[SMD=-0.95,95%CI(-1.29,-0.62),P<0.00001],改善患者睡眠质量[SMD=-0.90,95%CI(-1.72,-0.08),P=0.03],改善患者抑郁情绪[SMD=-1.07,95%CI(-1.44,-0.71),P<0.0000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结果具有稳定性。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缓解卒中后疲劳、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认知行为疗法对肝癌晚期并发抑郁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肝癌晚期并发抑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肝癌晚期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对肝癌晚期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抑郁与WHOQOL-100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总体生存质量均显著负相关(P0.05)。观察组HAMD评分降低和WHOQOL-100心理领域评分升高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D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HOQOL-100心理领域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和WHOQOL-100心理领域评分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善肝癌晚期患者抑郁状态,能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对冠脉搭桥术前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4月对我院64例冠脉搭桥术前合并抑郁患者进行干预,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干预组(n=3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简短认知行为疗法。于入院时、手术前1 d和出院前1 d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情况。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HQ-9、SDS和SF-36分值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HQ-9、SDS和SF-36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HQ-9、SDS评分比对照组有明显下降,SF-36维度评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善冠脉搭桥术前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在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康复中心住院的6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患者入院期间分阶段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实施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HMAD评分的改变。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治疗脑卒中抑郁相比,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04—01/2005—02选择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康复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抑郁症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评分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判定为抑郁,7-17分为轻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本文以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设定为抑郁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者为抑郁组(n=56),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为非抑郁组(n=27)。认知功能测评量表选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包括8个认知领域:意识水平、定向能力、专注能力、语言能力(包括理解、复述、命名能力)、空间结构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包括类似性、判断能力)。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83例脑卒中患者人院后1周内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量表表测评。抑郁组患者进行电针百会治疗,每次治疗20min,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3d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量表测评,测试地点于病房内安静状态下,时间为40-50min。结果:83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者。①83例脑卒中患者中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的共56例,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67%(57/83)。②脑卒中抑郁组患者治疗前总评分为22.79+5.81,治疗后总评分为10.82+5.9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12,P〈0.05)。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的定向能力、专注能力、命名、空间结构、记忆、计算、类似性、判断评分明显低于非抑郁组(t=2.01-3.51,P〈0.05)。④电针抗抑郁治疗1疗程后神经行为认知状况各项评分中定向能力、专注能力、理解、复述、命名、空间结构、记忆、计算、类似性、判断等10个项目显著高于治疗前(t=2.00-3.28,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电针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状缓解,认知功能亦可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中关于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同时服用帕罗西汀20 mg,早餐后顿服,并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增加系统的认知行为治疗。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同时调查治疗依从性,于6个月随访时调查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6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随访时,试验组有1例患者症状复发,复发率3.13%;而对照组有8例患者症状复发,复发率2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抑郁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对45例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的住院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45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均进行Zung抑郁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45例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及Zung抑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得数据经过t检验统计学处理,均P〈0.01。结论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的住院患者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辅助以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卒中后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4.
吕利飞  王岚 《全科护理》2020,18(3):302-304
就认知行为疗法在我国产后抑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促进产后抑郁干预新方法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产后抑郁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妇产科接诊的156例产后抑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6例仅给予药物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8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CBT设为观察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SDS与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产后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45例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的住院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45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均进行Zung抑郁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45例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及Zung抑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得数据经过t检验统计学处理,均P<0.01.结论 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的住院患者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辅助以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卒中后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理情行为疗法(REBT)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情绪、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80 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新型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每天20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EBT,每次20 min,每周3 次。疗程均为8 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Barthel 指数(BI)对患者的抑郁障碍、认知功能和ADL3 个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MMSE 和BI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BI 变化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变化正相关(P<0.05),观察组BI 变化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变化和躯体化因子分变化均呈正相关(P<0.05)。两组抑郁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REBT 结合抗抑郁药较单用该药能更好地改善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和ADL,且REBT 改善情绪障碍中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可能与ADL 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在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4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治疗20周以上,并联合一种抗精神病药或情绪稳定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类抗抑郁药剂量相对保持固定(20~40mg/d)。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及护理。连续治疗20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ve scale-17items,HAMD17)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0周末、第20周末,两组患者HAMD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0周末、第20周末,两组患者SD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20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04-01/2005-02选择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康复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抑郁症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评分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判定为抑郁,7~17分为轻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本文以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设定为抑郁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者为抑郁组(n=56),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为非抑郁组(n=27)。认知功能测评量表选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包括8个认知领域:意识水平、定向能力、专注能力、语言能力(包括理解、复述、命名能力)、空间结构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包括类似性、判断能力)。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83例脑卒中患者入院后1周内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量表表测评。抑郁组患者进行电针百会治疗,每次治疗20min,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3d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量表测评,测试地点于病房内安静状态下,时间为40~50min。结果:83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者。①83例脑卒中患者中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的共56例,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67%(57/83)。②脑卒中抑郁组患者治疗前总评分为22.79±5.81,治疗后总评分为10.82±5.9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12,P<0.05)。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的定向能力、专注能力、命名、空间结构、记忆、计算、类似性、判断评分明显低于非抑郁组(t=2.01-3.51,P<0.05)。④电针抗抑郁治疗1疗程后神经行为认知状况各项评分中定向能力、专注能力、理解、复述、命名、空间结构、记忆、计算、类似性、判断等10个项目显著高于治疗前(t=2.00-3.28,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电针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状缓解,认知功能亦可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