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西手术治疗胆道闭锁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葛西手术治疗胆道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12例胆道闭锁行葛西手术患儿于术前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协助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肠道准备,术后全程严密的病情观察,细致全面的基础护理,及时发现胆管炎先兆表现,配合胆管炎的医疗处理,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结果 9例手术后至出院前无胆管炎发生,恢复好,3例放弃治疗,其余患者顺利出院.结论 对胆道闭锁行葛西手术治疗的患儿护理的目的在于术前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点在于积极预防,及早发现胆管炎的发生,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葛西手术治疗胆道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12例胆道闭锁行葛西手术患儿于术前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协助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肠道准备,术后全程严密的病情观察,细致全面的基础护理,及时发现胆管炎先兆表现,配合胆管炎的医疗处理,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结果9例手术后至出院前无胆管炎发生,恢复好,3例放弃治疗,其余患者顺利出院。结论对胆道闭锁行葛西手术治疗的患儿护理的目的在于术前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点在于积极预防,及早发现胆管炎的发生,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3.
正胆道闭锁是新生儿胆系疾病中难治性外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黄疸、胆红素尿、陶土色大便等,未经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在1岁左右多因发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性脑病而死亡。1957年日本学者Kasai施行了葛西手术,患儿术后黄疸渐进消退,生命得以延长,获得了肝移植机会,但肝内病变仍继续进展,葛西手术是一种姑息性手术,治愈胆道闭锁的唯一手段为肝移植手术~[1-4]。近年来,儿童肝移植手术的  相似文献   

4.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作为婴儿常见的病理性黄疸病因之一,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持续性炎症和短期内导致的肝脏严重肝纤维化。虽然Kasai手术能够解决部分BA患儿胆道梗阻及胆汁引流的问题,且许多手术可获得非常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存活率仅为50%~60%。且日后患儿肝脏、胆管炎症和纤维化病程不但不会随着胆道梗阻问题的改善而停止,反而会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5.
任志东 《全科护理》2013,(36):3404-3405
胆道闭锁是新生儿和婴儿最常见的阻塞性黄疸.本病晚期患儿出现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衰竭甚至死亡.发病率为1∶8 000~1∶14 000,发病率存在地区和种族差异.亚洲人发病率高,尤以日本和我国发病率高.以女性为多,约10%的病例并其他畸形[1].胆道闭锁的有效治疗只有手术治疗,包括葛西手术以及各种改良术式和肝移植术.葛西手术开创了"不可矫治型"胆道闭锁治疗的新纪元,且可以为肝移植手术创造一个较为理想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纤维胆道镜在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纤维胆道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现3例3级以上胆道小结石,残余结石率为7.1%(3/42);2例偶有右上腹疼痛等一般胆管炎症状;1例再发胆管结石而再次手术。结论 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硬化性胆管炎表现为广泛性肝外胆管的纤维增生和肝内胆管不同程度受累。胆汁阻塞的发展常常导致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常并发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u′s病。 作者研究19例病人,并根据ERCP、“T”管造影或PTC图象,订出X线表现的4个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胆道结石、肝内胆管复杂性结石的手术经验,探讨防止结石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1985-2005年共手术治疗各种胆道疾病1500例,对其中胆肠内引流术19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肠内引流术主要应用于胆总管多发性结石,肝内1—3级复杂性泥沙性结石,其次为肝内胆管狭窄,术后复发,防止胆道及肝内胆管的再发而引起的阻塞。结论胆肠内引流是治疗多发性、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及伴肝内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8例胆道闭锁B超与手术对照。男6例,女2例,年龄45天~2月。发病时间生后数天~十余天。经手术证实,5例无胆囊和肝内外胆管;1例胆囊存在,但不充盈,胆囊管呈索状无管腔,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缺如。2例胆囊胆道均存在,但胆囊不充盈,胆道管腔狭窄。超声图象表现:①8例胆囊部位未见胆囊暗区,其中3例有胆囊无胆汁者于胆囊区可见索状增强回声;②6例胆管缺如病例肝门部门脉前胆管“平行”征消失;2例胆道狭窄病例肝门部门脉前胆管“平行”征隐约可见,但壁增厚,回声增强,管内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MRC)和十二指肠液引流对婴儿期胆道闭锁(EHBA)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和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对52例婴儿期持续性阻塞性黄疸行MRC和十二指肠液检查,以胆总管、肝总管显影和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胆汁酸阳性)并经随访黄疸消退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以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十二指肠液检查无胆汁(胆汁酸阴性)且经外科手术探查诊断为胆道闭锁;并将胆道闭锁MRC及十二指肠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儿中最后有34例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3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中30例MRC能清楚显示胆总管、肝总管结构,2例显示较小胆囊,2例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首次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31例,3例无胆汁。18例胆道闭锁中13例胆囊、胆总管和肝总管未显示,4例仅显示较小胆囊,1例仅显示较大胆囊,十二指肠液检查均无胆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的患儿中,17例与MRC及十二指肠引流诊断相符。结论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能直接观察有无胆汁,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1%;MRC能显示肝外胆道结构,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88.24%;十二指肠与MRC联合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94.4%,特异性97.06%,因此二者结合应用能较准确鉴别诊断婴儿肝炎与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11.
鼻胆管外引流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青丽 《护理研究》2006,20(3):707-708
鼻胆管外引流(endcse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是指经十二指肠镜将塑料导管一端插入梗阻以上的胆道内,导管的另一端从鼻腔内引出体外。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不仅能充分引流胆汁,而且能冲洗胆管,反复进行胆管造影,对减轻胆道骶力、消除黄疸、控制炎症、改善病人全身情况有重要作用。但有较高的导管滑脱率,并易发生导管阻塞,由于导管的滑脱和阻塞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因此,术后保证ENBD病人有效引流的环节管理,尤为重要。现将2004年1月-2005年6月对50例ENBD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肝内外胆管部分或全部闭锁,其中以肝外胆道闭锁常见。BA多见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正常,女性多于男性,其肝脏病理变化同一般的胆汁性肝硬化,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可避免地会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早作出正确诊断,尽快进行手术,尤为重要。肝穿刺活检是诊断BA的金标准,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9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Kasai手术的治疗效果、判断标准和预后。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行Kasai手术后存活2年以上22例Gross分型III型胆道闭锁患儿的肝功能、胆管炎是否发作、B超肝纤维化评分、食道吞钡、病原学检查以及T细胞功能测定进行随访。结果22例均获得胆红素完全消退,黄疸完全消退时间为(4.64±1.33)周;17例转氨酶(ALT)正常,5例未降至正常;胆管炎发作2例,分别为术后2周和5周;5例出现超声肝纤维化评分增高;吞钡未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病例;7例检出明确病毒抗体阳性;7例存在细胞免疫异常(CD8+增高,CD4/CD8值下降)。肝功能、病原感染以及免疫机制与肝纤维化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胆道闭锁Kasai术后获得良好的胆汁引流和胆红素的完全消退是决定生存的条件,黄疸术后约6周完全消退者预后较好。良好的胆汁引流和合理的术后预防用药可避免和减少胆管炎的发生。长期生存患儿仍有部分出现肝纤维化活动,与病毒感染活动和免疫机制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胆道闭锁患儿术后早期胆管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道闭锁患儿59例,根据患儿术后1个月内是否出现胆管炎,分为胆管炎组23例及非胆管炎组36例,SWE测量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儿肝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比较两组内及组间术前及术后1个月肝Emean值变化...  相似文献   

15.
胆管炎作为胆道闭锁患儿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胆管炎的发生具要重要意义。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30例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总结预防胆管炎发生的护理体会。通过减少肠道微生物、预防肠内容物反流、观察胆管炎先兆症状及进行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出院指导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对患儿进行预防性护理,可降低胆道闭锁患儿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成像(MRC)和十二指肠液引流对婴儿期胆道闭锁(EHBA)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和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对52例婴儿期持续性阻塞性黄疸行MRC和十二指肠液检查,以胆总管、肝总管显影和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胆汁酸阳性)并经随访黄疸消退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以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十二指肠液检查无胆汁(胆汁酸阴性)且经外科手术探查诊断为胆道闭锁;并将胆道闭锁MRC及十二指肠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儿中最后有34例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3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中30例MRC能清楚显示胆总管、肝总管结构,2例显示较小胆囊,2例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首次十二指肠液检查有胆汁31例,3例无胆汁。18例胆道闭锁中13例胆囊、胆总管和肝总管未显示,4例仅显示较小胆囊,1例仅显示较大胆囊,十二指肠液检查均无胆汁。18例确诊为胆道闭锁的患儿中,17例与MRC及十二指肠引流诊断相符。结论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能直接观察有无胆汁,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1%;MRC能显示肝外胆道结构,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88.24%;十二指肠与MRC联合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94.4%,特异性97.06%,因此二者结合应用能较准确鉴别诊断婴儿肝炎与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17.
沙门氏菌感染可侵犯全腹,但通常侵犯肝胆系统和脾。文献报告的50例,腹内沙门氏菌培养均阳性。平均年龄35岁,男女相等。42%沙门氏菌腹部感染者存有解剖异常。胆道异常见于22%病例,包括胆道结石,Carolis病所致肝内胆汁郁积,胆汁性肝硬化,内窥镜逆行胆管胰腺造影术后胆管炎。其它易感因素包括恶性病,镰状细胞病,伤寒病史,酒精瘾,及胃酸缺乏症。出现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王少斌 《临床医学》1993,13(5):221-222
一、胆道感染的概念胆道感染一般包括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正常情况下胆汁是无菌的,引起胆道感染的细菌大多直接从肠道经 Oddi 括约肌返流进入胆道。细菌也可来自门静脉或经淋巴系统进入胆道.出现在胆汁中的细菌在胆流的不断冲刷作用下可重新进入肠道。但在胆囊或胆管有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得以停留繁殖滋长,引起胆道感染。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发肝内胆管细胞癌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月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185例,共43例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经MRI和病理证实,将这4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纳入本研究中,并回顾性分析MRI表现。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在萎缩肝叶的发病率(78%)高于非萎缩肝叶发病率(29%)(P<0.01),在门静脉狭窄或阻塞肝叶的发病率(78%)高于非门静脉狭窄或阻塞肝叶的发病率(29%)(P<0.01),在有肝内胆管结石肝叶的发病率(65%)高于无肝内胆管结石肝叶的发病率(37%)(P<0.05)。结论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发的肝内胆管细胞癌主要位于萎缩的肝叶及肝内胆管结石的肝叶,与门静脉的狭窄与阻塞有关,肝内胆管癌常常表现为少血供,极少部分肿瘤表现为多血供。  相似文献   

20.
U型管引流术是用于胆道结石、肿瘤、外伤、炎症所造成的肝内胆管狭窄及高位胆管狭窄的一种手术方式。对多次手术,或无法手术仅为胆道狭窄的病人能解决胆汁引流;对胆道肿瘤的病人则可延续其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