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肠抑激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瑶 《中医杂志》2008,49(7):629-630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功能性肠病,其发病率较高,据2001年广州的一份调查显示,按罗马Ⅱ标准人群患病率为5.6%.近年来,该病已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自2004年11月~2007年9月,笔者以自拟安肠抑激汤与西药联合治疗40例IBS,并与纯西药组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随大便性状和频率改变为特征的缺少形态学或生化学异常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未定型(IBS—U)。IBS在全球人群患病率较高,各地发病率在10~20%之间,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对生活质量影响大、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湖南省益阳市2075名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本地区中学生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病率为6.7%,低于黑龙江及上海市青少年IBS患病率;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学生患病率为9.3%,初中学生患病率为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有同样情况、服用抗生素、焦虑性情绪倾向3个因素为IBS致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81、2.46及3.11;娱乐活动为保护因素,其OR值为0.38.结论:青少年IBS患病率存在区域性差异,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遗传因素、服用抗生素、焦虑性情绪倾向、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等是青少年IBS致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症状多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频率和(或)性状]的改变,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1]。不同地区及人群的IBS的患病率不尽相同,我国调查显示[2],IBS患病率为0.82%~5.67%。至今IBS的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表明IBS的产生与肠道感染、内脏高敏感、肠道动力、心理社会因素、和肠道菌群改变等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肠易激综合征(IBS)流行病学,研究其发展趋势。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8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人群IBS流行病学,研究其发展趋势。结果:依据RomeⅡ诊断标准,分析80例患者IBS患病率、年龄分布,患病率为67.5%;依据Manning诊断标准,分析80例患者IBS患病率、年龄分布,总患病率为57.5%;符合RomeⅡ诊断标准的5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泻为主要症状患者30例,占55.6%;便秘为主导的患者18例,占33.3%;交替型患者6例,占11.1%;依据RomeⅡ诊断标准,IBS人群就诊率为20.0%;依据Manning诊断标准,IBS人群就诊率为17.0%;IBS城乡分布状况及职业分布状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就广东省社区人员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相比北京,广东地区患病率较高,但低于西方国家。就食物过敏引发的肠易激综合征,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功能性胃肠病,国内患病率为0.82%~5.67%~([1]),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2]),便后腹部症状多有缓解,夜间多无症状,胃肠道无器质性改变。其发病与社会心理、胃肠因素、脑-肠轴异常、内脏高敏感有关~([3]),有腹泻型、便秘型及混合型~([4])。腹泻型表现为腹部不适,大便不成形,偶夹黏液、泡沫,属中医"泄泻"  相似文献   

7.
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 是一种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1].IBS在中医学属"泄泻"、"腹痛"等范畴.2007年1月-2009年7月,笔者采用针灸治疗IBS患者5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以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后可改善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1]。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西方国家IBS人群患病率在10%以上[2],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发病率为5.6%[3]。1病因病机本病属中医"腹痛"、"腹泻"、"便秘"等范畴。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伤脾、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遂,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指一组包括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形状异常而又缺乏生化学和形态学可资解释的症候群。据统计,在工业化国家,普通人群中的IBS的发病率很高,英国、美国人群IBS患病率为5~25%。国内学者在北京地区的调查发现,符合Manning标准和Rome标准校正后的IBS人群患病率分别为7.01%和0.82%。  相似文献   

10.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腹部不适及大便性状和/或次数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道疾病。IBS患病率高,据Lovell等[1]分析显示,其全球患病率为11.2%,且以50岁以下青壮年为主要患病人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主要包括精神-心理-社会因素、脑-肠轴双向调节功能失调、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病率及致病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职在校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98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960份,有效率为97.76%。IBS总患病率为12.81%(123/960),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卫生类、二年级大学生IBS患病率显著高于卫生类、一年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肠道感染、食物过敏史、精神心理异常、服NSAID史等因素与IBS高度相关,其OR值均大于1。结论 IBS是在校大学生的常见及多发病,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上海市社区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患病率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开展针灸干预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长桥社区常住人口中18~80岁的1685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按Manning及罗马标准判断的有症状人群的症状学和患病率情况。对自愿进行针灸治疗的IBS患者进行电针治疗。结果:上海社区符合Manning标准的IBS人群患病率为11.45%,符合罗马标准的患病率为5.04%。男女人数之比为0.77:1,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分别为10.62%、12.19%,但差异无显著性。有症状人群中,38.86%集中在46~65岁。针灸治疗IBS患者62例,电针天枢穴组(32例)有效率84.38%,电针大横穴组(30例),有效率56.67%,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S是上海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需要开展更大规模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社区预防和医疗。针灸疗法是治疗IBS的有效方法,有必要进一号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目前最常见的功能型胃肠道疾病之一,普通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5%~22%,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太清楚,临床治疗效果亦不十分理想。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93例IBS患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改变和生化异常.一般认为IBS属多因素的生理心理疾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腹痛和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症状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治疗方法不一,常用的有心理疗法、饮食疗法、解痉药等,但对腹泻型IBS的疗效欠佳.肠易激综合症属中医泄泻、腹痛、便秘、腹胀等范畴,临床上以腹泻型常见.我科从2000年~2008年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胃肠道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学的依据。根据罗马Ⅲ标准,IBS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及未定型(IBS—U)。  相似文献   

16.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及排便习惯改变,以腹泻型最为常见~([1])。IBS的全球发病率约为11.2%~([2]),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内患病率为0.82%~5.67%~([3])。另根据发达国家统计,IBS患者占消化科门诊量的16%~25%~([4])。作为一种慢性功能性疾病,它的病程长,伴随腹痛不适、排便形态改变等,有研究指出,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通常比IBS症状本身更为严重~([5])。目前西医大多采用对症治疗为主,但易复发,且会产生依赖性。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分为内治法及外治法,外治法包括针刺、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随大便性状和频率改变为特征的缺少形态学或生化学异常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未定型(IBS-U).IBS在全球人群患病率较高,各地发病率在10~20%之间,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对生活质量影响大、医疗费用高[1-2].张声生等人报道我国的IBS患病率约占人群的15%,并对近15年来文献报道的5885例IBS-D患者中医证候的回顾性研究以360例IBS-D患者中医证候的分析亦表明肝郁脾虚证占IBS证型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叶彬  叶蔚 《福建中医药》2007,38(6):11-1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泻,腹胀,便秘,粘液便,便后窘迫感等消化道症状,而系统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近年来IBS的患病率逐渐增多,临床单纯运用西药或中成药治疗效果都不尽如人意[1]。笔者自2003年6月至2006年1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共治疗113例腹泻型IBS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肖成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130-131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侯群。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发病率可高达15%[1]。潘国宗等[2]调查显示:北京地区IBS的人群患病率为7.26%。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脑-肠轴作用,免疫异常,胃肠激素与神经肽,肠道运动异常相关。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具  相似文献   

20.
于玉生 《中医杂志》2003,44(Z1):251-25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各地的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为5%~24%,其中25%以上的患者为此而就诊,每年花费高额的医疗费用,患者的生存质量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