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路者道也。宋·徐铉校《说文解字》云:“言道路人各有适也。”读味《名老中医之路》第三辑,有家学渊源者,有名师真传者,有个人苦读者,有朋友切磋者,有教学相长者,有先研经典而后付诸临床者,有先侍诊室而后探究理论者,殊途同归,而皆名世者何也?各由其路,各有所适也。夫所适者何也?适其人之才也,适其时之势也。所具之才有异,所处之势有别,则其路也有殊。逆之则迂回不前,适之则奋进不已。所以能适者,何也?其唯实践乎。承家学、传名师、读经典、事临床、相切磋、共教学者皆实践也。空谈者必无  相似文献   

2.
<正> 卧病既久,家里人常在病室的案头摆放一盆花卉,用慰我孤寂。苍翠的玉树,芬香的茉莉,矜贵的君子兰,橙黄的金橘,花鲜果实,各异情趣,却未见我最喜爱的菊花。询及小女,谓虽曾植养,因不得要领,少有成功。记得五十年代每逢秋日,女儿常随我寻访菊景,或其未留心菊的生长习性。可见有意于花者,既要晓花实之奇美,还需知莳养之要领。由此想到中医的继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抢救和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工作,越来越为人重  相似文献   

3.
<正> 序《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创办“名老中医之路”专栏,陆续发表一些名老中医谈治学经验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现在将这些文章集印成册,是广大读者所需要的。这有助于鼓励广大青壮年中医师进一步下苦功深入研究和精通中医药学,有助于当今一代名中医的成长,而这正是青壮年同道们当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5.
"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1]中医学博大精深,作为中医学子,学好中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史崧《灵枢经.序》中已有明言:"夫为医者,在读书耳,读而不能为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2]然古今多少习医者莫不感叹:读书难;  相似文献   

6.
<正>"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1]中医学博大精深,作为中医学子,学好中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史崧《灵枢经.序》中已有明言:"夫为医者,在读书耳,读而不能为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2]然古今多少习医者莫不感叹:读书难;读医书更难;读医书得各中真诠,妙手回春,则难上加难。学习中医读书除了要有"博极医源,精勤不  相似文献   

7.
<正>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编的《名老中医之路》,在全国中医界引起较大反响,受到广大中医工作者的欢迎,青年中医更是以先睹为快,爱不释手。所以如此,这是与该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及其医史文献价值分不开的。现实意义与医史文献价值《名老中医之路》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它适应了当前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祖国医  相似文献   

8.
<正> 五年前,当我们看到《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开辟“名老中医之路”专栏,登载李聪甫研究员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医林跬步之回顾”文章后,非常激动,曾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为‘名老中医之路’叫好”的短文发表在贵刊上。从此之后,我们便是这个专栏的忠实读者。山东科技出版社将这些文章集中成册,已分一二两辑出版发行(近悉第三辑已出版),收集了六十多位当代名  相似文献   

9.
<正> 由《山东中医学院学报》编辑室周凤梧、张奇文、丛林等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已经问世,是书由全国各地26位名家亲自撰文,素材真切,内容丰富,恭读之后,得益非浅,现不揣简陋,略叙学习体会,兼对本书作一小议。有志事成细读全书,深感诸老德高望重,学验俱丰。观其个人经历,皆系少年立志,辛勤砥砺,不折不挠,诸老以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解除人民疾苦为己任,几十年如一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正如李聪甫研究员所说“有志才有兴,有兴才有所专,有所专才有所识,有识才有成。”立德为民  相似文献   

10.
1990年6月13日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作出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决定要求在全国遴选500名左右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1990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拜师大会,459名老专家聘为指导老师。1995年7月又在京举行出师大会,共627名继承人结业出师,迄今已有107名老专家相继谢世。本书出版后还陆续有导师因年高久病而逝世,据我所知已有3人(湖北李培生、福建骆安邦及北京未联系到的许公岩),可见老中医药专家大都风烛残年,若不加紧抢救,适…  相似文献   

11.
<正> 读过《名老中医之路》,了解到半个世纪来老一辈中医为继承和发掘祖国医学奋斗的概况,从中得到许多教益。这是一本启迪学习的良好教材。全书内容,为奋发图强勉励后学树立了楷模。当代名老中医的从医途径不外家传、从师、入校、自学,但毫无例外,勤奋地自学都贯穿其成才之路的始终。他们不以才华过人而自居,却以“以勤补拙”而自勉,即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不精通经典,就无从谈“继承”,不博览群书,就难能谈  相似文献   

12.
<正> 编辑同志: 医界瞩目的《名老中医之路》专栏,在全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我们也要为之大声叫好! 这个专栏将介绍全国著名的中医学者、教授和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成为大力抢救和整理他们宝贵经验的园地,也是为他们立传。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专栏实际上就是当代名医集。这对现在或将来研究祖国医学无疑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这项工作党和政府倡导虽久,但象贵刊这样远见卓识、扎扎实实地工作的不多。你们慧眼独具,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由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教授撰写的《当代名老中医养生宝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付梓出版。该书首次通过系统、规范的研究,全面收集整理当代名老中医养生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现当代名老中医对传统养生理论内涵的诠释、名老中医自身的养生实践以及指导群众的养生精粹,既反映名老中医专家群体所共同推崇的养生理念,又充分挖掘名老中医个体养生实践的特点。在目前众多的养生书籍中,《当代名老中医养生宝鉴》具有名医群体权威、研究系统规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推广应用意义大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疑难之症,催人思索。家父黄德彰系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在临床工作四十余年中,总结了不少疑难病案,现整理三例,求正于同道。一、杂色带(子宫颈癌)李某,女,48岁门诊号1809241965年8月9日初诊,半年来经乱,量  相似文献   

15.
本报发出征集“名老中医之路”专栏稿件的函以后,得到了中医界老前辈们的热情鼓励与积极支持,这使我们受到很大鼓舞.增强了办好这个专栏的信心和决心。这里,我们将他们给本刊的复信选择一部分发表出来,一方面希望读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同时,又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对怎样办好这个专栏多发表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主任医师主编的《名老中医谈养生——长寿有道》的修订版近期已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记载了一百七十多位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见仁见智,各具特点。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的中老年人的养生需求。书中叙述的静心、调气、动形、固精、食养、药饵、起居等养生方法,简便易学,切实可行,非常适宜于中老年朋友阅读与效法。  相似文献   

18.
19.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主任医师主编的《名老中医谈养生——长寿有道》的修订版近期已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记载了一百七十多位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见仁见智,各具特点。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地域、  相似文献   

20.
武明钦主任医师为我国首批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业医六十余年,擅治各科疑难杂病,临床经验颇为丰富.在随父二十余年中,捧读著述,聆听教诲,获益匪浅.现将其临证验案撷取三四,以为同道揣摩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