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原发灶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法(2-DDIGE),对比分析结直肠癌原发灶、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经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采用细胞转染方法,将差异蛋白基因导入结直肠癌细胞,观察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与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蛋白质组分有明显差别。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与正常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倍数为1.5倍,差异点数目为60个。共分析了8个差异蛋白点,其中2个蛋白点在原发灶组织中表达下调,6个蛋白点在原发灶组织中表达上调。经质谱鉴定,碳酸酐酶Ⅱ(CAⅡ)、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在原发性组织中表达下调,醛缩酶A等在原发灶中表达上调。将CAII cDNA克隆转染结直肠癌细胞后,癌细胞侵袭、趋化运动能力及耐药性均明显降低。结论结直肠癌原发灶和正常肠黏膜蛋白质组表达有显著差异,CAⅡ、PDI表达降低和醛缩酶A表达增强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蛋白质组差异性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析探讨急性大强度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组织蛋白质组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安静组(5只)和运动组(5只)。运动组大鼠按Bedford模型运动至力竭。力竭后3小时处死大鼠,取其后肢腓肠肌全蛋白质进行SDS-固相pH梯度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运用Bio-rad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2-DE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安静组显示667±35个蛋白质点,运动组显示572±28个蛋白质点,蛋白质点的匹配率为75%;运动后消失88个蛋白质点,新增32个蛋白质点;运动后蛋白质量上调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12个,蛋白质量下调至1/2以下的蛋白质点有10个,共有282个蛋白质点表达有差异。结论:大鼠大强度力竭运动后3小时,腓肠肌蛋白质发生了明显的质和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及其肝转移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蛋白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法(2-DDIGE)对比分析正常肠黏膜、结直肠癌原发灶及其肝转移灶中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经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验证差异蛋白在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组织中蛋白质组分有明显差异。平均每张胶大约有900个蛋白点,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组织比较,差异倍数为1.5倍,差异点数目为46个。共分析了20个差异蛋白点,其中2个蛋白点在肝转移灶组织中表达下调,16个蛋白点肝在转移灶组织中表达上调。经质谱鉴定,激活蛋白因子2B、腺苷蛋氨酸变异体在肝转移灶组织中表达下调,锌指蛋白64同系物、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4、人精氨酸酶、人谷胱甘肽S-转移酶A3、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9等蛋白在肝转移灶中表达上调。经免疫组化方法验证人精氨酸酶表达在肝转移灶组织中高于原发灶组织。结论结直肠癌原发灶及其肝转移灶蛋白质组表达有显著差异,一些差异蛋白与结直肠癌的肝转移相关。人精氨酸酶可能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运动心脏重塑中大鼠右心室肌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运动心脏的发生过程中,右心室肌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筛选对研究运动心脏重塑机制有重要意义的右心室蛋白质.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按运动能力和体重随机配伍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9只.运动组进行12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70~80%VO2max),后与对照组同时称取体重、麻醉处死,称取心脏重量,提取右心室肌的全蛋白,对样品蛋白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后固定染色.运用Bio-rad PD 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进行分析,选取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结果:经过12周运动后,运动组心脏出现明显形态学变化.此次实验获得了重复性和分辨率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与对照组相比,通过软件分析,上调到10倍以上或下调至1/10及以下的差异点31个,其中7个上调,24个下调.这些点最多位干分子量50~70kDa和10~20kDa、等电点7.0~9.0范围内.质谱分析并鉴定了其中2个蛋白点,包括丙酮酸脱氢酶E1α1(运动12周后下调)和一个未知蛋白.结论:12周运动后大鼠右室肌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变化.能量代谢酶的变化提示中等强度运动对心脏产生的重塑作用可能主要引起右心室肌能量代谢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差异性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对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初步筛选出对运动应激具有重要意义的心室肌目标蛋白质。方法:将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n=5)。运动组大鼠采用三级递增运动负荷跑台训练建立一次性力竭运动实验动物模型。取心室肌,提取心室肌组织全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通过图像分析软件PD Quest进行分析后,选择运动后消失和表达量上调5倍或下调4/5以上的蛋白质点作为备选质谱鉴定蛋白点。结果:在电泳图谱上对照组平均检测到蛋白质点332±17个,运动组平均检测到347±22个。运动后共有47个蛋白质点发生了变化:5个点在运动后消失;表达量上调3倍以上的点有28个,下调2/3以上的点有14个,其中上调5倍以上的点14个,下调4/5以上的点4个。对6个备选蛋白质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共鉴定出心肌α-肌球蛋白重链、原肌球蛋白-1、甘露糖结合蛋白C前体、腈水解酶和一个未知的分子量为21kD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力竭运动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变化;本研究为寻找新的运动性疲劳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射致睾丸早期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波辐射早期睾丸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辐射组(n=18).辐射组接受30mW/cm~2微波辐射,并分别于辐射后6、24、72h处死6只大鼠;对照组不接受辐射,于72h时间点处死.观察两组大鼠睾丸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IDI-TOF-MS)-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辐射72h后睾丸组织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结果 微波辐射后72h内,辐射组大鼠睾丸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性改变,主要表现为生精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精子减少或缺失,生精小管腔内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积聚,间质水肿,血管淤血.对照组、辐射组(辐射后72h)睾丸组织蛋白质点分别为1 379±166、1 509±243个,匹配的蛋白质点为1 178±102、1 217±135个,匹配率为85.4%、80.6%.对两组进行匹配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136个,其中28个在辐射组上调,108个在辐射组下调.对其中的26个差异蛋白质点的鉴定结果显示,蛋白功能涉及细胞骨架、能量代谢、分子伴侣、离子结合运输、应激、信号转导等.结论 微波辐射可导致睾丸组织一系列蛋白表达发生改变,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生精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长期递增负荷训练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差异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筛选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蛋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经过7周的递增运动负荷训练(最后一次为力竭)后与对照组同时麻醉处死,取心室肌,提取心肌组织的全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运用Bio-rad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在电泳图谱上运动组可见蛋白质点338±17个,对照组可见352±17个。运动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有99个。运动后消失的点有5个,表达量上调4倍以上和下调幅度超过80%的点各12个,表达量上调1倍以上和下调幅度超过50%的点分别有52个和42个。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的质变和量变。运动后表达量差异比较大的蛋白质点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5~57kD,等电点主要集中在6.0~7.4和8.6~9.6,在这个范围的蛋白质多为能量代谢酶,提示心室肌能量代谢的改变可能是运动引起心肌疲劳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彦  梁艳  刘煜 《武警医学》2013,(12):1066-1068,1072
目的 研究比较肝移植前后人血清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探索人肝脏移植后免疫排斥和耐受反应的机制.方法 用Aurum Serum Protein Mini Kit对血清预处理,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Image Master 2D Platinum分析凝胶图谱.结果 建立了移植前和移植后24 h、10 d、30 d的人血清双向电泳图谱.与移植前相比,共筛选出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斑点15个,其中在移植后蛋白斑点表达上调的14个,表达下调的1个.结论 初步建立了肝移植后的人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的发现为深入研究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和免疫排斥的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侧方液压冲击装置,建立大鼠中度脑损伤模型,分别取外伤组(3只)与假手术组(3只)大鼠海马组织总蛋白,通过差异荧光双向凝胶电泳(DIGE)分离蛋白,获得蛋白质分离图谱,经胶内酶切、抽提酶解肽段、MALDI-TOF/TOF质谱分析研究差异的蛋白质点,鉴定出变化的蛋白质.结果 经De-Cyder 5.0及BVA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发现17个蛋白点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变化.鉴定出的蛋白质考染点含有14个蛋白质,2个为同一种蛋白,实际差异蛋白数为13个.依其功能属于细胞骨架蛋白、介导能量代谢的酶类、参与核酸合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蛋白质、神经突触功能蛋白、细胞内信号传递蛋白及未知蛋白. 结论脑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表达谱存在差异,并初步鉴定出脑损伤后差异表达蛋白,为深入研究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的表达特征,初步筛选对力竭运动应激有意义的心房肌蛋白质。方法: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采用三级递增运动负荷跑台训练建立动物力竭运动模型。提取心房肌组织全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结果:经图像分析,对照组平均检测到382±24个蛋白质点,运动组平均检测到352±17个点。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共有47个蛋白质点发生了变化。12个点在运动后消失,运动后表达量上调3倍以上的点有25个,下调超过2/3的有10个,其中上调量在5倍以上的有14个,下调超过4/5以上的有6个。对运动后表达差异大的4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心肌型-α肌球蛋白重链、乌头酸水合酶、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和甘露糖结合蛋白C前体4种蛋白质。结果表明,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房肌的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离并鉴定具有不同辐射抗拒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R与CNE-2的差异表达蛋白,探讨与鼻咽癌细胞辐射抗拒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提取鼻咽癌辐射抗拒细胞株CNE-2R及其亲本细胞株CNE-2的总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经软件分析识别差异表达蛋白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 两种不同辐射敏感性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R和CNE-2中,共筛选出差异表达明显的蛋白质点有32个,其中11个蛋白质被鉴定成功,在CNE-2R中上调的蛋白有3个,下调的蛋白有8个.结论 不同辐射敏感性的鼻咽癌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涉及调节凋亡、DNA损伤与修复、细胞周期调控、RNA转录、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骨架组成及辐射应激反应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浆蛋白组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及其意义.方法 抽取拉萨市(海拔3658m)6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和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去除血浆高丰度蛋白,采用2-DE分离血浆/血清低丰度蛋白质,酶解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采用MALDI-TOF/MS检测肽指纹谱,并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原肺水肿患者免疫球蛋白k1轻链、血清转铁蛋白前体、α-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相关蛋白表达上调,人纤维胶凝蛋白3表达下调.结论 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浆中上述4种蛋白的差异表达可能与高原肺水肿的发生有关,有可能成为预测该疾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吸入氡致大鼠肺蛋白质组表达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氡染毒后大鼠肺组织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氡吸入染毒累积剂量分别达100、200、400工作水平月(WLM)后,取大鼠肺组织,裂解提取其总蛋白;双向电泳(2-DE)分离总蛋白,Image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差异表达蛋白,切取差异蛋白点,胶内酶解并进行质谱(MALDI-TOF-MS)鉴定。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氡染毒组大鼠肺组织的2-DE图谱有明显差异,差异表达点中与氡染毒呈剂量变化关系的点有14个表达上调,9个表达下调,质谱鉴定出其中的15个差异蛋白点。结论 氡染毒组大鼠肺组织的蛋白表达谱发生了一定的差异性,氡吸入致靶器官肺损伤可能与多种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大鼠膈肌水溶性蛋白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应用蛋白组的核心技术——高分辨率二维电泳对同属骨骼肌的膈肌和趾长伸肌水溶性蛋白组的二维电泳图谱进行了比较,并对两者在老化过程与年龄相关的水溶性蛋白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膈肌和趾长伸肌水溶性蛋白的二维图谱极为相似,大部分蛋白都能较好地重叠。我们未能找到持续而稳定且特异于膈肌的水溶性蛋白。同时我们发现了三个与年龄相关蛋白(S1,S2和S3),随增龄,蛋白S1只在24月龄趾长伸肌存在,而在8月龄和24月龄的膈肌中却不能被检测到。S2在8月龄的膈肌和趾长伸肌存在,而在24月龄的膈肌和趾长伸肌中不能被检测到。S3在8月龄的膈肌和趾长伸肌中不能被检测,而在24月龄的膈肌和趾长伸肌中能被检测到。本研究提示膈肌和趾长伸肌水溶性蛋白在其成年时表达基本一致。老化而造成水溶性蛋白表达的变化在膈肌和趾长伸肌也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5.
大鼠快肌与慢肌水溶性蛋白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快肌和慢肌水溶性蛋白组进行比较 ,找出分别特异于快肌和慢肌的蛋白。方法 :应用蛋白组研究的核心技术———高分辨率二维电泳建立成年 (8月龄 )大鼠趾长伸肌 (代表快收缩纤维 )和比目鱼肌 (代表慢收缩纤维 )细胞内水溶性蛋白组表达的二维图谱。应用蛋白质氨基测序法和已知蛋白共电泳方法分别对经分离的蛋白进行鉴定。应用二维图谱差减法对快肌和慢肌的蛋白组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蛋白质氨基测序法和已知蛋白共电泳方法分别对 7个经分离的蛋白进行了鉴定。应用二维图谱差减法 ,发现了 3个分别特异于快肌和慢肌的蛋白。St1和St3仅在趾长伸肌被检测到 ,经蛋白质氨基测序法鉴定 ,St3为小钙白蛋白 ,而St2仅在比目鱼肌被检测到。结论 :快肌和慢肌细胞内水溶性蛋白组表达模式较为相似 ,但也分别存在其特异性蛋白 ,这些分别特异于快肌和慢肌的蛋白可能与其维持各自独特功能有关。小钙白蛋白和St1可作为鉴别快肌的标记物 ,而St2可作为鉴别慢肌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识别异烟肼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 155细胞(SM细胞)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异烟肼抑制分枝杆菌生长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的抗结核药物作用靶标奠定基础。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生长曲线,确定药物处理SM细胞的最佳时间和浓度,并提取在最佳处理时间和浓度条件下的SM细胞总蛋白,采用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异烟肼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 155细胞的总蛋白质,用PDuest7.3.1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以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在空白对照组检出159个蛋白斑点,在异烟肼处理组检出221个蛋白斑点,在相对分子质量30 000~90 000和pH值4.5~6.0范围内,异烟肼处理组蛋白斑点数均多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异烟肼处理前后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细胞的蛋白质组具有差异,提示异烟肼处理后促进了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索细胞因子治疗急性放射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4.5 Gy γ射线照射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治疗组比格犬血清,应用二维电泳分离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找出其中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并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较高的凝胶蛋白图谱。共筛选出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成功鉴定出其中的4个蛋白质点。经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其中一个较有意义的蛋白质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3 077、等电点为6.26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该蛋白在照射前及照后36 d均无表达,照射后1 d略有增强(吸光度为0.2166),14 d显著增强(吸光度为0.4577)。结论 SAA的表达变化与病程进展相一致,可能对病情的转归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