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输血和成分输血治疗的应用范围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而日益扩大.临床输血反应通常分成三类:溶血性输血反应;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及由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随着血型检验与交叉配血技术的改进,因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大为减少,使用了一次性封闭式塑料采血器材后血液污染也十分少见.但是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却常有发生.在省内也应引起广大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大量的临床输血工作中 ,由于严格的血库规章制度管理 ,使因血型不合而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减少 ,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NHTR)却呈上升趋势。 NHTR在临床上一般症状较轻 ,除严重的反应外 ,医护人员与患者多不太重视 ,少有报告记录和统计。文献上对 NHTR发生率报道不一 ,为此对我院 2 6 78例次临床输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全部资料均为 1998- 0 7~ 1998- 12本院住院患者2 6 78例次输血情况 ,受血者年龄 3~ 78岁。其中男 180 5例 ,女873例 ,首次输血者 776例 ,…  相似文献   

3.
输血是治疗某些疾病的一项重要医疗手段,但输血又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通过交叉配血和对供血者与受血者标本的核对及免疫合血的应用,已使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极少,然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还常遇到。这些病例中,随着输血器材及输血技术的不断改进,细菌性热源污染所致发热反应已明显减少,但由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主要部分,特别是多次输注全血的患者中,体内容易产生HLA抗体,从而引起临床上常见而又难以处理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作者认为,当病人发生过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而再次需要输血时,选择一种合适的血液成分就变得尤为重要。作者协同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对2002年3月-2003年12月间肿瘤中心患者第一次输血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且输血2次以上的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输血医学中,输血安全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又是安全输血的最重要的环节,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止和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和同种免疫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开展了Rh血型鉴定、并应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manual polybrene test,MPT)对供、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检试验及ABO、Rh等疑难血型鉴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和输血无效的主要原因[1].有意义的抗体多为IgG类,主要是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2].不规则抗体筛查是输血前检验项目之一,也是保证输血安全有效的安全港口.通过筛查以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避免含有弱抗体的受血者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而受到免疫刺激,甚至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同时为受血者寻找相合的血液提供理论依据[3].  相似文献   

6.
溶血性输血反应 ,是输血后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两类。1 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1 1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可以是免疫性的 ,也可以是非免疫性的。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输入的ABO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 ,在血管内被受血者的抗A抗B破坏所致。因红细胞溶解 ,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膜释入循环 ,形成高血红蛋白血症 ,出现血红蛋白尿 ,引起肾动脉痉挛、肾小管阻塞、坏死、出现少尿、尿闭、肾功能衰竭或DIC、休克 ,危及生命。此外 ,认为…  相似文献   

7.
推广成分输血,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反应,是当今输血技术的一大进步。浓缩红细胞(Red Blood Cell Concentrate,RCC)和少白细胞红细胞(Leukocyte-Poor Red Blood Cell,LP-RBC)是目前血站供给临床使用较多的血液成分制剂。随着血液质量的提高,临床上细菌性发热反应和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很少发生,约90%的输血反应系非溶血性、非细菌性输血反应,这些反应大多与输入的白细胞有关,因白细胞抗体的产生而造成输血失败。为此笔者对RCC和LPRBC制剂在临床使用时发生输血反应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两种血液成分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受血者血小板抗体并观察其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分析血小板抗体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利用红细胞固相凝集法检测2015年5月1日-6月14日本院335例受血者血小板抗体,记录其输血反应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5例受血者中,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者28例,总阳性率为8.36%。NHTR的发生率为4.18%。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NHTR发生率为14.3%,血小板抗体阳性者NHTR发生率与阴性者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抗体存在会提高NHTR的发生率,患者在输注血液制品前检测血小板抗体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去白细胞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输血中,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较常见,其中非溶血性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7%。这种以发热反应为主要特征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于受血者多次输入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使机体产生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antigen,HLA)同种免疫所致。因此,只要有效地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白细胞的输入,就能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机理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在临床输血中十分常见,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发生机理有多种可能,但主要是由于输入的血液或者血液成分中含有白细胞,…  相似文献   

10.
输血前检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输血前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对提高安全输血系数有互补作用 ,缺一不可。其目的是使输入的血液成分有效存活 ,而且不会引起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破坏。在检验医学中 ,没有几项检验能像输血前检验一样 ,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然而 ,在输血前检验实施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发生差错 ,稍有疏忽即会导致不良后果。众所周知 ,给病人输入不相容的血液会引起急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前者多由ABO血型不相容输血引起 ,人为差错是其主要原因 ,以误认受血者身份最为常见 ;后者多由ABO以外血型不相容输血所致 ,以R…  相似文献   

11.
盐水介质加凝聚胺配血法及输血前受血者Rh血型检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防止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 5 86 9名输血前受血者用盐水抗 D检定Rh血型 ,4 872名交叉配血采用盐水介质加凝聚胺配血法。结果 Rh血型检定阴性者 1 5名 ,阴性检出率为 0 2 6 % ;盐水介质加凝聚胺配血中 ,1名Rh阴性者配血阳性 ,两法配血均不相合 1 2名。结论 将受血者Rh血型检定及采用盐水介质加凝聚胺交叉配血作为输血前常规检验技术 ,可有效预防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HLA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贫血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而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并不高。以往 ,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大多与红细胞血型抗体有关[1] ,目前 ,由于聚凝胺方法简便、时间短、结果明显 ,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与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已在国内迅速推广[2 ] 。因此 ,由红细胞血型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很少见到。由于多次输注含有白细胞、血小板的血液 ,产生的HLA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国内未见报道。笔者发现 1例胃癌患者 ,因多次输血发生了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后经一系列检查 ,认为可能属于HLA抗体引起 ,现报告…  相似文献   

13.
现代血型及输血技术已将输血的疗效提高了一个层次.血液的配合型输注概念不仅仅是ABO系统的血型配合,还有Rh等多种稀有血型系统的配合。为避免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应为需输血患者提供同型血液且要求作交叉配血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多次反复大量输血及妊娠可产生免疫性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或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致血红蛋白下降,血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严重者造成死亡^[1~3]。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有效预防溶血反应的发生,对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安全输血是现代输血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血型鉴定试剂灵敏度的提高,由血型鉴定误差引起的速发型溶血反应发生率显著,而患者由于输血、妊娠或其他疾病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引起的迟发型溶血还时有发生.输血前对受血者的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时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保证受血者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降低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我科已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多年,现将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所做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Rh血型系统在临床安全输血和预防及治疗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HDN)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防止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在输血前检测受血者的Rh血型非常重要.作者自2006年至2010年对本院收治的受血者进行Rh血型鉴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Rh弱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小青  焦伟  申卫东  朱春丽 《临床荟萃》2005,20(23):1364-1365
不同个体的输血,血型不合导致免疫性输血反应是困扰输血安全的一大难题.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临床输血中遇到的严重输血反应,最常见于ABO、Rh血型不合,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查技术的完善是避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因素.现报道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间临床输血中所遇到的Rh弱抗体引起的3例急性溶血性输血的血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和成分输血的广泛应用,因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已很少发生,而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却有增多趋势,笔者对住院的受血者输血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交叉配血和仔细对供血者与受血者核对,已使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很少,然而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还继续发生,当病人需再次输血时,临床医师就要考虑选择一种合适的血液成分。因为白细胞被认为是引起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故血库就为发生此种反应的病人制备去白膜的红细胞成分。去白膜有几种方法:倒置离心法、手工盐水洗涤法和使用自动化细胞洗涤机。作者根据1980年美国一个地区血液中心给医院供血所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分析,确定用  相似文献   

19.
国产血型定型试剂导致Bx亚型漏检1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O血型与临床安全输血有密切的关系,正确无误的血型鉴定在输血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错误血型会使受血者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最近笔者从无偿献血人群中发现1例Bx亚型漏检,并对漏检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引起48例非传染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以便尽早采取措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对机体损害。方法对2010年7月~2010年12月平顶山地区各临床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0 924名患者,发生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48例输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引起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原因。结果 48例非传染性输血反应中,男、女非感染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有输血史/妊娠史者非感染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妊娠史者(P<0.05)。3种血液成分发生输血反应的比率不尽相同,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以过敏反应最多。ABO亚型受血者在输血治疗时的非同型输血也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之一。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比率有所增加。结论输血治疗时,及时运用非传染性输血反应三步诊断法,查找引起输血反应的原因,严格掌握输血指证,选择ABO亚型配血相合性输血、HLA、HPA相合血小板输注,是减少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